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思政教育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中的供求平衡
2021-11-24杜秀
杜 秀
(大连海事大学 辽宁 大连 116000)
高校作为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要阵地,应顺应时代发展,在供求平衡的前提为广大的高校学生提供优质的思想政治资源,为社会培养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的“三有青年”,推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进行。
一、实现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供求平衡的重要性
供求平衡是我国高质量发展经济所遵循的基本规律之一,提取其中的科学理念来指导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工作是顺应新时代社会经济条件的新体现,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改革的新思路,也是完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新要求。
1.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成果良性循环的必要条件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只有在供求平衡的状况下,供给侧(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提供的教育内容和资源才能够完成对学生的价值塑造、知识传授和能力培养,需求侧(学生)受教育的需求和偏好才能够得到满足,这种供求关系出现任何一种不平衡的状况,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开展都是不利的。
在供过于求的时候,思想政治教育过度叠加,盲目开展,这对教育资源是一种浪费,学生面对过剩的课程内容会出现选择困难、跟风盲从等问题,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也容易抓不住重点;而在供不应求的情况下,学生受教育的需求得不到满足,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受到阻碍。因此,只有实现供求平衡,才能保证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沿着正确的轨道前进,才能在进步的过程中不断提速,在不断成功的经验中汲取力量,自发地形成调整供需的永动力,催生思想政治教育成果的良性循环。
2.提升学生就业能力的重要保证
现代化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要求我们必须在最大限度上、最大范围内施行因材施教,推行个性化教学,通过这种方式来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实践能力,而供求平衡是这一措施的根本性保障。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是学生踏入社会前的最后一次价值塑造,这对学生养成规范的职业道德有关键的指导教育意义。这就要求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能够充分满足学生们的需求,只有在供求平衡的基础上,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才能发挥自己价值塑造的功能,培养学生的责任心,提升其创新能力,以更好地适应本专业的工作需求。
3.合理配置教育资源的有效手段
实现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供求平衡有利于合理利用学校的软硬件设施、师资力量、教育经费和课时,避免教育资源的浪费。供求平衡,意味着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供给可以符合学生的受教育需求,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整体上取得了成效,而任何一种供求的不平衡的状况的存在,都是教育资源的浪费和损失。例如,供给侧投入过甚,超过了需求侧的需求,那么可能会造成教师不重视提高教学质量,为了达到教学要求敷衍了事,浪费大量课时,消耗人工的情况。而如果供不应求,就会削弱对教学质量的监督,影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整体水平。所以,保持供求平衡是当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必须重视的。
4.有利于社会的长治久安
目前我国仍处于社会主义发展的初级阶段,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是现阶段需要重点解决的问题,意识形态工作也面临同样的问题,而高校正是意识形态激烈冲突的前沿阵地。大学生难免会被这些意识形态所影响,而这一群体也是社会主义建设的中坚力量,社会的稳定需要他们的贡献,引导大学生正确地看待当今世界,形成正确的价值观,是社会长治久安的必然要求,因此,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就显得尤为关键,而做好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关键在于实现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供求平衡。
二、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供给侧现状
在供求平衡的视域下,我们可以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供给侧现状、需求侧现状和供求关系这三个方面来进行研究和分析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其中重点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供给侧,想要整体地把握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供求关系的现状,掌握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供求平衡的规律,提升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质量,就需要掌握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供给侧现状。
1.供给主体缺乏责任意识
长久以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被认为是思政教师的专属领域,思政教师是权威也是唯一责任人,这一定程度上确实提升了思政教师的专业地位,但是也缩小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维度,“专人专课”的观念束缚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手脚,使得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被限制在了思政课堂上。虽然,随着“全员育人”与“课程思政”这两个概念也是要求的提出,专业课教师包括辅导员也被赋予了思想政治教育的责任,但现阶段专业课教师与辅导员的思想政治教育能力,技能和责任意识都有待进一步提升,尤其是责任意识,这关系到高校教师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参与度,是急需强调的。
2.供给内容与传输通道缺乏有机结合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供给侧与需求侧之间需要传输通道,而目前学校和教师提供的教育内容主要有三个传输通道。首先是课堂教学,这是学生接受思想政治教育最基本、最直接、最有效的传输通道,但是由于过分重视理论知识的传授,思想政治教育的课堂教学大多枯燥无味,引不起学生的兴趣;其次是第二课堂,近年来国家越来越重视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各大院校也纷纷响应国家的号召,在优秀党员、青年干部、一线教师等群体的带领下,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导,开展了广泛的社会实践活动,极大程度地丰富了“第二课堂”的内容,但许多活动形式大于意义,上行下效,起不到真正的“第二课堂”的作用;最后是互联网,在互联网高速发展的形势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借助其特点进行供给。但整体上,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对互联网的应用仍然处于探索阶段,互联网教学大多只是噱头,没有挖掘其深层次的价值。
3.供给方式缺乏内外呼应
目前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偏重显性和刚性,缺乏隐性和柔性。显性思想政治教育和刚性思想政治教育更重视具体的,外在的和纪律性的教育,隐性思想政治教育和柔性思想政治教育更重视抽象的,内在的和感性教育。这造成了学生对思想政治教育的印象是强势、教条和不近人情的,思想政治教育与学生之间存在距离,只规范了学生们的行为却没有触碰到学生们的意识领域,这使得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一直是一条腿走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质量的提升受阻。
4.供给系统缺乏完善的相互作用体系
供给主体、供给内容、供给方式、供给环境等供给侧结构组成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供给系统,其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的辩证关系构成了供给系统的相互作用体系。完善的体系可以有效地提升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工作效率和教学质量。目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供给主体缺乏好的供给内容,供给内容缺乏多样化的供给方式,供给方式受到供给环境的影响停滞不前,供给环境缺乏有执行力、影响力的供给主体,这导致四者之间相互脱节,没有形成一个内部的良性循环,整个供给系统的运转体系滞涩而凝固,没有把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凝聚成一个有机整体。
三、供求平衡视域中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路径探究
2018年4月,教育部印发《新时代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工作基本要求》(以下简称《基本要求》),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得到了前所未有的重视,在国家大力扶持下,我们更应该积极求变,响应国家的号召,顺应时代的发展。通过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提升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质量,正是对《基本要求》内容的解读和践行。从目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供给侧现状出发,有针对性地进行探究。
第一,提升高校教师思想政治教育的能力和责任意识是关键。以“全员育人”“课程思政”为切入点,全体教职工树立全员育人的教育理念,都要投入思想政治教育中去,在思想政治教育实践中,形成思政课教师、专业课教师、辅导员、党政人员、宿管教师等协同育人的格局,将思想政治教育元素全方位地融入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这就要求高校教师群体树立强烈的思想政治教育责任意识,在现有的基础上,提升思想政治教育的知识储备和方法技能,专业课教师要把思想政治教育融入专业知识中,完成专业课讲授的同时,也是对学生们进行了思想政治教育。辅导员群体要树立思想政治教育责任意识,走到学生中去,融入班级集体,在学生的校园生活中扮演心理导师的角色,把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责任扛在肩上。
第二,联系实际,脚踏实地提升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课堂质量。想要提升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课堂质量要立足于课堂内容的改革,不论是第一课堂、第二课堂还是网络课堂都需要“破旧立新”。将不适应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部分去除,把冗杂的理论教学简约化,通俗化,将时事热点加入第一课堂中,提升学生们对课堂学习的热情;从学生的就业角度考虑,以更多本专业实践活动代替形式化活动,把课外活动真正打造成“第二课堂”;科学利用互联网收集信息的能力,熟悉互联网思想交流频繁的重点领域,在各大论坛上搜集当下学生最关心的问题和回答,帮助学生鉴别网络信息,并且运用网络思想政治资源。
第三,以多样化为基础提升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供给方式的内在作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供给方式的多样化的目的是在提升隐性教育和柔性教育的地位的基础上,合理分配显性教育和刚性教育的比重,注重学生的内在感受,充分利用隐性教育和柔性教育的内在感染力,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潜移默化地渗透进学生的个人价值观体系中。要注意显性教育的运用方式,不要生搬硬套,要结合生动形象的案例来提升显性教育的吸引力,只有学生愿意学,隐性教育才能更好地发挥自己间接的、隐蔽的内在作用,对学生产生积极的影响,同时注意刚性教育的尺度,既要起到警诫作用,又要充分考虑学生的接受程度,不能搞“一刀切”,要刚柔并济,刚性教育与柔性教育相互作用,共同推进,真正做到“个性化”与“人性化”教育。
第四,统筹兼顾,提升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供给系统内部的相互作用效果。需要加强顶层设计,更需要系统内部供给主体、供给内容、供给方式、供给环境四要素的内生动力的发展。搭建“一站式”思想政治教育平台,将教育信息链接,并以学生为中心进行梳理,使供给内容集中,供给主体在供给内容的获得上更有方向。推进课程思政建设,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供给方式不局限于思想政治理论课的专业教师,营造全员育人、协同育人的供给环境。
四、结语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顾名思义,并不是依靠某个单一的主体就能够实现,需要各个行业、多个社会主体协作完成。我国高校思政教育的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更是如此,从供需平衡的角度出发,充分认识目前改革中存在的问题,针对这四个矛盾,探求化解的路径,提升人才培养的能力和质量,保证立德树人根本目的的实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