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企业内部控制的必要性
——以制造业企业为例

2021-11-24张彬

经营者 2021年8期
关键词:制造业财务管理

张彬

(沧州明珠塑料股份有限公司,河北 沧州 061000)

一、引言

内部控制是企业经营活动中一种有效的监督机制,对于提高企业运营能力,塑造核心竞争优势具有积极作用。然而,当前有部分企业在内部控制方面存在严重问题,没有对内部控制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形成正确认识,内控机制缺失、内控模式落后,内部控制效能发挥不明显,不利于企业的稳定发展。企业应转变经营管理理念,改善内控现状,解决内部控制问题。

二、企业内部控制的内涵

企业内部控制是指企业为保证经营管理活动正常、有序、合法地开展,对财务、人力、资产、工作流程实行的管控活动[1]。按照控制目标的不同,企业内部控制可分为会计控制和管理工作两个方面,会计控制是指为确保企业财产物资的安全性和完整性,会计信息的真实性和可靠性,财务活动的合法性和合规性采取的控制行为;管理控制则是为确保管理决策、管理制度得到有效落实,协调内部行为,促进经营目标实现的管控行为[2]。

三、制造业企业内部控制的必要性

(一)确保企业资产的完整

制造业企业不仅有大量的流动资产和流动资金,还有诸多固定资产,若缺乏有效控制,易造成资产外流或浪费。如在原材料采购管理中,缺少内控就容易发生暗箱操作,使企业利益受到损害。制造业企业实施内部控制,约束内部行为,控制资产流转,能够避免流动资产与固定资产脱离控制范围,遏制营私舞弊行为,确保企业资产的安全与完整。

(二)保障财务信息准确

不管是会计控制还是管理控制,都需要财务信息的支持。通过财务信息了解经营成果,准确判断财务状态,企业才能做出正确决策,保持良好的发展状态[3]。制造业企业缺乏内部控制,财务核算不规范,财务信息不准确,便会误导决策;而加强内部控制,规范财务业务处理流程,使财务管理做到规范化、标准化,便可确保财务信息的准确性、真实性。

(三)增强抗风险能力

当前市场环境变化不定,企业需要面对诸多风险因素,其中的一些风险因素甚至会对企业造成致命打击。在风险和利益并存的经济大环境中,企业要想获得更多的投资收益,避免产生不必要的损失,就要将风险降至最低,将风险控制在可承受范围内。制造业企业通过内部控制措施监控各项经济活动,清晰划分各部门、各岗位间的权责,便可将风险消灭在萌芽阶段,增强自身的抗风险能力。

四、制造业企业内部控制存在的问题

(一)内部控制机制不健全

制造业企业的管理者更多时候关注的是产品生产、产品质量和产品开发等,不重视企业管理机制的建设和完善工作。目前来看,大多数制造业企业没有建立健全的内部控制机制。在内部控制机构设置方面,没有设置专门的内部控制机构以及专职内控人员。部分设置了内部控制机构的制造业企业,内部控制机构的独立性不足,很多时候难以开展有效的内部控制工作,造成管理资源的大量浪费。在内控制度建设方面,内部控制制度的内容涵盖较少,存在诸多空白和漏洞,一些制度甚至存在严重的逻辑矛盾,导致内部控制工作的开展缺乏制度支持。

(二)缺少专业的内部控制人才

制造业企业管理内容较多,财务活动较为复杂,企业开展内部控制工作不仅要对内部管理、人力管理、技术管理进行管控,还要对会计核算、统计核算、业务核算、预算管理、资产管理等多个方面进行管控。因此,内部控制工作对内部控制相关人员的综合能力有较高要求,内部控制人员不仅要懂制造业务、企业管理,还要懂财务管理,能基于业务分析财务情况,准确判断风险影响因素。在实际情况中,很多制造业企业的内控人员业务能力不强,专业技能水平不高,只能进行简单的数据整合与分析,难以开展专业的内部控制工作,导致制造业企业内部控制的有效性较弱。

(三)内部控制模式落后

制造业企业业务类型多、经济活动涉及金额大,若缺乏相应控制就可能面临资金风险、债务风险、经营风险,只有确保内控时效性,才能及时规避风险。但很多制造业企业沿袭事后管控模式,事前与事中控制不足,内控未对接业务,内部控制的时效性不强,很多时候内部行为没有受到约束,难以及时发现隐患。例如,在预算管理的内控过程中如果缺少执行控制,就会经常出现超预算的情况或者没有按照预算执行的情况,这无疑会增加制造业企业的经营成本。

(四)会计控制力度不足

会计控制是内部控制的核心内容,关系到内部控制效能的发挥。然而在实际情况中,制造业企业在内部控制时通常会忽视会计控制的作用,导致企业会计核算不规范,财务管理与业务活动协同性低,二者间存在脱节现象,会计相关岗位设置不合理。一些制造业企业存在一人兼任不相容岗位的现象,如将支票保管职务与印章保管职务集于一人。会计控制力度不足,给财务违规操纵创造了条件,容易发生财务造假或舞弊现象,损害企业的根本利益。

五、制造业企业加强内部控制的措施

(一)完善内部控制机制

若制造业企业内缺乏良好的内控环境,就难以实现预期内控目标,相关工作更无法得到有效落实。因此,制造业企业必须基于内部控制需求,完善管理机制,优化内部控制基础环境。

在内部控制机构设置方面,制造业企业要组建具有独立性的内部控制部门,让这一部门专门负责落实内部控制工作。具体来讲,内部控制工作小组应包括2名组长、3名副组长、至少8名成员。内部控制工作小组要研究企业的基本制度、工作标准、任务布置、工作计划等,根据实际情况对各项工作的开展进行有针对性的监督,使内部控制常态化。

在内部控制制度建设方面,制造业企业要根据企业的业务特点以及经济活动规律,制定配套的内部控制制度,规定内部控制的范围、对象、程序,对相关工作内容进行制度性说明,从而减少规则漏洞,为内控实施提供制度支撑。

(二)加强专业人才培养

高质量的内部控制离不开专业的管理人才。因此,制造业企业应积极优化管理层,解决人员老龄化、管理思维固化等问题,让专业的内部控制人员开展管理工作,从而增强内部控制的专业性。管理人才的培养应从外部引进和内部培养两个方面入手。

从外部人才引进方面来看,制造业企业要引进理论和实践经验,引进了解制造业、财务、管理并且具备较强业务能力的管理型人才。企业内具有丰富理论实践经验的人员,能准确识别企业的管理要素,有效控制和安排各项工作。为检验应聘者的岗位适应性,制造业企业可对应聘者的职业能力、专业技能进行有针对性的测评。

从内部人才培养方面来看,制造业企业应定向培养人才,为管理人才量身打造培养计划,定期组织岗位培训。企业在培训过程中要基于内部控制机制,着重工作技能的培训,让参加培训的人员掌握专业的内部控制技能,具备较强的岗位胜任能力,从而为内控工作的落实提供人才支持。

(三)革新内部控制模式

传统事后控制模式已无法满足制造业企业的管理需要,制造业企业应从全面控制与信息化管理两个方面入手,革新内部控制模式。

实施全过程控制,做好事前分析与预测,就可以降低风险发生的可能性,增强管理的前瞻性。如在投资业务开展前,要进行收益分析、成本分析、风险分析,计算风险系数;事中则要进行实时管控,避免事态脱离控制,在预算执行过程中要对预算执行进度、执行情况进行管控,硬性约束预算的执行过程,避免超预算情况的发生。

加强信息化管理建设能提高内部控制的时效性,增强企业信息整合、处理、分析能力,为信息和数据的传递、共享创造便利条件,以防信息不畅通影响内控时效性。

(四)加大会计控制力度

会计控制是保护企业资产,确保会计信息真实、完整的重要手段,直接影响着企业内部控制质量。因此,制造业企业应重视会计控制的重要性,进一步加大会计控制力度。

具体来讲,制造业企业应基于“业财融合”理念,以《会计准则》为基础,构建完善的会计核算体系,将生产、采购、销售、管理等要素都纳入会计核算范围,增强财务工作的完整性,从而为管理决策提供充足的真实财务信息。

在财务管理方面,制造业企业要积极运用ERP(企业资源计划)系统,将业务与财务集成到ERP管理系统中,构建相关数据库,使财务管理与业务管理进行对接,从而增加财务管理的机动性。

此外,在财务相关岗位的管理中,制造业企业必须严格划分权责,要求不相容岗位不得兼任,避免对账人员和业务操作人员为同一人,从而防止发生财务违规现象。

六、结语

对于制造业企业来说,要想突破效益瓶颈,就要提高管理水平,加强内部控制。但在实际情况中,部分制造业企业在内部控制的诸多方面存在不足,内控效果的发挥严重受限。制造业企业应优化内部控制环境,积极引进专业的内部管理人才,加大会计控制力度,并革新内部控制模式,从而全面提高企业内部控制质量,为企业的未来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猜你喜欢

制造业财务管理
枣前期管理再好,后期管不好,前功尽弃
财务重述、董事长更换与审计师变更
冰雪制造业的鲁企担当
党建与财务工作深融合双提升的思考
喜看新中国七十年突飞猛进的制造业
欲望不控制,财务不自由
分析师关注对财务重述的双重作用
分析师关注对财务重述的双重作用
“这下管理创新了!等7则
人本管理在我国国企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