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高企业固定资产使用效益的若干问题
2021-11-24戴纲
戴纲
(成都环能华瑞环境服务有限公司,四川 成都 610041)
一、引言
通常来讲,固定资金的使用程度和效率,可以通过单位设备的产量和效益体现出来。而企业优化自身固定资金使用效果的方式大致有以下几种:保证资产设备的完好率,强化设备的维护保养及改造更新工作;提高生产型设备机器在固定资金中的比重;积极引进国际先进的设备、技术和工艺方法;优化资源配置,重视资产的协调工作,以充分发挥各部分设备的作用等。
二、企业固定资金使用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固定资金与流动资金是企业财务管理的重点。在实际工作中,固定资金管理涵盖决策规划、资产构建、固定资产的使用管理以及报废处理环节。企业在管理方面的通病如下:重采购、轻管理;缺乏对固定资产投资可行性的分析;固定资产实物管理不到位;固定资产的利用率低,回报率达不到既定指标,不仅未充分发挥价值,反而增加了企业的经营管理负担。
(一)事前采购中存在的问题
许多企业因为资金额度没有达到采购可行性分析的标准,在小额固定资产采购方面存在很强的随意性和主观性,不做价值对比,不做市场调查,未将采买业务与企业的生产经营全面结合,未进行资产增加的方式研讨。例如,在采购某些机器设备时,未充分考虑此类固定资产是采购有利还是租赁有利,事前论证采购数量,既能保证经营需要,又不至于出现资产闲置和浪费问题,而相关管理人员没有对此进行深入思考和分析。此外,缺少对固定资产采购可行性的预估分析,如采购时没有充分考虑不同市场环境和不同税务政策对经营产生的影响,导致产生短期的购置行为或者投资失误,使购置的一些大型设备器材无法取得企业预期收益。
(二)资产管理人员业务水平较低
许多企业的资产管理人员普遍缺乏对现代化企业管理制度和固定资产管理相关政策制度的了解,缺乏对固定资产性能的了解,缺乏对固定资产更新迭代的前瞻。在实际工作中,不能完全保证固定资产发挥其经济价值和使用价值。还有,资产管理人员主观能动性与责任心不强,无法从整体角度看待企业利益,总是认为固定资产是企业的资产,与个人关系不大。还有部分工作人员能力与职责不相匹配,缺少符合相应岗位的能力和管理经验,影响了企业资产管理整体的信息质量。
(三)管理与核算的信息化建设不完备
当企业购置固定资产并将其纳入常态化资产后,就很容易忽视后续的管理维护,未建立固定资产卡片,未设置固定资产台账,未落实定期盘点制度,实物管理与财务价值管理不同步,管理手段落后,现场管理人员与财务管理人员缺乏交流,账实不符的情况时有发生。客观上,大多数企业的固定资产具有数量庞大、种类繁多、专业要求高、使用寿命长、位置不固定等特征,管理起来颇为困难。一些企业未及时利用信息化的手段解决此类问题,加大了固定资产核算管理的难度。
三、优化企业固定资金管理的对策
企业中的固定资金是以固定资产来体现的。因此,要提升固定资金的使用效益,就要以固定资产的管理为核心要点。
(一)改善固定资产管理环境
企业要加强固定资产管理,首要任务就是改善固定资产的管理环境,应自上而下地进行意识增强和管理方式的改进革新。在这项工作中,管理层首先要发挥示范带头作用,在高度重视企业固定资产管理的基础上,积极学习固定资产的管理办法和相关政策条文,为企业固定资产管理工作的开展提供有力支撑。就固定资产本身的特性来说,若无法进行适当的善后处理,便无法发挥本身的价值。因此,改善固定资产环境是十分重要的。而后,企业内部需要加强关于固定资产管理的推广教育。由于各部门员工对所在单位固定资产的构成知之甚微,有的甚至连固定资产的具体类别都不知道,不利于企业固定资产管理工作的开展。因此,企业应提升全体人员对固定资产管理重要性的认识,通过定期组织专题会议、座谈会、员工交流会或者定期实施短时间段的部门轮岗制的方式,促使员工了解企业其他部门的特殊性,有效增强管理意识。另外,企业还需要将固定资产的管理责任分级落实到具体的实际工作中,毕竟固定资产管理工作不是一蹴而就的,应确保各个部门的固定资产都有专职或兼职人员进行管理负责。对于无法胜任的职工应给予培训和监督,并在每季度末要求相关负责人完成固定资产管理报告,定期对组织进行资产清查考核,切实监督管理人员的工作。
(二)加强固定资产事前采购的评估分析
采购固定资产前,企业应根据生产经营情况及行业特征,进行事前论证和分析,准确划分需购买的固定资产,强调固定资产的属性。例如,企业工程项目中需要采购的物资设备,要严格落实固定资产管理理念,按照固定资产采购申请的流程来处理。针对现阶段许多企业在工程项目建设中盲目购置物资设备,而不重视资产使用率和回报率的问题,相关人员可以预先编制好各类固定资产的采购预算和计划,并且严格按照规章流程执行审批和管控。同时,还需要在采购前评估资产购置的必要性,若为设备或者设施的更换,则需要考虑维护的经济性[1];对于固定资产的采购数量,不同企业不同部门的数额要求不同,因此要依照项目工程的业务量和产能具体量化分析,从资金使用的源头抓起,避免投资决策的随意性和主观性,为后续管理工作的成本控制分析消除隐患。
(三)提高管理人员的专业素养
企业要加强资产管理和会计人才队伍的建设,可以面向金融和财经类高校或社会招聘财务核算、资产管理、软硬件研发操作等专业型人才。在专业人才数量得到保证的基础上,其本身的专业基础水平也能随着时间的推移而发生变化。因为固定资产的管理规定每年都在变化,所以企业应定期聘请专业机构会计培训人员、教授学者等专业人士,对单位的资产管理人员和财务人员进行培训指导,帮助财务人员加强行业知识储备,延长知识链。除此之外,企业还应充分提高相关管理人员的资产信息敏感度,鼓励其利用互联网、电视、媒体了解市场行情动向,扩大知识面,在实际业务操作中,拓展交流渠道,积累实践经验,加强财务业务人员的常态化交流,促进业财融合的发展[2]。
(四)搭建信息化和大数据的核算管理模块
企业内部要顺应信息化发展的形势,积极完善内部信息系统建设。目前,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企业内部信息系统日趋成熟,基本上所有企业都有内部会计信息管理系统。正因如此,完善信息系统中固定资产模块功能的延伸成了企业目前管理的重中之重。基于此,企业可以尝试在企业所得税申报系统的企业端和税务端,开发设置固定资产管理模块,以此减轻企业的核算压力,实现各部门的数据共享。首先,在信息系统企业端设计自动运算、加速折旧申报附表和管理台账的自动生成以及网上申报的功能模块。这样一来,会计人员逐项录入固定资产原值、折旧期限、企业会计折旧方法、残值以及选用的加速折旧方法后,系统软件就可以自动计算生成会计、税收折旧额,并自动结转到下期,还可以提高管理台账、加速折旧申报附表的自动生成。然后,企业通过网上申报系统,完成固定资产折旧相关信息的申报,以便税务部门可以全面了解企业各类资产的加速折旧信息。此外,税务端模块一方面要重视统计查询,实现固定资产折旧模块的数据统计、分解管理、分户查询等功能;一方面要加强风险管控,加强企业对单个固定资产相关数据的风险识别,既要涵盖企业当期的固定资产折旧状况,也要包含固定资产加速折旧对多年纳税调整是否正确,以便降低后续企业税务管理中的难题。
四、结语
对固定资产投资使用建设以及资产管理中存在的不合理问题,企业要予以重视,完善自身固定资产的相关管理规定,落实各类资产在事前采购中的评估分析,并严格落实审批流程,加强事中的追踪控制。企业还要重视会计人员和资产管理人员的专业能力培训,顺应信息化时代的发展,建立完善企业内部的信息化管理系统,加强固定资产核算管理工作,以此提升企业固定资产投资建设和决策的有效性和准确性,降低企业的管理成本,实现企业利润的最大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