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时代背景下高校学生干部的思想政治教育路径探析

2021-11-24孙海英

活力 2021年1期
关键词:高校学生群体干部

孙 勇 孙海英

(临沂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临沂 276000)

2019 年3 月18 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上强调,我们党立志于中华民族千秋伟业,必须培养一代又一代拥护中国共产党领导和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立志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奋斗终生的有用人才。随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迈入新时代,客观的形势和条件也在不断发生着变化,作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依靠力量的学生干部群体,高校学生干部的思想政治教育也应需要因时而进,因势而新。

一、新时代高校学生干部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性

思想政治教育是指教育者与受教育者根据社会和自身发展的需要,以正确的思想道德、政治理论为指导,在适应与促进国家和社会发展的过程中,不断提高思想、政治、道德素质,促进全面发展的过程。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要目的是提高人们的思想道德素质,提高人们不断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能力。随着经济和社会的不断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迈入新时代,高校不断扩大招生规模,学生干部群体也在不断壮大,但是,由于个人成长环境和原生家庭的不同,学生干部内部的思想意识、道德水平也各不相同。高校学生干部群体不仅是大学生中的骨干分子,也是建设社会主义事业的栋梁之材,是我国国家干部的重要储备力量。在日常工作中,高校学生干部是各种活动的组织者,是联系老师和同学的桥梁与纽带。也是大学生群体中的先锋模范。因此,对于学生干部的思想政治教育显得尤为重要。

二、新时代学生干部思想政治教育存在的问题

(一)高校学生干部思想政治教育方式陈旧

高校学生干部思想政治教育主要采取理论教育的方式,通过对于学生干部集体的理论学习、宣传教育,帮助学生干部逐渐地树立正确三观。首先,这种方法存在着学生干部敷衍了事、教育者讲解内容不深入、受教育者理解不深刻的问题,理论教育的工作效果难以保障。其次,学生干部思想政治教育也长期采用实践教育和隐性教育的思想政治教育方法,其通过学生干部日常在学生工作的过程中、师生交往中,无意识地受到实践和其他人观念的影响,从而提高自身认识的方式。但这种方式的教育效果很大程度受到学生干部自身因素的影响,并且具体操作方法没有明确要求。面对来自全国各地,思想意识、道德水平各不相同的学生干部们。虽然原有的模式能够帮助学生干部接纳新思想,提高其自身思想水平,但是作用有限,不能起到理想的教学效果。

(二)高校学生干部思想政治教育作用有限

信息时代各种思潮不断涌入,开阔了新时代学生干部的视野,也不断冲击着其原有的思想立场。涉世未深的青年学生干部很难对纷繁的信息进行有效甄别,容易陷入某些图谋不轨的国外敌对势力的政治阴谋下,严重影响了学生干部自身“四个自信”“四个意识”,被国外敌对势力成功洗脑。在家庭方面,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父母对待不同事物的看法往往影响到孩子的三观发展,家庭的思想和经济状况对于学生干部的思想状况有着较大的影响,有些父母向他们的子女传授着所谓的“为官之道”,与党和国家向学生干部传达的理念发生冲突,认为学生干部是迈入官场前所必需的“练兵”。有些父母过于看重金钱和权利,使得他们的子女轻视群众,淡化服务意识,理想情怀受到严重冲击。

(三)学生干部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作用未充分发挥

思政教师与学生干部都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要承担者,现实中多为老师们的“独角戏”,忽视了学生干部在大学生群体中的影响力,没有充分发挥好高校学生干部在广大学生群体中的独特作用。没有意识到学生干部是带领广大学生学习成长的重要力量,只是把学生干部群体当作思想政治教育的受教育者,而非教育者,未能充分利用学生干部在思想政治教育方面的独特优势。与中小学不同,高校学生干部大都是通过民主选举产生,在大学生群体中具有较高威信。一方面,学生干部是广大大学生群体的领头羊,是学生中的先锋模范。另一方面,学生干部也是老师的左膀右臂,是联系学生和老师的桥梁。高校学生干部在思想政治教育中榜样示范、组织协调、桥梁纽带等方面都具有重要作用。

三、新时代提升学生干部思想政治教育的思路

(一)拓宽高校学生干部思政教育渠道

对于当前高校所采取的学生干部思想政治教育模式存在方法单一、效果难以保障的问题。应着重增加思想政治教育信息的获取方法,应当适当调整当下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施方法,只有通过对于现实状况的客观认识,我们才能寻找出适合的思想政治教育方法。因此,教师应在思想政治教育信息的获取阶段,根据合适的途径和时机,恰当运用社会调查法、观察体验方法、心理测试方法等方式,拓宽了解学生干部群体思想现状的方式。在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施阶段,坚持理论教育与实践教育相结合的原则。在坚持理论教育的基础上,利用当下流行的新媒体,为思想政治教育提供一个线上的平台,通过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今日校园、微信公众号的方式,提高学生兴趣,同时也可以降低时间与空间的限制,增强学生干部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性。也兼顾显性教育方法和隐性教育方法两种方式,树立优秀学生干部典型,进行引导。同时注重校园文化建设,充分发挥环境的育人作用。采用多种思想政治教育方法,通过多种渠道,充分对学生干部进行思想政治教育。

(二)构建全社会覆盖交叉的思政教育体系

针对外在环境对于学生干部理想信念的冲击,仅仅对于学校的思想政治教育机制改革,仅仅还是不够的。要与当今社会相联系,做到学校教育与社会教育、家庭教育相联系。国家宣传部门大力弘扬主旋律,掀起一股“思政热”,加强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宣传力度,充分利用传统媒体权威性、可信性和新媒体互动性、流动性的特点。重视党风廉政建设,加强司法机关加强对违法犯罪行为的打击力度,遏制各种腐败现象,向社会传播正确的舆论导向,从根源上抵制歪风邪气的滋生。同时,政府要重视人文社科建设,要在社会上掀起一股“文化潮”,推动制度自信、理论自信、文化自信,从而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开展创造有利条件。其次在家庭方面,一方面,父母应当与辅导员老师增加联系、及时沟通,了解孩子在学校的情况,加强与孩子之间的沟通交流,及时地指导孩子的学习与生活,帮助他们解决生活中的问题。另一方面,通过家风建设的推进为学生干部在思想深处打下良好的思想基础。在日常生活中,通过父母的引领示范,使其努力成为政治上坚定、品德上高尚、行为上先进、能力上全面的高素质学生干部。创造一个在成长过程中使学生干部不断坚定自身理想信念的外在环境。

(三)充分发挥学生干部教学帮手作用

当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多为高校思政老师的“独角戏”,而学生干部作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要承担者之一,却没有起到应有的作用。对于发挥学生干部在思想政治教育方面自身独特优势问题,首先便是增强自身服务意识。一方面,通过服务意识的增强,更好地做好学生工作,增强在大学生群体中的威信。另一方面,通过服务意识的增强,学生干部对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意义的明确,增强学生干部参与到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主动意识和责任意识。其次便是加强学生干部同思政教师的沟通。可以通过面谈,也可以通过微信、QQ 等通信工具。一方面可以了解到当下学生群体思想状况现状,拓宽思想政治教育信息的获取方式,为思政课的教学内容进行结合现实的调整。及时反馈学生群体思想政治教育课的学习情况,帮助老师调整思政课的教学机制与教学方法,更好的推进思政课高效有序地展开。另一方面也通过思政课教师与学生干部之间的协同合作,积极开展思政课的第二课堂,弥补原有思政老师的“独角戏”的缺陷。

猜你喜欢

高校学生群体干部
高校学生党支部建设及作用发挥探索
通过自然感染获得群体免疫有多可怕
高校学生意外伤害事件应对与处理
“群体失语”需要警惕——“为官不言”也是腐败
小议高校学生违纪处分制度
关于高校学生工作的思考
关爱特殊群体不畏难
特殊群体要给予特殊的关爱
干部任免
干部任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