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职五年一贯制学生劳动教育实践路径研究

2021-11-24闫宗峰

现代交际 2021年17期
关键词:劳动院校高职

闫宗峰

(山东外贸职业学院 山东 泰安 271000)

培养社会发展所需的“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人才是高职院校的重要任务。新时代高职院校大学生要树立正确的劳动观念,深刻理解“劳动最光荣、劳动最崇高、劳动最伟大、劳动最美丽”思想,踏入社会后,应做到认真劳动、热爱劳动,甚至创造性地劳动。高职院校要将五年一贯制学生的专业教学和劳动教育有效结合,在专业课中展现劳动教育元素,创新劳动精神,丰富劳动教育形式,让学生在理论和实践中受到劳动教育的熏陶,促进学生形成良好的劳动素养。

一、高职院校学生劳动教育开展的价值

1.劳动教育是践行立德树人,弘扬工匠精神的必然要求

劳动教育具有立德、益智、健体等育人功能,高等职业教育肩负着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要适应新的发展理念和时代发展需要,努力培养高素质的劳动者和技术人才。在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的新征程上,我们需要有执着专注、一丝不苟、严谨求实、追求卓越的工匠精神的劳动者,弘扬工匠精神,是新时代的使命呼唤。没有劳动教育,难成大国工匠;没有大国工匠,难成大国重器,工匠精神是推动我国各项事业蓬勃发展的精神动力。高职院校学生想要在平凡的岗位上开创一片新天地,就要弘扬大国工匠的精神实质,身体力行,敢于实践,在劳动中形成吃苦耐劳、爱岗敬业的优秀品质,提升创新思维,树立终身劳动观念,练就过硬本领,成就自己的工匠梦。

2.劳动教育是推动民族复兴、实现“中国梦”的根本途径

劳动教育是高职院校人才培养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是帮助新时代大学生树立正确劳动价值观、塑造诚实劳动品质的重要手段。学生通过劳动教育形成“劳动最光荣”的认识,逐渐养成良好的劳动习惯,以“热爱劳动”的良好品质影响身边人,进而推动社会良序发展。[1]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多次阐述劳动的时代意义,倡导人民以辛勤劳动托举“中国梦”。“中国梦”的实现需要大批有着坚定理想信念、扎实专业知识和过硬技能本领的人才,高职院校五年一贯制的学生是祖国的未来与国家的希望,应主动担负起民族复兴的重要使命。作为高职院校的学生,要努力奋斗、勤恳劳作,以真诚、创新、坚定的态度对待劳动,在劳动中不断磨炼意志、锤炼品行、提升自己,实现全面发展。通过劳动教育,培养新时代大学生的劳动精神面貌、劳动价值取向和劳动技能水平,激励广大学生在砥砺奋斗中展示青春风采,在推动民族复兴中实现人生价值。

二、高职院校学生劳动教育开展的现状

1.学生劳动意识淡薄,难以主动参与

随着社会的发展、科技的进步和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的劳动观念也发生了很大变化。近年来,很多学生受西方文化的影响,在生活和学习中出现了不关注劳动付出、不珍惜劳动成果、不想劳动、不会劳动的现象,甚至铺张浪费、爱慕虚荣、不尊重劳动者,遇到挫折就退缩不前,缺少吃苦耐劳的精神,劳动意识淡薄,劳动积极性不高;因此,高职院校在开展劳动教育的过程中,学生很少主动参与,不愿配合劳动教育活动。

2.高职院校对劳动教育存在认识偏差,经费难以保证

长期以来,人们把劳动等同于简单、繁重、机械的体力劳动锻炼,提到劳动教育,就认为是打扫卫生、帮工帮厨之类的“干活”。当前,高职院校对劳动教育的认识也存在此类偏差,根本原因是没有认识到劳动教育对于学生全面发展成长的重要性,劳动教育缺乏针对性和创新性,教学过程流于形式、浮于表面。劳动教育是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和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但在部分高职院校仍未将其列为一门必修课程。一些学校即便开设了劳动教育课程,劳动教育的实践教学内容也比较陈旧,没有进行及时更新,导致学生对于劳动教育实践课程缺少参与兴趣,再加上劳动教育的经费无法得到保证,使高职院校劳动教育工作效果不明显。[2]

3.劳动教育开展受多方面因素制约

一些高职院校开展劳动教育,没有专门教材,或者教材内容单一,难以达到劳动教育目的,无法帮助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缺少专职的劳动教育教师,大多由其他专业课教师兼任;劳动教育课程开设率低,课时被挤占;教学内容简单,导致学生在课堂上无法集中注意力,缺少参与的热情,劳动教育效果不明显。此外,随着人们物质生活水平的普遍提升,部分学生甚至学生家长认为劳动教育并不重要,学习好才是最关键、最主要的;这种错误认识导致劳动在家庭教育中被忽视。学校、家庭、社会等多方面因素制约了劳动教育工作的顺利开展。

三、高职院校五年一贯制学生劳动教育实践路径

1.加强教育引导,使学生树立正确的劳动认知

开展劳动教育的重要目的就是培养学生的劳动素养,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劳动观念。高职院校五年一贯制学生为初中毕业生,思想可塑性强,通过开展劳动教育,能够让学生意识到:劳动是财富的源泉,汗水是成功的积累。让学生在学习生活中摒弃好逸恶劳、不劳而获思想,认可“按劳分配”原则,继承、发扬中华民族“功崇惟志,业广惟勤”的传统美德。为此,高职院校要加强教育引导,加大宣传力度,选树一批身边的“劳动标兵”“技能达人”,发挥微信、微博、QQ空间等新媒体平台的作用,号召广大青年学生向优秀看齐,自觉对标找差距,营造崇尚劳动、热爱劳动的校园氛围,引导规范学生对劳动教育的认识,使其树立正确的劳动观念。

2.利用专业优势,帮助学生掌握劳动技能

高职院校重视实践教学,在劳动教育开展方面有着独特优势,尤其是五年一贯制,学生在校时间长,有充足的校内外实训、企业实践的机会。高职院校应当充分发挥自身优势,劳动教育和实习实训结合,通过开展校企合作,开拓育人模式,让学生在实习中接受劳动教育,实现劳动理论教育和劳动实践的统一。对劳动教育形式进行创新,让学生既学习专业理论知识,又掌握新的劳动技能,专业素质得到提升。[3]此外,高职院校专业课教师还可以组织学生开展专业实践成果展示,让学生在专业实践活动中打造自己的实践作品,创造自己的劳动成果,并公开评比展示劳动成果,让学生充分享受劳动的参与感和自豪感,培养学生尊重劳动、珍惜劳动成果的基本修养。

3.拓展空间延长时间,在日常劳动中成长

高职院校应充分利用课余时间,拓展课外空间,创造机会让学生积累劳动经验,体验劳动快乐,在日常劳动中锻炼和成长。让刚入校的学生每天清扫宿舍、教室卫生,每周安排专门时间进行一次生活区域的大扫除,由专职教师进行指导、评比,将劳动成绩纳入学生综合素质测评。每学期为每个班级安排一周时间开展轮流劳动值周,由学生管理部门、辅导员、班主任一同组织学生,承担更多劳动任务,如校园公共区域、实习实训场所的卫生打扫等。可以在校内为高年级学生提供一定的勤工俭学岗位,周末组织学生走出校园,深入社区、村庄、敬老院、儿童福利院等场所,开展志愿服务活动,践行志愿服务精神,志愿服务和劳动教育结合。寒暑假,可以广泛发动、深入开展“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让学生在实践中得到锻炼,增强社会责任感,培养奉献精神,使学生在学习之余、课堂之外得到劳动体验,提升劳动能力,丰富社会阅历,收获成长。

4.构建完善的劳动教育课程体系

要充分发挥劳动教育的作用,提升劳动教育效果,高职院校还要将劳动教育纳入五年一贯制学生的教育培养方案,构建完善的劳动教育课程体系。可以为学生开设劳动教育必修课,让每一个学生都接受全面系统的劳动教育。在内容设置方面,要适应时代发展,结合学生心理特点和喜好,充分突出劳动精神、劳动价值观等内容,向学生传授与其专业相关的劳动知识,并合理安排理论教育和实践教育课程,实现理论和实践的有效结合,达到知行合一。在教学形式方面,除了开设专门的劳动教育课程,还可以在专业课程、思政课程中融入劳动教育,使劳动教育和专业课程、劳动教育和思政课程有效结合,找准切入点,在思政课程中挖掘潜在的劳动价值元素,在专业课程中提升劳动素养,不断创新劳动教育模式,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升劳动教育效果。此外,在劳动教育中加入劳动安全教育和劳动相关法律法规的内容。只有对劳动教育各环节精心设计,才能够让劳动教育充分发挥其价值作用,让学生在劳动教育中学到有用的劳动技能,并形成良好的劳动精神。[4]

5.构建专业的教师队伍

为进一步提升高职院校五年一贯制学生劳动教育的效果,拥有专业的师资队伍尤为必要。兼职教师是难以开展高质量、高水平劳动教育的,为解决这一问题,高职院校可以打造一支专职和兼职教师构成的教师队伍。思政教育教师、辅导员、班主任为劳动教育的专职教师,各专业课教师、企业劳动模范或高级技师为兼职教师。此外,高职院校还可以组织教师参加劳动教育培训,定期组织专职教师去企业实习,或参加劳动教育教研活动,不断提升劳动教育水平,为五年一贯制学生劳动教育活动的顺利开展保驾护航。

6.丰富劳动教育资源

劳动教育资源是推动劳动教育工作高质量开展的物质基础。为此,高职院校可以从以下两个方面丰富劳动教育资源:第一,构建良好的校园劳动文化氛围。校园文化是学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全面育人不可或缺的重要环节。校园文化一直是潜在的教育资源,具有一定的开放性和包容性,要将企业文化、地方特色文化和劳动教育有效融合,将劳动精神、劳模事迹、工匠精神等作为校园劳动文化的核心,使其与校史、校训、校歌、校风、教风、学风等融合,用校园环境时刻诉说“劳动光荣、技能伟大、创造宝贵”的新时代劳动价值观,为学生创建一个多元、开放的校园劳动文化,让学生在这种文化氛围中受到熏陶。第二,高职院校要为学生提供良好的劳动基础设施。专业实践和劳动教育有着非常紧密的联系,但是由于一些学校经费有限,无法为学生提供完善的实践场地,学生没有地方可以开展实训活动,自然无法体会劳动的价值和成就。为此,有条件的高职院校可以在原有的设施设备基础上完善实践场地,没有条件的高职院校可以加强与企业之间的资源共享,或以校企共建、定向培养等方式合作,为学生提供相对完备的劳动实践场地、相对丰富的劳动实践资源。另外,也可以为学生建立模拟实训基地,加入智能化设备,让学生进行智能化劳动实践活动,体验不同寻常的劳动。[5]

四、结语

当前高职院校五年一贯制学生劳动教育工作开展效果并不理想,作为高职院校的教育工作者和管理者,应充分认识劳动教育的必要性、重要性和紧迫性,通过不断加强教育引导,整合劳动教育内容,创新劳动教育模式,打造专业的师资队伍等途径,帮助学生在劳动教育中形成正确的劳动观念,获得全面发展。

猜你喜欢

劳动院校高职
劳动创造美好生活
快乐劳动 幸福成长
高职应用文写作教学改革与创新
热爱劳动
拍下自己劳动的美(续)
高职人才培养模式创新探讨
院校传真
院校传真
院校传真
院校传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