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WOT框架下的福建省蓬华镇生态旅游产业开发策略研究
2021-11-24林卓雅邬斯熠曾芳芳
林卓雅 邬斯熠 曾芳芳
福建农林大学金山学院,福建 福州 350002
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建设生态文明是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千年大计”[1],作为践行“两山理论”的良好载体和重要途径,乡村生态旅游产业应运而生,成为农村发展研究的新热点。生态旅游融合了生态、绿色理念,旨在实现生态资源可持续发展,吸引了各界群体的广泛关注,推动了环境与经济效益双丰收。近年来,福建省旅游业呈现良好的发展趋势,为促进福建乡村生态旅游产业蓬勃发展,本文以福建省蓬华镇生态旅游为案例,在利好因素的助推下,基于SWOT理论,为当前蓬华镇旅游发展所遇到的困境提供了解决思路,进一步优化提升了蓬华镇生态旅游产业开发路径。
1 蓬华镇基本情况介绍
蓬华镇坐落于南安市的西北方向,是有名的茶乡。同时,作为革命老区和著名侨乡,蓬华镇北同永春县相邻,地处安溪、南安、永春三县(市)交界处,该镇包括9个行政村,73个自然村。拥有43 km2的占地面积,镇上人口数量为2.35万人。蓬华镇从地理位置上看,位于东经118°19',北纬25°19',其间有9094亩的面积可用于耕地使用,还有30 km2左右的面积可作为山地被合理利用。四周的高山环抱着蓬华镇,因此,其又作为避暑胜地而闻名省内外。如今,蓬华镇新的规划是进一步挖掘旅游资源优势,打响“绿色旅游、红色旅游、金色旅游”三色旅游品牌,打造“生态旅游名镇”。
2 蓬华镇生态旅游产业开发条件分析
2.1 优势分析
2.1.1 历史优势
蓬华镇的革命烈士纪念碑,让生态旅游产业不止有绿色,更是为其增添了一抹红色,更加符合现代旅游业的需求。历史文化与旅游业结合发展,让生态旅游不仅是丰富百姓的出行选择,还可以宣传文旅文化。借助当地优势邀请抗战老兵来为大家讲解历史经历,让历史不再浮于书面,而是切入生活和实际,这才是更有意义的教育。对于展现历史,蓬华镇有自古以来的历史底蕴和留存,无论是烈士故居还是红军洞都是我们“爱国主义教育游”的好去处。
2.1.2 资源优势
蓬华镇以天柱岩与南安香草世界为核心,结合当地农业与环境优势,顺应时代号召,开展了具有当地特色的以青山绿水、茶果侨乡和爱国主义为主题的绿色、橙色和红色的“三色”生态旅游业。蓬华镇高山环绕,全镇地貌呈丘陵分布,以生态优势为依托,与茶叶、林果等农业资源相结合,打造新型农业+旅游业的生态旅游产业。蓬华镇总体地势以丘陵为主,整体海拔不高,气温也适宜农业发展,无论对于种植还是旅游都是一个极其合适的地点,且在华鼎岩上的观音山公园设施完善,充分利用古民居资源,在建设保护区的同时也让大家更多地了解蓬华镇这个宝藏小镇。
2.1.3 交通优势
蓬华镇位于南安市西北方向,距离市区33 km,四方都与各县接壤,交通便利,人流量大,为当地提供便捷交通的同时也带来了大量旅游人口。道路硬化率达95%,连接省道和安溪县要道,不仅利用村庄对外的交流,也利于对内的调整和发展。周边道路安全设施完善,保证村民安全的同时也保证来往游客的安全,尽最大努力做到“内外兼顾”。
2.1.4 设施优势
无论景区还是宗教公园周边都配备了完善的设施,不存在“客店难寻”的状况,且无论是热爱美景的旅客或是信奉宗教的旅客,蓬华镇都有自己当地特色的旅游业,为其提供多种不同特色的服务和选项。此外,蓬华镇绿化规划也比较完善,花草种类多样,还设有体育设施和观光亭等旅游资源,让旅客不论是在参观前、欣赏中还是游玩后都能轻松获得满意的服务。
2.2 劣势分析
2.2.1 产业结构不合理
目前,蓬华镇的生态旅游业发展相对较好,但是缺少一定的全局观,从长远来看,难以对其做出更具创新性的开发和利用,且当地经营主要以农户自营为主,缺乏专业性和规划性,导致有些项目粗糙、面积狭小、不够合理,难以提供多样化的服务以满足旅客多层次的旅游需求[2]。对于市场营销方面的投资较少、关注度较低,缺乏吸引力,宣传力度不够大,难以在此基础上扩大受众面积,开拓更广阔的市场。
2.2.2 农业品牌意识薄弱
蓬华镇的水果种类繁多,其中以脐橙最为有名,也以此开展了“脐橙采摘”的休闲活动,但并未有其专属的农业品牌,品牌效益本身就是最好的宣传,但是当地对此并未有深刻的意识,不利于农业与旅游业的共同发展,现如今人们旅游讲究以特产作为纪念品,但蓬华镇本身却很少有名气较大的农产品品牌,不易给旅客留下深刻印象,也会减少一部分的农产品收入。
2.2.3 文化内涵不足
蓬华镇有观赏性项目和娱乐性项目,但是对于与民风民俗相结合的项目却少之又少,导致活动较单一,与其他的生态旅游产业没有太大的区别,同质化严重,导致本身的竞争力变弱。生态旅游本身就是新风向,若再是“农”味不浓,就失其本身了,不利于生态农业的可持续发展。
2.3 机会分析
2.3.1 政策支持
近年来,国家出台了一系列大力发展生态旅游业的政策,福建省为了深化全域旅游理念,积极创建以生态为特色的旅游区,同时对接《赣闽粤原中央苏区振兴发展规划》,扶持蓬华镇旅游产业提档升级,为生态旅游实现高质量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为探索生态与经济文化交融、打造旅游精品线路提供了可靠的政策支持。
2.3.2 交通格局变化带动客源流入
长途之旅劳碌奔波,短途近郊旅行则是灵活之举。全国“四好农村公路”的初步选定,在唤活蓬华镇新交通形态之余,还使都市人有机会就近体验淳朴的风土人情,寻觅返璞归真之感。其不仅能提升旅游区与城市的交通便捷程度,还加能够带动旅游区游客人数增多,推动旅游地与旅游资源串点成线、连线成网深度开发。同时脐橙、香水柠檬、茶叶等都为实现乡村振兴提供了现实路径,促进了蓬华镇特色农业快速发展、打响仙境蓬华“三色旅游”品牌。
2.3.3 生态品牌优势呼应生态旅游热潮
首届“南安市香草世界旅游节”开幕定点于蓬华镇,必然会对当地旅游业,乃至经济发展产生重大影响。蓬华镇立足生态旅游名镇发展定位,是福建省首座特定主题的南欧风情园区,其以国家3A级香草世界风景旅游区为榜首[3],成为此次活动开幕地,不仅可以提高知名度和影响力从而打造乡村旅游新名片,还能激发旅游活动的热潮,带动大量游客前往观赏游览,助推蓬华镇旅游产业发展。
2.4 挑战分析
2.4.1 市场竞争激烈
蓬华镇旅游业尚未成熟,囿于系统规划、基础设备,且对优渥的生态资源探究有失偏颇,因此蓬华镇生态旅游在旅游市场中的优势并不凸显。近年来,生态旅游市场发展迅速,知名度相对较高,拥有一定客源市场的景区竞争激烈,各类极具特色的同行产业蓬勃发展,使得蓬华镇旅游业发展受限,因此激发蓬华镇旅游潜力愈发关键。
2.4.2 生态资源保护的现实瓶颈
在旅游开发与生态资源对接的过程中,难免会衍生出各种现实问题,使环境资源保护工作进入瓶颈期。在开发流程中,规划不当、建设用地使用不合理、无节制开放游客观赏等行径,对生态环境带来的压力不言而喻。而在日常开发中,植被破坏、涉水施工及噪音扬尘等也都对村民生活等造成困扰。景区运营期间,不可避免地出现如游客随意践踏花草、过度采摘瓜果的行为,加上人为产生的废水、垃圾污染等种种现象,都是生态旅游区进入超负荷接客状态的表现,对蓬华镇生态资源保护造成一定的负面影响。
2.4.3 旅游需求日趋多元化
近几年,生态旅游热潮涌动,而在“脏乱差”的大众旅行中,游客对旅游的需求已经由最初的享乐,转向发展实践学习的旅行体验,以至于其在旅行地的选择上渐显多元化。当前蓬华镇生态旅游资源整合有待优化,多样化的旅游开发将使蓬华镇旅游区超负荷发展。因此对蓬华镇生态环境的载荷进行预测将成为生态旅游区开发要重视的问题。
3 蓬华镇生态旅游产业开发策略研究
3.1 转变经营理念,突出产品优势特色
当下蓬华镇生态旅游产品结构单一,竞争力不强,生态旅游主要停留在观光层面,难以满足游客多样性的旅游需求[4]。应对其进行科学的规划研究,转变生态经营理念,延伸生态旅游产品体系,将休闲、娱乐、研学、文化等与生态相结合,丰富生态旅游产品内涵,完善产品体系,这样才能更好地突出产品优势与特色,为活动项目赋予新的生命活力,注入新鲜的血液,同时也满足旅游者各样的心理需求,促进当地更快更好发展。
3.2 加大政府政策扶持
对于当地的龙头企业或是经营出色的企业进行政策和资金的扶持,以先进带动落后,实现双赢,减轻农民对农业的赋税负担,减少经济压力才更有生产动力,政府通过政策引进人才,传播新型经营理念,充分将融资以多种不同方式运营,以市场为导向,调整企业经营模式。
3.3 牢固树立正确生态文明意识
基于“两山论”的深入了解,正确把握可持续发展与环境保护的有机联系,应积极学习习近平总书记的生态文明思想。同时为了探索“绿水青山与金山银山”双赢的实践模式,要充分利用现代大数据信息技术,通过媒体的力量,大力传播生态文明理念,凝聚共识,为全民良性生态旅游营造良好氛围,也为生态旅游可持续发展提供可靠的思想保证。
3.4 拓宽宣传渠道,加强客地沟通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现代生态旅游的建设也应与时共进,将互联网与生态旅游相结合[5],让游客可在网站上了解蓬华镇的相关旅游资讯,而蓬华镇也可以在网站上进行当地产业的宣传,在平台上与游玩过的旅客和未体验过的游客进行交流和解惑,沟通不仅是发现、解决和处理问题的最好方式,也是调整、改正和促进的最优方案。
3.5 因地制宜,差异化推进
蓬华镇具有良好的自然资源禀赋和独特的红色文化底蕴,为其因地制宜推进生态旅行的差异化供给提供了良好的基础条件。可以在生态旅游的基础上推进研学实践、农家乐等项目活动,在借鉴同行先进经验时,找好切入点,推动差异化竞争,解决生态环境问题,挖掘本地旅游业潜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