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内部控制问题研究
2021-11-24任静
任静
(泸州大成浓香酒类销售有限公司,四川 泸州 646000)
随着我国经济的变革,企业在竞争日益激烈的内外部环境中,想要立足并发展,就要有强劲的竞争能力,企业通过加强内部控制,提升工作效率、提高产品质量和改善内部管理来提高企业竞争能力。
一、企业内部控制概要
(一)企业内部控制的概念
企业内部控制是指在特定的经营环境下,企业为了一定范围内合理保证生产经营管理活动正常有序、合法合规的运行,由各级管理层和全体员工共同参与实施的,旨在实现对人、财、物和工作流程实行有效监管的系列活动过程,是企业内部建立的使各项业务活动互相联系、互相制约、以提高经营效率、充分有效地获得和使用各种资源,达到既定目标的一套措施和章程。
(二)企业内部控制的重要意义
完善的内部控制体系对企业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作用,具体来说,其重要性有如下五方面。
1.合理保证生产经营管理活动有序开展
建立内部管理控制体系并有效实施,是企业生产经营管理活动有序开展的条件,它贯穿于整个企业生产经营管理活动中,通过各类制度文件和管理办法,规范业务操作流程、确定岗位职责分工、设置授权审批权限、制定监督考核标准等,使得企业生产经营管理活动沿着企业总体战略目标的轨道顺利运行。
2.合理保护资金资产安全和完整
资金资产的安全和完整是企业生产经营活动的重要基础。通过建立科学合理的内部管理控制,制定企业资金管理办法、物资流动管理办法、固定资产管理制度等规范,对货币资金的收入、支出和结余及各类物资和资产的采购、验收、保管、领用、流动、销售等各环节活动进行严格控制,防止盗窃、滥用、毁坏等违法行为,保证资金资产的安全和完整。
3.提高财务报告及相关会计信息的可靠性和完整性
企业建立科学合理的内部会计控制制度并有效执行,是防范财务报告对外审计风险的重要措施。它通过规范会计信息收集、整理、分类、汇总、归档等活动的全过程操作流程,得到真实可靠的会计信息。内部控制评价必须以真实可靠的会计信息为依据,核查漏洞,揭露缺陷,评价经济效益和明确经济责,进而才能不断完善管理,规避风险,有了真实可靠的会计信息,进而保证财务会计报表的可靠,并为外部审计工作提供良好的保障。
4.促进企业风险控制管理
内部管理控制是企业管理的核心部分,是防范企业风险的重要手段,它与企业风险管理有机结合,相辅相成,形成科学有效的风险管理体系。通过进行有效的风险评估,对企业生产经营管理活动中的薄弱环节进行加强控制,管控前移,使得各类潜在风险消失在萌芽中。
5.保障企业战略目标的贯彻执行
内部管理控制是企业战略目标具体落实的重要途径,通过企业层面和业务层面的内部控制体系的建设,将战略目标的具体实施活动过程加以管控,促使各层级全体员工参与其中,贯彻和执行既定目标和政策,促进企业总体战略目标实现。
二、企业内部控制建设的问题
内部控制对企业发展和管理至关重要,各企业也都建立起了自己的各种内部控制体系和流程,但是从总体上看,部分企业内部控制还是缺乏科学性和完整性,难以发挥有效的作用。
(一)内部环境不健全
目前企业内部控制环境不健全,主要体现在内部层级组织架构不合理、企业文化氛围不成熟等方面。第一,企业管理层对内部控制环境建设不够科学合理,治理结构和制衡机制不完整、机构设置和权责分配不充分、企业文化氛围不深入等现象。第二,内部控制环境适应性相对滞后于市场环境的变化,难以走出传统的管理方式,管理变革迟缓,内部控制环境的建设不能对环境变化做出快速反应和调整,缺乏主动应变能力。第三,各层级管理者对于企业内部控制相关工作参与度和支持度不高,基层员工对内部控制的认识度较低,企业内部控制实施过程中出现“重制度,轻执行”,虽然有完善的内部控制体系,但因为管理体系层层梗阻,或因为部门“墙”传递衰减,内控制度与一线生产经营难以深度融合,不仅不能发挥效能,反而被一线视为冗余流程。
(二)风险评估意识和能力不足
部分企业虽然建立了内部控制制度,但对各类风险的评估能力仍然欠缺,导致风险的管控能力不足。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首先,管理层相对传统的管理理念和迟缓的风险敏感度,导致对风险管控的重视程度不高,未建立相关风险管控机制,缺少对风险目标的设定、识别、分析以及有效应对策略的管理活动。其次,企业建立了风险管控机制,但风险敏感性低,风险识别能力较弱,风险分析技术不专业,以至在具体实施时有形无实。
(三)信息与沟通的信息化和系统化程度不高
我国企业内部控制建设普及程度还不高,很多企业还处于摸索阶段,管理系统信息化水平和管理人员信息化能力尤为欠缺,不能快速适应内部控制建设和实施需要,阻碍了内部控制管理效能的发挥。第一,企业内部控制工作的管理流程和管理系统的信息化能力不足,仅仅是单纯的IT软件技术应用,还未实现内部控制与IT系统有机结合,内部控制不能借助信息化提升管理效益。第二,企业内部人员的信息化能力差距各异,不同部门对IT信息化的需求也难以统一,没有一套完善的培训提升制度和奖惩机制。
(四)内部监督评价机制不完善
企业内部控制监督评价方面还存在诸多问题。首先,监督对象范围还处于狭义的定义,没有做到人员、业务和流程的等监督对象的全覆盖,造成监督存在漏洞和盲点。其次,监督标准不科学或者不适用于自身企业,致使内部监督不能有效开展,难以取得实效,使得监督评价的效果适得其反。
三、完善企业内部控制的措施
企业内部控制是企业管理赋能的重要途径和手段。内部控制效能发挥与否,会直接影响一个企业的治理能力、管理水平和经营效益。企业实行先进科学的内部控制制度,能为企业拓展生产,提高经济效益和效能起到决定性的作用。
(一)优化企业内部控制环境
内部环境是企业建立与实施内部控制的基础。第一,加强企业文化氛围的建设,是影响员工内部控制意识最直接的方法,切实做到全员参与、全业务和全过程覆盖。规定企业的纪律与架构,规范治理结构和议事规则,明确企业各层级自责权限,将责任落实到具体的业务单位、部门和负责人,形成科学有效的职责分工和制衡机制。第二,结合企业自身业务特点和管理要求设置内部机构,加强内部审计工作,建立有利于企业可持续发展的人力资源政策。第三,主动提升内部管理能力,公司可为管理层开设内部控制讲座,进行理论培训、案例分析,在思想上提升认识,在手段上提升能力。
(二)增强企业风险评估意识和能力
风险评估程序是企业识别、分析、评价风险,最终根据风险评估结果,确定风险应对策略的一套动态程序和过程,是企业内部控制的重要环节。首先,通过提高管理层的风险评估意识,引导和规范员工的风险意识行为,提高企业整体人员风险意识水平。其次,建立科学的风险评估程序,按照目标设定-风险识别-分析分析-风险应对的模型,开展风险评估工作。最后,建立风险评估机构,并定期通过外聘专家讲座或其他方式对评估小组人员进行培训和专业技术能力提升,规避在风险分析过程中出现主观判断的现象,根据分析的结果科学客观地结合内外部环境,制定风险应对方案,实现企业内部的风险评估的常态化运行。
(三)加速企业内部控制系统化、信息化
信息与沟通是实施内部控制的重要条件。第一,建设一套符合企业自身特点和环境的信息化系统。将人、财、物资源的流动环节,将研发、生产、营销、售后活动的经营环节与信息系统机地结合在一起,将各环节信息形成一条信息链。通过信息系统实现业务流程的自动控制,还能降低人为因素风险,提高信息质量。第二,建立快速有效的沟通平台,增强内部各部门和员工之间的信息传递和反馈,提高信息的使用效率。第三,通过对员工进行相应培训,以此提高员工信息化技术,制作应知应会手册,发放给员工学习,并对学习结果进行测评。第四,加强网络安全方面的检测和管理,保证信息系统运行的安全性和稳定性。
(四)完善内部控制监督体系
第一,企业应设立专门内部监督部门,对进行其独立授权,负责梳理整合企业内部零散或不成文的监督机制内容,发布为正式规范的制度文件,为监督评价提供标准和依据。第二,制定科学合理的监督运行程序,根据层级和业务性质的不同制定相应监督标准,保证监督标准的设置科学合理。第三,规范开展日常监督和专项监督工作,对内部控制设计与运行的有效性进行持续监督。如对财务部门资金管理、不相容岗位分离的设置、账面记录与实物检查以及业务部门流程设置和变更等进行监督管理,监督管理情况还应当形成书面报告,揭示内部控制缺陷,并及时调整改进,促进内部控制改善。
四、结束语
企业在实行企业内部控制管理时,应建立并适宜调整相应的内部控制制度,使其贯穿于整个生产经营管理活动的方方面面,突出重点,全员参与,并严格实施。行之有效的内部控制,一方面,可一定程度提高企业经营活动的合规性,一定范围合理保证资产的安全性和经营信息与财务报告的可靠性;另一方面,能提升企业经营效率,增强企业防范风险的能力,提高企业管理水平,为企业实现战略目标提供坚实的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