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企业的成本控制策略创新
2021-11-24张玉坤
张玉坤
(中铁建设集团有限公司,北京 100043)
一、导言
建筑企业的财务管理是影响企业健康发展的重要因素,而成本管理又是财务管理的重要环节,在保证工程施工质量的前提下,架起那个成本管理,将成本控制在最低,可以为企业创造更高的经济利润。深入理解和掌握成本控制思想及其变革与发展,重视应用创新方法,能够促进企业的进步与发展,也能实现从全新的角度革新传统的理论,实现真正的成本控制。
二、建筑企业实行成本管理的重要性
建筑工程的施工建设是一个复杂漫长的过程,建筑企业无法百分之百地保证建筑工程的安全性和质量,施工过程中可能受到各种因素的影响,从而与预期设想背道而驰。要想实现对成本的有效控制,就要考虑各种潜在的影响因素,思考这些因素可能带来的后果,这样才能在第一时间寻求有效的解决途径,避免建筑工程产生重大损失。同时,建筑企业的所有员工都是建筑工程的参与者,因此更应该参与对建筑成本的控制工作中,只有员工具有主动性,肩负起本职责任,才能顺利完成更详细复杂的成本控制工作,将经济成本管控在合理范围内,推动建筑项目有序进行。
建筑企业加强成本控制有利于管理项目目标成本。在建筑工程中实施成本管理,主要是对目标成本进行管控,严格按照事先预定的成本施工,将工程施工成本控制在预设范围内。为了更好地对建筑工程成本目标进行管控,可以结合工程实际,找出建筑工程超出成本预算的影响因素,做到合理预防、及时管控。此外,管理建筑项目成本需要制定相关考核制度,坚持以人为本的原则,提升员工工作积极性,减少成本投入,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从而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
建筑企业加强成本管理有利于实现精细化成本管理目标。随着建筑工程数量不断增多、规模不断扩大,传统的建筑工程成本管理模式已经不能满足工程实际需要,因此,企业必须实施精细化的建筑成本管理模式,将成本管理贯穿建筑工程的各个环节,严格控制建筑施工用料、人员配置等影响成本支出的重要因素。
三、建筑企业的成本控制现状
(一)控制理念落后
当前,从实际发展情况来看,许多企业在成本控制中存在控制理念落后的问题,具体表现在两个方面。第一,部分建筑企业目前推行的成本控制模式与市场发展之间存在脱节。一直沿用以往的管理体系,不仅会增加时间成本,而且还影响到成本控制的效果,会造成增加额外的成本支出。第二,控制理念推行速度相对较慢。由于缺少有效的监督措施,使得新成本控制理念的落实速度较慢,并且相关人员对理念的重视程度较低,在工作中依旧沿用传统的成本控制模式,这提高了一些计算数据的容错率,无法起到应有的应用效果。
(二)管理制度落后
要想对建筑项目实施高效的成本管理,就需要制定一套完善、科学的成本管理制度。如果施工企业没有制定科学完善的建筑工程成本管理体系,将会使得建筑施工中的实际成本管理缺乏规章制度的约束,没有完善的管理流程,成本管理程序、管理内容较为混乱,出现工程实际成本超出预期成本的问题,这不仅影响企业提高经济效益,也会对企业的信誉造成不良影响。
(三)风险预估能力较弱
企业在运营过程中,面临着外部风险(如企业竞争、市场环境调整等)和内部风险(如资金链不稳定、人员流失严重等),为减少风险出现带来的负面影响,企业需要增强风险预估能力。根据实际情况来看,部分建筑企业存在风险预估能力较弱的问题,具体体现在两个方面,第一,未建立完善的风险预估体系,企业使用的风险预估指标完整性较差,在权重计算中,参考数据基数较小,降低了评估结果的实用价值;第二,企业预估体系的动态性较差,指标变动频率相对较低,体系对企业运营环境的适用性较差,影响评估结构的可靠性。
四、建筑企业的成本控制策略创新
(一)加强财务成本管理
建筑企业需要树立严谨的财务成本管理意识,制定完善的财务管理制度,在企业内大力宣传财务成本管理的重要性,让企业的每个员工意识到财务成本管理对企业和自身利益的影响,使员工在实际施工中自觉地融入成本管理意识,实现对资源的最大限度利用,提高企业经济效益,避免建筑项目实际施工成本超出预定成本的问题。同时,建筑企业的财务成本管理原则应贯穿整个建筑施工过程,对建筑施工过程实施动态化的财务成本管理。
(二)引入精细化管理模式
引入精细化管理模式,可以增强成本控制内容的针对性,增强成本控制工作的应用效果。在具体的实践操作中,首先需要对成本控制内容进行初步分类,如将工作初步分为人员管理、材料管理、设备管理等;其次对初步划分的工作进行进一步细化处理,如材料管理可以细化为水泥材料、钢筋材料、粗细集料等。以粗细集料为例,在对其进行管理时,内容包括材料级配、粒度、含泥量等,这些内容是评估材料成本的重要参考;最后利用数据库技术汇总和整理管理模式的细化内容,标记对应的关键词,便于后续使用信息时能快速提取相关信息。同时也需要依托精细化管理模式展开成本的精细化计算,依托于计算结果开展后续管理工作,增加成本控制过程的目的性[1]。
(三)明确自身需求
企业应正确认识自身发展需求,通过节约生产成本,提高企业的经济收益,进而提升企业市场竞争力,可以进一步研究和推广科学的成本管控工作方案。明确战略目标后的成本支出工作内容不是某个职能部门应该完成的工作,而应由各个部门积极参与和完成,真正实现多元化、多维度的管理目标,让成本管理工作成为企业整体运营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企业明确自己的总体目标,就可以减少对应目标中不清楚的相关工作项目,如果经过处理和分析确认后的工作项目并没有设定明确的目标,就可以删除该项目。高效地开展成本控制工作,应当更加关注实际生产工作和运营工作中产生的费用,如生产产品过程中出现的资源消耗等。
(四)加强对施工材料的管控
优质的建筑施工材料是建筑项目施工质量得到保障的重要前提,应加强对施工材料的管控,从源头上确保工程施工质量,降低施工成本。在建筑项目施工之前,需要根据施工场地的地势地形、天气、水文等条件,制定科学合理的施工方案,合理计算各个环节施工材料用量,避免出现施工材料浪费现象。需在通过质量检查之后,再将施工材料投入建筑实际施工中,对施工材料进行严格的使用登记、盘点,加强对施工材料使用过程中的监督。
(五)完善风险预警体系
完善风险预警体系,能够降低潜在风险的发生概率,将运营成本管控在合理范围内。第一,在具体的实践过程中,需要建立完善的风险预估体系,完善风险预估指标,目前常用的管理指标包括材料成本、人员成本、技术成本、环境成本等,建筑企业在大类别指标的基础上,设置一些分类指标,有助于增加最终计算结果的一般性。在权重计算中,可以利用大数据技术增加参考数据基数,经过多次计算后得到更加可靠的权重分配数值,提升评估结果的实用价值。第二,确保风险预警体系的动态性,根据不同的时间状态、工程项目,需要对相应指标种类、权重进行调整,增强体系对企业运营环境的适用性,从而提升评估结果的可靠性。
(六)制定规范的成本管理监督制度
建筑企业在成本管理过程中,需要结合企业的实际情况,制定科学、完善的成本管理监督制度,与财务成本制度相配合,实施高效的建筑工程成本管控,制定成本监管体系,确保各个部门之间相互监督、相互配合。同时,为了提升建筑项目成本管理监督制度的实施效率与质量,可以与奖惩制度相结合,对于在工程成本监督中做出重大贡献、为企业及时止损的员工,给予一定的奖励,如升职、加薪等;对于在建筑施工中,无视工程施工成本管理的员工,进行一定的惩罚[2]。
五、结语
为适应建筑市场发展,提高经济效益,企业必须制定科学的成本管理方案,提高企业的成本控制效率,减少不必要的资源消耗。基于目前企业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建筑企业要拟定相应的创新策略,优化建筑企业运营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