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动仪式链视域中强化大学生党员理想信念的探索
2021-11-24王晨阳叶晓申
李 迷 王晨阳 叶晓申
(哈尔滨工业大学 黑龙江 哈尔滨 150000)
近年来,习近平总书记围绕青年的理想信念和成长成才做出了一系列重要论述,为青年树立理想信念提供科学指导,而大学生党员更是青年群体中应当具有最坚定理想信念的群体,因此,强化高校学生党员的理想信念对于大学生的成长成才十分重要。本文试图引入近年来在年轻人中谈论较为广泛的“仪式感”这一视角,从互动仪式链理论中寻求能够借鉴在高校学生党建工作中的为当代高校学生党员接受和喜爱的一些做法,从而得到对于强化大学生党员理想信念的启发。
一、高校学生党员的理想信念
(一)概念内涵
学界普遍认为,理想信念是一个综合性的、具有中国特色的概念,是随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的历史进程产生和发展的。习近平总书记大致从六个方面总结了共产党员理想信念的内在含义:一是坚定共产主义远大理想;二是坚定马克思主义理论的科学性的信念;三是对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建设和改革开放充满了信心;四是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共同理想,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奋斗;五是要培养我们高尚的道德情操和去追求更高的精神境界;六是信任党的领导,信奉党的性质,遵守党的宗旨[1]。具体到高校,具有坚定理想信念的大学生党员也应具备以上六个特质,他们应该能够坚定马克思主义的信仰、共产主义的信念、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的信心,坚持党的领导,加强道德修养等。
(二)强化高校学生党员理想信念的重要性
大学生党员作为高校着重培养的优秀人才,强化高校内大学生党员的理想信念,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
1.为大学生党员的成长成才提供了保障
构建学习型大学生党支部,有利于从根本上加强大学生党员的思想建设,优化高校学生党员的内部成长环境,保持党员的积极性和纯洁性,进一步发挥学生党员的模范带头作用和学生党支部的战斗堡垒作用,从各个方面去提高大学生的思想政治素质和科研、创新能力,以保证大学生教育质量。
2.为高校学生党建工作的科学高效发展提供了保障
强化高校学生党员的理想信念,增加了学生党支部的凝聚力、增强党支部对于学生党员的吸引力,发挥党支部在学风和校风建设中的影响力,对于提高学生党建工作的效果和效率,实现党建工作科学高效发展有着重要意义。
3.为我党提高执政能力提供了保障
大学生党员是未来我党的政治骨干力量,也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骨干力量,学生党员的培养发展和教育管理若没有坚定的理想信念作为思想指引,则无法保证学生党员的向心力、创造力和战斗力。加强大学生党员思想建设,对于加强基层党组织的组织力,加强中国共产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具有重要意义。
二、互动仪式链理论的适用性
(一)互动仪式链
仪式是人类社会中一种独特的社会文化现象,柯林斯在涂尔干和戈夫曼关于仪式和互动仪式的理论基础上提出了互动仪式链理论,他认为互动仪式链是构成宏观社会结构的来自局部际遇的互动仪式所形成的链条关系,在以情境为起点所构建的互动仪式链中,互动仪式的核心是一个因果关联和反馈循环的过程,由四种主要的要素构成:两个或两个以上的人通过身体在场而相互影响、对局外人设定了界限、将注意力集中在共同的对象中、能够分享共同的情绪或情感体验。柯林斯认为:仪式是一种相互关注的情感和关注机制,它形成了一种瞬间共有的实在,因而会形成群体团结和群体成员身份的符号[2]。因此,当互动仪式链的四要素形成高度的互相关注以及情感连带,并产生集体兴奋时,则会产生四种主要的仪式结果:群体的团结、个体的情感能量、代表群体的符号认可、道德感。
(二)互动仪式链理论对于研究高校学生党员理想信念教育的适用性
对照柯林斯的互动仪式链理论,高校学生党员理想信念教育中有明确的参与者、身份认知、组织管理、责任义务划分、行为规范、互动场景等一系列仪式要素,即在学生党员进行日常的组织生活过程中学生党员们对于自己的身份认知是明确的,党员们通过在一个共同的党组织内开展组织生活保证了多个人通过在场而互相影响,并对局外人设定了屏障,构成了特定的互动仪式情境。在党的组织生活中,支部内学生党员通过开展三会一课、两学一做及各具特色的主题党日活动来进行成员之间的互动,在互动的过程中,实现了成员之间的彼此关注:党支书与支委之间的、党支部骨干与普通党员之间的、普通党员与普通党员之间的。学生党员们围绕着组织生活的主题,在理论与实践、知识与思想之中激发党员们对于党组织的认同与热爱。
而高校学生党员理想信念教育的目的也是希望通过一系列的互动情境使得党员之间形成高度的互相关注及情感连带,从而达到四种仪式结果,即增强学生党组织的凝聚力,发挥学生党员的战斗堡垒作用;树立先进典型,发挥学生党员的模范带头作用;强化学生党员身份,增强学生对中国共产党的认同感;规范学生党员行为,提高学生的道德修养,最终达到坚定大学生党员的理想信念的目标,使得大学生党员能够努力为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做出贡献。当然,学生党员理想信念教育之中的互动仪式不仅仅局限于学生与学生之间,教师党员与学生党员之间、学生党员与学生团员之间也会因为不同情境下的互动仪式而产生不同的互相关注与情感连带,从而产生不同的仪式结果。
三、新时代大学生党员“精神缺钙”现象
习近平总书记曾说过:“理想信念就是共产党人精神上的‘钙’,没有理想信念,理想信念不坚定,精神上就会‘缺钙’,就会得‘软骨病’。”而新时代需要中国共产党人具有更加强大的精神支柱,即为崇高、科学的理想信念,强化共产党员的理想信念是新时代党建的必经之路。
在当代中国的发展过程中,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不仅仅是促进社会主义生产力发展、推动社会主义经济繁荣的有效形式,更对百姓价值观的塑造产生两面性。中国经济快速发展的同时,也出现了过度市场化、商品经济迅速发展等新的经济环境,过去作为商品交换媒介的货币在此时猛然间经历了功能的强化和认可,这其中滋生出了个人主义、拜金主义和享乐主义等腐朽的资产阶级价值观。加上全球化趋势改变着世界政治、经济、文化的格局,冲击了我国的意识形态领域,其中更是包括了对理想信念、对精神追求带来的挑战。此外,网络时代已经全面到来,网络信息传播不可避免的具有一定随意性、娱乐性和盲目性,西方国家对我国实施的文化渗透手段中含有大量影响青年人塑造正确理想信念的消极不良信息。这些都在不同程度地影响着当代青年大学生理想信念的形成和走向。
现实生活中,大部分大学生党员都能够保有坚定的理想信念,但不可否认的是,个别学生党员仍会出现“精神缺钙”的现象:党员身份感不强、宗旨意识模糊、迷恋封建迷信、轻视群众利益等诸多问题,而这些问题究其根源都是理想信念不坚定,具体表现分为以下几个方面:
(一)部分大学生党员的入党动机带有一定的功利倾向
入党不仅仅是理想信念驱使,往往还掺杂了个人利益和现实目的的实现,例如有的同学将入党作为就业竞争的砝码,有的同学将入党作为个人评奖评优的加分项等,看中短期利益的实现而没有思考清楚党员的责任与义务,虽然这种入党动机不端正的大学生党员占少数,但若任其发展,久而久之必然会影响尚未入党的大学生对党员的正确认识,也存在给身边的其他大学党员带来不利影响的可能性,甚至会造成社会对高校学生党员的形象误解。
(二)少部分大学生党员理想信念需要加强
一部分学生对于共产主义社会心存疑虑,从而对实现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的信念还不够坚定,对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知更是浮在表面,并不能够对其进行深刻理解和正确分析。另外,目前高校中的一些大学生党员并没有认真学习并实践党的最新理论成果,或者学习时也仅仅停留在形式上和表面上,并未真正在生活和工作中贯彻落实下去。
(三)一些大学生党员的党性修养和政治理论水平还不够高
部分大学生党员在申请入党时临时突击学习相关理论知识,但在正式入党以后就放松了对自己的严格要求,党员意识逐渐模糊,理想信念不断动摇,时常忘记自己的党员身份,淡化了党性修为,不再继续深入学习和实践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缺乏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清醒意识,对目前国家重大的社会问题和思想政治问题缺少关注和正确的思考。
四、互动仪式链视域中强化大学生党员理想信念的途径
在互动仪式链视域下探讨如何强化大学生党员的理想信念,我们主要是探讨在仪式场域和具有“拟仪式”般主观体验的非仪式场域中如何通过调动大学生党员的情绪,激发“情感能量”,从而强化高校学生党员的理想信念,治疗“精神缺钙”病症。结合当前党对基层组织的要求和大学生党建工作实际,强化大学生党员理想信念可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突破:
(一)理论武装,深化大学生党员的情感认知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马克思主义政党的先进性,首先体现为思想理论上的先进性。注重思想建党、理论强党,是我们党的鲜明特色和光荣传统。”[3]坚定的政治信仰,必须建立在对理论深入掌握的基础上。加强马克思主义理论学习,研读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举办读书班、小组学习等多种交流研讨形式,使广大学生党员真正领会贯穿其中的立场、观点和方法,掌握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深度和广度,才能帮助学生党员建立理性认知,更加准确地理解党员的身份含义和责任、义务,强化对于群体符号的认可,强化大学生党员的理想信念。
(二)赋予职能,强化基层党组织的“存在感”
一个有着“存在感”的学生党支部应该是可以让同学们时时刻刻感受到党支部的真诚服务存在的,感受到每一个党员同学作为带头模范的,让党支部不但成为思想上的先行者,更是一个每分每秒为同学想,每时每刻为同学做的务实的存在。因此,可根据每个学生党支部内党员不同的专业特长和性格特点,赋予学生党支部以较为固定的职能,例如法学专业学生党支部可以赋予“普法治校”职能、支部内党员善于进行实习实践的党支部可以赋予“实践乐学”职能等,让每一个党员同学能够感受到党组织的存在,产生情绪共鸣,激发“情感能量”,强化大学生党员的理想信念。
(三)注重仪式,激发大学生党员的身份认同
学生党支部可以设立党员活动日,固定每个月的某一日开展组织生活,使党组织成为区别于其他组织的存在,加强组织的界限;为每个党员过政治生日、重温入党誓词、重读入党申请书、赠送政治生日寄语,增强支部内部学生党员的互动性和关注性;诵读红色经典、重演红色经典片段,分享共同的情绪或情感体验;打造理想信念空间,开展挂党旗、诉初心、宣诺言等系列活动。通过一系列富有庄严感和仪式感的活动强化大学生党员的身份认同,让他们在党组织中能够感受到温暖和关怀,通过彼此有仪式感的互动激发党员的主体性认知和情感连接,增强学生党支部的凝聚力,强化大学生党员的理想信念。
(四)拓展情境,鼓励大学生党员的互动交流
目前,大部分高校学生党员的互动交流都局限于校内甚至是支部内党员之间,通过开展支部内交流谈话、学习心得分享、批评与自我批评等形式实现,此外还应积极拓展不同学科研究生党员、预备党员以及入党积极分子之间的思想交流,实施学生党组织校内共建。同时,鼓励大学生党支部走出校园,走进企业、走进博物馆、走进红色教育基地、走进祖国的大好河山,接受社会的洗礼和红色文化的熏陶,感受具有马克思主义政党特质和中国特色的红色文化精神。为大学生党员创造更多的互动交流情境,激发他们学习和参与的热情,在更多的情境中促进大学生党员的思想交流与碰撞,促进“情感能量”的产生,从而强化大学生党员的理想信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