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两种牛养殖常见呼吸道疾病的研究进展

2021-11-24谢怀平

中国动物保健 2021年8期
关键词:气管炎牛群传染性

谢怀平

(山东省诸城市畜牧业发展中心 山东潍坊 262200)

畜禽养殖中的疾病问题是限制畜禽养殖生产的重要阻碍,尤其是现阶段规模化养殖的快速发展,畜禽养殖的数量不断提高,传染性疾病的出现将很容易导致养殖群体的患病,严重影响动物群体的健康状况。现阶段我国牛养殖产业获得快速发展,牛养殖中呼吸道疾病是一种常见的疾病症状,通常呼吸道疾病具备较强的传染能力,对牛群的健康带来严重的负面影响。目前牛养殖生产中常见的呼吸道疾病主要有牛呼吸道合胞体病毒病、牛传染性鼻气管炎以及牛病毒性腹泻疾病等。牛养殖中呼吸道疾病的传播途径多种多样,主要可以通过患病牛只的机体分泌物、粪便以及接触物等进行病原菌的传播,做好牛养殖中的饲养管理措施以及饲料营养物质供给等方面可以有效防止呼吸道疾病在牛群中的暴发。本文将对牛养殖中常见呼吸道疾病的研究进展进行介绍,以期为我国牛养殖产业的健康发展提供帮助。

1 牛呼吸道合胞体病毒病

牛呼吸道合胞体病毒病是牛养殖中一种常见的呼吸道疾病症状,早在上世纪七十年代牛呼吸道合胞体病毒在患得呼吸道疾病的牛只机体中分离得到,牛呼吸道合胞体病毒的危害性较大,主要是由于病毒的感染发病率较高,通常在牛只养殖中感染发病率可以到达60%~80%左右,出现疾病感染后死亡率可以达到20%以上,给牛养殖产业带来巨大的经济损失。牛呼吸道合胞体病毒病在牛养殖的全年均会出现,在秋冬季节较为频繁。牛呼吸道合胞体病毒不仅可以感染牛只,在绵羊和山羊养殖中均也有可能出现病毒的感染。牛呼吸道合胞体病毒病的传染源主要是患病牛只和携带病毒的牛只,同时部分绵羊和山羊也是疾病的传染源。研究发现从患病绵羊机体中分离出来的合胞体病毒可以导致犊牛的患病,同时牛呼吸道合胞体病毒可以通过直接接触传播,还可以通过空气或者呼吸道分泌物等途径传播。现阶段牛呼吸道合胞体病毒病在全牛养殖中均又出现,给牛养殖产业的健康发展造成了严重的阻碍[1]。

牛呼吸道合胞体病毒对于酸性溶液、碱性溶液、乙醚、氯仿、脱氧胆酸盐等物质敏感,同时在温度较高的环境中容易失活。牛呼吸道合胞体病毒在无蛋白质的溶液中可以存活2~4h左右,随后病毒的感染能力和活力会下降到10%或者基本失去感染能力。牛呼吸合胞体病毒在56℃的环境中30min内即会完全失活,病毒在正常情况下不会表现出黏附性和凝集能力,在-80℃的环境中可以存活数个月。牛只在感染牛呼吸道合胞体病毒后会出现2~5d左右的潜伏期,在潜伏期阶段患病牛只没有明显的疾病症状,随着时间的推移,牛只逐渐出现上呼吸道感染的情况,主要呈现为咳嗽症状以及口鼻和眼部出现大量分泌物。在出现较为严重的疾病感染情况时,患病牛只出现精神状态沉郁,采食量显著下降,同时患病泌乳奶牛的产奶量显著下降,体温显著升高以及呼吸急促的情况。对患病牛只进行听诊可以发现肺部出现异常的呼吸声,可能发展成为严重的呼吸性窘迫症状,随后牛只出现张口呼吸,头颈伸长、下垂,口舌流涎等症状[2]。

现阶段对于牛呼吸道合胞体病毒疾病的防治研究主要集中在疾病的诊断技术以及免疫疫苗的研制。目前对于牛呼吸道合胞体病毒感染疾病的诊断技术逐渐朝着简便、快速以及高灵敏度的方向发展,现代生物技术的科学应用有效的推动了这个技术的发展,例如RT-PCR技术在疾病诊断上的应用为诊断技术开辟了新的方向。牛呼吸道合胞体病毒疾病的免疫疫苗研究方向主要是为了安全、高效以及延长免疫疫苗有效时长的方向发展,通过反向遗传技术的合理应用以及研发过程中大量病毒突变株的产生,为病毒疫苗的研制提供了大量的候选疫苗病毒株。目前对于牛呼吸道合胞体病毒疾病疫苗的研究还处于初级阶段,相关的研究进展报道较少,仍然是现阶段疾病防治的重要方向。

2 牛传染性鼻气管炎

牛传染性鼻气管炎是牛规模化养殖中一种常见的呼吸道疾病,主要以严重的上呼吸道疾病感染以及妊娠母牛的流产为主要的疾病特征,在生产中牛传染性鼻气管炎又称为“红鼻病”或“坏死性鼻炎”,给牛养殖的机体健康状况带来严重的负面影响。在上世纪八十年代,我国从新西兰进口的牛只中分离得到牛传染性鼻气管炎的致病病毒。同时由于以往牛养殖生产中对于疾病的免疫防治工作不够完善,导致这种疾病一直处于一种稳定上升的情况,对于牛养殖产业中牛群的生产性能、育肥能力、奶牛的产奶性能以及妊娠母牛的繁殖性能等方面均造成严重的负面影响,降低了牛养殖产业的经济效益,同时给我国牛养殖产业的健康发展带来巨大的阻碍。鉴于牛传染性鼻气管炎对于牛养殖产业带来的严重危害,世界动物卫生组织将这种疾病列为B类疾病,现阶段是我国动物引进中必须严格检疫的疾病种类[3]。

牛传染性鼻气管炎病毒在4℃的环境中可以存活30d左右,在此过程中病毒的感染滴度没有明显的变化,牛传染性鼻气管炎病毒在56℃的环境中20min左右即可完全失活,在-70℃的环境中可以存活数年保持致病能力。牛传染性鼻气管炎病毒对氯仿、丙酮、乙醇以及紫外线有较强的敏感性。牛现阶段被认为是牛传染性鼻气管炎病毒自然感染的唯一宿主,对于各种品种以及各日龄阶段的牛只均会出现感染的情况,在6月龄以上的牛只中出现病毒感染的情况比较常见,主要是由于随着饲养时间的延长,牛只机体中所具备的母源抗体含量不断下降,进而导致病毒易感的机体状况。牛群养殖中牛传染性鼻气管炎的发病率在10%~90%左右,感染后的死亡率在1%~5%左右。患病牛只是这种疾病的主要传染源。牛只在患得牛传染性鼻气管炎后会通过牛只的鼻腔、呼吸道、呼吸道分泌液以及体液等进行排毒和传播,在牛养殖中主要为水平传播的方式,通过空气、飞沫以及病毒媒介物或者患病牛只的接触等均会出现疾病的传播。研究发现牛传染性鼻气管炎也可以通过垂直传播的方式感染,例如母牛感染疾病后通过生殖系统传染给后代犊牛。牛传染性鼻气管炎在养殖的秋冬季节较易出现流行的情况,尤其是在饲养密度较大,同时牛群之间密切接触的饲养环境中,很容易导致群体的感染。同时牛养殖过程中饲养管理不当,例如出现断奶应激或者运输应激等情况也会诱发疾病的出现。

现阶段对于牛传染性鼻气管炎疾病的防治方式主要是通过患病牛只的捕杀以及免疫疫苗的接种,捕杀对于疾病的净化有良好的作用,但是需要耗费巨大的经济成本,所以大部分养殖过程中通过做好免疫疫苗的注射避免牛传染性鼻气管炎的出现。█

猜你喜欢

气管炎牛群传染性
麻杏石甘口服液防治鸡传染性支气管炎的应用试验
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的预防医学诊疗服务研究
Kindness Is Contagious
与牛共眠
小儿喘息性支气管炎的影响因素分析
牛群成和牛的故事
老年慢性气管炎的护理体会
牛牛阿卡
牛群小时候的故事
防治气管炎的自我推拿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