集团企业财务风险防范研究
2021-11-24张康
张康
(集瑞联合重工有限公司,安徽 芜湖 241000)
一、引言
随着经济的发展,集团化企业越来越多。集团企业的规模较大、业务庞杂、地域分散,管理的难度大大增加,而很多企业管理者无法清晰地认识到企业面临的风险,因此,集团企业管理者有必要加强对企业财务风险的认识,对财务风险进行有效识别、合理规避,从而促进集团企业的健康持续发展。
二、集团企业的主要财务风险点
(一)筹资风险
合理筹融资是现代企业最常用的补充资金的手段,但筹资也是“双刃剑”,一旦失控将给企业带来更大的财务风险。国家对宏观经济的调控大多是通过对市场货币投放、利率等主要措施,企业需要合理平衡自身运营规模与筹资规模,并且需要对长短期债务进行合理安排,缓解短期还款压力。
(二)对外投资风险
在当前经济形势下,集团企业的投资呈现出多元化,不同产业之间存在差异化的管控手段,集团企业必须以投资回报作为衡量标尺,若存在偏差则将减少收益、新增债务而产生风险。投资除了需要有合理的回报之外,还需要能将投资资产快速处理变现,减少低效资产的占用,特别是需要注意若使用筹资的方式获取资金完成投资,要做好现金流回笼及未来偿债的安排。
(三)企业运营风险
集团企业由于组织结构较为繁杂,母子公司之间在日常管理与企业文化等方面都有较强的独立性与差异性,因此营运风险伴随企业始终存在。集团企业需要密切关注现金流入情况,保障企业正常运营及偿债对现金的需求。有的子公司片面追求业绩而降低赊销标准、盲目储备订单,造成回款减少、资金占用增加。另外,还需要关注母子公司盈利能力,尤其是对于部分无法带来现金流与利润的子公司,在无集团特别重要战略意义的前提下应及时出售止损。
(四)利润风险
利润分配是所有企业存在的根本,如果企业在利润分配环节出现不理性操作,必将对集团各分子公司在未来经营中的积极性和创新意识造成负面影响。另外还需要关注利润分配对公司现金流造成的压力,需要选择合适的时机。
三、集团企业财务风险的成因
(一)管理者风险意识薄弱
现在国内很多集团企业都是通过行政手段与外购两种方式组成,管理者更在意企业发展规模与盈利能力,对企业内部风险事项的关注不够,风险意识较为薄弱,认为只要企业规模足够大就能抵抗一切风险事项的发生,企业内部没有设置独立的风险评估机构与专业人员,然而企业规模越大,风险等级越高,等到风险事件发生,悔之晚矣,将对企业产生毁灭性打击。
(二)宏观经济波动导致财务风险
在宏观经济条件下,集团企业要根据经济发展的波峰波谷采取不同的经营战略与方针,需要企业抓住经济上行契机大力发展扩张企业实力,也需要在经济下行时采用紧缩自保的方式安全平稳渡过。如2020年初突发的市场波动,使中集集团在当年上半年业绩出现较大下滑,作为集团主业的集装箱出现了国内外市场订单突然萎缩的情况,而围绕集装箱的港口货运物流、商用车销售等也出现了业绩大幅下滑,难以支撑集团企业高速运转所需现金流。
(三)预算制度搭建不全导致财务风险
部分集团企业因管理机制不全,制度建设缺位严重,尤其是对预算这样专业性较强而又很难带来直接经济效益的环节缺乏重视,制度缺失或简单粗糙、无法落地执行而带来财务风险。预算的最大作用是提前预判企业在未来几年的经营与投资的结果,最大的好处是为企业管理者提供数据信息,发现未来可能出现的问题与风险,比如现在的销售政策、投资方向、筹资规模等未来使企业持续经营的可能性与风险承受能力,以防范未来可能出现的财务风险。
(四)投资判断缺少科学性导致财务风险
集团对外投资,需要依靠科学严谨的事前调研、数据收集、模型分析,而集团企业管理者经常会对投资项目可行性报告缺乏重视,对需投资或收购的企业或行业未来发展及风险的分析不够严谨,极易造成投资失误而带来财务风险,不仅容易造成投资项目无法到达预期的回报,还会造成无法将投资项目转让变现、收回前期投资,对于现金流不佳的企业会造成资金链断裂带来的财务风险。
(五)过度融资与对外担保增加了财务风险
负债经营是现代企业经营的重要措施与手段,企业在自身资金不足的情况下可以通过高负债来化解资金困境,扩增企业规模与利润。但是,过度融资除了会给企业带来过高的财务费用,还将带来较大的还款压力,尤其是在现金流严重不足时,极容易导致资金链断裂,如海航、苏宁等均因为过度融资产生了偿债风险。
通常情况下,集团下属各子公司凭借自身信誉办理借款的难度较大,多由其集团母公司为下属子公司外部借款等提供担保,或由优质资产的子公司为评级较低的子公司提供担保,若对被担保方的信息掌握不准确,则提供担保方难以评估未来因担保产生的债务风险,极容易使或有负债形成实际债务,债务风险的增加势必增加企业未来的财务风险。
四、集团企业加强财务风险防范的对策
(一)增强集团全员的风险意识
必须自上而下地增强全员包括股东方、管理者等在企业运行过程中对财务风险的防范意识,提高全员的风险防范与管理水平。对此,需要做到:首先,设立专门的风险管理与预警部门,由这个部门专门负责集团企业各运营环节中的风险指标设定与控制,制定具体的应对措施;其次,从上而下地对企业管理者及普通员工宣贯企业财务风险意识,尤其是出现风险事件时需要及时汇报,并联合其他相关部门及时做好应对方案,约束大家的不当行为,使管理者始终以集团的整体利益为最高宗旨;最后,加强集团内部风险检查,将风险在发生之前控制住,若发生则第一时间及时响应,规避风险加大,防范个别下属企业为追求一己之利的不当行为,为集团企业未来健康发展夯实基础,使企业始终处于不败之地。
(二)密切关注国家政策,避免宏观经济调控带来的财务风险
市场经济瞬息万变,国家会因种种因素在适当的时候对行业进行调控。为避免经济调控带来的市场波动的影响,集团企业必须密切关注国家在宏观与行业上的政策导向,尤其是在制定企业中长期发展目标时,应对政策指导意见建立健全相关的信息收集、分析机制,为管理者提供较为准确的结果,在未来企业经营与投资过程中必须作为最重要的红线,可以设定宏观调控下企业可承受的最大风险,必要时加快现金回笼、加速低效资产处置,使企业持续稳定发展。
(三)充分发挥预算在财务风险控制中的作用
集团企业应在最高层级设立预算管理部门,可以直接对集团职能部门及所有子公司进行预算控制、监督、考核,作为财务风险防范的重要手段。该部门将制定集团整体的年度预算目标,该预算目标将通过公司最高权力机构的审核、批准,此年度的预算目标也必须是各子公司未来设立自身经营目标与政策的最根本指引,任何个体都无权在未经审批的情况下突破此预算,若市场变化超出预期,则由预算管理部门牵头进行调整。财务部门作为预算实际落地执行部门,按月分解、监控、反馈预算执行情况;对于预算执行偏差,要及时反馈、纠偏并提出考核意见,年末对于全年预算执行情况进行汇总。由此可最大限度地防范并化解风险。
(四)建立健全的财务风险指标监控系统
防范的作用永远大于弥补。集团企业应将财务风险防范作为重中之重,必须建立全面、立体、可执行、可计量、可考核的财务风险监控指标体系,通过对各项指标的预测,及时发现企业运行过程中出现的各项风险事件,尤其需要注意投融资业务带来的偿债风险,提前预判并及时防范,以实现对风险事件的及时控制与消除,这就需要进行风险指标的设置,一般从安全性、盈利性、效率性、发展潜力等方面出发进行监控,需要专业人员通过科学的数据模型预测,适时对企业运营指标完成情况进行滚动监控预测,设置关键红线指标,一旦突破立即向管理层预警。
(五)适度融资,避免出现偿债风险
企业破产并不是因为不能实现盈利,而是因为无法偿还到期的债务,最直接体现的是无法偿还到期的银行、资本市场的债务,因为现金流才是保证企业持续经营的根本。应严禁通过放宽赊销政策与增加非合理性库存来扩增企业销售规模与市场占有率,因为这样会严重挤占货币资金等流动性强的资产,若此时现金流不足,则极易导致企业无法按时偿债而破产。因此,企业必须做到理性融资、适度融资,确保现有的现金流能满足到期偿债需要,不至于出现逾期债务,防范无法按期偿债带来的财务风险。
五、结语
国家进入“十四五”经济发展阶段,在此新经济环境下,集团企业财务必然更加复杂而快速变化,财务风险的存在是必然的,集团企业只能聚焦国家宏观政策的变化,加强对企业运营过程中流程的梳理,在风险控制程序与人员培养方面更加用心,及时通过数据分析来防范财务风险的发生。要将曾发生的风险事件作为警醒案例,做到事前有效预防、事中监控有力、事后及时反思补救,提高企业的风险防范能力,确保企业在未来能走得更远、发展得更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