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财务审计面临的难题及应对措施探究
2021-11-24闫方梅
闫方梅
(沂水县夏蔚镇财经服务中心,山东 临沂 276417)
一、引言
农村财务审计作为一种经济监督活动,以农村生产经营单位为评估主体,对单位各项经济活动进行审查、评测,判断其是否科学合理、真实有效。由于农村审查经营单位较为复杂,因此在开展财务审计工作时面临的阻碍较多,通过合理手段提升财务审计质量,对农村发展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二、农村财务审计对乡村振兴战略的作用
(一)提高“三资”利用效率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主要目的在于实现农村经济发展水平的提升,满足农村居民生活需求。“三资”主要指农村资金、资源及资产,在乡村振兴战略落实过程中,农村财务审计工作的全面落实有着十分重要的价值,其能对各项资金来源及支出进行全面审查,保障资金使用合理合法,切实提升“三资”利用率,对于农村集体资产、资源以及资金保值增值而言也大有裨益。
(二)强化战略实施监督,营造和谐稳定氛围
乡村振兴战略覆盖面较广,且建设周期相对较长,为了保障各项工作的顺利落实,审计机关须充分发挥自身职责,对各项财务状况进行全面有效的监督和管控。全面落实农村财务审计工作,能够对“四议一审两公开”这一民主决策制度执行状况进行充分评估,确保农村各项资源都能够得到正确应用。同时,能对挪用公款、贪污受贿等违法行为进行有效监督,提升农村集体财务透明度,保障财务信息的真实性与准确性,推动乡村振兴各个项目正常运转。在农村财务审计工作落实的过程中,通常会涉及第三方专业审计机构,确保财务管理体系的完善,提高财务核算水平,帮助农村更好地明确自身发展进程中的实际收入与支出,并判断其合理性、有效性、合法性。促进农村两委两会树立责任意识,在财务审计工作开展进程中严格遵循为人民服务的原则,落实奖惩制度,促进乡村振兴战略全面实现,为农村经济发展营造一个和谐稳定的环境。
(三)促进乡村规范建设
由于缺乏经验,农村振兴战略在推进的过程中面临较大压力,须在实践中不断摸索,切实提升农村经济建设水平。在实际的工作推进过程中,开展财务审计工作,能为农村振兴战略落实提供针对性的指导意见,及时发掘落实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总结经验,弥补差距。借助财务审计结果,推进整改工作充分落实,促进乡村规范建设。
三、农村财务审计面临的牵引力
(一)群众维权意识增强
近年来,社会形势不断变化,农村财务审计负责人立足于基层工作实践,依托完善的新农村建设平台,推动各项惠农政策全面落地,进一步促进农村财务审计工作更好地落实。这在一定程度上增强了农村居民维权意识,为财务审计工作的开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赋予了基层工作开展的牵引力。
(二)审计大环境改善
现代化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背景之下,各地区农村经济水平得到了显著提升,为农村财务审计工作的开展营造了良好的环境,有利于确保各项工作的科学化、标准化以及规范化。尤其是农业部颁布的《关于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审计相关规定》,为财务审计工作的全面落实提供了指引。
(三)审计改革持续推进
新时期,注册会计师改革进程不断深入,为农村财务审计工作的全面落实注入了新的活力。与此同时,面对新时期社会经济发展需求,农村财务审计工作也在不断优化,逐渐形成了较为科学完善的审计理论体系,为财务审计工作的深入开展提供了完善的支撑依据。
四、农村财务审计面临的阻力
(一)法律法规健全程度尚待提升
当前,部分农村地区在落实财务审计工作的过程中,受针对性法律法规健全程度不足的影响,财务审计工作存在一定法律漏洞。当前法律法规无法实现对财务审计流程的全面覆盖,审计部门在与农业部门沟通协调时存在障碍,导致财务审计工作质量受到影响。在选择财务审计模式时,须结合各职能部门权限,有针对性地选择。对于审计过程中发现的问题,无法追究相关涉事部门及人员的责任,缺少相对应的职能部门推进整改工作的落实,而此类现象在农村地区较为常见,进而导致审计工作的开展受到严重影响。
(二)审计工作难度大
首先,农村在开展财务审计的过程中,须进行大量的研究调查,工作量较大。此项工作在实际的落实过程中,大多由农经部门负责,就法律角度而言,并未确认其审计主体地位,导致其权威性不足,农村居民认可度不高。在实际的调查取证的过程中,部分农村居民配合度不足,甚至存在作伪证、刁难取证人员的状况,阻碍了财务审计工作的落实。
其次,部分农村地区财务核算制度尚待完善。部分地区并未引进信息化管理系统,在实际的工作推进过程中依旧采取人工记账模式,记账过程较为随意,规范性不足,导致部分账目无法真实反映农村地区经济状况。审计人员在发现财务问题后,并无法采取措施实现有效解决。相关部门在落实整改工作时,并未严格遵循各项规章制度,导致财务审计效果并未得到充分发挥。
最后,独立性不足。部分农村地区依旧沿用传统“村账乡管”的财务核算模式,由乡镇农经站负责财务审计工作。但从职能划分上来看,乡镇农经站不仅要负责管理集体经济,而且还要推进财务审计工作的落实,导致审计工作缺乏应有的独立性与权威性。在实际的工作推进过程中,易受人为因素影响,无法保障财务审计的公正性与客观性,财务审计工作难度较大。
(三)审计人员综合素质不足
审计人员专业能力对于财务审计工作落实效果有十分重要的影响,就当前农村财务审计工作的落实状况来看,存在岗位设置合理性不足的情况,一人兼多职现象较为严重,员工专业性以及审计人员储备不足。在工作能力有限、员工数量不足的状况之下,无法高效准确地完成工作量巨大的财务审计工作。同时,部分审计人员并未紧跟时代发展的步伐实现自身知识体系的更新,对于现行财务管理制度不熟悉,缺乏现代化财务审计理念,并未在实际工作中积极学习新时期的审计知识、操作方法等,无法实现农村财务审计工作效率的提升。
(四)制度不完善,审计环境薄弱
受部分农村地区财务管理制度不完善的影响,财务审计工作的落实也受到了阻碍。部分基层单位财务管理工作相对混乱,无法为财务审计工作的落实提供必要的制度保障,导致财务审计在推进过程中缺乏完善的理论依据的指引,执行效果无法达到预期。与此同时,较多农村地区并未建立村级财务审计机构,财务审计制度也尚待完善,人员配置及经费保障不够充足,导致财务审计工作的落实受到阻碍。财务审计工作肩负着村级财务监督管理的职责,能够在农村地区创造良好的财务管理氛围。然而在实际的落实过程中,部分农村地区财务审计环境薄弱,乡镇审计并未与纪委监察实现协同合作,导致责任追究、审计执行及意见反馈等工作的落实受到阻碍,部分地区对于财务审计不够重视,并未提供充足的经费、人员支撑审计工作的开展,进而影响了财务审计工作的全面落实。
(五)取证及整改困难
部分农村地区并未引进现代化技术,建立信息化财务档案管理系统,导致财务档案管理工作存在较多不足。因此,在财务审计工作推进过程中,相关材料的取证、获取及查询等工作较为困难[1]。部分违法乱纪人员抓住此漏洞,会在审计工作的开展过程中避重就轻,甚至以时间过长、资料不齐全、记忆混乱等理由开脱责任。与此同时,部分农村地区并未建立完善的审计问责机制,加之相关法律法规完善程度不足,无法对案件性质进行清晰划定,仅能提出部门处罚意见,无法推动整改工作的落实,导致问题处理难度增加,审计工作威慑力被弱化。
五、农村财务审计落实路径
(一)健全法律法规
国家若想大力推进农村财务审计工作的全面落实,需对各地区状况展开深入调查,进一步完善现行的法律法规。例如,添加相关条例促进财务审计工作的进一步规范,从法律层面提升财务审计工作地位。此外,为解决当前财务审计工作推进中不同法律相交重叠所带来的不良影响,须对内部结构实现进一步优化。尤其是在地方审计工作落实的过程中,要进一步实现权职界限的清晰划分,将不同工作类型细化到不同职能部门,确保各项工作流程的规范性,为财务审计工作的落实提供必要支撑[2]。
(二)做好财务审计监督
为实现财务审计质量提升,充分发挥其价值,农村地区须建立健全财务审计监督管理机制,基于政策法规指引,设立统一的监督管理标准。一方面,应建立民主理财小组,由小组长负责审计工作的开展,监督和管控各项理财、管财行为,同时监督农村日常经济收支以及重大经济事项。涉及重大决策,应当召开工作会议,要求全体村民共同参与,并积极听取村民意见[3]。对于部分特殊财务问题,应当落实专项审计工作,对具体情况进行调查和考量。发现贪污腐败、挪用公款等现象,应当及时上报审计监督机构。另一方面,在农村地区充分落实“村财镇管县监管”模式,严格执行理财、审计及入账三步工作流程,充分发挥监督管理作用,定期盘点、清查、核对账目余额,取证调查工作的开展必须由两名及以上审计人员完成,在此过程中所涉及的资料文件须由负责人签字盖章,以作见证。
(三)提升审计人员的专业素养
审计人员综合素质对于审计工作的落实效果起着决定性作用,新时期,审计人员在实际的工作开展进程中,首先应当深入解读当前国家政策法规,实现自身知识储备体系的更新,掌握最新的审计政策,树立现代化思维理念。相关部门在实际工作中,应当为审计任用提供教育培训的机会,积极组织审计人员参与交流活动,学习优秀的财务审计案例。针对在岗人员组织教育培训活动,帮助在岗财务审计人员实现自身综合素质的提升,在实践中明确自身工作能力存在的不足。在引进人才时,要提升引进标准及门槛,更多面向年轻群体,以专业能力强、适应能力强、思想政治素质高、技能水平高等为主要引进标准[4]。开展思想政治教育活动,确保审计人员思想认知正确,实现自身思想道德修养提升,在财务审计工作落实过程中自觉约束自身行为,避免不规范行为影响财务审计的效果。
(四)完善财务审计制度,改善财务审计环境
首先,在农村建立财务信息公开制度。借助微信公众号、张贴公告等不同方式,对农村集体活动财务情况进行公布。自觉接受来自本村村民的监督、意见和举报信息。公开内容应当包含财务收支、资产出租等。同时,在账目会审后及时将“三资”清理结果公示给群众,实现财务透明度的提升。其次,进一步细化资金管理流程,实现村级费用开支管理工作的细化,设置完善的审批制度。同时,设立具体限额管理以及支出措施,对各类费用补助标准进行明确。例如,在进行经济业务保险时,在明确资金用途的前提下,需由经办人在原始凭证上签字确认,村主任审批签字确认,村务监督部门负责审核工作的开展。根据不同费用类别,开设不同村集体经济账户,便于财务核算管理工作的开展。政府应当进一步提升对农村财务审计工作开展的重视程度,基于更多的人力物力等资源支撑。在农村地区营造更和谐的财务审计工作范围,吸引并调动更多村民积极配合财务审计工作的开展。针对村民财务审计重视意识不足的问题,政府部门应当在农村地区定期召开关于财务审计的教育活动,借助各种方式对财务审计进行宣传,帮助村民明确财务审计落实的重要意义。此外,在专项审计工作开展进程中,将减轻农村负担作为主要切入点,更好地为村民谋取福利。强化审计部门与纪检及监察部门之间的协同合作,确保农村财务审计人员能够积极配合各项审计监督工作的全面开展,提升信誉度,获取政府部门信任,借助政府力量,推动财务审计工作的高效落实。
(五)优化审计工作管理方式
审计质量受审计管理方式的直接影响,良好的审计管理方式能够有效约束员工行为,确保其工作流程的规范性,避免产生不良影响,影响审计结果。在实际的优化过程中,应当从具体问题着手,紧跟时代发展步伐,与时俱进,实现审计管理办法的优化改进。审计人员也应当充分明确农村财务审计工作落实的重要意义,在实际的工作推进过程中充分明确各项财务事项,对于各类事件发生时间及数据资料的真实性做好记录工作,及时收集相关资料并做成档案。当审计结果与实际不符时,应当通过追溯机制,层层落实相关职责,完善奖惩制度,推动整改工作的全面落实。
六、结语
农村财务审计工作的推进,对于新农村建设而言意义重大,因此在实际的工作落实过程中,应当借助审计结果高效弥补财务管理、审计工作中的不足,实现各项财政资金的高效利用。基于此,农村地区应当强化内部审计人才储备,完善相关制度,营造良好环境,为财务审计工作的落实奠定良好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