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用型大学会计学专业《财务管理》课程建设研究
2021-11-24马春蕾
马春蕾
(沈阳城市建设学院 辽宁 沈阳 110167)
《财务管理》课程作为会计学专业的主干课程,具备较完整的知识结构系统与成熟的授课安排,各级各类高校均以标准化的教学模式开展课程教学,但是这恰恰也是制约学科发展的掣肘。基于此,本文面向应用型本科院校会计学专业学生层次进行探索,建立有针对性的《财务管理》课程内容与授课体系,开辟具有特色的《财务管理》课程建设途径。
一、关键概念
应用型本科院校是指以培养应用型专业人才为办学定位,而非以培养学术型人才、进行科研工作为主要办学定位的本科院校。一般可分为教学服务型大学、教学应用型大学、应用技术大学与研究应用型大学。应用型本科教育对于补充学术型高等教育,促进中国高等教育多元化发展,满足中国经济社会对应用型人才的需求起到了积极作用[1]。
二、应用型本科院校会计学专业《财务管理》课程学习目标的定位
(一)应用型本科院校会计学专业的培养目标
应用型本科院校办学定位通常是以培养应用型、高素质、多样化人才为根本目标。基于此会计学专业培养目标是培养适应现代市场经济需要,具备经济、管理、法律、会计、审计和理财等方面的知识和能力,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品质、敬业精神、科学素养和业务素质,掌握会计、财务和审计相关岗位操作技能,能在企事业单位、会计师事务所或政府部门从事会计实务,以及教学、科研工作的应用型会计专业人才。
(二)应用型本科院校会计学专业《财务管理》课程的目标定位
依据应用型本科院校的办学定位,会计学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及具体生源情况,《财务管理》课程的目标定位致力于培养了解前沿的财务管理问题与专业发展动向,学习财务管理的基本原理、财务决策的主要内容与方法,具备财务分析与决策能力的应用型财务管理人才[2]。
三、应用型本科院校会计学专业《财务管理》课程建设中存在的问题
(一)课程目标缺乏指向性
《财务管理》课程是会计学专业在《基础会计》《中级财务会计》《管理学》《西方经济学》《经济法》《税法》之后开设的一门专业主干课程。课程内容涵盖财务管理的基本理论,财务管理的价值观念、财务分析、财务战略与预算、长期筹资方式、资本结构决策、投资决策原理、投资实务、短期资产管理、短期筹资管理、股利理论与政策、并购与重组、国际财务管理等,是一门理论与实践并重的会计学专业课程。《财务管理》课程目标的设定关系到应用型本科院校会计学专业人才培养的实际操作是否到位。应用型本科院校主要致力于培养应用型专业人才,但是在教学实践中,课程目标的设定在应用与精专的尺度上很难把握。
(二)教材内容理论性强实践性弱
教材建设是应用型本科院校会计学专业《财务管理》课程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教材是根据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与课程标准编写的,是为了完成课程目的而服务的。《财务管理》课程教材总的要求是完整、准确地阐述财务管理的基本观念与决策方法,运用学科知识与原理处理企业各类财务决策问题。目前各个层次的本科院校为了规范教材管理,满足教学评估的要求,多数会采用教育部或省级规划教材,教材内容均以原理列示与举例练习为主,从而失去教材内容的灵活性与针对性,不能满足不同层次教学的需求,是违背教育规律的。
(三)学习过程重知识轻能力
目前多数高校《财务管理》课程的学习过程仍以教师讲授为主,学生被动地学习与接受的形式开展。单方面注重传授专业知识,忽略培养学生专业处理问题与创新能力,是应用型本科院校会计学专业《财务管理》课程教学面临的普遍问题。面向应用型会计学专业人才培养的知识结构与传统学术型专业人才培养侧重不同,对学生处理财务决策问题的能力与专业创新能力有更高的要求。传统的重视知识传播的教学过程,是阻碍应用型会计专业人才培养的障碍。
(四)考试方法保守
目前多数应用型本科院校会计学专业《财务管理》课程的考试方法仍然以平时考核与期末考试结合的方式对学生进行考核。平时成绩占比20%-40%,一般由上课出勤、课堂表现、平时作业几部分组成;期末考试成绩占比60%-80%,一般是闭卷考试。这样的考试方法略显保守与单一,既不利于考查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学习效果,也限制了学生平时学习的积极性与热情,很难综合评价学生的学习成果。
(五)师资队伍偏理论型
《财务管理》课程教学发展的另一关键瓶颈是师资能力类型不够健全。目前各类应用型本科院校的会计学专业教师师资水平参差不齐。一方面 “双师型”教师对于应用型本科院校的教学尤为必需,但仍然处于短缺状态。这主要是因为多数应用型本科院校会计学专业教师专业实践经历较少,目前大部分专业教师主要是从国内、外高校研学毕业后就直接进入高校工作了,这导致他们欠缺企业实践历练,专业技能水平不高,在讲授财务管理实践操作项目方面能力偏弱。另一方面,多数应用型本科院校的会计学专业一直以来存在缺少骨干教师和学术带头人的情况,也是制约《财务管理》课程教学发展的一个因素。
四、应用型本科院校会计学专业《财务管理》课程建设的途径
(一)针对学生层次、基于学习产出设定课程目标
根据应用型本科院校的办学定位,结合生源情况,以确保学生获得实质性成功的经验、掌握专业能力为原则,设定课程目标。应用型本科院校会计学专业《财务管理》课程的目标旨在引领学生理解企业的财务活动规律,掌握财务管理的基本理论与决策方法。通过查阅资料总结工商企业财务活动类型与特征,学习讨论明晰财务管理的重要概念和原理,善用财务管理的基本观念,思考练习解决企业财务战略与预算、筹资方式与资本结构决策、投资决策、营运资金管理、股利分配政策和公司并购重组等财务管理实务问题,储备从事财务管理岗位的基本知识,处理企业各类财务决策。
(二)建设理论与实践兼备的教材系统
《财务管理》是一门既有理论高度,又有实践广度的会计学专业课程,需要通过结合实际案例总结、归纳原理,学生在分析案例的过程中更容易理解、掌握理论知识。应用型本科院校会计学专业《财务管理》课程的教材应突出专业知识内容的完整性、前沿性与实践性,注重新的理财观念与会计准则的在实践中的应用案例[3];针对每章知识内容要点设计近三年典型案例分析、思考题与练习题,满足《财务管理》课程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教师授课与学生自主学习的需要。
作为会计学专业的主干课程,《财务管理》课程对学生学习成果的要求较高,所以编写旨在帮助学生把握教材的基本内容、总体框架和重要的知识点,巩固在教材中所学知识的配套学习指导也是必要的。学习指导应根据教材内容,提炼每章学习目标、学习要点、学习重点与难点,帮助读者对教材内容融会贯通,抓住学习的要点和难点,加深对教材内容的理解,强化掌握重点知识。练习题应该具有代表性与针对性,能帮助学生熟练掌握财务管理学的基本原理和方法。案例分析部分更注重帮助学生开阔思路,提高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
(三)注重学生参与学习过程中的积极性
1.处理好全面和重点的关系
在教学过程中,根据学生的特点和要求,精心组织教学内容,力求突出重点,讲清难点,解答疑点,使学生在全面理解的基础上,尽快掌握必要的理论、方法和技能。
2.处理好理论教学与项目分析之间的关系
在教学方法上,以基本理论为基点,采用层级互动教学模式,强调案例教学(真实案例和虚拟案例)、小组讨论、模拟实验等方法,引导学生分析企业理财实务中的成败得失、经验教训,坚持“理论-方法-案例-实验”并行,以便使学生能循序渐进,有所借鉴。
3.处理好传统教学手段与现代化教学手段之间的关系
灵活运用多媒体技术、微信平台、网站资源结合财务管理课程的特点,使财务管理中晦涩难懂的概念、模型变为生动有趣的多媒体页面,达到增强学生与学生、学生与教师、教师与教师之间的互动性。
在教学中充分收集上市公司的财报数据验证财务管理的概念与原理,分析实务数据的缘由,深入研究学科理论。
(四)改革考试方法
在教学实践中,探索考试方法改革,重视对学生学习过程与学习成果的全面考核。
1.考核形式多样化
可以选择课堂出勤、课堂表现、参与活动、读书笔记、在线互动、课后作业及期末考试等,这样有利于调动学生平时的学习积极性,促使学生注重期间学习的效率与成果,积极参与到课程学习中,实现扎实的学习成果。
2.考试区分不同阶段
可以分为平时考核阶段与期末考核阶段。这样对学生进行综合全面的考核。
3.命题方式改革
可以采用课程小组成员共同命题的方式,保证题目覆盖内容的全面性与命题的公正。
4.在考试的题型上进行变革
根据财务管理课程内容的特点,采用多元化命题方式,包括成熟的客观题各类题型,另外,可以精选计算分析题和综合分析题等题型,这些题型有利于学生全面掌握所学知识内容,有利于锻炼和提高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及业务素质。
(五)师资队伍建设注重提升实践能力
1.建立理论与实践并重的多元化的用人标准
财务管理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理论教学和专业实践密不可分。为了提高会计学专业教师的整体实践教学能力,在选聘人才时除了引进有丰富学业背景的高学历人才之外,还应注重选拔具备企业任职经历的高职称人才,拓宽选人的途径,体现选聘教师的多元化。具体措施包括:聘用有企业任职经历的专业人才担任专任教师,将实践前沿的新技术与用人需求带给学生,与原有教师取长补短,共同发展;聘请其他院校高学历高职称的教师担任兼职教师,实现资源共享;聘请经验丰富的经济管理类专业学者或者优秀的企业家、企业管理人员来校教学讲课或者开讲座,为师生带来最权威、最新的财经知识与理念。
2.给予教师赴企业挂职锻炼机会
会计学专业的《财务管理》课程内容与企业财务管理实务联系紧密,授课教师通过赴企业挂职锻炼可以直接获得实务知识,锻炼专业技能,积累实际工作经历,提高实践教学能力。通过参与实践工作与社会活动,全面深入的认知财务管理岗位工作流程、工作内容与职责要点,实现理论与业务相结合;提高自身职业素质的同时,更新实务知识内容,为后续理论与实践教学工作、课程改革积累丰富的内容素材;努力实现专业人才培养与企业用人需求的有效对接。
3.校企合作共同带领学生参与专业技能大赛
通过技能大赛途径,构建财务管理学科建设与企业共享的产学研平台,通过参与社会经济活动相关的学研活动提高教师的实践能力,从中汲取实践教学经验。鼓励、支持教师带领学生参加各级各类专业技能大赛。
4.青年教师培养计划
青年教师是课程建设的后备中坚,为提高青年教师的专业水平可以采用青年教师导师制、备课试讲制快速提高他们的授课水平。同时鼓励青年教师进修高学位,参加专业技能培训,参与科研与教研项目,提升专业休养,实现持续性的发展。
总之,作为会计学专业的主干课程《财务管理》既是一门发展相对成熟的课程,同时也面临着新型课程建设推陈出新的机遇,基于应用型本科院校会计人才培养的定位,构建具有针对性的《财务管理》课程建设系统是具有挑战性的创新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