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以企业战略为导向的全面预算管理研究

2021-11-24魏东亮

大众投资指南 2021年28期
关键词:预算编制导向战略

魏东亮

(常州常永中旺农产品销售有限公司,江苏 常州 213000)

企业以战略为基本导向,深化全面预算管理机制,不仅仅能满足企业的自身发展需求,还能满足可持续发展战略要求。在明确短期预算目标的基础上,从中长期的角度进行分析,能对不同阶段的发展目标进行调整,对内部资源进行合理的分配,避免出现制度实施不到位的问题,发挥出全面预算管理的成效,进而有效地提升企业综合实力、预算执行力等。在此过程中,针对企业的各项财务活动,做好全面预测与筹划管理工作,清晰的了解财务指标、非财务指标,并实现整个流程的监督与控制,还需要及时的反馈相关信息,制定可行性较强的计划,建设完善的风险评估体系,促进企业的可持续发展。

一、以企业战略为导向的全面预算管理面临主要问题

(一)缺乏对全面预算管理的深入认知

部分企业在开展全面预算管理工作的阶段,更加关注如何对年度效益指标进行分解。企业的内部责任主体都更加注重如何合理地分配内部资源,预算管理工作也被视作为财务内部的基本分内职责[1]。企业开展经营预算、财务预算活动,都是经营活动、财务活动等开展的基础内容。但就是合计情况进行分析,有些企业认为全面预算管理仅仅是财务部门的分内事务,是综合性、全面性的管理机制,各项机制的约束力不强,不利于现代化体系的建设。基于此,企业需要盘活内部资金,促进各项业务活动顺利开展,清晰的了解基本授权行为,并且做好战略驱动业绩评价的工作,对资源实现合理化配置,明确价值增长的基本方向。

(二)企业预算评价考核机制不完善

全面预算管理是完整、有效的企业管理机制,并且与企业运营活动、资源、部门员工有着直接的关系。不单单关系到各项预算工作的开展,还需要进行合理化的预算编制、预算执行,并编制完善的规划目标。在整合预算成果数据的同时,开展数据分析工作,合理化的调整预算目标,确保监督检查考核到位。通常来说,其开展预算编制工作、预算规划、预算目标执行,并对预算目标进行合理化的调整,可能需要花费大量的资金、人力等。若缺乏到位的评价与考核、缺乏完善的机制,就会对内部监督的效果带来一定的影响。另外,企业还存在各项评价标准固化的风险问题,各项奖惩机制都是财务标准规定的[2]。有些部门在日常的工作中,仅仅是为了能获得相应的报酬,顺利达成各项指标而开展工作,大都更加关注获得短期的经济效益,没有对预算管控效果进行管控,监督机制不到位。而缺乏科学化的预算机制与考评机制,企导致业无法创造出更高的经济效益,战略计划无法顺利实施。

二、战略和全面预算管理的关系

(一)战略对全面预算管理具有导向作用

企业在运营发展的阶段,需要对市场环境的变化情况进行全局性分析,并且对盈利情况进行分析,分析行业的发展特点,并且编制完善的战略发展计划。在分配内部资源的阶段,需要对各个项目进行有效的管控,还要保证中长期发展计划与资源分配相符合。基于此,制定完善的战略发展计划,发挥导向性作用,能给予各项活动提供关键的指导,并且为各项财务管理活动的提供相应的支持,各个层级清晰的了解预算指标,实现企业的综合性发展目标。

(二)预算管理对战略具备反馈、调整作用

战略导向是企业促进各项经营活动开展的关键内容,还能科学化地对资源进行合理的分配。在实际的预算编制工作中,实现对经营活动、生产活动进行控制。采用合理化的规划工作,并且对各项任务进行划分,各个部门人员要了解核心职责,并对资源进行优化与分配[3]。战略导向背景下,确保预算编制的科学性,并且分析企业的基本情况,对战略计划进行反馈、调整,制定完善的战略发展计划。所以,企业开展预算编制的工作,能够体现出预算管理的调整、反馈作用。

(三)预算管理能够提高战略管理水平

以企业的战略发展为核心导向,能实现对后续经营发展的合理规划,并且明确后续的业务活动开展方向。针对各项内部管理活动进行分析,这一项管理活动是具体的实施方式,以此为核心导向促进管理工作开展,不再将眼光局限于短期发展计划,而是细分各项日常管理活动。以此为核心,对日常管理工作进行细致的划分,将全面预算管理的实际效用发挥出来,进而提升战略管理水平。

三、以企业战略为导向的全面预算管理策略

(一)以预算管理目标编制预算管理规划

企业在预算管理的阶段,需要做好预算编制的一系列准备工作,充分的了解预算编制的相关内容。在获得信息以后,需要及时的整理,还需要确保覆盖企业的行业信息、财务数据等。在获取信息数据的过程中,应当保证数据信息的真实性、准确性。在此基础上,做好集约化财务数据管理的工作,从多元化的角度进行分析,并且结合企业的战略发展目标,开展数据对比的工作[4]。在此过程中,提取有用的数据信息,以此作为预算编制工作的关键参考,提出合适的预算编制方法:固定预算法、增量预算法、滚动预算法等。针对各项不同的业务活动来说,提出多元化的预算编制方法,并且保证预算编制的科学性。企业在做好前期工作以后,应当进行综合性的预算规划工作。开展全面预算管理工作,能从短期预算管理、长期预算管理等方面入手。对于长期预算管控来说,主要就是以长远发展为基础原则,并且落实促进企业可持续发展的核心原则。而企业的短期预算活动,则是开展合理的预算规划,确保各个部门了解实际的运营发展目标,实现对各项活动的科学化把控工作。以战略导向为核心,秉承从上至下、从下至上的原则,落实预算指标,平衡各个部门的关系,做出合理的决策与发展计划。

(二)根据企业战略导向展开预算控制

1.完善预算工作监控主体

结合企业的基本战略发展导向,做好预算管理的工作,还需要对主体进行监控,并且梳理预算流程。在实际的预算管理阶段,与各项生产运营环节、各个部门工作有着直接的关系。因此,在预算管理的过程中,应当促进基层职工、决策人员的相互沟通与合作。企业审计部门、监事会等应当做好监督管理工作,并且践行监督标准,分析预算执行情况,保证发挥出审核的实际作用。

2.明确预算工作监控重点

企业做好系统化的全面预算管理工作,能监控预算执行的情况,清晰的了解各个细节的工作任务。对于大多数监督人员来说,其应当明确监督控制的重点,并建设财务结算中心。在充分了解各个部门基本职责的同时,传递更多关键的信息、数据等,实现重点活动的有效控制。财务部门作为领头者,搭建结算中心,结合企业颁布的各项规章制度运行。发挥财务结算中心优势,对各个部门预算执行效果进行监督与控制,保证预算目标与主体相联系。

(三)做好战略导向的全面预算管理规划的执行工作

战略导向背景下开展全面预算管理工作,提升预算执行力十分重要。因为即使企业制定了完善的全面预算管理机制,并细化了预算管理的内容,若预算执行不到位,也会直接影响预算规划、预算指标控制的效果。基于此,企业就应当从战略导向出发,开展合理的预算规划工作,保证方案的科学性与可行性,确保预算执行力不断提高。站在企业的长远发展角度进行分析,搭建完善的沟通机制,促进各个部门协作沟通,并且完善监督管理渠道,使得预算计划真正达到上传下达,有效的加快信息共享与传递速度,对各个部门工作进行管理与控制,落实全面预算项目计划[5]。利用合理化的预算执行方案,提出有效的管理策略,保证预算指标贯彻到实处,整合与汇总预算执行情况,反馈给上级领导,以便于后续的动态化反馈与调整。

(四)做好战略导向的全面预算管理效果测评工作

第一,企业在实际的运营发展阶段,需要做好全面预算管理体系落实的监督工作,还需要充分的了解预算方案执行情况。制定精细化的管理目标,实现各个环节的动态化监控。在此基础上,对各个部门预算指标达成情况进行客观的评价,完善部门交流机制,加快关键信息与数据的传递速度。采用互相约束与监督的方式,有助于提升各个部门员工的主观能动性。通过不断提升预算执行力,能及时洞察各个流程工作可能面临的风险,并对预算管理方案内容进行测评与监控。

第二,除了做好一系列的监控活动以外,还需要从战略发展导向入手,考察全面预算管理的效果,并且通过预算监控,获得更加准确的数据信息,并且对全面预算管理的推进过程进行评价,了解其是否符合预期的目标,以及是否需要进行调整与优化。结合实际评价的标准,了解相应的战略发展目标,明确是否与战略发展计划相符。在设定考核周期的基础上,约束各个岗位的职工,挖掘其工作潜能与价值。

四、结束语

基于战略导向开展预算管理工作,能不断优化管理机制,并且对战略发展目标进行调整。通过开展预算管理工作,能实现对战略计划实施整个过程的监督,并下达合适的指标,严格地把控生产成本。企业在引入全面预算管理理念的基础上,开展合理的预算编制工作,提升预算执行力,并且为优化组织提供相应的保障。只有科学化的利用内部各项资源,开展丰富的业务活动,落实战略发展计划,才能确保重大决策的正确性,切实提升企业的资金使用效益。

猜你喜欢

预算编制导向战略
以生活实践为导向的初中写作教学初探
精诚合作、战略共赢,“跑”赢2022!
“偏向”不是好导向
战略
工程项目管理中的工程预算编制及其控制
事业单位政府采购预算编制与执行管理
战略
需求导向下的供给创新
预算编制和预算绩效管理中存在的问题探讨
对公共部门预算编制中讨价还价行为的解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