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院校资产管理绩效评价研究
2021-11-24周明
周 明
(无锡商业职业技术学院 江苏 无锡 214153)
在我国改革开放持续深化的时代背景下,高职院校管理体制和管理模式改革加速推进,对资产管理工作提出了更高要求。从总体上看,绝大多数高职院校对资产管理工作给予了高度重视,能够按照相关要求和规定组织实施,也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按照《行政事业性国有资产管理条例》的要求,个别高职院校资产管理绩效评价还不到位,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资产管理的有效性。[1]对此,高职院校应当将绩效评价纳入资产管理工作,促进绩效评价科学、有效开展,坚持问题导向和系统思维,既要深刻认识到资产管理绩效评价的重要性,也要找出问题,采取更加科学有效的方法与措施,大力推动高职院校资产管理绩效评价改革和创新,步入科学、健康、持续发展轨道。
一、高职院校资产管理绩效评价的重要性
资产管理绩效评价是指运用科学、规范的评价方法,对高职院校资产运营成果进行定量及定性对比分析,做出真实、客观、公正的综合评判,是高职院校资产管理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只有大力加强资产管理绩效评价,才能使资产管理工作体系更加完善,特别是能够找出存在的薄弱环节,制定更有针对性的资产管理方案,使资产管理工作实现更大突破。
高职院校资产管理绩效评价的重要性突出表现在:对于促进资产管理向纵深开展有十分重要的支撑作用、更强的系统性和针对性,如构建科学和完善的指标体系,可使工作有章可循,促进管理人员改革和创新方式方法,最大限度提升资产管理效能化水平;有利于构建更加科学、完备的资产管理体制。资产管理涉及方方面面,并不是哪个部门、哪个管理人员的事,而是要与高职院校改革、创新、发展及教育、教学、管理结合。有的高职院校将资产管理纳入绩效考核,制定了科学、完善的资产管理目标,并在月度考核、季度考核、半年考核、年度考核方面科学设计和安排,各个部门对资产管理都有更加深刻的理解、认识,而且能够按照目标管理的要求组织实施,在很大程度上促进了资产管理的规范化和效能化。[2]
二、高职院校资产管理绩效评价现状
当前,高职院校资产管理绩效评价的整体运行机制比较完善,突出表现在三方面:有的院校高度重视,在组织实施过程中科学设计、系统安排,如将其纳入财务管理体系和财务绩效管理体系中,制定了比较完善的资产管理绩效评价制度,规范化水平在提升;但有的院校执行力方面比较弱,资产管理绩效评价制度形同虚设,甚至存在一定的形式主义,制约评价工作的深入开展;有的高职院校更重视系统性建设,评价内容、方式、指标、奖惩等有明确规定,加强资产管理人员的教育和引导,专业化水平在不断提升,促进了资产管理工作的有效开展。但是,评价体系缺乏科学性,流程体系不完善,需要进一步优化、完善了资产管理绩效评价方法,重视改革和创新。资产管理绩效评价不仅是对管理人员的评价,更是对工作的评价,并将其纳入绩效考核中。但是,个别院校对人的考核较多,在改进资产管理工作方面缺乏有效的方法和措施。
三、高职院校资产管理绩效评价存在的问题
1.资产管理绩效评价理念缺乏创新
通过对高职院校资产管理绩效评价工作的整体运行情况进行调查与分析,总体来看,绝大多数院校都给予了一定的重视,而且也基本上能够满足资产管理的需要,但仍然存在缺乏创新的问题,不注重将资产配置、使用、处置等全部纳入评价体系,而且在组织实施的过程中缺乏科学性和系统性,“价值链”“全生命周期”管理理念还没有融入工作中。资产管理绩效评价理念缺乏创新表现为:个别院校不注重将资产使用效率纳入绩效评价中,特别是评价制度方面比较薄弱,PDCA循环还没有成为制度建设的重要方法;个别院校不注重坚持以人为本,不注重发挥资产管理人员及资产使用单位和使用者的作用,在构建评价体系方面仍然缺乏拓展性,资产管理绩效评价合力不强。[3]
2.资产管理绩效评价指标体系不完善
资产管理绩效评价工作要想取得好的成效,应当构建科学完善的评价指标体系,有的院校在这方面比较薄弱,评价工作无章可循。有的没有将风险控制纳入指标体系,资产使用周期相对较短,甚至流失,造成了较大的经济损失。有的则不注重评价指标的系统性建设,特别是没有将评价指标与院校改革、创新、发展及教育、教学、管理等工作有效结合,“业财融合”体系建设薄弱,预算管理工作还存在诸多制约因素,资产配置效率不高,必然会制约工作深入开展,也不利于资产管理。资产管理绩效评价指标体系不完善,也表现为个别高职院校在指标设计方面仍然倾向于对资产的“管”,而在“理”方面薄弱,如在运用PDCA循环开展评价方面不到位,持续优化、完善资产管理制度仍然缺乏有效性。
3.资产管理绩效评价模式比较传统
高职院校资产管理绩效评价工作评价模式缺乏创新,不注重应用信息技术,“互联网+资产管理绩效评价”模式没有有效推广,评价工作效能化水平不高。有的高职院校还没有运用大数据技术特别是数据挖掘技术开展资产管理绩效评价工作,评价缺乏数据支撑,过去、现在、将来“对比性”不足。[4]有的高职院校在评价内容、评价方法、评价机制及结果应用方面还没有形成健全完善的运行机制,而且制度的执行力相对较差,甚至存在“走过场”的形式主义问题。资产管理绩效评价模式比较传统,也表现在激励和约束机制不健全,资产管理人员大局意识不强,不注重研究新思路、新方法和新措施,创新能力有限。
四、高职院校资产管理绩效评价的优化策略
1.创新资产管理绩效评价理念
理念是行动的先导。资产管理绩效评价工作一定要加大创新力度,要进一步加强评价工作的全面性、综合性和系统性,在促进资产管理科学化、规范化、效能化方面发挥积极作用。在具体实施过程中,应当将资产管理绩效评价纳入整体工作体系中,科学设计安排,特别是要纳入“价值链”“全生命周期”管理理念,强化全面评价、全员评价、全程评价机制建设。创新资产管理绩效评价理念,还要高度重视规范化建设,要在优化资产管理绩效评价制度方面狠下功夫,不断丰富完善评价制度,应用PDCA循环促进资产管理绩效评价计划、执行、检查、处理的融合,形成“闭环”,对促进资产管理工作向纵深发展具有支撑作用。高职院校应当科学设计、系统安排,努力使PDCA循环在资产管理绩效评价中发挥作用。
2.完善资产管理绩效评价指标体系
对于开展资产管理绩效评价工作来说,只有不断优化和完善资产管理绩效评价指标体系,才能使资产管理绩效评价有章可循,同时也能够在对比的过程中不断改进资产管理工作。因而,高职院校应当根据资产管理工作的实际情况,对各项指标进行明确,并将目标管理、质量管理与之进行有效融合。应当将预算达成率、资产报告准确度、资产管理费用降低率、资产配置效能化、资料完好性等作为重要的评价指标,在此基础上对各个指标进行细化分解,明确到具体部门和具体责任人。要更加高度重视资产管理绩效评价指标的拓展性,除了要明确资产本身的各项绩效评价指标之外,也要将资产管理绩效评价指标与高职院校改革、创新、发展以及教育、教学、管理进行有效结合,将其纳入“业财融合”体系当中,强化资产管理绩效评价指标对业务工作的支撑作用,提高资产配置效率,抓好预算管理工作,努力形成合力。在完善资产管理绩效评价指标方面,除了科学设计各项指标,还要根据不同资产的不同情况进行有针对性的设计,将“精细化”管理理念融入资产管理绩效评价指标设计,能细化的指标要尽量细化,进而才能使其操作性更强,在考核的过程中能够一目了然。
3.优化资产管理绩效评价模式
为了使资产管理绩效评价评工作取得更好成效,推动资产管理科学化、规范化和效能化,要广泛应用信息技术,优化和完善评价内容,如运用大数据技术收集与资产管理相关的数据信息,并在综合分析方面加大力度,最大限度提升资产报告的准确性,为资产管理绩效评价向纵深开展提供数据支撑。优化资产管理绩效评价模式,还要将风险管理与控制纳入其中,建立专门的“风险点”监测机制,提升风险控制能力。与此同时,也要将资产管理绩效评价与考核、奖惩等措施有效结合,健全、完善资产管理激励和约束机制。
五、结语
高职院校在开展资产管理的过程中,应当将绩效评价工作上升到更高层面,促进资产管理工作向纵深开展,取得更大突破,进一步深化对绩效评价工作的认识,坚持问题导向和系统思维,着眼于解决评价工作中存在的突出问题,采取科学的方法和措施,重点在创新评价理念、完善评价指标、优化评价模式等方面加大力度,使高职院校资产管理绩效评价工作取得更好成效,促进资产管理工作步入科学、健康、持续发展轨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