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组织财务管理存在的问题及解决对策
2021-11-24许纬
许纬
(南京新青业财务咨询有限公司,江苏 南京 210000)
一、社会组织财务管理工作的重要性
(一)客观反映财务状况和运营成果
社会组织财务管理的基本作用是客观的对各项经济业务进行记录,及时准确地反映社会组织资产、负债、净资产状况及各项收入、成本,从而使社会组织各相关者通过财务数据透视该组织的各项运营信息。
(二)有效管理资金,支撑社会组织稳健运营
社会组织财务管理既可以帮助提升资金使用效率,最大限度的发挥资金使用效能,也可以规避社会组织财务风险,防止资金链断裂,支撑社会组织稳健运营。
(三)作为绩效管理的重要依据和支撑
社会组织财务管理可以通过预决算纽带把预算管理延伸到社会组织业务活动的各个环节。实行科学、全面的预算管理可以帮助社会组织准确预测收入、严格控制各项支出,是规范社会组织财务行为、控制成本费用、减少损失浪费的重要方法手段。
二、社会组织运营过程中面临的突出财务问题
(一)收入有限,资金紧张,限制社会组织发展
目前大部分社会组织,特别是中小型社会组织,资金来源绝大部分都来自政府购买服务或政府补助。政府向社会组织购买服务,是指政府将公共事项或服务事项,通过直接给社会组织拨款或通过招投标形式,交给有资质的社会组织来完成,并根据一定的程序和标准对社会组织完成的服务进行优劣评价,符合要求的按照约定支付费用的行为。政府补助收入,主要是社会组织接受政府拨款或政府机构给予的补助。这两类收入的以下特点造成了社会组织经常面临资金紧张的问题。
1.资金体量有限
政府购买服务或财政补助金额从几千到数十万不等,绝大部分单笔金额处于十万元以内,而服务或补助周期大都为一年时间。这就意味着,社会组织承接单笔政府购买服务或收到政府补助的金额,每年大概几万元。这仅仅是针对有能力、有机会承接政府购买服务的社会组织,并不是每家社会组织都有上述资金来源。
2.拨款进度滞后
政府购买服务或财政补助资金均来自财政部门,受到支付流程及审批手续的要求,资金支付进度经常滞后。社会组织垫付资金开展服务是常态化现象,少部分政府购买服务甚至存在不能按约定全额收到资金的现象,导致社会组织资金经常捉襟见肘,入不敷出。
3.限定性收入要求100%支出,资金无结余
政府购买服务或财政补助资金,绝大部分对资金使用内容及金额有严格的限制和约定,属于限定性收入。该类型资金收入按照相关管理规定,拨付方会要求每笔资金都要100%支出,不能有结余。这就导致了社会组织收到多少资金就得支出多少资金,理论上不会有资金结余。
(二)社会组织缺少专业财务人员
目前大多数社会组织聘请的是兼职或代理记账会计人员。有地区做过统计,聘用专职会计人员的社会组织占比19%,这类大多是收入体量较大、发展较成熟的社会组织;聘用兼职或代理记账会计人员的社会组织占比达64%;无会计人员的社会组织占比17%,这一类社会组织一般收入体量较小,处于设立初期或者不正常开展业务活动。对于配备兼职或代理记账财务人员的社会组织,面临的一个重要问题就是财务人员不专业,不能满足财务核算及管理要求,具体表现有以下两点。
1.配备的财务人员大多数不了解《民间非营利组织会计制度》
目前我国绝大多数的会计人员接触和应用的领域是企业会计制度或准则,如《小企业会计制度》《企业会计准则》等。社会组织适用的是《民间非营利组织会计制度》,该制度会计科目、核算内容及会计报表的格式均有区别于企业相关会计制度和准则。很大一部分兼职或代理记账会计人员将社会组织账务按企业相关会计制度进行记账核算,不符合社会组织核算要求。
2.配备的财务人员不了解收入资金监管要求
前面阐述了社会组织收入目前绝大部分收入资金来源为政府购买社会组织服务或政府补助,该类收入大部分又属于限定性收入。资金支付方对于该类资金有着严格的资金使用要求和监管规则。对于兼职或代理记账会计人员来说,这方面知识基本属于他们的盲区。因为是兼职或财务代理的关系,这些会计人员也不会投入时间和精力去学习相关政策法规,不能给到社会组织正确的财务管理建议。
(三)社会组织负责人风险意识差
我国社会组织发起人或管理者很多都是社工专业专家老师或长期从事一线社工服务工作而投身到社会组织管理的人员。该部分人群有着专业的社会工作知识和专业服务经验,但常常缺乏社会组织法律及财务风险意识,不清楚社会组织发起人和管理者对于社会组织应承担的法律责任和财务责任。
相当部分的社会组织发起人认为只要把服务做好、把活动做好就可以了。他们一般只重视提供服务和开展活动,不重视财务工作,从而导致很多社会组织的法律责任风险和财务风险巨大,等到发现时为时已晚,造成了难以弥补的损失。
(四)缺乏科学财务管理方法和工具
部分处于初创期和成长期的社会组织,实际运营工作中经常会碰到一些棘手的问题,难以应对解决,令社会组织管理者焦头烂额,甚至已经动摇了社会组织发起人和管理者继续运营发展的信心和念头。
令社会组织负责人头痛的事项如:社会组织留不住人;社会组织人多不出活;限定性成本资金使用不符合要求,常被问询和整改;项目成本控制不好,经常贴钱做项目等。
上述问题的出现,一定程度上与社会组织相关负责人缺乏运用科学有效的财务管理工具和方法有关。
三、社会组织财务管理实践应用对策研究
(一)收入不能单靠政府资金,学会自我创收造血
资金短缺是社会组织面临的常态化问题之一,作为社会组织不能等、靠、要,而要学会创收,学会自我造血,才能更好地发展和壮大。笔者认为可以尝试从以下两方面着手应对。
1.在业务范围内开展公益性有偿服务
很多社会组织经常抱怨人工成本高,承接政府购买服务项目有限,根本承担不起相应的人员成本支出。社会组织可以充分利用自身的业务能力和专业服务知识,在业务范围内开展一些公益性有偿服务,以创造收入。
现以南京某儿童教育服务中心为例,基本情况如下:一年承接了2个政府购买社会组织服务项目,每个项目10万元。根据当地政府相关管理办法要求,超过8万元的项目需要派驻驻点社工服务,意味着该中心至少需要聘请2名具备专业知识的儿童教育专业人士,人员成本约15万,另外需要场地成本、教具成本、宣传成本、交通通讯成本、办公运营成本等,总成本约28万元,资金缺口8万元。该社会组织可以利用周末,适当调剂工作时间,发挥自身的专业优势,以低于市场平均价格的公益价格,提供课程、亲子教育咨询等服务,完全可以弥补8万元资金缺口。当然,收费的服务对象及收入成本核算要严格与政府购买的服务项目进行区分,不要混淆。
2.充分利用行业资源和平台资源,多渠道募集资金
多渠道募集资金是解决资金短缺的另外一种重要方式。社会组织需要利用公益圈各对口基金会、线上线下募资平台、结合企业需求与自身优势,整合资源,共享资源,筹集资金。
例如:南京某残疾人之家,承接的政府购买社会组织服务项目中,需要开展大型残疾人公益宣传活动,组织开展该大型活动需要资金远高于政府拨付的项目资金。为了解决资金短缺问题,该残疾人之家可以对接保险公司,医疗器械公司等企业沟通洽谈,资源共享,优势互补。残疾人之家开展活动需要资金,保险公司、医疗器械公司需要潜在客户及口碑、品牌宣传阵地与渠道。双方可以以优势互补、资源共享的思路进行合作。残疾人之家可以以上述方式取得商业公司的捐赠,弥补资金不足。
需要注意的是,商业公司在大型活动中的角色定位及宣传方式要侧重公益性质,不能过于商业化,要以公益宣传为主。
(二)选择专业民非领域财务人员提供财务服务
前面阐述了我国绝大部分财务会计人员,学习和工作应用的重要领域是商业公司。社会组织在选择财务会计人员时,需要考虑以下两方面因素。
1.选择了解《民间非营利组织会计制度》的会计人员
社会组织适用的民非会计制度与企业会计制度或企业会计准则有很大的区别,核算内容、会计科目、财务报表等均有差异。只有熟悉《民间非营利组织会计制度》的会计人员才能胜任社会组织会计核算工作。
2.选择熟悉政府购买服务项目或政府补助资金核算要求和使用规则的会计人员
前面阐述了我国社会组织主要资金来源为政府购买社会组织服务和政府补助。该类收入大部分为限定性收入,对于资金使用金额、使用范围及财务监管均有严格而细致的要求。
以南京为例,政府向社会组织购买服务的资金,需要按照项目申报书中的资金预算进行使用,与预算内容和金额不匹配的,原则上均不予认可;会计核算方面,不仅要执行民非会计制度,还要根据项目名称设置二级明细会计科目进行核算,不能与社会组织其他收入、成本混淆。
在实际工作中,经常会碰到社会组织负责人和财务人员均不了解政府购买社会组织服务或政府补助收入的会计核算和资金使用要求,导致无法通过财务审计,返工整改不可避免,严重地影响到资金拨付和项目承接,给社会组织带来了严重的负面影响。
所以,社会组织需要选用熟悉民非领域会计核算和资金使用规则的会计人员担任本组织财务人员。
(三)系统学习民间非营利组织相关财务监管政策法规
前面阐述了社会组织负责人风险意识差,主要原因为很多社会组织负责人停留在取得收入、开展服务活动的层面,对于社会组织及其发起人应承担的义务和责任不甚了解。社会组织相关负责人需要系统学习和了解民间非营利组织相关财务监管政策法规,才能重视财务工作,规范财务工作。需要系统学习的财务监管政策法规内容主要有以下几方面:第一,社会组织发起人对于发起资金的出资责任。第二,社会组织年检制度对于社会组织财务方面的要求。第三,社会组织等级评估管理办法对于社会组织财务方面的要求。第四,政府购买社会组织服务和政府补助资金的财务监管要求。
(四)科学运用各类财务管理手段
加强项目预算管理。社会组织预算管理由预算收入和预算支出构成。社会组织进行预算管理的目的不在于盈利,目的是科学全面的编制预算和严格严谨的执行预算,以便于按照既定的财务目标去执行实施。
社会组织预算管理按目标设定、预算编制、预算执行、预算考核四个程序执行。首先目标设定,是按照机构的中长期目标设定的主要财务指标,如:净资产指标,包括限定性净资产和非限定性净资产。其次是分解指标编制预算,例如净资产指标可以分解为收入预算、业务活动成本预算、管理费用预算和筹资费用预算。其中,业务活动成本预算是重中之重。因为我国社会组织主要收入来源于限定性政府购买服务和限定性政府补助,这两类收入的其中一项基本要求就是资金需要按照预算使用。所以这个环节需要把可能产生业务活动成本考虑周全,要切实考虑业务活动成本预算的内容是否可执行,财务票据能否取得,财务账面能否体现。预算编制的初衷就是更好的执行匹配。再次是预算执行,就是以预算为准绳来使用资金。预算能否顺利执行,其中一方面与预算编制是否科学合理有很大关系。最后就是预算考核,对比最终实施结果与预算的偏差,约束大家更好地实现收入、执行成本费用。
另外,应用绩效评价管理。绩效管理可以更好奖罚分明,留住人才、可以提升工作效率,避免出工不出活。应用绩效管理可重点关注以下几方面。
第一,社会组织负责人一定要重视,不要让员工觉得绩效考评是流于形式。机构管理层需要以身作则去执行,给全体员工做出标榜示范,带动全员认真执行、严格考评,最终客观公正的进行奖罚,优胜劣汰,留住人才。
第二,考评指标要设定合理。既不能一味求高求好,过于理想化,也不能设定的指标太低。考评指标设定太高,不切合实际,无论员工怎么努力都达不成。员工会认为领导在给自己画大饼,起不到激励的作用;考评指标设定的太低,无须努力就能轻松完成,也起不到激励作用。考评指标要结合社会组织的中长期目标和实际情况,从上至下或从下至上相结合的全员制定才有效。
第三,考评指标设定要尽量可量化,严禁无实际意义与笼统指标的制定。只有量化才可衡量,才能客观公正。
第四,加强成本控制。社会组织成本控制是为了更好地提升资金使用效率,以低成本最大化获得社会效用,不是为了一味降低成本以求营利。业务活动成本和管理费用是成本控制的重点。社会组织成本控制按照时间维度划分,既包括事前控制、也包括事中控制和事后控制。事前控制主要通过编制预算来合理测算将来的成本;事中控制主要对营运过程发生的成本进行过程管理,分析差异原因,如果客观实际情况发生变化,就需要对原预算进行调整。需要强调的是事中控制非常重要,因为预算编制与实际执行难免有差异,预算编制是为了更好的服务业务,而不是约束业务。当客观实际情况发生变动时,需要适时进行预算调整,不能刻板的追求预算一成不变;事后控制主要体现在决算和考评工作上,是对成本控制的客观评价与奖惩兑现。
四、结束语
中国社会组织网的数据显示,截至2021年1月,我国社会组织登记总数已经突破90万家,相比2012年的32万家,总量增加了181.25%。随着我国不断完善社会治理结构,不断突出社会组织社会治理功能,社会组织必将迎来大发展。社会组织发展越成熟,财务管理就重要。财务管理贯穿社会组织的所有与资金资产相关环节,对于社会组织规范发展有着重要的影响。广大社会组织管理者需要不断学习有关政策法规,了解社会组织财务重要性,通过预算管理、绩效管理、成本控制等专业财务管理工具与方法,管好资金、管好人才、管好成本,以支撑社会组织稳健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