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生物课堂导入存在的问题及改进措施
2021-11-24刘梦
刘 梦
(湖南科技大学 湖南 湘潭 411201)
王宝大指出“课堂导入是开始教学活动之前,教师有计划、有意识地引导学生进入新知识学习的状态的教学方式,是课堂教学的起始环节”[1]。王灵滨指出课堂导入是教师进入新课前,通过创设问题情境,吸引学生注意力,引起学生学习兴趣,使其明确学习目标,并帮助其建立新旧知识联系的教学行为[2]。综上所述:导入是指进入教学活动之前,教师有意识创建学习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原动力,引导学生进入新知识学习环节的教学方式。课堂导入实施的第一步是引起注意,迅速集中思维。从心理学角度出发,学生进入课堂时,大脑处于放松、慵懒的状态,生动新颖的导入让学生自然地过渡到最佳学习状态,使相关的神经中枢处于一个兴奋状态,使学生注意力迅速集中,为完成新的学习任务做好心理上的准备。第二步是激发学生兴趣,爱因斯坦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是激发学生求知欲的原动力。第三步是引发学习动机,学生学习的内驱力是激发学生学习的原动力,所以我们通过合适的情境,引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最后是点明主题。使学生明确解学习目标,建立知识之间的联系。常用的课堂导入方式包括类比导入、生活情境导入、游戏导入、实验导入、利用直观事物导入。
一、初中生物课堂导入存在的问题
1.忽略教学目标
课堂导入实施过程中,教师应该围绕教学内容开展教学工作。但是在实际训练过程中,教师虽然选择了当下的时事热点或者具有趣味性的视频,但是选择的材料与教学内容之间没有较多的联系。或者材料太过于新颖,导致正式应用于课堂之中,偏离教学目标,出现哗众取宠的现象。例如某位教师在讲解生态系统一章中时,播放了一段动物世界的纪录片,该视频足够吸引初中学生的注意力,但是视频内容与生态系统本节的内容联系不强,不利于将学生的思维引入新课教学之中。而且可能出现学生激烈讨论视频内容,导致课堂混乱,从而降低了教学效果。
2.忽略学生的前科学水平
苏联教育家维果茨基提出的最近发展区理论中,一种层次是学生不在外力帮助下自主完成学习任务的知识水平;另一种是学生能够达到的发展水平,即通过教师的正确引导,学生能完成学习任务的知识水平。前后者间的差异就是最近发展区[3]。然而许多教师在进行课堂导入环节时,往往容易忽视初中生的前科学水平,选择脱离初中生理解水平的材料导入,如同揠苗助长,导致学生无法构建自身的知识体系。
3.时间设置不当
许多教师在进行课堂导入时,难以控制课堂导入的时间。有些过于拖拉,有些则过于仓促。课堂导入时间分配是否合理,严重影响教学效果。莎士比亚说过:“简洁是智慧的灵魂,冗长是肤浅的藻饰。”课堂导入需要精心地设计,需要教师把控好时长,尽量用精简的话语、控制在合理的时间内,快速灵活地引导学生进入学习状态[4]。初中生注意力保持时间短,如果故弄玄虚,小题大做,课堂导入时间过长,将会影响接下来教学内容中重难点的学习,降低学习效果。课堂导入时间过短,初中学生思维还没有正式进入课堂状态,就会跟不上教师的思维,不能了解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导致学习效果不佳。
4.导入方式单一
清初著名文学家李渔曾说:“开卷之初,当以奇句夺目,使人一见而惊,不敢弃去,此一法也”[5]。教师在进行课堂导入时,面对不同类型的初中生物学课程,往往采用相类似的导入方式,导入形式单一,难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进入一个良好的学习状态。同时,教师在设计导入时,创新性不足,偏向于老旧现成的导入方式,或者一直使用同一种导入的方式,这样的导入方式,趣味性不足。并且单一陈旧的导入方式,可能存在角度范围相对局限的问题,不能从多角度、多维度、多途径引导学生思考。
二、增强初中生物课堂导入效果的措施
1.研读生物课程标准
初中生物学课程标准主要阐述了初中生物学课程的性质、课程基本理念,学生完成初中生物学课程应达到的教学目标。因此,教师在平时的教学中应认真研读初中生物课程标准,充分发挥生物学课程标准在生物课堂导入中的总领作用,做到能够将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与生物教学实践结合起来,指导生物课堂导入环节。
2.了解学生的前科学水平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指出学习是学生在原有知识经验的基础上,在一定的学习情境中,主动对新知识进行同化和顺应,建构自身知识的体系的过程[6]。建构主义学习理论指出学习是学生在原有知识经验的基础上,在一定的学习情境中,主动对新知识进行同化和顺应,建构自身知识体系的过程。所以教师在课堂导入教学时,需要多查阅文献以及多听观摩课,了解学生的前科学概念,选择学生容易理解的素材导入。例如在第一节新课认识生物的教学中,首先了解学生对“生物”存在哪些认识,并且了解学生对“生物”的了解存在哪些误区,如何通过导入纠正学生错误的前科学概念。
3.熟悉学生的认知规律
初中生年龄一般11岁到15岁,他们处于半幼稚半成熟心理状态,思维既有具体的形象部分,也具有抽象的逻辑思维,即思维属于经验型。因此,在初中生物学课堂教学中应该选择符合该年龄段学生认知规律的素材导入教学。例如在八年级下册基因的显性与隐性一节中,由于基因是看不见摸不着的,所以学生无法通过观察实物学习,如果这一节导入材料处理不恰当,那么导入的效果将大打折扣。教师这时可以选择生活中学生能够看得见的性状导入教学。
4.同一内容采用多种形式导入
教师在课堂导入教学时,应当发散自身思维,不应局限于单一的导入方式用发散的眼光看问题。如在进行同一节课的导入时,采用不同的导入方式,比对不同导入方式的优缺点,积累经验。以学习藻类、苔藓和蕨类植物为例,在进行导入时,可以使用直观导入,选择平时食用的海带导入教学。通过分析海带的结构特点和生活地点导入藻类植物的教学。亦可采用古诗词导入,“西湖春色归,春水绿于染”,陈述古诗词的意思,思考出现此现象的原因。同时也可采用多媒体导入,播放一段关于水环境污染,导致藻类肆意繁殖的视频导入教学。
三、课堂导入在初中生物课程中的运用范例
1.类比导入法
由于初中生的抽象逻辑思维发育不完全,对于一些逻辑性要求比较高的内容,往往难以理解,导致学习兴趣降低,所以可以选择应用类比导入。类比导入法是指学生陌生的事物与学生熟悉事物之间存在一些相似的地方,通过熟悉事物的特征而推出新事物的一些特征的教学方法。类比导入法可以将前后知识衔接起来,使学生更好地理解新知识,提升逻辑推断能力,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例如在“输送血液的泵——心脏”一节教学中,将血液循环系统与公路运输系统的功能进行类比,启发学生理解血液循环系统存在的意义和价值。
2.生活情景导入
美国教育学家杜威主张教育即生活,我国教育家陶行知主张生活即教育,虽然他们的观点各有侧重,但是他们都强调教育与生活的一致的重要性[7]。生活情景的导入可以降低学生对新知识的陌生感和恐惧感;合理情景的创设可以激发、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将无意注意转换为有意注意,使学生学习兴趣高涨。例如,在“种子的萌发”一课的教学中,通过将日常生活中种植豆芽的生活实例导入,让学生回顾绿豆种子萌发所需的条件,并诱导学生主动探究。
3.游戏导入
游戏是青少年成长为人过程中不可缺少的环节,课堂中的一些教学游戏,缓解了紧张的课堂气氛,使学生在笑声中更有效地学习。初中的学生还不够成熟,自控能力远远低于高中生,因此学生学习的兴趣至关重要,采用玩游戏的方式导入教学,使学生通过体验游戏的过程,主动地构建自身的知识体系,完善和连贯自身的知识体系。增加学生对课堂的参与感,寓教于乐,在快乐中学习,有效地激发学习者的学习动机,优化学习效果,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让学习者在轻松愉悦的环境里实现学习目标的完善。例如,在“被子植物的一生”这一章的复习课教学中,从种子的萌发到植物开花结果,这一章节中每一节的内容环环相扣。为了更完美地在学生面前具体呈现种子的一生,采用游戏方式导入教学,让同学们分角色扮演植物不同时期的状态,展现由一个状态成长为另一个状态的过程。
4.实验导入
生物学作为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科学,现代生物科学的发展尤其依赖于科学实验。因此在初中生物教学中通过设置实验情境,使学生们感受科学家的发现过程,发展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以及提高学生对新知识的理解能力与认同感,提高学生的生物科学素养。以种子萌发的条件为例,现在由于大环境的影响,高楼大厦林立而起,学生与大自然的亲近机会减少了许多,所以对种子萌发的条件不了解。通过种子萌发的实验,使学生在探究的过程,亲身体验种子萌发需要的条件,在实验情境中学习新概念。
5.利用视频导入
德国民主教育家第斯多惠有一句教育名言:“教育的艺术不在于传授的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和鼓舞”[8]。视频一般是将生物体真实的生命活动呈现出来,因此更加生动、形象,动态的过程也能够完美呈现。例如,在讲解病毒这一节时,学生对病毒有所耳闻,然而对于具体的病毒的形态、病毒侵染人体的过程无法形象理解,因此,可以将病毒侵染人体的动画视频引入教学,使学生更直观和具体的感受病毒的侵染过程,理解学习新概念
6.利用生物模型导入
生物学科作为一种生命学科,他是阐述人类活动规律和的一门学科。因此许多知识的学习需要生物模型的支持。使用生物模型能辅助学生更好地记住所学习的内容。通过要求学生观察生物学模型,更好更直观地感知物体,帮助学生建立对概念的感性认识,再由感性认识激发到概念的理性认识。例如,在区分植物细胞与动物细胞时,通过向学生展示植物细胞与动物细胞的结构模型,使学习自主区分植物细胞与动物细胞结构的差别。
四、结语
教师在课堂导入教学时,导入形式并不局限于某一种或几种,不同的教师教学风格迥异。但是不管采用哪一种导入形式,都应紧紧围绕教学内容展开,以学生为主体,以完成教学目标为任务,选材恰当,不故弄玄虚。用简洁、生动、富有情感的语言表达丰富的内容,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诱导学生主动思考,进入一个良好的学习状态。并且在此过程中学生的思维能力也能得到很大的提升,从而提高学生的生物科学素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