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数字化模式下财税体制的发展路径
2021-11-24张炼
张炼
(广东省揭阳市揭西县审计局,广东 揭阳 515400)
我国现阶段财税体制改革中的“四梁八柱”已构建完成,而根据现代财政制度框架,完善预算制度、调整税制结构、优化政府间的事权与财权划分并始终致力于加强政府的债务建设管理等,是我国“十四五”时期深化财税体制改革的重要内容。受全球大环境变化的影响,使得近年来的财税政策宣导与落实以减税降费为主线,而这样积极的财税政策,虽通过为社会千行百业经济主体减轻税负来实现经济增长与稳步提升,但也同时加剧了各级财政部门的财政收支矛盾等现实问题,由此可见,财税体制改革的发展路径引发众人深思。
一、现代财税体制建设要求
传统财税体制中,中央与地方间的收入划分着重共享比例,而这样的安排虽能缓解短期地方财力缺口,降低改革难度,但对于中长期目标的有序落实而言,很难根本发挥税收制度的调节作用与持续影响力。另外,传统财税体制改革对存量财富的再分配效用不足;资源配置中的政策导向效果不好且税制改革明显受到固有既定利益群体的广泛影响;加之预算制改革对存量利益部分的触及力不足,预算赤字的周期性再平衡较难实现,政府债务规模和偿还能力变弱;支出责任与政府财权财力的关系梳理未能完善等等,这些都是导致传统财政关系与现代化建设目标之间确有差距的底层原因。
“十四五”时期,财税体制改革应着力从资源配置的逐步规范、制度体系的精进完善、现代治理能力的细化提升、体制机制的优化调整与长短期发展的互动协调等方面入手,共同打造出与经济、政治等维度全面协同发展的一个财税体制架构。在科学有序规范资源配置方面,应以现代产权制度为抓手,不在竞争性领域针对具体企业提供不合理补贴,不应扭曲市场机制或给其带来不合理引导,故仅从提标准、规范、模式和方法等视角出发,不干预市场结果是现代财税体制改革的本质要求。另外,合理运用这只“看得见的手”,补短板、控规模,尤其是在推动政府专项债规模上要由增转减,并明确确立市场维度的检验标准与追责方法,才能实现政府专项债务管理的制定初衷。
除此之外,随着宏观形势的逐步好转与国内经济高质量发展目标的切实推进,政府预算工作应更为关注跨年度的综合平衡问题,特别是要做好政府赤字管理并推动赤字率的有序下行。同时,房地产税改革也可以作为持续改进的关键方式,借此推进并完善我国财产税制,科学调节中央与地方的收入分配与财产分布,从而优化资源配置,鼓励产出增长。除此之外,保险体系的税费征纳已划归为税务部门,所以继续推动养老保险体系改革,健全保险与福利机制,以缓解至养老保险企业统筹缴费标准调至16%以来,地方对其持续性保障的难度增大和大量的人口流入与流出给各地的稳定带来苦乐不均的影响。因此,最大限度用好用足财政存量资金,避免资金结构、项目和部门的固化管理,才能助力财政政策的“提质”“增效”目标落地。
二、数字化模式下财税体制的发展应用思路
财政保证国家机关政治职能的正常运转外,还能起到宏观经济调控作用,所以财政数据在总体上将反映出政府部门全方位活动的状况。致力于与之对应的财税体制改革,是助力政府机关良性运作的关键举措,故在实际工作开展中,要切实做好体制发展的构建思路梳理:
(一)再造协同共享预算支撑
数字化模式下,运用大数据、云计算思维,再造现代财政体系预算管理中的协同共享信息资源与业务流程是打破传统模式各部门、各层级财政业务不能互通、业务数据无法共享等客观现象的关键途径,因此,围绕财税体制的发展战略指引,基于财政云平台系统稳步构建的总体方针,结合现代财政体系的大数据技术,构建协同发展、信息交互的资源共享平台是财政业务、预算管控、政府决策等资源信息整合和互通共享的重要举措。具体而言,一个信息交互共享平台,应从上下级财政部门及部门内的各业务处室、财政收入与征缴对象、财政支出与预算管理单位等多维度开展业务流程与细则梳理,并始终致力于打造和夯实系统平台的互联互通,方能真正实现财政预算编制、执行、监督、管理与评价和决算等全流程业务的优化再造和财政业务、资金、数据流的三流合一,以大力支撑政府部门财政管理和业务决策的优化升级。
(二)探索现代模式业务流程
探索大数据技术在财政工作中发挥的实际应用,首先应以实际业务工作为根本导向,从中期规划、收支预算、资金效益等多视域出发,充分融合云平台上的数据资源与信息架构,构建助力政府部门智慧型决策的信息集聚库。同时逐步实现财政云平台的多元化发展,更为关注个人、企业、项目和行业动态等信息研究与分析工作,这样一来,既可实现财政收入趋势、支出等动向的综合查询与分析,辅助领导决策,实现财政精准管理;又可以进一步结合行业结构和市场数据,科学引导社会总体资源的优化配置,提高投入产出效益。此外,现代化财政平台大数据分析系统,拥有数据挖掘分析、财政收支监管等拓展职能,进一步为实现财政内部管理和政府有力决策提供科学有效的平台支撑。
(三)打造财政大数据云平台
在数字化模式下,无论是实现信息共享还是现代化业务流程,都要有一个优化的前提,就是要构建出既能跨部门,又能跨层级的数据交互共享平台。追溯到财政大数据平台建设的底层思维,应着重研究平台的信息化标准与安全体系架构问题,进一步融合各级财政、税务、工商等部门数据,实现相关信息的深度共享,才能发挥平台的最大效力。同时,在财政大数据云平台基本建成后,最大限度发挥平台基础作用,对各部门和各级数据进行分区存放并借助长效融合机制,构建大数据资源体系,才能更有利于实现以财政数据为核心的不同部门与层级间的数据采集、挖掘、分析等功能,助力财政数据信息系统的实时查询、分布计算和社会层面的信息共享。
(四)利用成果拓宽公共服务
财政大数据云平台是加速优化财政体系与社会公众信息互通的主要通道。在该平台上,运用大数据应用成果可更为积极有效并充分全面地向社会呈现详尽的服务与工作效率。同时,随着近年来国家推行“放管服”政府服务模式并本着简政提质的服务理念,所以加速公共服务智能升级势在必行。而积极探索并深入研究面向社会公众的服务平台,能有效促进有关部门的职能转变。如基于企业信用信息、纳税信息、行业信息等的系统建设,能帮助被调企业征信系统的逐步完善;而结合各行业结构的信息数据,分析其经济景气指数,亦是合理规范引导社会资本投出方向与公众服务的供给侧改革的关键指引。
三、数字化模式下财税体制改革发展的关键着力点分析
(一)切实落实数字化工作部署
全国范围内的数字化财税体制改革由财政部主责部署,并在其顶层设计的基调下,由各级省市县级财政部门具体认真学习、着手落实。以财政信息系统整合为抓手,突出重点领域,推进改革任务,并始终强化监督检查管理,方能实现信息系统的统一互联互通、财政云预算管理与执行及绩效考核的一体化操作,政府采购、专项资金等内控管理的信息化水平提升等,从而确财税体制改革上下推进与理财能力和财政保障的全面升级。同时严格遵照国家电子内、外网建设要求,在财政专网已纳入外网的基础上,逐步开展财政涉密内网数字化建设工作,以内外网并行运作,高度保障财政大数据平台的落地实施与安全平稳运行。
(二)全力支撑财税体制的改革
现阶段,在财税体制改革发展路径下,深化和保障财政信息建设是当前及今后的工作重心和支撑着力点。所以,在认真学习和深入研究改革方案基础上,根据方案重新梳理并统筹规划财政总体业务,方能实现与信息技术发展的同频共振。同时以此为基,运用先进理念和技术方法,设计并建立与之相适的财政信息化架构;在构架模型下,进一步健全和完善业务标准,优化信息共享,健全技术规范,加大执行力度并严格遵照现有业务系统的生命周期,实现信息技术与信息系统的升级改造与整合统一,进而加强信息资源的高效利用和按需求、分主题的数据挖掘与分析,最终从财政收支、民生支出、基础建设、监督管控等方面全面发力,为国家领导层的宏观调控、预算管理及政策制定等提供科学性的信息依据。
(三)推进全国财政信息化建设
数字化模式下,利用大数据开展财政工作是现代政府管理智能化管控的重要基础,也是实现财政科学、信息与现代化管理的根本根基,更是国家财税体制继续深化改革的有力保障。特别是近年来,国家对信息化建设的大力支撑与客观要求逐步提高所致,财政工作继续沿用传统方式将无法充分发挥国家建设的职能支持。因此,构建财政云端平台是提升财政管理的精准、实时与全周期管控的有效途径。特别是在原有财政部内生数据的基础上,融入工商、税务等部门信息是现阶段构建融合系统,突破现有体系内各主体信息共享障碍和构建财政工作智能与现代化升级的重要基础和决断依据,同时也是“金税工程”进一步有益探索、增强财政工作透明度与加强依法理财和廉政建设的关键指引,借此着力改善财政信息化建设统筹发展的不平衡问题。
四、结束语
财政工作是实现国家长治久安的关键保障。随着我国现有矛盾的逐步变化,必然要求财政工作重心及时调整。同时在十九大工作报告中明确指出,加快财税体制现代建设,努力遵循权责清晰、财力协调和区域均衡的重要指导方针,建立规范透明、科学标准并且约束有力的预算管理制和紧扣社会主要矛盾,深化税收体制改革等关键举措,均是助力国内财政治理能力综合提升的多元路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