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国内外创新创业教育课程体系研究现状及启示

2021-11-24郝帅帅陈丽萍

现代交际 2021年10期
关键词:课程体系育人课程

郝帅帅 陈丽萍

(三亚航空旅游职业学院 海南 三亚 572000)

在李克强总理“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时代精神感召下,高校作为育人主阵地,应当积极担负起创新创业型人才的培育责任,进一步深化创新创业教育发展势在必行。科学的课程设置和完善的课程管理体系是提高学生创新创业教育成效的重要社会保障。[1]因此,必须对国内外创新创业课程体系现状进行研究,从而能够得到对未来我国创新创业教育课程体系建设的启示。

一、国外创新创业教育课程体系研究现状

相比之下,创新创业教育在国外的研究与实践起步较早,已有几十年的经验积累,整体成熟度较高,构建了相当规模的课程体系,并呈现出了鲜明的特征。美国作为创新创业教育发展最早的国家之一,涌现出了一大批创业研究中心,如百森商学院、斯坦福大学、克雷顿大学、滨州大学、哈佛大学等,在相关课程体系的建构上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值得借鉴。其中,百森商学院作为创业领域的领导者,对“创业”的内涵实质进行了深刻剖析,认为“创业精神是一种思维、推理及行动方式,其核心是创造或识别机会,并抓住机会的能力”,并由此确定了创新创业课程育人的方向,建立了创新创业公选课程与核心课程并行的运行模式,作用于不同的学生群体发展,即前者面向全校学生、后者面向本科生和研究生,体现了科学与人文精神的统一。[2]同时,为了进一步推动创新创业育人,美国颁发了《创业教育国家标准》,通过对各相关课程单元内涵的解读,细化了每个单元的能力标准,推动了该项工作的标准化建设。另外,美国很多高校也相当重视创新创业实践教育,一方面借助于创业教学者研讨会、案例示范教学讨论会等,提高教师的从业素质,另一方面邀请具有丰富创业经验的企业家在课堂上现身说法,培育学生的创新创新创业思维及能力。德国则从不同的视角切入,建立了创新创业教育全社会参与体系,包括政府、学校、企业、私人咨询介绍所等,并在此基础上研究建立了科学的实践课程体系。在具体的教学范式上,《英国高校创新创业教育——以牛津大学为例》总结了八种教学方法,包括案例教学法、团队项目作业法、嘉宾互动教学法、多媒体教学法、演讲法、论文作业法和阅读法等。

二、国内创新创业教育课程体系研究现状

国内创新创业教育课程研究体系虽研究起步较晚,但大有后起直追之势,并取得了非凡成果,大致经历了起步、兴起到广泛传播三个阶段。在发展初期就找准了目标定位,以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和创业能力为中轴。对此,学者李亚员进行了更为详细的解读,指出“创新创业教育目标主要包括创新创业意识养成的基本目标、创新创业知识内化的核心目标和创新创业经验生成的根本目标三个层次”。同时,学者王恩德还强调了创新创业教育的开放性,突出了理实一体化的教育思路,充分发挥“产学研”基地的优势,关注大学教育的创新性和实用性。国务院办公厅审时度势,以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为抓手,要求进一步健全创新创业教育课程体系,着眼于“互联网+”,推出系列共享的慕课、视频公开课等在线开放课程,不断优化高校经费支出结构,多渠道统筹安排资金,支持创新创业教育教学,资助学生创新创业项目。[3]在此基础上,中国人民大学建立了相对完备的创新课程体系,分层次组织,面向全体学生普及教育、面向创业意向学生系统教育、面向有创业目标学生重点教育、面向实际创业学生实践教育,并提供了多达112门在线创业课程支持,营造了浓郁的氛围环境。综上对国内创新创业课程体系的研究综述,我国创新创业课程体系研究积极对标国际一流水平,并开创出了富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特色的教学模式,成绩斐然。

三、我国创新创业教育课程体系发展建议

1.加强顶层筹划

国内外既有研究成果显示,创新创业教育绝非学校单方面的工作事务,其本身与社会发展紧密相连,应当作为政府、高校、社会共同的责任和义务,加强顶层筹划,汇聚更多有效资源,协同推动课程体系优化。某种维度意义上讲,创新创业教育课程作为一种显性基因,在与外部环境的隐性影响配合下,将会迸发出强劲的育人合力,可有效激发学生的能动情绪,是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创业能力发展的基础。事实上,我国很多高校亦是相继推出了系列学生创新创业有益举措,但奈何其本身资源承载有限,无法为之提供全方位的支持。对此,可借鉴德国经验,以习近平总书记“全员、全程、全方位”育人理念为先引,形成政府、社会、高校三位一体的共治工作格局,充分发挥政府主导、高校主体、社会支持作用,弥补我国创新创业教育课程体系发展的短板,为大学生创新创业扫清障碍,提高成果转化率。

2.重视人才支持

以美国为代表的发达国家,筹建起了一个庞大研究中心系统,诸如百森商学院、哈佛大学等专业从事创业学研究的教授就有十几位,并且经历过创业实践的企业家协同参与,搭建了良好的学术发展平台,从而更好辅助创新创业教育课程体系开发。我国未来可借鉴美国经验,将学术研究作为创新创业教育课程体系发展的首发环节,深入教研工作展开,汇集多方智力资源,从对标国际一流转向引领国际一流。简单来讲,依托“产学研”一体化战略部署,扩充创新创业教育研究智力队伍,吸引优秀企业家的协同参与,调整师资队伍结构,补齐实践经验短板,创建研究中心平台,共享先进成果。同时,加大师资培育力度,及时更新他们的思想理念,强化创新创业教育能动意识,突出全员育人的过程,不断充实其学识涵养,在实践层次上发力寻求创新。

3.优化结构框架

创新创业本身作为一项庞杂的系统化实践工程,对学生的综合素质水平提出了较高要求。美国创业教育课程内容就涵盖了创业构思、融资、设立、管理等板块,并通过正规课程与非正规课程两种模式,面向不同成长阶段学生的发展需求,实现了个性化的服务输出。依此启示,我国创新创业教育课程体系的未来发展,要始终坚持以“以生为本”的理念,了解并掌握学生认知成长规律,对创新创业教育内容做进一步分解,通过必修课与选修课并合运行的方式,满足他们的个性化需求,以此来推动不同层次的创新创业,全面服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在此基础上,按照国务院、教育部相关政策指引,善用“互联网+”思维,构建线上线下一体化的创新创业教育课程模块,将教师指导、学生自学有机地结合起来,关注学生在整个过程中的能动性释放,并采取多样化的教学方式手段,如案例教学、情景教学、启示教学等,促进学生创新创业素质的提升。

4.丰富实践服务

创新创业教育关注学生知识与能力的双向提升,强调创新创业经验的生成。在具体实施过程中,我国已规划出了“产学研一体化”的特色道路,要进一步深化校企合作内涵式建设,搭建良好的创新创业孵化平台,解决大学生实践中的困境,提升他们的能动活性。[4]高校需采取主动出击,按照“双向受益、互利互惠”的原则,深化、稳固与企业间的合作关系,建立一些高品质的创新创业实训基地,构成社会化的学习网络,丰富学生的实践经验构成。在此基础上,结合大学生创新创业的一般规律及现实条件,在不影响学业情况下,引导充分利用碎片化时间,支持一些投资少、见效快、风险小的实体创业,并将之寓于多样化的文体实践活动中,如创业计划大赛,形成校内浓郁的氛围环境,扩大感召力和影响力。对于条件成熟的高校,则应大力推进校际联盟建设,携手成立大学生创业孵化园,为大学生创新创业提供政策、平台、环境等全方位支持。[5]如此基于强大的实践服务支持系统,促进学生理论知识内化,使之通过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提高思维能力、创新能力以及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等。

综上所述,国内外对创新创业教育的重视程度不断提升,相关课程体系研究日臻深入,产生了不少研究成果。要充分利用这些成果,结合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办学需求,深入改革创新创业教育课程体系,加强顶层筹划、重视人才支持、优化结构框架、丰富实践服务,继而助力现代人才成长。

猜你喜欢

课程体系育人课程
文化育人的多维审视
育人铸魂守初心 赓续前行谱新篇
三维视角构建劳动教育课程体系
家校社协同育人 共赢美好未来
“艺养教育”凝练与艺美课程体系建设
课程思政在专业基础课程中的实施
《管理学原理》课程中开展“课程思政”教学改革
医学类普通高校创业教育课程体系构建研究
课程思政在组织行为学课程教学中的探索与实践
“我们都是CEO”育人模式简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