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调整农业结构提高农业经济效益的思考
2021-11-24陈晓虹
陈晓虹
(青岛市即墨区通济新经济区管理委员会,山东 青岛 266200)
农业经济是我国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农村农业结构进行调整不但能够有效解决农民农产品销售低、产品滞销等问题,而且还能够推动农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从目前我国社会经济发展的现状来说,我国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给农村农业经济带来一定的影响,可以说既是机遇也是挑战,在新的社会背景下,想要加快解决“三农”问题,就必须从农村经济发展的实际出发,对农村农业结构进行有效调准[1]。
一、农村经济调整的意义
(一)能够有效推动我国宏观经济环境产生变化
在我国社会经济发展的新时期,过去的计划经济已经退出了历史舞台,改革开放以及相关经济的结构调整使得我国市场经济出现生机勃勃的发展局面,另外,经济结构的调整也一定程度上刺激了居民消费结构转变。相关数据表明,近些年来我国国民消费水平在不断上升,消费方式也出现了极大的变化,如学习、休闲娱乐等方面的消费数据占很大比重,徐进我国市场经济进行相应的产业调整。农业经济是我国社会经济的重要内容,农业结构的调整对我国宏观经济环境产生了非常直接的影响。
(二)确保农业经济可持续发展,推动农民走向富裕之路
长久以来,我国农村绝大多数农民以农作物种植维持生计,同时经济作物种植的类别也较为简单,这种粗放单一的种植生产结构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农民经济收入的提高,农民生活水平难以得到有效改善。要想有效促进农业农村经济快速发展,让农民百姓共奔富裕路,就必须加快调整农业结构。
从目前农村经济发展形势来看,我国农村经济的贸易市场经济欠发达,由于农产品价格低,致使农民种养殖的积极性难以得到提高,为了追求更高的经济收入,许多农民被迫进城务工,使得农村的剩余劳动力不断减少,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农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在这样的情况下,就必须加强农业结构的调整,盘活农村经济的发展,提高农民从事农业生产的积极性[2]。
二、农业结构调整的相关制约因素
(一)商品经营模式的不合理
从当前的农村农产品经营方式来看,我国大多地区农业种植依然是以家庭为单位的小规模种植,这就使得农产品的成本较高,此种种植方法的粮食产量也不高。
我国大多数地区以农民家庭为单位的个体种植经营方式与国外发达国家大农场规模化种植相比较而言,还存有一定的差距,以家庭为单位的小规模种植在一定程度上浪费了土地资源,增加了时间成本,这种种植方式对农业的生产带来很多不利影响。
同时,相关人员在制定农业发展规划方面也存在诸多不合理因素,使得农业农村难以适应市场经济的不断变化。正是这些原因导致农业市场的竞争力大幅度下降,要想解决这一问题,就必须做好强化农业经济的商品经营模式[3]。
(二)农业农村环境资源承载负荷
环境资源问题是我国社会经济发展面临的主要问题之一,特别是二孩政策开放以后,我国新生婴儿数量不断上升,很大程度上加剧了原有的人地矛盾,加上我国自然资源分布不均,粗放的利用方式使得资源在日益紧张。随着城镇化速度不断加快,人口与资源矛盾这一问题必将是我国社会经济发展所要长期重视的问题,农业农村环境和自然资源的承载负荷较大,必须进行相应的农业产业调整[4]。
(三)供求结构不合理
就目前农村经济发展而言,供求不合理是影响农村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同时也是我国农业面临的重要问题。我国许多农村地区在种植生产方面依然存有产品过剩的现象,这种供大于求的问题使得农产品堆积,同时国家对外进口农产品,这不但导致农产品的价格上涨,供过于求,加上生产力的不断提高,原有种植面积的单产数量不断增多,这种高产出、低收入的状况在很大程度上打击了农民种植的积极性,所以对农业结构的调整势在必行[4]。
三、调整农业结构提高农业经济效益的相关措施
(一)科学合理的谋划产业部署
在新的社会经济发展环境下,相关农业工作部门需要依据农村经济的发展状况,做到积极有效地调整农业结构,通过运用科学合理的部署规划解决农产品滞销问题,不断实现农民增收,保证农村经济长远发展。
一方面,在农业结构的调整过程中,相关部门要从社会经济的总体格局出发,实现统筹规划,从根本上确保农业机构调整的科学性和有效性。重视农业种植,从资金投入、产业扶持、完善基础设施等多个方面聚焦农业发展工作。同时政府还要立足农村发展实际,做到从农村实际情况出发、突出地方特色,发挥资源优势,以此改变单一的农作物种植模式,达到促进农民增收的目的。
另一方面,宏观把握市场经济发展导向,农作物的种植要以市场的需求为原则,做到增加市场需求量大、价格高、品质好的农产品,以此实现种植效益的整体加强[5]。
(二)加快产业结构的转变
就目前而言,我国大多数农村地区在农作物种植上依然采用粗放型的单一种植模式,这种种植方式难以有效提高农民收入,使得部分农村地区经济发展十分缓慢。针对这方面的问题,相关工作管理部门应该立足于农村具体工作实际,做好农业结构调整工作,为农村经济发展提供更多的工作岗位,做到从发展根本上提高农村经济的发展水平。
具体工作方式有以下两种:第一,相关工作部门可以从农村的实际情况出发,结合其优势充分的发挥好乡村旅游业的作用,在农业种植的基础上设计相应的农家乐、休闲旅游等项目吸引城镇居民消费,达到促进农民经济增收的效果。第二,相关部门可以引导农民利用当地资源优势,开展农产品加工,用农业加工的方法提升产品的附加值,同时也提供了更多的就业岗位,吸引返乡劳动力,有效地盘活农村经济。
(三)完善必要的农业基础设施
农业基础设施是农业经济发展的有效保障,如公路、通信等,这些农业设施对促进农村经济的发展有着非常积极的意义。因此,相关部门要依据农村发展实际情况进行必要的经济调整与分配,在基础设施方面投入资金,完善相应的道路基础设施和通信设施,同时依据实际的农业生产需要适当的引进和投入先进的农业技术设备,以此实现农业结构的转型,促进农业经济的向前发展[6-7]。
(四)把握市场信息
农产品滞销的很大一部分原因是农民没有把握好市场需求信息,致使农业结构的调准具有很大的不合理因素,从而让农产品的经济效益得不到保障。基于这一问题,相关部门要做到结合农村实际情况,充分利用好互联网、计算机等现代化信息技术,为广大农民朋友提供精准的市场信息,让农民掌握市场的需求动态,推动农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四、结语
农业经济是我国社会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农民更是经济发展的中坚力量,农业不仅与农民生产生活息息相关,更是与国家的发展联系紧密。为了更好地适应时代的发展,就必须加快农业结构调整的步伐,合理有效地推动农业经济发展,让农业经济效益得到有效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