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形势下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的 加强策略研究

2021-11-24马宁馨

大众投资指南 2021年28期
关键词:调配国有资产资产

马宁馨

(西安石油大学国有资产处,陕西 西安 710065)

在新形势下,国有资产的比重在行政事业单位整体资产中正在不断上升,在保留传统的资产计量特质的同时,国有资产依旧归属于国家。当行政事业单位的国有资产以流动资产、固定资产、长期投资等形式在行政事业单位的资产管理工作中表现出来时,资产的核算、统筹必然要做出执行上的调整。但受限于行政事业单位的服务功能、国有资产的复杂组成等因素,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一直不受重视,在新形势下,市场经济的逐步完善更是对行政事业单位的国有资产管理工作提出了新的挑战。提高资产使用效率,加强国有资产管理的力度,是行政事业单位必须优先解决的重要问题。

一、行政事业单位资产管理工作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分析

(一)资产管理模式僵硬,国有资产不受重视

在新形势下,要全面落实行政事业单位的资产管理工作,在源头上消除资产管理矛盾与执行上的问题,就必须结合行政事业单位的内部管理要求、市场经济发展特征建立更为全面的资产管理制度,对国有资产投入更多的重视。但就行政事业单位所发起的资产管理工作来看,资产的管理、开发并不受重视[1]。一些行政事业单位将国有资产与本单位的资产混淆起来进行管理,在模糊归属权问题的同时,无区别对待行政事业单位中的所有资产,对于出现损耗、亏损、盈利等问题的不同资产,由于缺乏合理的调配制度,导致后期出现资产分配上的矛盾。一些行政事业单位不愿意接受调配,选择利用“有偿置换”来代替“无偿调配”,导致出现利益固化问题,严重影响了国有资产的后期分布、应用,有关政府部门需要重复投入财政资金,导致无法形成统一调配的管理体系。以计算机设备为例,除大型会议、项目规划、会计核算等工作之外,部分行政事业单位的计算机设备长期处于闲置状态,但后期的维护开支、设备更换开支、人工成本开支却依旧入账,导致资产管理任务趋于复杂[2]。盲目更换设备、频繁更新设备,使得部分管理人员“钻空子”。管理不到位、不重视,国有资产很难在行政事业单位的资产管理中享受应有的待遇。

(二)职责划分混乱,资产管理体制不成熟

行政事业单位所持有的国有资产是由国家派发的资产,行政事业单位享有资产的使用权,国家享有资产的归属权,面对复杂的权责关系,行政事业单位必须建立严格的资产管理体制,优先回答“谁来管”的问题。1998年机构改革之后,全国各地的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职能被进一步划分,在将职能划分给财政部门、国资部门之后,一些行政事业单位出现了资产管理上的疏漏问题:即将管理职能放在国有资产监管部门上[3],导致出现新的问题:国资部门对正在经营、运行的资产进行管理,但非经营性资产完全不受重视。财政部门只负责财务核算工作,导致财政部门与国资监管部门存在职能交叉、权责干预等问题。在对行政事业单位所使用的国有资产进行管理时,“谁都能负责,谁都不负责”的问题较为常见。管理机制落后,执行力度不足,这是导致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工作无法发挥作用的根本原因。

二、行政事业单位加强国有资产管理的可行对策

(一)遵循统一调配、统一管理的基本资产管理原则

要提高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的管理力度,必须建立、完善行政事业单位的国有资产管理模式,以“国家所有、政府调控、财政管理”为基本执行原则,坚持政府对于资产的统一调配,进而在宏观上加大国有资产的管理与调控力度。

行政事业单位要建立科学的资产调配与管理制度,在明确把握政府对于资产的统一调配权的同时,尽早实现国有资产使用权和所有权的分离工作,在转变“资产分散管理”的传统思路的同时,建立统一管理、系统管理的执行思路,坚决杜绝行政事业单位私自调配资产的问题。行政事业单位应根据单位的资产占比确定行政事业单位的资产整合计划,在统筹资产配置的同时,保障资产的流动性,确保资产在项目与项目、部门与部门之间合理流动,实现资产使用效益的最大化。传统的“部门所有制”“单位所有制”等资产管理制度打破了资产管理工作的有效性,导致部门根据资产利益进行财务管理工作,容易出现资产流失等问题[4],对于涉及产权的资产管理问题,必须以集中管理为基本原则。国有资产在流动的过程中可能会产生收益,如国有资产的长期投资,行政事业单位要将有关收益纳入专业的账户中进行保值、增值,确保国有资产不流失。对于非经营性国有资产转经营性国有资产的活动,要对非经营性国有资产和经营性国有资产进行辨别,进而做好经营性资产的统计、登记工作,实施管理细则和管理办法,明确管理程序。

(二)遵循法制化、规范化管理,健全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制度

行政事业单位的国有资产管理工作一般由单位内部的财务部门、科室兼职负责有关管理任务,在这种情况下,财务人员只能负责资产的核算、入账等工作,专业技能不足,导致其无法行使资产监管、资产调度等职能,管理力度严重不足。一些单位对于国有资产的理解不够透彻,将其简单的定义为固定资产,导致出现管理制度上的混淆问题。就行政事业单位的国有资产管理工作来看,管理活动确实在不断落实,但其所取得的效果并非尽如人意。

在对国有资产进行管理的过程中,行政事业单位要根据实际的执行要求与管理要求建立明确的国有资产管理制度,在对行政事业单位的国有资产进行细化处理的同时,明确掌握管理职责与管理要求,重视资产管理与财务管理的有效衔接。第一,行政事业管理单位要对资产管理、财务管理的概念、职能进行划分,坚决落实“专人专职”的管理理念,消除越俎代庖的管理问题。对于已经制定的国有资产配置细化标准、资产委托监管和行政事业单位资产处置的实施细则等内容,要坚持“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原则,建立由上而下的权责机制,要求行政事业单位的领导首先对国有资产管理工作负责,随后将管理职责下放到部门、个人,并建立对应的追责机制[5]。第二,行政事业单位要督促相关部门建立对应的财产管理制度,对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所发生的采购、登记、保管和赔偿等工作进行强调,并建立资产处置结果的报告制度,在源头上消除管理漏洞,确保资产的完整与安全。对于已经纳入资产界面的国有资产,要对其进行重新清点。第三,除制度之外,还应结合法律法规建立明确的追责制度、惩处制度,要求国有资产管理部门承担管理职责,对违规违法行为进行严厉追责。对于任职期间、离职之后出现的资产流失问题,要协同专业部门进行严肃处理,保障国有资产的安全。

(三)创新、完善资产管理模式,提高资产监管水平

行政事业单位如果能够积极开展资产监管工作,则国有资产的管理、应用必然会更上一层楼。在新形势下,行政事业单位要根据资产监管、资产统计等活动的相关要求建立完善的资产管理制度,在提高资产管理有效性的同时,加强资产管理工作的执行力,在源头上消除国有资产管理中存在的负面问题。

首先,扫清账目问题。国有资产涉及内容复杂,其包含固定资产、流动资产、长期投资等多方面的资产形式,行政事业单位在对国有资产进行监管的过程中,要不断提升自身的监管力度,做好账务的管理工作,并配合有关部门定期开展账目的核查、清算工作,保障账内资产与实际资产完全符合[6]。对于已经出现的账外资产,要严格进行清查,一方面,消除“筹资”“长期借用”等问题,另一方面,保障上级补助、奖励、单位赞助等多渠道的资产及时入账登记,尽早地消除国有资产管理活动中存在的账目纠纷问题。其次,行政事业单位可尝试借助资产管理的有关要求建立网络化管理平台,建立国有资产管理系统,通过信息技术对国有资产进行登记,并对资产的后续管理分散、存量不清、状态不清、数据掌握不准确等问题进行处理,保障账目清楚明确,以此来实现对国有资产的全方位监控。在信息平台中,可对国有资产的总量、增量、减量、处置和分配进行全面化管理,在帮助管理者及时掌握行政事业单位的资产使用情况的同时,了解国有资产的流动方向。最后,行政事业单位可将资产管理系统与财务预算管理系统、行政事业单位财务管理系统联系起来,进而实现资产管理、预算管理与财务管理的有效对接,实现资产管理、预算管理、政府采购等工作的同步监管。以往的事业单位行政管理工作中,国有资产的监管任务由专人专职负责,管理人员抱有“不求有功但求无过”的消极敷衍思想。行政事业单位可建立专业的绩效评价机制,将资产的使用与部门业绩挂钩,为后续的资产配置提供参考依据。做好资产监管工作,消除国有资产管理活动中可能出现的矛盾问题,进而提高资产管理的有效性。

三、结束语

新形势下,行政事业单位所持有的国有资产的组成结构的更为复杂,其管理难度与管理要求自然也会随之提升。要建立完善的国有资产管理制度,行政事业单位必须根据国有资产的定位、功能调整资产管理与监管方法,从账目上、制度上、监管上做好国有资产管理工作,解决国有资产管理活动中可能出现的矛盾问题。人尽其职,事无巨细,与时俱进,才能完成新形势下的国有资产管理任务。

猜你喜欢

调配国有资产资产
养猪饲料巧调配
关于加强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的思考
大气调配师
浅析新形势下的国有资产管理
关于国有资产资本化改革
调配工人
张馨予调配
关于加强国有资产管理的建议
把维护作为一种资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