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河北省海运业高质量发展策略探讨

2021-11-24

时代经贸 2021年4期
关键词:海运业海运航运

周 伟

(沧州职业技术学院 河北沧州 061000)

2018年11月,习近平总书记视察上海时提出:“经济强国必定是海洋强国、航运强国。”2019年9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交通强国建设纲要》,强调要加快推进海运业高质量发展。2020年2月,交通运输部、发展改革委、工业和信息化部、财政部、商务部、海关总署和税务总局七部门联合给出关于大力推进海运业高质量发展的指导意见,体现了国家层面对海运业发展的高度重视。借此机会结合河北省港口资源情况,研究如何加快推进河北省海运业的高质量发展,思考将海运业发展同河北省基础产业发展有机结合,对河北省今后的经济发展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河北省海运业发展现状及问题

河北省作为我国唯一兼有高原、山地、丘陵、平原、湖泊和海滨的省份,东部有秦皇岛、沧州、唐山三市紧傍渤海,内环京、津,外接鲁、豫、晋、辽、内蒙古,客观上,地理资源带来航运服务业和港口产业的自然繁荣,辐射广阔的地缘交通带来良好的产业联动基础,河北省拥有极其优质的海运业发展潜力。截至2019年12月底,河北省有水路运输企业40家,国内船舶管理企业18家,船舶工业企业45家。2018年,河北省港口货物吞吐量突破11亿吨,港口货物通过能力突破11亿吨,集装箱吞吐量突破400万标箱。虽然拥有得天独厚的地理条件和基础产业优势,但是河北省的海运业发展却差强人意,其沿海三市更未同上海、宁波、珠江、青岛等城市一样实现“以港兴市”。

在航运服务业方面,河北省一直存在“港大航小”的问题,同国内其他省市相比较,河北省各港口的班轮航线数量少,沿海跨省船舶运载力不足。同时,海运服务业现代化程度不足,仍聚集在传统的船代、货代、船舶管理等方面,在高端的海运服务业,如海运金融、海运保险、海运交易等方面的发展缓慢。

在2019年的全球造船企业排名50强中,我国有26家船厂上榜,但是其中却无一家属于工业底蕴深厚的河北省,这暴露了河北省船舶制造企业生产能力和创新能力的不足。对河北省船舶制造业进行深入调查,发现其存在整体制造生产线老化、配套制造基础薄弱、自主研发能力不足等问题。船舶生产主要集中在民船产品方面,没有生产大型邮轮的能力,海工产品的生产也无法跟上海工产业的要求。

在港口产业和临港产业方面,产业链延伸不足导致配套产业发展迟缓,未能体现老牌工业大省的优势,港口服务功能偏弱,未能发展出规模型的临港产业集群。一方面,河北省港口经济发展不足,临港城市不能很好利用临港优势制造城市经济增长点;另一方面,省内三港联动不足,未能明确港口产业分工,未能实现省内港口产业互补互动,难以形成发展合力。

二、联系实际思考河北省海运业发展对策

河北省作为老牌工业强省,基础产业底蕴丰厚。加快产业转型升级,推进船舶制造业创新发展,促进港口经济发展从而带动城市经济发展,进一步开拓航运服务市场,是河北省海运业发展的重要方向。

(一)打造全面、便捷、安全、高效的航运服务业

河北省的航运服务业主要集中在传统的海运服务产业方面,对此要推动传统航运服务业的转型升级,进一步推进船舶代理、船舶供应等服务统一标准、提升质效,同时要大力发展新型海运服务业如国际贸易、航运经纪、海运金融与保险、海事仲裁等。可通过建立综合性的海运服务中心、国际航运中心,将进一步完善服务设施,从而解决通关繁琐问题,打造便民高效的口岸环境。

要进一步丰富客运与货运服务项目,着重提升服务品质。在客运服务方面,要拓宽服务思路,大力发展海上旅游产品并同国际接轨,凭借渤海湾临接日本、韩国的地理优势发展邮轮旅游,开发沿海景点发展游艇旅游。在货运服务方面,加强海运同其他运输方式的联接,通过铁水联运、路水联运、水水中转等方式,充分展现海运运载量大、节约能耗、可满足特殊存放物品同一般存放物品综合运输的优点,全面提升综合运输效率。同时,要注重发展单证票据的电子化,实现客运服务去纸质票和货运服务“一单制”,进一步提升运输效率。

在具体的运输业务方面,要着力建设现代化的海运船队,进一步提升船舶的装备技术,丰富并拓宽航运服务项目,旨在打造绿色智能的海运船队。要着眼于全球,打造海运服务网络,对煤炭、原油、矿石、液化天然气等打造专业化的运输系统,不仅要加强省际的运输联接,也要持续加强海运联接的全球化,借助我国的海运网络优势,打造渤海湾港口为国际海运服务重要节点,响应“全球123快货物流圈”,为国际海运业务的运输和中转提供相应支持。

要建立安全的海上运输生产体系。关注海上交通安全的相关法规标准,及时更新航运规范,对省内各航运企业严加排查,制定并完善船舶运输安全制度,定期对隐患问题进行排查治理,同时将海运风险进行分级管理,通过双重预防来增强对船舶运输过程中发生重大风险的防控能力。此外,通过强制保险制度进一步确保航运安全,加快海运安全信用同社会信用体系进行对接。

(二)借助基础产业优势推进船舶制造业创新发展

应注重发挥产业集群优势,着力发展船舶制造业,鼓励老牌造船企业发展创新,以大厂带动小厂,以船舶制造带动配套制造,全面提升船舶制造竞争力。要积极突破液化天然气船、邮轮船等的设计和建造技术,寻求技术突破与创新,提升集装箱船、干散货船等的承载力,进一步发展海油勘探设备、钻井平台、海洋风车等海工产品的制造,掌握集成化设计制造等核心技术。注重研究船舶用能结构的进一步优化,对能量供应系统进行升级,研发新型能源、清洁能源的全船供应系统,着力研发新一代新能源船舶、清洁能源动力船舶。

在船舶配套装备方面,要注重实现配套制造的全面化和智能化,力争实现船舶配套装备制造的独立化和创新性。可通过地方政策向船舶设备制造企业倾斜,促使船舶、设备生产研发资金充足,可通过税款减免措施鼓励船舶及设备制造企业进行技术改造,大力扭转船舶和配套产品制造流失的局面。可通过构建协同创新平台鼓励行业交流,激发技术创新,促进学研产之间的相互转化,通过船舶配套智能化加快推动航运智能化。要重视对创新技术的开发探索,加强与移动互联网、人工智能、云计算、大数据、区块链、物联网、北斗卫星导航系统等积极对接,使其在船舶制造与配套中予以推广运用。要从设备进步方面助推海上助航设施的数字化与智能化,实现海上交通状况感知及时化、管理智能化。

在鼓励船舶制造企业和船舶配套装备企业革新发展的同时,也应加强对行业相关的监管工作,充分重视船舶安全管理和船舶污染防治。要将船舶质量标准同国际标准挂钩,对检验技术和检验设备及时进行升级迭代,明确船舶准入标准,推动企业对科技研发进行投入,保证生产安全;定期对船舶进行检验,明确船舶维修保养标准,突破技术难点实现对船舶的远程监控,加大岸基设备投入,强化岸基安全技术支持,强制要求需要维修保养的船舶及时进行维修保养,确保船舶在全生命周期内有安全保障。此外,还要充分重视船舶污染防治工作,可通过大力推动研发新一代新能源船舶、清洁能源动力船舶,从制造层面根源性实现船舶动力能源升级,实现制度性、技术性的减排,从而全面加强对船舶大气污染物排放、灰水排放和噪声污染的控制。

(三)加强港城互动,发展临港产业助力城市经济增长

海运作为极具优势的运输方式,在传统运输、国际贸易、新型服务等各领域都发挥着重要作用。港口作为航运行程的起点和终点,同时也是航运、贸易同陆地其他产业联接的重要枢纽,凭借港口航运及各类服务等业务需求而发展出港口产业,进而衍生出临港产业,港口产业及临港产业在港口陆域聚集又形成港口经济。由此,临港工业和航运服务业进入集群化发展,对其所在城市经济外向型发展的带动作用不可小觑,而其产业链的延伸也进一步拉动了周边城市的经济发展,并带来了更多的就业机会,进而带动区域经济全面发展,实现“以港兴市”。借鉴上海、宁波、珠江、青岛等地的发展经验,结合港口所在城市及周边城市产业优势,河北省要加强港与城之间的互联互动,充分发挥海运业的带动作用,使其真正成为区域经济发展的引擎和主力军。

为充分发挥海运业的带动作用,首先要重视海运企业的管理和改革。河北省要响应国家号召,鼓励海运企业通过兼并重组向规模化、集约化和多元化发展,持续推进海运企业向股权多元化和混合所有制方向改革,注重海运新型产业的相关孵化,力求培养发展数个业务能力优、创新能力强、业务范围大、带动作用好的骨干海运企业,并促使其他中小海运企业着重发展精品特色业务,全面振兴省内海运业。参考浙江杭州依托国企开展国家跨境贸易电子商务服务的做法,可考虑搭建跨境贸易平台、电子商务平台、物流平台及综合性平台等,争取培育出河北省的综合性全球物流运营商。

要搭建海运企业同行业交流平台,积极争取贸易运输权益尤其是国际贸易运输权益,通过做大业务的方式鼓励省内海运企业间由竞争关系向合作共赢关系转变,鼓励海运企业间进行交流,从而降本增效、集中创新。要完善运输保障机制,搭建跨产贸易与物流平台,鼓励船舶制造企业、配套维修企业、海运企业、航运金融服务企业、生产企业、运营商及个体货主、航运保险服务企业等全产业链企业间进行紧密合作,企业间建立长期稳定的合作关系,避免产业链中有环节流失。

(四)立足国际视角,加强海运人才队伍建设

为加强人才队伍建设,首先要从扩大海事教育规模上下功夫。对此要鼓励临港三市一批中高等职业技术学校开展海事相关专业教育,大力扶持航海类全日制专业学校的发展,并要使学校与海运企业做好衔接,扩大海事人才培养基数,实现由学到产的人才和人力支撑。支持并建设专业的船舶检验机构、海事科研机构及海事智库等,加大科研投入,吸引科研型海运人才投入河北省海运产业建设,实现由研到产的人才和技术支撑。

要充分重视海运人才培养,建立并完善人才引进机制和晋升激励机制,打通职业晋升通道,提升人才待遇,确保留住海运人才。同时,加强人才入职后的个性化培养,不断提升其职业技能与专业素质,在明确待遇的同时严格落实职业准入标准,确保人才正向上升,并通过考试体系加强人员专业性。

为响应国家推进“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建设的号召,要鼓励河北省海运企业发展和参与国际海运业务,积极引入外商投资,参与国际性项目的建设工作。可通过落实优惠政策等鼓励海运企业积极参与技术研究、国际救援等国际事务,在同国际事务接轨中培养和选拔人才。同时,通过举办论坛等方式加强与国际海运企业进行交流,鼓励企业对人才进行国际培训,培养技能高超、眼界开阔、思路新颖、有创新能力的国际化人才。

猜你喜欢

海运业海运航运
中韩海上轮渡航运时间表
中韩海上轮渡航运时间表
欢迎订阅《世界海运》(月刊)
中韩海上轮渡航运时间表
中韩海上轮渡航运时间表
天价海运为哪般?
中远海运集装箱运输有限公司船期表
事件
国务院关于促进海运业健康发展的若干意见
论国际海运中的合同相对性突破与诉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