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标背景下高中地理学科生活化教学研究
2021-11-24甘肃省陇南市成县第一中学张禹舜
●甘肃省陇南市成县第一中学 张禹舜
●甘肃省陇南市成县河东小学 祁早霞
立德树人作为高中地理学科的主要教学目标,需要教师具备培养未来公民的地理素养。在高中阶段,德育教育不仅仅是班主任的主要工作职责,任课老师也要根据课标要求,按照地理学科自身的特点,在课堂上能够深度渗透德育教育观念,使每一位高中生不仅能够掌握基础的地理知识,而且还能够通过德育教育来培养自己的实践意识和学习能力。因此,笔者在本文将从人地协调观、国情教育和地理实践力三方面展开论述。
一、采取有效的教学策略,培养学生人地协调观
在高中地理教学中,人地协调观的培养是德育教育的要求之一,其最主要的表现是能够理解自然界是人类赖以生存的基础,通过良好的自然生态环境来帮助人类应对各种各样的难题。学生要有尊重自然规律的态度,从客观角度分析现实环境问题。
例如,在教学《城市与城市化》时,首先,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向学生展示一系列不合理的人类活动,使学生明白在城市化进程中人类会付出一定的代价。然后,教师结合地理课本内容,带领学生进行反向思考,如果想要城市化的进程变得合乎客观规律,那么就要避免一些问题的发生,使人与地理环境协调发展。教师让学生在思考的时候,可以结合家乡的地形地貌和风土人情,从人地协调观的角度,采取一系列可以治理环境污染的措施,使每一位学生可以对工农业以及地形环境、区域生态环境建设有更加清楚的认识。
二、融入国情教育,培养爱国情怀
中国在几千年的发展当中,遭受了无数次的自然灾害和历史大变迁,但是依然用自己坚定不移的态度守护了中华儿女的传统文化,为中华文明的传承奠定了良好的基础。教师要在地理教学中向学生渗透国情教育,根据我国地势发展的形态,让学生加深对中国地理环境的理解,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怀,也可以利用信息技术,让学生通过视频和PPT来了解我国的地理基本构造,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精神。
例如,在教学高中地理选修3时,教师可以向学生展示中国从古至今所遗传下来的物质和非物质遗产。教师可以对一个旅游景点展开说明,如从开封的清明上河园说起。开封地处中原,在商朝时期,由于这里土壤肥沃,有充足的水源,成为历代君主长期生活的地方。而在宋朝,统治者在管理上较为宽松,百姓们安居乐业,商业也达到了高度的繁荣,南宋画家张择端运用自己手中的画笔描绘了一幅欣欣向荣的清明上河图。然后,老师再通过描绘中原的地貌特征,向学生展示中原地区主要以种植水稻和小麦为主。这里有充足的光照,可以使小麦拥有较长的生长期,而充足的水源为种植水稻带来了有利的地理条件。利用旅游地理能激发学生的听课兴趣,让他们不断增强自己对国家文化的自信心。
三、创设多元化的教学情境,培养学生地理实践力
在高中阶段,如果每一个学生都可以通过观察和调查的方式收集有用的地理信息,就能进一步提高实践能力,获取有用的知识。
例如,在介绍世界经济的发展相关内容时,首先,教师可以从中国的改革开放开始讲解,中国近代所采取的一系列经济手段,促进了中国经济贸易往来的全球化。然后,教师通过播放《厉害了,我的国》,使学生深刻地感受到中国的快速发展,并从地理的角度分析中国的地形地貌以及东部沿海的地理分布,了解中国的东部沿海是重要的交通枢纽,进一步将中国与世界联系在了一起。最后,从全球经济化的角度分析,让学生列举自己所熟悉的国家,通过地理环境水文特征以及当地人文特色,对某座城市的经济发展以及交通条件进行区位分析,不断提高自己的地理实践力。
总体来说,高中地理老师要清楚地认识到德育工作的开展是为了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所以,教师要运用多元化的教学手段,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实现教学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