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学生公共卫生应急能力及思想修养提升策略
2021-11-24韦祎
韦 祎
(右江民族医学院 广西 百色 533000)
习近平总书记曾在全国教育大会上指出,质量是来华留学生教育的生命线。然而,部分院校对留学生心理、思想素质疏于监督,这成为留学生教育中的薄弱环节。对于医学教育而言,这不仅关系到留学生的修养,还关系到病人的安危。近年来,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逐渐成为全球共同面对的主要卫生安全威胁之一,这对新常态下的医学留学生教育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留学生的公共卫生实践能力将直接影响留学生教育质量的提升。因此,有必要了解当前留学生的心理、思想素质及公共卫生实践水平,并找出存在的问题,对症下药。
一、研究背景
根据中国教育部统计,中国已经成为世界第三大留学目的国。2018年,有来自196个国家和地区的约49万名外国留学生来华接受高等教育。临床医学专业留学生占来华留学本科生总数的36.7%,列居各专业首位。但目前留学生教育管理仍存在不足,留学生群体中的突发事件不断增加,作风散漫、管理矛盾日益凸显[1],其原因之一是思想政治教育的缺失,导致留学生在面对问题时缺乏思想信念的指引,缺少正确的应对方式。
习近平总书记曾在全国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强调,要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实现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教育部等八部门关于加快构建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体系的意见》中明确指出,要把立德树人融入社会实践教育的各环节。长期以来,由于中国传统的社会文化和教学方式等因素,思想政治教育普遍以理论为主,缺乏生动、有参与感的实践活动[2],医学留学生对思想政治教育较难接受。一些外国敌对势力别有用心地歪曲、恶意解读中国政府,使留学生的思想道德建设成为意识形态斗争的重要领域。[3]此外,加大对医学留学生公共卫生知识、预防和危机意识的教育,不仅有助于降低学校对突发应急事件的管理难度和风险,更是顺应全球医学人才的新需求。教育部、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国家中医药管理局联合发布的《关于加强医教协同实施卓越医生教育培养计划2.0的意见》中指出,高校要实现“厚基础、宽专业、高能力”的人才培养目标。
医学高校留学生辅导员是学校与学生之间的桥梁,是留学生在中国学习生活上的“家长”。辅导员应充分发挥这一角色作用,承担培养留学生思想道德素质、综合素养的责任,要了解学生心理状况,因势利导地做好思想政治工作,掌握学生的思想动态[4],同时还要提高学生公共卫生应对能力。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用好课堂教学这个主渠道,提升思想政治教育亲和力和针对性,发掘课程本身所蕴含的思想政治教育元素,使各类课程与思想政治教育形成协同效应。因此,如何将思想政治教育融入社会实践活动,开展公共卫生实践能力培训,在提高医学留学生公共卫生能力的同时又提升思想道德修养,是辅导员应该深入思考的问题。
目前我国对医学留学生的公共卫生教育仍处于起步阶段。[5]开展以思想教育为主题的实践活动,提高留学生的社会服务意识和奉献精神,加深其对我国社会文化的了解,培养出更多知华、爱华的人士显得十分必要。
二、研究问题
综合上述情况,本文主要研究医学留学生的心理及思想状况、产生问题的主要原因、是否能应对负面影响、辅导员是否起到帮助作用,以及医学留学生对公共卫生实践能力培训需求。深入探讨医学留学生更乐于参与和接受的方式,结合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内容,探索出新的公共卫生实践能力培训课程。这既是医学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迫切需要面对和解决的问题,也是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背景下,辅导员对医学留学生思想心理辅导及教育方式研究的一个重要时代课题。因此,本研究采用问卷调查方式,并提出相应的措施。
三、调查对象及方法
本次研究采用自编《医学留学生公共卫生实践能力培训需求调查问卷》,包含29道题目,分为人口学资料(年级、国籍、性别、所在地),心理状况、思想状况及公共卫生实践能力培训需求四个维度。本研究针对某医学高校在读的239名临床医学留学生(其中部分学生在校,其余已回到生源国),通过网络问卷的方式随机调查。本次网络调查参与人数共计124人,其中男生81人(65.15%),女生43人(34.85%);调查期间所在地为:在中国53人(42.42%),在中国以外地区71人(57.58%),国籍包括巴基斯坦、印度、泰国、越南等11个国家。
四、调查结果
1.医学留学生的心理状况
医学留学生的心理状况总体较好,有42.42%的学生表示没有负面情绪,而感到无聊郁闷的学生占39.39%,感到恐慌害怕的占16.67%,感到暴躁焦虑的学生占比较少,仅12.12%。关于产生负面情绪的原因,有39.39%学生表示是日常社交接触减少和活动频率降低造成的心理压力较大,而有57.89%不在中国的学生表示会担心无法完成课业,仅有3.57%在校留学生为此感到担忧。此外,还有31.82%的学生觉得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压力和不确定性会给他们带来负面情绪。在应对负面情绪时,有43.94%的学生倾向于向同学和朋友倾诉,有37.88%学生选择向家人倾诉,仅有21.21%学生向辅导员和老师求助,说明辅导员在留学生心理辅导方面的角色和职责不明确,没有让学生产生心理上的信任和依赖。
2.医学留学生的思想状况
医学留学生的思想状况总体良好。有50%的学生认为自己对于中国医护工作者在应对突发公关卫生事件的贡献非常了解,46.97%的学生有一定的了解,仅有3.03%的学生一点都不了解,说明医学留学生较主动关心中国的公关卫生发展。有84.85%的学生认为中国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政策制订得比较到位。当被问到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对他们的职业定位的影响时,有84.85%的留学生认为这会增强成为医生的意愿,仅有1.52%学生认为这会降低做医生的意愿,说明医学留学生的职业使命感较高。
除此之外,有40.91%的留学生认为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会给他们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带来负面影响,但大部分学生表示能够积极面对。在接触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信息来源方面,从网络了解信息达到了89.39%,但在辨别信息真实性能力方面,有33.33%的学生觉得困难,由此可见网络已成为留学生获取信息的主要媒介,但其中充斥着各种虚假负面的信息,且留学生辨别信息真实性的能力还有待提高。在思想状况上,当面对负面信息所带来的影响时,有60.61%的留学生选择向家人求助,其次选择向朋友求助,仅有16.67%的学生选择向辅导员求助,这说明在思想引导和帮助方面,辅导员的职责还不够突出,没有让学生产生信任和依赖。
作为医生,在面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时,大多数学生选择责任心、服务精神作为必须具备的道德品质,分别占比71.21%、65.15%,这说明留学生十分看重责任心在医生这个职业中的重要性,对未来职业发展也比较积极乐观。在提高自身思想道德品质的方式上,50%学生选择参加公益活动。由此可见,留学生在思想上更易受到榜样的引领,相比单一的理论学习,留学生更有意愿参加公益实践活动。
3.医学留学生对公共卫生实践能力培训的需要
调查显示,83.33%的留学生认为有必要开展公共卫生实践活动。在应对公共卫生突发事件能力上,超过半数的留学生认为他们都学习过传染病基础知识、安全防护与隔离知识,以及急救技能和个人防护服穿脱流程等技能操作。
在培训形式上,相比虚拟情景演练和公益宣传活动,有90.91%的留学生表示以实操培训的方式开展实践活动课会更好。再进一步问到愿意参与哪种公共卫生社会实践活动时,有72.73%的留学生选择社区卫生宣讲活动,有53.03%的留学生选择为贫困山区的孩子体检,而有36.36%的留学生选择为孤寡老人家庭服务。由此可见,医学留学生有意愿投身于社会公益实践活动中,与单一枯燥的知识讲座、理论教育相比,这些公共卫生社会实践活动更能够调动留学生的积极性和参与感。
五、对策及建议
1.提供专业的心理咨询服务
学校应关注留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如留学生常见的孤独感、跨文化适应困难及小群体现象等,设立专门的心理咨询中心,提供及时有效的心理咨询服务。定期对留学生进行心理健康筛查,利用科学量表监控学生心理健康水平,为学生建立心理健康档案,便于随时追踪。咨询中心可以开展志愿者活动,如让经过培训的留学生为附属医院的病人及家属提供心理援助支持,使他们能够在体验式的活动中学习心理学的知识,增强社会服务意识。学校应鼓励留学生参与心理健康相关的学生活动社团,发挥留学生自主性,以形式多样的活动普及心理健康知识,如讲座、电影赏析、心理剧创作等。
2.建立思想道德评估体系
以往对留学生的学业评估只是以学科学习成绩作为标准,忽略了思想道德方面的考察,使留学生不重视加强自身道德修养。因此,应该将留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水平与学分挂钩,如学业评估应包含志愿者活动、社会实践活动、辅导员评估等,以学分制激励留学生争当思想道德的榜样。应根据医学留学生的特点设定专门的评估体系,针对每个指标设定若干子项目,在系统性和层次性、相对独立性之间保持平衡;还要针对每个指标的重要程度划分好权重系数,使受评者明白自身改善的方向;设计指标的等级可分为优、良、中、差、不及格五个等级。在确定以上内容后,还要测试指标体系的有效性和可信度,做好验证工作,并定期根据实际情况酌情更新内容。
3.讲好中国故事
在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过程中,涌现了许多爱岗敬业的医务工作者,尤其是许多身处一线的医护人员。学校应利用这一宝贵资源和机会,组织、选拔优秀的医务人员进校园,分享公共卫生健康知识、工作经验。或组织留学生进行公共卫生健康知识竞赛,在竞争中鼓励学生努力学习公共卫生知识。针对留学生的特点,可以采用小规模的互动讨论模式,帮助他们树立医务工作者的使命感和荣誉感;借助生命教育这一主题,教导学生尊重生命、热爱生命、学会感恩,增强对生活的信心和社会责任感。
4.重视以人为本的实践活动课
思想政治教育作为具有中国特色的学科,许多概念和理论让留学生较难理解。单一的理论授课方式又比较晦涩和枯燥,容易让留学生有抵触情绪,加上留学生的自我意识比较强,单纯理论教学成效不大。社会实践活动课则在这一方面具备明显的优势,可从课程思政的角度开设公共卫生实践能力培训课。在此基础上,辅导员可以寓教于实践,引导和推动学生参与社会公益活动,如定期向市民宣传健康生活方式、预防及应对突发传染疾病措施,帮助孤寡老人打扫卫生、整理药箱、制订医疗护理建议手册等。在强化留学生医学专业素质的同时,又培养留学生乐于助人的奉献精神,这也正是习近平总书记强调的新时代奋斗者的价值追求。
5.加强国际生辅导员队伍建设
留学生辅导员和中国学生的辅导员在工作内容上有不小的区别。留学生的辅导员经常要协助留学生处理生活方面的问题,包含许多琐碎的行政事务,很多时候充当了留学生的生活“保姆”或“家长”的角色,根本无暇顾及学生的学习状况和思想动态。因此,辅导员的工作职责应该有所区分,学校应该根据现有留学生的规模设立若干老师,专职负责留学生思想政治课程设计,负责组织社区志愿者活动和实践课程,更好地服务于留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六、结语
中国医学留学生教育要实现提质增效,必须保障来华留学生专业技术能力和思想道德品质齐头并进。高校不仅要让他们掌握扎实的医学基础知识和操作技能,也要顺应时代的变化发展和国际市场需求,在提高公共卫生突发事件应对能力的同时,融入思想政治修养的引领作用,把医学留学生培养成对华友好的复合型新型人才。这不仅有助于提升我国留学生教育在国际上的竞争力和影响力,还利于推动专业技能与思想品质相结合的医学来华留学生创新培养模式的构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