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犯罪心理画像的研究

2021-11-24

法制博览 2021年21期
关键词:犯罪心理犯罪人画像

叶 馨

(福建天衡联合律师事务所,福建 厦门 361000)

一、犯罪心理画像的定义

犯罪心理画像作为犯罪心理研究发展的一个标志,最初起源于美国联邦调查局,在70年代,FBI建立了以该技术为基础的行为科学部,并逐渐完善发展起来。心理画像技术在国外有多种称谓,比较常见的有行为画像和犯罪人格画像。犯罪心理画像在国外的研究和发展中日趋完善,在各种案件中发挥了重要作用,无论是杀人和伤害案件、性侵害案件,还是爆炸、纵火和投毒案件、抢劫案件、绑架与敲诈勒索案件中都表现出突出的实用性。

David Canter提出,犯罪心理画像是指“根据对犯罪和犯罪现场的仔细的、行为方面的勘查,获得有关犯罪人人格和生活方式的线索,对未知的犯罪人的家庭情况、职业和性格的精确预测”。[1]概括来说,犯罪心理画像是根据侦查获取的犯罪现场的相关信息、现场物证的分析结果以及被害人的伤亡情况分析犯罪人人格以及其家庭、职业和性格情况。

二、犯罪心理画像研究的原理和依据

我们知道物质痕迹和心理痕迹是相互联系和补充的,在现场勘查中,也常对这两种痕迹进行综合分析,从而更准确、及时地揭露犯罪。下面将从以下几点阐述犯罪心理作为研究的依据。

(一)从心理学角度分析犯罪人心理和行为的关系,再通过行为反映人格

一方面每个人的生活环境、经历不同,因此个性各有不同。例如系列强奸案中,被害人往往具有较多相同特征,这是由于犯罪人经历的特殊的事情或者有特别的喜好,在选择被害人的行为中表现出来。另一方面犯罪行为实施的前后包括许多阶段,预备、实施以及逃逸,不同阶段的心理状态也不相同,通过犯罪人行为可以判断其心理和意向。

虽然有时候犯罪人会对其行为加以掩饰伪装,但常会留下蛛丝马迹,因为许多动作反应都是不自觉表现出来的,很难伪造。因此,犯罪人每一次实施犯罪,即使有相似的地方,但是都会受自身不同想法和外界不同条件的影响,这些因素通过都会影响犯罪人心理变化,其行为表现出来。

(二)犯罪心理与物质痕迹的关系

根据洛卡德物质交换原理可知,所谓的物质交换普遍存在于各种犯罪过程当中,当犯罪人实施一定犯罪,必然与接触的人、物品以及环境作用,留下一定的物质痕迹或带走一定的物质。这些物质痕迹都是侦查人员分析犯罪人心理状态的有力依据。[2]

首先,犯罪心理与物质痕迹都是客观存在的,二者之间存在必然联系,因为抽象的心理痕迹以物质痕迹为载体,不可单独存在,并且两者都是对犯罪行为的反映,具有一致性。犯罪人的心理特点,通过犯罪行为表现出来,留在现场的物质痕迹当中,侦查人员通过对现场物质痕迹的分析,可以推测判断犯罪人的心理状态。

其次,犯罪心理和物质痕迹相互的联系不仅是侦查人员分析犯罪人心理的基础,更是推测判断犯罪人性格特点、个人习惯等方面的依据。在对犯罪人个人情况推测判断的基础上,侦查人员能够将物质痕迹与心理痕迹相结合,揭露犯罪,甚至再现作案过程。有时候会遇到这样的情况,即犯罪现场上物质痕迹极少,似乎很难根据现场物证等了解犯罪人,但是事实上,这正是反映出了该犯罪人极有可能是心理素质良好、作案经验丰富,甚至具有一定反侦查能力的惯犯,根据一定的推测,从其他的角度和线索进行破案。

通过以上两点,不难发现犯罪心理、行为和物质痕迹存在一定的关系,侦查人员往往是根据物质痕迹分析犯罪人的行为,进一步分析犯罪人的心理状态,再综合三者,延伸出犯罪人的性格特点、行为习惯等,从而为侦查服务。

(三)FBI犯罪心理画像的研究

FBI以过去研究犯罪行为的经验为基础,延伸发展成为对犯罪心理系统的科学研究。FBI行为科学部探员申请了一个项目,在全国范围内筛选出36名判刑入狱的性犯罪杀人犯,对其进行深入研究,这也是FBI犯罪心理画像数据库的起源。首先他们采用资料分析和访谈的方法进行研究。资料分析包括精神医疗记录、刑事案件审判前的记录等,针对资料展开分析统计,归纳出大量数据。访谈是研究人员根据犯罪人的不同特征在不同的环境下进行一对一访谈,通过访谈内容,如儿时经历、生活状况、作案动机等,对资料分析然后进行补充。通过研究分析,研究人员进行了分类和总结,发现影响犯罪人犯罪心理的因素主要源于童年期的经历、家庭结构、早期偏差行为和成年的挫折,并且总结归纳犯罪心理如何影响犯罪行为。FBI通过大量的实际案例,保证犯罪心理画像这一技术的科学性和可行性。

三、犯罪心理画像的方法

FBI犯罪心理画像的分析方法是从二分法(二分法是指将犯罪人、犯罪行为和犯罪现场分为有组织能力和无组织能力两种,再根据早期大量案件总结出的规律分类型运用到案件当中)发展至以二分法为基础,但是更侧重于具体案件的行为分析。除二分法之外,运用于犯罪心理画像的方法还包括了归纳法和演绎法。

归纳法思路是从个别到一般,通过对过去发生的同种类型的案件进行分析、总结和归纳,发现该类犯罪人的共性,建立数据库,为新发生的案件提供参考。Brent Turvey总结的用来归纳出犯罪人特征的资源主要有三个方面:其一,正式及非正式地对已知的、被监禁的罪犯的研究;其二,由特征描述人员所记忆的实际经历;其三,公共资源,包括大众传媒。当类似的新案子发生时,可以依据数据库内容进行类推,得出犯罪人的部分特征,以助于案件的侦破。归纳法利弊共存,其利在于有一定的可信度,操作较规范简单;弊处在于定式过强,灵活性较差。

演绎推理法是由一般到个别的推理,是犯罪心理痕迹动态分析的有效方法。演绎推理法通过现场心理痕迹,如犯罪现场照片、法医报告、尸体解剖以及对个体犯罪被害人的全面研究进行动态分析,从犯罪的普遍性特征中筛选出更确切的犯罪特征,包括犯罪人的情绪、动机等心理特征及人口统计学特征。虽然不能具体指定某一犯罪嫌疑人,但是能够了解犯罪嫌疑人的大致个性特征,从而缩小侦查范围。

归纳法与演绎法在犯罪心理画像过程中是相辅相成的。演绎犯罪人的特征,很大程度上是以归纳推理所得的结论为依据。例如,正是大量的统计数据表明强奸犯大多都有情绪不稳、神经过敏、对现实生活不满等表现,才可以在运用在演绎推理当中。

四、犯罪心理画像遇到的问题和挑战

犯罪心理画像技术和犯罪心理痕迹在运用时容易陷入自认为“绝对”正确或准确的分析中。因为犯罪现场心理痕迹内隐性、或然性较大,缺乏明显的规律性,而分析员容易受到主、客观因素的影响,难以做出较为客观正确的推断。因此首先应该在分析前对案情做好充分了解,防止由于缺乏信息和线索,造成思维的局限。其次,要注意把无形的心理痕迹同有形的物质痕迹有机地结合起来,使物质痕迹检验和心理痕迹的发现相互联系、相互制约,从而得到较为准确的推断。

据美国的“行为科学研究所”的心理画像学家道格拉斯宣称,从1978年到1994年之间,他们对案情的分析判断每年有92%以上是正确的。由于我国对犯罪心理的研究和学习仍然处于起步阶段,理论部分仍然不够丰富,且与实践情况脱节较为严重,但不能一味地依靠美国的研究成果,更要结合我国国情,从理论研究和侦查实践两方面入手进行分析研究。犯罪心理画像技术及犯罪心理痕迹的科学性及实用性,使其在侦查案件当中发挥了极大的作用,并在侦查、审判实践领域广泛地采用。我们应结合西方的学说和中国国情,“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完善和发展我国对犯罪心理的研究和运用。

猜你喜欢

犯罪心理犯罪人画像
威猛的画像
“00后”画像
画像
和谐人际关系的构建与犯罪人的再社会化
犯罪心理痕迹应用现状与反思
犯罪心理痕迹应用现状与反思
犯罪心理画像初探
减刑假释实行申请制之倡导
犯罪心理画像应用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未成年犯罪人的刑罚制度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