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时代背景下提升大学生法治意识研究

2021-11-24吴亚君

法制博览 2021年21期
关键词:法治意识法律

吴亚君

(丽水职业技术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浙江 丽水 323000)

随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全面依法治国建设也开启了新篇章,依法治国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重要保障。成长在新时代背景下的大学生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主力军。提高大学生的法治素养,引导其形成良好的法治思维,确立法治信仰,维护法律权威,对个人成长成才、弘扬社会主义法治精神及促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建设都有着深刻的意义。

一、大学生法律意识现状

自全面依法治国提出后,我国在立法、执法、司法等各方面都取得了一定的成效,整个社会形成了良好的法治氛围。在这个社会大背景下,大学生的法治观念较以往有了很大的提升。青年大学生肩负着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历史重任,更是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重要力量。新时代背景下大学生法治意识的提升是法治国家建设的关键,是成长为社会主义事业接班人的必然要求,也是实现个人全面发展的重要环节。但大学生法治意识还不够健全,主要表现为以下三个方面。[1]

(一)法律知识体系较为单一

对于没有独立法学院的高校,通常是通过法律基础课“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开展法治教育。而“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是一门具有思想性、理论性、政治性特征的公共基础课,属于思政课程,包含人生观教育、理想信念教育、爱国主义教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道德观教育及法治教育等。换而言之,“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有关法律知识的内容只有一章,故学生从课堂讲授中获取的法律知识是非常有限的。此外,在教学方式上多以传统的理论灌输方式为主,缺乏实践活动,而法律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导致课堂教学较难融入学生的学习和生活之中,课堂教学效果欠佳。

(二)法治意识薄弱

近几年,大学生群体中出现了行为不端的表现,如简历的造假、论文的抄袭等等,更有甚者,已经逾越法律的界线,构成了违法犯罪行为,受到了法律惩罚。[2]另一方面,校园电信诈骗、校园贷等案件频发,严重危害了学生的身心健康和财产安全。大学生在遇到校园电信诈骗等问题之前没有足够的法律风险防范意识,而在遭遇校园电信诈骗后,亦不知道该如何维护自身合法权益。无论是大学生以身试法受到法律严惩还是自身合法权益遭受侵害,究其原因,多是大学生法治意识薄弱造成的。

(三)法治信仰缺失

随着全面依法治国的深入推进,大学生认同公平正义、诚实守信、公序良俗等法律观念,对法律价值也能作出较为理性的判断,但是在具体行为上仍有法治信仰缺失的表现,如法治理念与自身行为相矛盾,不能正确看待权利和义务,对违法成本的认知较低。近年来,大学生刑事案件数量呈上升趋势,是其缺失法治信仰的重要表现之一。

二、大学生法治意识薄弱的原因

虽然在进大学校门之前,大学生都经历过十多年的应试教育,具有一定的法律基础,但是对“法律后果”“违法成本”“合法维权”等的认识还是非常薄弱的。笔者从以下几个方面分析大学生法治意识薄弱的原因。

(一)高校法治教育存在的问题

大学时期是青年学子拓展知识的关键时期,更是开展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道德观、法治观教育的关键环节。笔者认为,高校法治教育存在的问题,首先是多数高校开展法治教育基本是通过思政课当中的“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进行的,法治内容相对较少且教材更新速度较慢,教学方式以传统理论灌输为主,难以深入学生的学习和生活之中。其次,任课教师多数为思想政治教育方向,缺乏足够的法律知识储备和实践经验,且缺乏系统的法治教育专题培训,知识更新较慢,难以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3]再者,高校组织开展法治教育活动形式较为单一,缺乏一定的实践性。即使开展了一些实践活动,学生多数是为了完成课程任务,导致法治教育效果欠佳。

(二)家庭法治教育存在的问题

在现代社会,家庭教育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深入分析大学生刑事犯罪案件,多数与家庭成长环境、家庭教育等有关联。回归到大学生法治意识的问题上,受传统应试教育影响,一般家庭都会关注学生的学习成绩,而忽视了法治意识的引导。甚至很多家长认为,自己的孩子已经长大,无须再循循善诱地进行教导,导致大学生在法治意识的问题上较为迷茫,不知所措。

(三)大学生自身原因

大学生由于长期处于应试教育的环境之中,缺乏社会实践,因而缺乏一定的思辨能力,比如,较容易受到诈骗分子的诱导而陷入校园诈骗等。大学的学习环境同之前高中是截然不同的,在这样一种相对自由、没有太多约束力的学习环境中,缺乏一定的自控能力,不注重学习,沉迷于游戏、网络等,自然就忽视了法治学习。此外,还有一部分大学生认为法治教育基础课无足轻重,学习态度存在较大问题。

三、提升大学生法治意识途径

法治教育的初衷是培养大学生成为社会主义法治的忠实崇尚者、自觉遵守者和坚定捍卫者。[4]

(一)高校应重视大学生法治教育

高校需要转变教学理念,全方面、多层次开展法治教育,增强学生的法治意识,培养社会主义合格接班人。笔者认为,首先,高校除了开设公共课“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外,还可以增加一些法治教育的选修课,学生可以结合自己的兴趣爱好和专业特色选择选修课。其次,课堂教学方式上应积极创新教学模式,改变传统的理论灌输方式,如开展模拟法庭等提升课堂教学有效性。[5]再者,在法治教育形式上可以多样化,如结合特殊节日“12· 4国家宪法宣传日”“3· 15消费者权益保护日”等开展法律演讲比赛、法律辩论比赛、法律讲座等形式多样的系列法治教育活动,寓教于乐,尽情调动学生参与的积极性,从而培养法律思维,提升法治意识。最后,法治教育要提升实效性,教师是关键。高校应组织任课教师的法治教育系统培训,如民法典专题培训。另外,也可邀请优秀法官、检察官、名律师等开展线上教学,丰富课堂教学内容,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

(二)家庭教育中应重视法治教育

为更好地提升大学生法治意识,家庭也应当积极参与到法治教育中来,应积极探索家校联合的模式创新开展法治教育。在家庭教育中,家长可以和学生一起探讨分析社会热点案件、观看法治宣传电影等形式,共同参与普法宣传活动。此外,高校和家长可以联合开展暑期法治教育系列活动、法治宣传教育周活动、开学第一课法治教育专题课等活动,让家庭充分参与到大学生法治教育中来,实现多方联动的育人体系,共同培养学生良好的法治意识。

(三)大学生自身须重视法治意识的培养

法治意识是新时代大学生必须具备的基本素质。大学生须端正学习态度,重视法治意识的培养。当今社会是一个信息化突飞猛进的时代,获取信息资源的渠道多元丰富,如“学习强国”“慕课”等。大学生应积极关注学习平台发布的优质学习资源,养成自主学习的好习惯。同时,也应关注时事新闻,多学习多思考,善于挖掘时事新闻背后的法律知识,进而培养法治思维。如我国正当防卫制度里程碑意义的案件——“于某某正当防卫案件”,对相关法律知识进行充分的解读,学会思考为何说这个案例撬动了中国司法的运行轨迹等等。

总之,为了更好地提升大学生的法治意识,高校需要转变法治教育理念、丰富法治教育形式、创新发展法治教育模式、开展教师法治专题培训以提升教师教学水平等,家庭需要积极参与到大学生法治教育过程之中,大学生自身需要端正学习态度,充分利用好学习平台以加强自我法治意识教育。

大学生是祖国的希望,民族的未来,肩负着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伟大目标。大学时期对于青年大学生至关重要,不仅要扎实学好专业知识,也要培养良好的法治思维,为全面推进法治国家建设贡献青春力量。

猜你喜欢

法治意识法律
人的意识可以“上传”吗?
送法进企“典”亮法治之路
法律解释与自然法
反家庭暴力必须厉行法治
增强“四个意识”发挥“四大作用”
强化五个意识 坚持五个履职
以德促法 以法治国
“互助献血”质疑声背后的法律困惑
治理下的法治与法治下的治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