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高职院校国际交流合作存在问题及对策
2021-11-24王源
王源
(重庆财经职业学院,重庆 402160)
一、引言
对于年轻学生而言,要适应未来社会的发展,就理应具备国际化的眼光和视野。早期,教师在授课的时候采用的方法普遍不合理,导致教学效果不佳,影响了学生能力的提高。因此,高职院校需要加强国际交流与合作,为学生提供优良的平台,促使其能够全面发展。
二、高职院校开展国际交流合作的重要性
(一)有利于推动高职院校发展
近年来,为了推动高职院校的持续发展,我国提出了建设优质高校的目标。它规定高职院校不仅需要具备足够先进的办学方式,还要具备一定的影响力。为此,高职院校可以向西方发达国家的学校学习,引进其先进的理念,并对优质教育资源展开输出,探索多种不同的教学模式,使资源的作用能够得到充分发挥,实现良性循环。长此以往,高职院校的整体水平就会大幅提升,并且形成相应的特色。
(二)有利于提升管理水平
随着交流工作的正常开展,高职院校和国外学校之间的合作也越来越深入。高职院校可以对其先进的管理模式进行学习,并结合自身的实际情况,顺应社会的发展,打造满足自身特色的管理模式。如此一来,教育管理的整体水平就会得到提高,学校的管理能力也能得到全面提升,这能为未来教育工作的开展带来诸多帮助。
(三)有利于提升师资水平
建立一支具备高素质的优秀师资团队是打造符合国际化水平的优秀学校的基础内容。开展高校交流与合作有利于帮助教师团队树立国际化的发展理念,提高他们的英语水平,帮助他们了解当前专业发展的实际情况,清楚人才培育的标准,提升它们的专业水平。还可以让老师在与学生进行课堂及课后交流时,拓宽学生的视野,帮助学生了解外国的基本文化以及国外学校的发展情况。
三、高职院校国际交流合作存在的不足
(一)对国际交流合作的认知程度偏低
目前,我国大部分高职院校都已经意识到了合作交流的价值,在国家提出打造优质学校的目标之后,他们更是进一步提高了对国际交流合作的重视程度。然而目前,大部分院校的合作较为简单,仅停留于短期交流好课程参观层面,缺少应有的课程学分互认机制,并且学生国外学历提升的方法极为单一化,未能将国外的优秀资源应用到位。单从本质层面来看,主要原因还是部分高职院校缺乏对交流合作的深度认知,它们没有为合作交流设置合理的内容,进而影响了工作的实际开展。
(二)体制机制存在缺陷
由相关统计得知,大多数院校在开展交流合作工作的时,将任务交给了学校办公室,管理工作缺少应有的规范性,流畅性非常差,它们只能简单地开展一些外事活动,无法做到全面深入。此外,部分院校的制度体系也存在缺陷,其很多细节条例本身就有问题,与其自身整体发展不匹配,影响了国际交流合作的正常落实[1]。
(三)发展规模较小
虽然不少高职院校已经开展了国际交流合作工作,但实际规模都相对偏小。究其原因便是这些学校的整体水平较低,不具备相应的条件,而且影响办学工作的因素又有很多。比如办学项目的申报,它有着多方面限制,还没有相关政策支持。就目前情况来看,我国南方地区的合作项目相对偏多,而北方地区的合作项目则相对较少。
(四)选拔方式不合理
高职院校在招生的时候,主要采用高考或单独招生两种方式,这两种方式都过于重视学生的考试分数。然而,以分数评价学生十分片面,分数只能展现学生的理论成绩,无法表现其实践能力、创新能力以及表达能力。比如一些学生的英语口语水平较高,但其他科目成绩平平,他们往往会因无法得到学校的青睐,而失去入学机会。由此可见,高职院校的招生模式存在较大的问题。
四、高职院校国际交流合作存在的方法
(一)设置股份制二级学院
通过与国际学校或企业合作,一同打造股份制二级学校。高职院校在日常工作的开展中,必须持续优化人才培养方案,尤其是管理工作和教学体系两个方面,必须与知名学校有效融合。在招生的时候,除了传统的高考和单独招生外,还要应用注册入学的方式。这会使办学和招生都变得十分灵活,能为之后的交流开展提供诸多帮助。
在培养模式方面,以专科分数入学的学生,同样享受国际化资源,他们可以通过4年的学习,获得本科学历。其中,前2年在国内上课,而第3年,可以选择出国,或者继续留在国内。在满足毕业条件时,能获得双学历;英语成绩达标时,能到国外院校深造。对于高中毕业生,如果他们的英语成绩特别好,他们就可以通过注册招生的方式,进入国际升学班,在达到国外入学条件后,就能前往国外学习。而对于中职学生,可以采用五年一贯制度[2]。
(二)打造定向预科班
高职院校可以通过打造定向预科班,预科班的学生可以使用和学习学校与国外知名院校联合开发的教材。还可以招聘中外优秀教师,开展英语课程以及通识教育课程。这可以提高学生的整体英语水平,让他们通过与外国教师的交流提升自己的英语口语水平,有助于他们在未来更好地参与留学活动,为他们的发展带来了诸多好处。
第一,课程内容。首先是英语教学,对于那些希望出国学习,但雅思成绩不高的学生,学校可以为其单独组建班级,由外国教师进行授课,同时安排一名有留学经历的国内教师。教师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自主定制教材,使学生的英语水平能够得到有效提升。其次是通识教育,课程主要包括应用技术的文化内容、人文素养、教学指导以及职业生涯规划。学校可以安排外国教师授课,并安排一名有着留学经历的国内教师进行辅助,让学生提前了解一些国外的大学的情况,为未来的留学生活建立优良基础[3]。
第二,学制内容。学校可以结合学生的英语能力,设置两类学制,即半年制和一年制。英语班级的人数最好不超过20人,而通识班级的人数无须设置上限,且具体授课时间为学生的课余时间。
打造满足实际情况的定向班级,设置国外学校的预科课程,学生在达到结业要求之后,可以被优先录取。采用面对面的学习方法,使用定制化教材以及设置助教进行辅助,能够有效解决学生学习过程中遇到的各种问题。这能让学生随时和助教交流,学习留学经验,还能在短时间内提高自身成绩,为学生发展带来了诸多好处。
(三)设置国外高职分校
高职院校可以通过与国外的企业和教育机构的合作,在国外设置分校。国内院校可以对位开展优势专业,将国内优质资源全部输出,向“一带一路”沿线的国家,传递我国的传统文化,提升这些国家对我国传统文化的认知,进而提升院校自身的整体水平。
高职院校还可以与国外高校合作,在暑假或寒假,开展短期访学实践活动,让学生前往这些高校学习,提高他们的英语水平,让他们体验异国的文化特色,拓宽他们的视野,了解国外的发展情况,丰富他们的学习经历。此外,还可以设置短期中青年访学和研修项目,让教师也有前往国外高校进行体验,了解课程的设计模式,学习课程开发经验。这可以使教师逐步拥有的国际化视野,进而为学生们提供优质的服务内容。
(四)建立教育发展联盟
为了能够培养更多具有国际化视野的并且整体素质较高的优秀人才,职业院校可以尝试自主打造教育发展联盟,与各个学校合作,分享彼此的资源,相互学习,相互借鉴。广大师生也能通过这种联盟的方式定期展开交流,传递自己的想法和思想。这可以充分发挥龙头学校的优势,带动区域院校发展,通过长期努力,可以让现有的资源全部整合在一起,还可以让各个院校共同努力,劲儿往一处使,形成合力,共同探索适应全球发展的新人才培养模式。
五、结语
对于广大高职院校来说,开展国际交流合作一直都是其非常重要的任务。通过和国外院校的合作,打造特有教育机构,建立国外学校,能为广大学生提供更多的机会学习,帮助他们了解相关文化。如此一来,学生的整体素养就会得到大幅提高,他们会具备国际化视野,在进入工作岗位后,也会得心应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