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建筑工程项目合同管理所涉及到的法律风险及防范措施

2021-11-24张亮亮

法制博览 2021年4期
关键词:工程项目防控法律

张亮亮

(中国能源建设集团江苏省电力建设第一工程有限公司,江苏 南京 210000)

当前我国社会化进程的不断加快,同时社会的法制化也在高速发展阶段,建筑工程行业的相关法律法规也在不断地出台以补充和完善。建筑工程项目合同的订立是建筑工程项目得以实施的基础,通过有效的合同订立,使双方在平等自愿的基础上,对其自身行为进行法律约束和法律保障。因此,在确定合同管理内容的过程中,一定要及时了解和掌握可能出现的法律风险,最大限度进行合理的有效控制。

一、建筑工程施工项目合同管理的内涵及作用

施工合同是指建筑安装工程的承包合同,是建设项目的主要合同,是由具有法人资格的发包方和承包方为完成商定的建筑安装工程,明确双方权利、义务关系的合同。合同管理的有效作用如下:第一促使项目合同双方在平等、诚信的基础上依法签订的切实可行的合同;第二有利于施工合同双方在合同管理生效的过程中对彼此实行有效的监督,确保合同的可行性;第三合同管理中明确规定双方的权利义务。

二、建筑工程项目合同管理法法律风险阐述

(一)合同订立之前,市场资信评级审查不严格

在合同订立之前,由于市场资信评级审查不严格,容易引起一定的法律纠纷,产生一定的安全隐患。订立合同之前,签订建筑工程项目合同的施工双方没有做好相应的资料准备,对合同主体双方是否具有施工资格、资信评级情况、合同履行能力、双方的经营范围是否符合等基础问题审查不严格,对建筑工程项目审批手续的合法性、真实性、有效性没有充分的了解和掌握,对合同双方以及合同代理人代理权限的不明确,使得合同管理主体人员的信息掌握情况不对称,给合同管理中的合同订立带来不同程度的风险,使得合同在订立之初就埋下一定的合同管理安全隐患。

(二)合同订立之时,仅仅口头约定,缺少书面合同订立

随着我国法制化进程的不断发展和延伸,国家越来越倡导采用以书面合同订立的方式来明确合同管理双方的权利和义务。当前我国的相关法律规章制度同时也规定,建筑工程项目中的施工合同应当采用书面形式的合同订立,但是在当前建筑工程项目施工合同订立之时,往往仍然有大部分人员采用口头约定的合同方式,而没有书面的合同签订。此种情况的出现,使得建筑工程项目施工的口头约定双方没有明确的权利和义务,从而使双方在施工过程中行为没有得到有效的约束,口头约定的合同订立不受任何法律的约束,在法律界面上得不到相关的有效支持,建筑工程项目合同管理双方的权利、义务找不到任何的书面形式支持,为后期的合同管理留下不安全因素。

(三)合同履行之时,相关资料和内容交接不到位

在合同履行之时,由于相关人员对于规定资料和建筑工程项目内容的交接不到位,也会为合同管理带来不小的风险影响。由于建筑工程项目合同管理双方人员的履行不规范,使得一些本应该避免的风险问题不断出现。例如,其一合同管理双方的人员由于对必要法律常识的不熟悉不了解,疏于对合同基本条款的审查力度,相关资料的不熟悉,使得在合同履行之时才发现合同中的漏洞,导致合同管理先天不足;其二合同管理相关人员对于重要资料没有进行有效的备份,导致部分资料因不可抗力等因素缺失或是丢失,一旦出现相关合同内容的纠纷,无法找到相关资料应对,不能使问题得到有效解决;其三合同管理资料和内容中相关合同用语的不准确,比如尽可能完成、几月左右交货等模糊的字眼,容易发生歧义和误解,导致合同后期履行的过程中出现问题和争议,对合同管理双方造成不可估量的损失。

(四)建筑工程项目合同管理不重视合同终止阶段的相关内容

当前的建筑工程项目合同管理的双方人员,在合同管理的过程中,往往只重视合同的订立过程、合同的履行过程,在合同终止阶段缺乏相关内容的规定,这种合同管理的方式,也为后续的合同管理带来一定的风险。合同管理中包含合同订立内容的约定、合同履行的行为约束,同时还有合同终止阶段的义务,因此在合同终止阶段的法律风险问题也不容忽视。例如,在合同终止阶段,合同管理中双方人员的保密问题、协助措施以及对物品的保管方式,如果合同双方没有有效的管理规定,产生的问题将没有相关内容的明确解释。

三、建筑工程项目合同管理中有效的法律风险防控措施

(一)建筑工程项目人员提高合同管理法律风险意识

建筑工程项目合同管理中有效的法律风险防范措施有很多,但首要目标就是要求项目人员提高合同管理法律风险意识。首先企业应加大对领导干部以及经营管理人员的培训力度,使他们及时转变自身观念,学习相关法律法规,提高对法律的认知程度;其次让领导干部以及管理人员再次培训他们部门的相关人员,开展法律风险知识交流,对常见的法律风险问题进行有效甄辨,提高整体人员的法律风险意识,实现最大限度控制法律风险的发生[1]。

(二)引入专业合同管理人员,加强法律风险防控队伍建设

建筑工程项目合同管理的专业性,离不开专业合同管理人才,因此加强法律风险防控队伍的建设,对提升法律风险防控工作高效性起到非常积极的推动作用。企业领导应当适时引入专业合同管理人员,通过统一领导、集中分配、合理分工、协同合作的方针策略,建立一支高效的法律风险防控队伍。通过合同管理的组织结构体系,紧密配合、彼此协调为法律风险防控工作提供最为有利的方案,健全合同管理人员组织结构,成功避免因合同管理漏洞所带来的法律风险,从而有效进行风险防范。

(三)在专业人员指导下,强化完善合同管理的相关规章制度

建筑工程项目企业若想要长久的得以发展,在合同管理中必须要有相关专业人员的指导。经过相关专业人员的指导,强化完善合同管理的相关规章制度也是风险防范的有效途径之一,是法律风险防范的制度保障。基于此,建筑工程相关企业应当不断补充和完善合同管理中的制度建设,通过制定出合同管理的规章制度,充分明确合同管理部门的部门职责,以及部门人员的个人岗位职责。经过完善的合同管理制度变得清晰化、透明化、科学化以及公平化,使程序上更加得以规范,让合同的订立、履行、终止均在可控范围之内,避免不必要的法律纠纷问题的产生。

(四)补充完善合同管理中风险防控的监督机制,实行动态监控

在建筑工程项目合同管理的订立、履行、终止的整个过程中,实行并补充完善相关的监督机制,对整体过程实行有效的动态监控,也是防范法律风险举措的重要环节和准确步骤。通过合同管理实行有效的动态监控,使得建筑工程项目合同管理得以顺利有序地进行。首先在合同订立之前,严格审查合同双方的主体资格、资信评级、合同履行能力、代理人权限以及相关企业的经营范围、资金状况;其次在合同履行的过程中,根据合同管理相关内容的约定,实行全面的实际监控,避免合同履行中出现漏洞,导致双方的合法利益不能有效保证;最后在合同的终止阶段,按照合同管理的相关保管、保密以及协助等事宜,对合同管理双方当事人进行有效监督[2]。

(五)加强提升处理合同管理突发法律事件的应急管理

首先企业应当进行积极有效的应对,并全面分析事件发生的原因以及发生的整个过程;其次通过分析找到最优的解决方案,收集相关的证据材料,为进一步纠纷的解决做好准备工作;最后在突发法律事件处理后,及时总结经验,吸取突发事件的教训,为日后的合同管理中对于突发法律事件的解决提供宝贵的经验,使得合同管理突发法律事件的应急管理能力有所提升。

综上所述,随着社会法制化进程的高速发展,各行各业的法律规章制度也越来越完善,此种形式对建筑工程项目企业合同管理提出更高的要求。首先需要明确合同管理的作用;其次意识到合同管理过程中的法律风险,重视合同订立、履行和终止的整个过程;最后采取一系列有效的法律风险防控措施,增强风险意识,加强防控队伍建设,完善相关规章制度,实行整个过程动态监控,提升突发事件应急管理能力,科学有效实现合同管理中的法律防范。

猜你喜欢

工程项目防控法律
配合防控 人人有责
猪常见腹泻病症状及防控
法律解释与自然法
守牢防控一线 静待春暖花开
夏季羊中暑的防控
工程项目造价控制中常见问题的探讨
“互助献血”质疑声背后的法律困惑
加强工程项目档案管理的有效途径
成套集团工程项目管理模式的实践和探索
工程项目与融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