APP下载

疫情期间食品冷链物流应急策略研究

2021-11-24姜方桃沈静月

全国流通经济 2021年25期
关键词:冷链运输应急

姜方桃 沈静月

(金陵科技学院商学院,江苏 南京 211169)

2020年一场突如其来的新冠疫情席卷全球,成为了近百年来影响范围最广的突发性公共事件。面对新冠疫情,口罩、防护服、护目镜等医疗物资和蔬菜、水产品、肉制品等生活物资需求的短缺,对人民群众的生活造成严重影响,也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民众恐慌不安的心理。如何健全疫情防控快速响应的同时,保障人们基本的日常生活所需,则需要冷链物流快速满足需求。

一、食品冷链应急物流相关理论

目前,学术界对食品冷链的定义是:将易腐食品(Perishable Foods)从产地收购或者捕捞之后,在产品加工、贮藏、运输、直至传入到消费者手中,其中的各个环节都要让产品始终处于所需的低温环境,以保证食品安全,减少损耗,防止污染的特殊供应链系统[1]。《物流术语(GB/T 18354-2006)》对应急物流的定义是:针对可能出现的突发事件已做好预案,并在事件发生时能迅速付诸实施的物流活动。

因此,食品冷链应急物流是指突发事件时,为满足人员的基本饮食需要,从源头供应商到最终需求方,将易腐食品在低温环境中运输直至传到灾群众手上的一种紧急保障的特殊物流活动[2]。

食品冷链应急物流与其他的应急物流相比,具有其自身的特殊性:

1.紧急性。食品是保障受灾群众生命安全的重要保证,通过一系列的物流活动,如何快速响应,让食品高效、安全的送往需求地,在保证速度的同时,提高食品的品质安全、减少从不必要资源损耗,对物流活动提出了较高的要求。其中,大部分的食品属于易腐食品,在产品加工、贮藏、运输等环节始终都需要处于适宜的低温控制环境,一旦其中任何一个环节的差错,都会让食品品质大打折扣。

2.不确定性。突发事件的发生,让时间、地点、物资都存在了不确定性,应急物流中心难以预测哪里需要、什么时候需要、需要多少应急物资。同时,由于食品相较于其他应急物资保管条件、质量问题较为苛刻,相应地增加了库存管理的难度。由于突发事件的不确定性,导致难以预测到需求地所需物资的具体情况,以及受灾的范围程度只能进行大致的估算。因此,食品的需求量不像正常的物流活动一样,能够根据订单开展。通过受灾范围、受灾人员数量进行大致估算,如何规划物流运输线路,由国家相关部门进行统一调控,更是加剧了食品冷链应急物流的困难程度和不确定性。

3.弱经济性[2]。食品冷链是指物流要求最短时间到达受灾地,降低灾害带来的损失,与企业追求成本最低、经济效益最大化的目标相悖。在突发事件发生时,以保障人民生命安全为首要目的,要不计成本地进行救援工作,所以食品冷链应急物流具有明显的弱经济性。因此,为了确保人民生命安全为首位,需要政府部门进行统一调控,保证救援工作有效开展。

我国近年来先后经历了一系列重大自然灾害、公共卫生事件等突发事件,对人民的生活产生了巨大影响,造成了大量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表1是2016年以来部分重大自然灾害和突发性事件数据统计。

表1 重大自然灾害及突发事件统计

在全球范围内,重大自然灾害和突发性事件带来的人员、经济的损失都是巨大的。如何及时有效地做好预警机制和灾后快速反应机制的保障使损失降低,对于每个国家而言至关重要。食品冷链应急物流如何能够在最少的时间情况下,高效率、低损耗地为受灾人民提供充裕的食物补给,则是一个巨大的挑战。

食品冷链物流主要运输的种类包括瓜果蔬菜、水产品、肉制品、乳制品以及速冻米面等。这些冷链食品富含了人体生长发育所必需的营养,冷链食品从产地到消费者手中,需要经过装卸、搬运、运输等众多复杂环节。由于冷链食品对温度比较敏感,不易储藏易变质腐坏的特性,在仓储运输过程中需要全程稳定的低温环境。因此保证冷链食品的安全性极为重要,而冷链食品作为应急物资如何高效率、高质量的运抵需求点才是问题的关键。

二、食品冷链应急物流存在问题

据统计,我国食品冷链需求总量逐年增长,但大部分生鲜农产品仍在常温环境下运输流通,在运输等环节都存在“断链”现象。据调查统计,2018年我国的果蔬、肉类、水产品的冷链流通率分别为15%、25%、30%,而一些欧美等发达国家的冷链流通均达到95%以上。与这些发达国家相比,中国食品冷链流通率远低于发达国家平均水平,且食品全程冷链比率过低。由于易腐食品的冷链应用率低,导致食品损耗严重,冷链物流资源利用率低。图1是2018年中国及发达国家食品流通腐损率对比情况统计。

图1 2018年中国及发达国家食品流通腐损率对比情况

通过我国与发达国家食品冷链物流的比较分析,目前的冷链物流发展规模难以满足我国发展需求。基于食品冷链应急物流的特殊性,更是对冷链物流提出了更高的标准。我国食品冷链应急物流还存在以下几方面问题。

1.冷链设备不足,食品冷链物流技术水平低

冷链物流的基础设施中主要包括冷藏车和冷库两大类。随着我国冷链物流行业的发展,目前,我国冷链物流基础设施存在许多不足的问题,冷库位置分布不均衡,多分布在交通发达的地区。据统计,2019年华东地区的冷藏车的增长量占据了较大板块,达到31.9%。而承担了大量生鲜食品冷链物流的西北、西南等地区的冷链基础设施相对落后,冷藏车的增长量只达到11.9%。此外,国内现在能够确保对食品冷链做到全程温湿度监控的冷链物流供应商占少数。总体来说,食品冷链运输能力不强,新型食品冷链技术应用率不高,对食品冷链技术研发不够深入。

2.食品安全难以保证

由于冷链物流环节,从生产地、供应方、需求方这一系列过程温度如何控制,在搬运、装卸等流通过程中如何控制好温度,这些问题都直接导致了断链现象的发生,使得整个冷链物流过程难以达到全程冷链。与此同时,由于冷链物流成本较高,企业为了节省物流成本,在运输过程中提供间歇式供冷,在这过程中冷链食品的品质可能会因此大打折扣。在实际的物流运输操作中,食品运输需要经过复杂的各个环节,食品全程缺少可溯源、可视化,无法保障食品品质,经常出现果蔬类缺水干瘪、肉制品不新鲜等情况。

3.冷链物流企业发展不平衡

由于食品冷链物流的较高的要求性和技术性,需要具备专业化能力的第三方物流公司来承接这类业务。就目前而言,随着生鲜电商进一步发展,电商平台搭建自营物流,由商家冷链配送客户下单商品,例如大润发、永辉超市等。而他们的冷链服务局限于配送路程短,其中生鲜类食品的供应链要短且全程冷链,难以满足长距离物流配送,同时存在生鲜电商物流配送专业化程度不高等问题。除此之外,国内只有少数冷链服务商能够承接远距离冷链配送服务。建立专业冷链物流队伍前期需要大量的资金投入,如购置专门用于食品冷链运输的冷藏车、设立储藏食品的冷库等基础设施,且投资回报期较长,物流企业资金无法立即回笼,无法承担相应的成本,因此大多数企业选择经营普通物流的运输业务[3]。在突发性事件发生时,多数的第三方物流企业难以完成食品冷链应急物流的运输。

以上这些食品冷链物流行业的共性原因,制约了冷链物流业的发展,直接导致了我国食品冷链物流发展速度慢,面对突发性公共事件的食品冷链应急物流不能够快速响应。为了最大程度地保证在突发事件发生时,将受灾人民生命财产损失降低,本文从信息化保障机制、生鲜电商物流协同化、食品供应链物流管理等方向对食品冷链应急物流进行改进,提供可行的解决方案。

三、食品冷链物流应急策略研究

1.建立“物联网+”技术下的食品冷链应急物流信息共享平台

借助物联网技术,推动建设食品冷链应急物流信息共享平台,将食品冷链应急物流这一条链上的所有参与者同时发送实时物流信息,使供应链上各个参与方都能及时共享信息,提高供应链协同管理效率和整体绩效。例如,在共享平台进行运输作业资源的统一调度,保障食品等应急物资的供给量,做到信息全程透明化公开和共享。同时,在共享信息的基础上,建立有效的及时反馈机制,由供应链中下游向上游传递在供应链体系流转中发现的问题源,帮助指挥部门及时调整策略,快速纠正相关问题。借助这一平台,政府、企业、群众能够及时交流、共享食品运输信息,尽可能减少灾后损失。

2.协同生鲜电商加强供应链稳定性,完善食品冷链应急物流系统

由于突发公共事件的不确定性以及紧急性,突发事件指挥中心难以及时调度到充足的食品物资以及运输工具,可以通过增加供应链上的供应商和配送服务,协同各大生鲜电商,生鲜电商遍布大小城市,与固定的农户或者合作社有长期的合作关系,具有食品供应充足的能力,能够实现近距离配送到家服务(如图2所示)。由于区块链技术自身的去中心化以及共同信任机制,将其应用于供应链中,使得供应链的各个参与方都能够建立共同信任和相互协调机制。通过在原有供应链运营机制的基础上应用区块链技术,有效加强供应链上成员和合理的供应链管理,使得供应链上的节点组织响应更快。一旦应急指挥中心下达需求量,供应链上的各个参与者能够及时获取信息,相互协调,有效开展食品冷链的运输工作。最终实现这条冷链食品应急物流供应链价值更高,使得资源得到合理配置。

图2 协同生鲜电商完善食品冷链物流应急体系

3.建设全链路食品质控和可追溯平台

目前,对于运输车辆的定位追踪功能,国内的物流服务商基本都能实现,而对于运输货物的相关信息却不能实时查询[4]。那么在冷链应急物流服务的基础上,将RFID技术与区块链技术相结合,通过在运输车辆上安装电子标签,对运输食品进行实时跟踪与预警,可随时查询运输车辆内货物情况。然而,由于RFID技术受电子标签信道以及自身硬件设备的约束,造成货物的存储信息在运输过程出现问题,发生存储信息的错误,导致食品品质难以把控[5]。借助区块链技术的加密机制和防篡改机制,将供应链上每一个参与节点的操作信息加以记录,储存食品的货源、运输时品质把控情况等信息,消费者可以直接查询到食品的“来龙去脉”。一旦出现冷链食品品质问题,可以反向追溯出现问题的环节,并追责到供应链上相应的参与者。

国家卫生健康委发布了新冠疫情常态化防控工作,专家表示疫情在短期内不会结束。以往大家对冷链物流的认知较为局限,随着疫情发生,全国多地查出了核酸检测的冷链食品呈阳性,大家开始关注起冷链食品的安全问题。其实,不论是新冠还是其他病毒,冷链食品的安全性这一问题都不可忽视。冷链物流不应该只是停留在过去仅仅对温度和湿度的控制,在未来我们需要在防疫的基础上,做好全程冷链的温湿度调节,从源头严格保证食品安全。

在基于以上技术的冷链应急物流所形成的网链结构下,由于RFID成本低、全天候使用、可重复使用的特点,与区块链的应用更容易实现产品溯源、可视化操作,对食品冷链物流上的各个环节实行全程监控,确保各个环节的安全运作[6]。在这一供应链上,从生产、加工、运输、流通、配送等过程中,进行严格的质量监管,从源头控制,直至送至需求点,让群众吃得放心。

4.鼓励第三方物流发展冷链物流

国家可以政策扶持冷链物流行业,改进我国冷链物流设备陈旧、落后局面,宏观调控我国冷链物流各个地区发展不均衡现象。鼓励物联网技术与区块链技术应用于物流行业的发展,借助物联网技术,实现信息共享以及全程可视化操作,减少物流各个环节的信息失真现象,提高冷链物流资源的利用效率,节约物流企业的成本[7]。

同时,政府相关部门可与第三方物流企业签订应急物流战略联盟。在国家遭遇突发性事件时,国家可统一调配资源,通过与专业化程度较高的第三方物流,最大程度保障受灾人民食品补给的充足。

四、结论

随着全球化进程的推进和信息时代的到来,我国处于经济社会发展的关键时期,各类突发性事件频发,造成了难以预计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以建立和谐社会为目的,完善食品冷链应急物流体系是一项巨大的挑战。本文通过对食品冷链物流应急策略研究,在提高食品冷链物流应急效率的同时,为我国冷链应急物流提供切实可行的应用以及推广策略。

猜你喜欢

冷链运输应急
考虑碳排放的冷链物流多温共配路径优化研究
重庆市冷链物流共同配送模式的研究
重庆市冷链物流共同配送模式的研究
情景构建在应急管理中的应用
应急救援要诀“少 快 短”
应急管理部6个“怎么看”
Dijkstra算法在应急救援中的应用
劲达电装联手开发冷链物流市场
受阻——快递运输“快”不起来
比甩挂更高效,交换箱渐成运输“新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