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高校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模式的构建
2021-11-24吴昭君程伟东都文和
吴昭君 程伟东 都文和
(齐齐哈尔大学 黑龙江 齐齐哈尔 161006)
时代的发展及经济的进步,使企业对人才的要求和标准不断提升,高校作为人才培养的主要场所,注重对学生专业能力培养的同时,需要加强对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的培养,使学生在激烈的就业竞争中获得更大的优势。创新创业教育不仅有利于学生技术知识的学习与应用,还有利于培养学生创新创业综合素质。[1]当今的人才培养与传统教育培养存在较大的差异,创新创业教育工作必须结合学生的专业特点和职业规划,让教育更具针对性和有效性。
一、高校创新创业教育发展趋势
随着高校创新创业教育工作的开展,以及科教兴国发展战略的实施,教育工作开始成为经济发展的内在驱动力。为了发挥教育在经济发展中的作用,需要加强高校人才培养,深化教育改革,提升人才培养质量和效率。因此,在新一轮社会和经济改革下,高校作为人才培养的主要机构,要加大教学模式的改革力度,以此来推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
十九大报告中指出,“要加强创新型国家建设,促进科技成果转化,做好产教融合及校企合作,培养一批具有高技术水平的战略型人才、科技型人才,保证教学团队的创新性”。开展创新创业教育工作,可促进教育的综合发展,为社会各行业的产业转型、升级,以及经济发展,起到促进作用。高校教育方式会随着社会环境的转变而转变,因此,创新创业教育在内在逻辑及外在需求方面,都具有基础性和未来性的发展特点。根据当前的时代特征与人才发展趋势,创新创业教育工作需要将以人为本作为教育核心,这样才符合教育自身发展规律和人才培养规律,也能处理好教育与经济社会的关系,为社会经济发展提供相应的人才和智力支持。
随着传统产业的衰退,高校教学要兼顾现代社会需求和未来发展趋势,完善学生的知识结构及技能,注重学生专业、职业和事业多方面发展,适应未来社会的变革,在提升自身价值的过程满足社会发展需要。
二、高校创新创业人才培养的必要性
1.满足新时期知识经济社会的发展需求
高校作为知识及智力重要的输出机构,要重视创新创业型人才的培养,满足时代发展要求。高校学生也需要结合社会发展需要,培养创新能力。在新时代发展过程中,创新型国家发展模式已成为一种必然选择,提升人才创新创业能力,帮助学生更好地适应社会经济发展形势。高校要重视对创新创业人才的培养,在提升学生基本知识能力和素养的同时,还要培养学生创新创业思维,让学生的思想与时俱进,更好地投入到创新型社会的创建中。
2.有利于科技成果的转化和应用
高校的人才培养具有专业性特点,能为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提供专业的指导和系统的教育体系。[2]在高校教育工作中融入创新创业教育,可有效促进科技成果的转化。科研和教学是高校两项重要的学术内容,从传统高校人才培养情况来看,科研工作与教学工作处于分裂状态,学生难以参与到科研工作中。因此,高校在开展创新创业教育工作的过程中,应充分融合科研和教学,完善创新创业教学体系,促进科研教学工作与市场发展相结合,实现学校科研成果转化。鼓励学生利用自身知识和技能,参与社会创新工作,加强对科研成果的实践和推广。
3.有利于培养学生创新创业素养
高校开展创新创业教育活动,可以帮助学生认识自身发展潜力,让学生具备与时俱进的创造力。在创新型社会的建设过程,学生不仅需要具备足够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还需要结合社会的发展和转型特点,不断提升自身的创新创业能力,这样才能抓住时代发展机遇,做好创新创业工作,充分发挥自身专业价值,满足创新型社会发展要求。由此可见,在高校教学中的融入创新创业教育,对提升学生综合素质及就业竞争力具有重要作用,符合人才发展的内在需求。
三、创新创业教育中存在的问题
1.精英化现象严重
由于高校创新创业教育中的精英化教学特点比较明显,大部分高校在创新创业教学工作中达不到全面覆盖,仅针对部分具有创新创业意愿和参与创业的学生开展教学工作。[3]这种创新创业教育模式无法达到教育目的,也无法实现为社会培养创新创业人才的要求。
2.教育内容单一
就目前的很多高校来看,大部分创新创业教育都是通过活动或第二课堂教学模式开展。教学内容和方式比较简单,一般都是将项目训练及竞赛等融入教学培养方案,缺乏理论知识讲解。理论与实践是一个相辅相成的过程,单一注重理论或单一强调以赛代教的教学模式,都无法满足创新创业教育的培养需求。
3.缺乏教育体系
在开展创新创业教育工作的过程中,碎片化教学形式明显,这些“碎片”一般都分散在各个教学环节,不能形成一个完整的系统。这种教学形式不仅不利于实施教学计划及教学方案,还会造成市场与产业脱离,为创新创业教育中各部门间的协调带来阻碍。
四、构建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模式
1.理论研究与实践检验
为进一步提升创新创业教育效果,增强学生的创新创业意识、能力,提高教师的创新创业教育水平,高校应深入研究创新创业教育理论,并重视实践教学。[4]高校可以通过“走出去”和“引进来”,加强与企业交流。在此过程中,一定要慎重选择企业,并与企业制订深度合作方案。同时开展相应的创新培训工作,从企业的角度思考如何培养创新创业人才,这样不仅可以有效实现创新创业型人才的培养目标,发挥企业的引领作用,也可以进一步拓展学校的教育培训基地。为提升创新创业理论教学效果,高校可邀请企业骨干人员为学生讲解前沿的专业知识,替代传统教材中陈旧的内容,全面更新学生的理论知识储备,满足创新创业型人才的培养需求。在实践教学中,高校可以带领学生参与企业实际项目,采用导师工作室制或校企结合制等形式,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实践机会,增加学生的实践经验,提升学生的实践能力。
2.加强创新创业教育基地建设
为进一步提升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满足其今后的发展需求,高校应加强创新创业教育基地建设。高校可通过学科竞赛活动,促进校企交流,整合社会资源,提升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在实训基地的构建中,学校可组织科技创新竞赛活动,并邀请相关企业作为评价和指导嘉宾,在培养学生综合能力和竞争力的同时,为学校与企业间构建良好的学术交流平台。企业骨干与导师共同指导学生竞赛的过程中,首先,可转变创新创业教学方法,有利于构建学生管理队伍,使学生通过竞赛活动获得成长;其次,可提升学生的沟通和交往能力,积累丰富的经验,收获宝贵的人生财富;最后,可进一步加强学生对经济、社会及环境等方面的认知,为其今后的学习、工作奠定良好基础。创新创业教育需要从大一开始,将创新创业大赛活动与创新创业指导同步进行,使二者相互促进。在此过程中,高校可以构建“互联网+创新创业”大赛,设置工程训练、技能比拼、创业模拟等赛制。学院可结合大学生创新训练培养项目,做好选题工作,引导学生选择指导教师,搭建团队组合,共同完成项目,并做好最后的答辩准备,提升大学生创新创业水平和质量。学校通过项目的不断拓展,实现教育基地的不断拓展,为学生的创新创业教育提供更多的资源和机会。
3.创建多元化创新创业平台
在创新创业活动开展过程中,学校应该为学生构建良好的学术交流平台,开展多元化的活动,让学生参与创新创业实践工作。比如,通过讲座、沙龙、竞赛以及俱乐部等形式,让学生体验创新创业活动,提高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首先,为促进创新创业教育与实践相结合,学校可孵化创新创业教育中的优异项目,对创新技术者产品等进行专利申报;其次,学校应鼓励教师创建工作室制的教学模式,利用公司运作的方式指导学生创新创业;再次,高校应定期组织举办创新创业教育分享会,交流和总结创新创业过程及经验,为创新创业教育优秀成果提供展示平台;最后,学院应协助学生撰写论文并发表个人成果,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学术交流会议。通过这些方式,可进一步丰富学生创新创业经验,促进学生的互动和共享,实现共同进步。
4.完善学生创新创业优惠政策
高校学生相处于学习阶段,尚未完全步入社会岗位,无法全面把握社会发展及自身就业方向。因此,学校可为学生提供一些就业优惠政策指导,为学生在社会上的创新创业提供支持。这种支持主要体现在资金及技术培训方面的指导,帮助学生解决创新创业教育中的难题,提升学生创新创业的积极性,吸引学生参与到创新创业教育工作中。[5]比如,学校可以举办创新创业大赛,鼓励学生提供创新创业意向和项目策划,学校根据项目的可行性、发展空间及经费等情况,选择扶持的创新创业项目,并为创新创业项目投入相应的资金和技术指导。对于一些学校技术及资金扶持方面难度比较大,但水平高、质量好的项目,高校可以与相关企业合作洽谈,在项目投入市场后为企业提供优先使用权或利润分红等优势条件,以此来共同扶持项目开展,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实践机会,且更加有利于转化创新创业成果。
5.改革创新创业教学方式
创新创业教育工作,并不是通过简单的创新类课程设计完成的,而是需要将创新创业教育与专业课程相结合,实现对学生创新创业意识和技能的提升与内化。[6]高校应加强课程体系的顶层设计工作,在制订各个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时,都需要结合创新创业课程,让课程融合不仅是对内容的整合,也包括在专业教学中渗透创新创业思维及责任。高校要将创新创业的战略思维、工程项目组织思维、设计理念、哲学思维等融入学科教学体系,同时需要在体育、美育、德育等教学中渗透新技术和新思维。比如在机械相关的专业教学中,教师在完成机械设计的讲解后,可以引导学生对设计进行改善和创新,与学生探讨需要改动哪些位置、克服哪些困难,可以提高机械的便捷性和使用技能,这一过程可拓展学生思维、完善创新创业理论课程内容。通过这样的教学方式,学生不仅可以完整地记忆知识内容,还能在掌握知识与技能的同时,培养创新意识,在知识原有基础上求变、求新。
五、结语
当前,创新创业教育已经成为高校人才培养中的一项重要内容,它对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及提升就业竞争力具有重要作用。当前高校创新创业人才培养形式,仍存在很多的不足,使创新创业教育工作在开展过程中受到限制,导致无法正常发挥教育效果。针对这种情况,高校要采取合理的创新创业方法,有效实施创新创业教育工作,以此提升创新创业教育水平。在此过程中,高校可构建创新创业平台、提供优惠政策及技术指导,进行创新创业教学,提升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使其更好地适应当前社会发展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