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大专院校财务管理新模式的探索和研究
2021-11-24周惠娟
周惠娟
(江苏城乡建设职业学院,江苏 常州 213000)
作为我国现代人才培养体系的重要支撑,职业教育承担着应用型人才培养的历史使命,是我国社会主义建设过程中技能型人才的主要来源。随着社会发展对人才需求的不断增加,职业教育教学改革力度空前,发展也取得了很大的成就,大专院校也从数量开始向质量提升转变。但随着办学规模的不断扩大,一些现实问题也随之产生,如教育经费不足、负债包袱沉重、招生生源紧张等,大专院校在努力提升学校教育质量同时,平衡学校发展过程中经费不足等问题,强化学校财务管理,优化学校各项支出,实现职业院校的健康、可持续发展等,成为现阶段职业院校普遍关注的问题之一。
一、国内外研究现状
(一)国外研究现状
财务管理是一个系统性的内容,根据西方财务管理学知识的发展过程,可按照时间进行区分。
首先,在20世纪50年代之前,由于西方国家正在经历经济危机,传统企业财务管理在危机应对过程中普遍缺乏有效手段,在此过程中,股份制公司开始出现,其采用的多元化财务管理手段为财务管理研究提供了新的思路,如内部控制、融资管理、资金管理等方面,在这一时期的代表人物有美国学者米德(Meade) 、美国经济学家格林(Thomas L.Greene)。从相关理论的特点来看,其主要是围绕基础理论研究展开,对财务管理相关理念进行描述[1]。
其次,在1940年至1970年间,工业革命进入一个新的阶段,社会生产力快速提升,面对市场需求与企业生产力之间的关系,企业财务管理工作面临着巨大挑战,在此期间,企业财务管理工作更多的是制定相对科学的财务管理机制,建立科学的管理流程,形成系统化的企业财务管理理念,指导企业财务管理工作的顺利开展。在这一阶段的代表人物有美国财务学家迪安(Joel Dean)、美国经济学家:哈里·马科维茨(Harry Markowitz)、默顿·米勒(Merton Miller)和威廉·夏普(William Sharpe)[2]。
最后,1970年以来,财务管理理念的发展进入了一个新的历史阶段,在电子信息技术快速发展的背景下,全球金融市场机制更加完善,且竞争也日趋激烈,为适应这一变化,财务管理学的研究重点转向了融资、运营、投资、利润分配等相关内容,并形成了体系化的财务管理理论。其中具有代表性的美国经济学家梅耶斯(Mayers)和梅吉拉夫(Majluf)、美国管理学家密西尔·詹森(Micheal·Jensen)和威廉姆·H·麦克林(Willan·H·Meekling)。
在高等院校财务管理的研究中,由于每个国家有着不同的历史文化背景和政治经济发展状况,所以,在相关研究过程中也就存在着些许差异,研究学者所提出的论点具有明显的时代特征。其中,20世纪60年代,美国经济学家舒尔茨和贝克尔创立人力资本理论开创了现代经济学研究的先河,其重点讨论了教育投资的收益情况,并对其中的关系进行详细解读,由此发现两者之间的关系[3]。然而,在1970年,财务管理理论中逐步渗透数学知识的过程,财务管理理论可通过数学模型的构建进行系统化的解释,为职业院校财务管理工作创新提供了可操作性的建议。
(二)国内研究现状
我国高校不是自主办学自负盈亏的经济实体,学校的日常开支多来自政府预算,因此,这使得高校的财务管理模式具有计划性,因此,在实际财务管理工作中,关于融资的问题也就无须考虑。现阶段,针对高校教育成本优化的问题,相关研究人员提出采用多元化的财务管理机制,对高校各项工作支出进行监督,建立内控机制,优化财政拨款机制,拓宽高效融资渠道,实现自给自足下的财务管理模式创新,具体包括人才培养、岗位责任制、预决算制度和监督考核制度。关于大专院校管理成本方面的研究,钟宇平、陆根书二位学者从教育的机会均等、公平与效率这三个社会目标的角度出发研究了实行高校成本收回具有重要的意义,指出成本收回应该成为我国高等教育财政的一个长期策略[4]。还有学者认为大专院校普遍对成本管理重视程度不够,特别是财务管理和成本管理相结合,而成本管理的绩效理论上是财务管理成功与否的反映。在高校财务管理目标研究方面,一些学者认为我国高等学校财务管理目标是高校内部活动的根本所在,是决定高校财务管理的最基本方向。对于高校财务管理创新理论研究,一些学者认为大专院校财务管理工作内容较多,且不同内容之间的关系较为复杂。为实现财务管理工作的创新,则需要从管理理念入手,对制度、预算、机制、结构等方面进行创新。
二、大专院校财务管理问题
(一)对财务管理的重要性认识不足。当前,一些大专院校对财务管理的重要性的认识仅停留在表面,还处于传统的收支的概念,没有认识到财务管理对学校增效的重大作用。随着预决算得越来越规范,有些管理者简单地认为各项开支只要严格按照预算来执行就可以了,没有必要加强财务管理的系统控制。如成本控制被很多大专院校财务管理所忽略,虽然一些大专院校办学规模不断扩大,建设所用资金不断增加,但仍然并没有进行成本核算。大专院校资金来源大多是来自政府财政拨款、学杂费收入、科研经费、专项经费、银行贷款款等。特别银行贷款,每年学校要支付很多的贷款利息,对于一些负债较高的大专院校,有的甚至会影响到学校正常工作的开展。
(二)对资产管理严谨性、科学性不够。部分职业院校在思想意识方面并未对财务管理工作给与足够的重视,对于资产管理工作多采取自查自管的方式,导致整体工作效率相对偏低,无法满足资产管理工作的相关要求。根据我国《会计法》的要求,在资产管理工作中,相关部门之间应相互配合,避免出现资产与账目不符的现象,也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减少资产管理工作中因意识欠缺导致资产遗失等问题。在传统学校管理机制的影响下,大专院校资产管理过于依赖账目数据,却忽视了资产所产生的实际收益等,以及在资产采购完成后的折旧问题也未能充分考虑,资产缺乏共享机构,部门之间还存在重复购置资产,造成重复浪费的现象还极大存在。
(三)财务风险意识不强、防范机制不健全。大专院校也存在财务管理风险,一般大专院校的风险防控体系不是很健全,或制度不健全,或有制度执行不到位。大专院校对于预算管理的约束力度不是很高,造成预算体系出现漏洞,导致收入与支出不平衡。此外,财务信息不公开,过于保密,容易形成虚假的不良表象。
(四)财务管理人员整体能力不是很强。财务管理人员一般属于大专院校的行政管理部门,大专院校一般来对一线教师的重视程度要高于行政人员,不太注重财务管理人员的能力等方面的培养,造成财务管理人员知识和能力相对薄弱,不利于财务管理工作的创新提高。
三、有关对策和建议
(一)增强财务管理意识。从院校健康可持续发展的角度来看,创新传统财务管理模式,提高广大教职员工对于财务管理工作的认识显得尤为重要。目前,大专院校财务管理模式的变化,为财务管理工作的开展指明了方向,并针对传统财务管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和风险,给出相对应的解决方案,并以此实现财务管理工作与大专院校发展的深度结合。
(二)加强财资监管系统建设。一些大专院校内部财务管控体系不健全,领导随意决策,从而导致财务风险增大。要建立健全经济责任制度,提高管理水平和避免财务工作失误。大专院校要建立健全经济责任制,采取分级管理,分步建立不同层次的财务管理制度。同时要建立财务预警系统,当可能出现危害财务状况的关键因素时,预警系统能及时发出警告,提醒学校财务管理负责人或学校领导及时采取应对措施以减少财务损失或防止财务风险的进一步扩大。
(三)加强风险防范意识。大专院校要加强学校管理层面和财务管理人员的风险意识培训,了解和认识财务风险,从思想上引起重视,同时激励他们提高自身的管理水平,从而能够制定相应的管理制定,关键时候能采取行之有效的风险管理策略来降低财务风险,减少学校不必要的损失。每位财务管理人员要深入排查自身岗位风险点,通过风险评估,把风险点分层分级,形成优先注意权,较好地管理各种财务危机源。
(四)加强新时代下财务队伍建设。大专院校要切实落实会计法,更加重视财务管理人员的培养。科学制定学校财会队伍的中长期发展规划,通过制度创新、机制创新来适应新时代下经济管理的要求。同时,要注重财务文化建设,打造观念领先、思路开阔、善管理、精业务、勤洁廉的高水平财务管理队伍。作为大专院校,财务管理在服务学校科学发展起着重要决策作用,财务管理工作的质量好坏和水平高低,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学校的管理层次和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