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时代劳动教育的实施路径

2021-11-24

现代交际 2021年1期
关键词:劳动价值观时代

陈 柔

(江西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江西 南昌 330022)

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教育大会上强调了劳动教育的重要性,提出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要求。教育部也出台了《大中小学劳动教育指导纲要》,首次将劳动教育作为培养人才的重要内容。2020年3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布《关于全面加强新时代大中小学劳动教育的意见》,强调劳动教育在新时代的紧迫性和重要性,也为高校实施劳动教育指明了方向。高校要坚持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将劳动教育融入校园当中,把劳动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结合,真正做到将劳动理念内化于学生的心中。

一、新时代劳动教育的基本内涵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幸福是奋斗出来的,“社会主义是干出来的,新时代也是干出来的。”[1]劳动是创造财富的重要手段,是实现国家富强,民族振兴和人民幸福的关键所在。将教育与劳动相结合,是培养时代新人的重要内容。在新时代中机遇与挑战并存,培养学生的劳动观念显得极为重要。学校具有育人的效果,在学校里实施劳动教育,有利于培养学生热爱劳动,尊重劳动成果,理解劳动的伟大。劳动教育对学生的成长具有重要的意义,能帮助学生树立劳动观念,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

(一)劳动教育是培养艰苦奋斗精神的实践基础

“劳动”是马克思主义理论当中重要的范畴,马克思认为劳动创造了人,人通过劳动,人类文明才会诞生。马克思对劳动理论做出的重要阐释,形成了马克思主义劳动观。马克思主义的劳动观对新时代开展劳动教育具有重要意义。人只有通过劳动才能获得财富,创造价值。“整个所谓世界历史不外是人通过人的劳动而诞生的过程”[2]从历史的实践证明,唯有劳动才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一分耕耘一分收获,只有付出劳动我们才会有幸福生活。“空谈误国、实干兴邦,实干首先就要脚踏实地劳动。”[3]每个人都参与到劳动实践活动当中,一步一个脚印打好基础,才会抓住时代机遇,促成质变,实现中国伟大梦想。

大学生是国家未来发展的重要力量,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需要靠这一代人的努力奋斗才能成功。幸福是奋斗出来的,梦想同样也是奋斗出来的。只有经过奋斗才会达到幸福的彼岸。中国梦是一个伟大的梦想,承载了无数中国人的希望。作为实现梦想的时代新人,要不怕辛苦,为梦想敢于奋斗,敢于创新。实施劳动教育,可以培养学生的劳动精神,提高学生的社会责任感,为伟大梦想付出自己的努力。

(二)劳动教育是落实立德树人的重点所在

习近平总书记非常重视劳动的作用,“当前,全国各族人民正满怀信心为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而努力。实现我们确立的奋斗目标,归根到底要靠辛勤劳动、诚实劳动、科学劳动。”[4]在两个百年奋斗目标当中,每一个目标都要通过劳动才能实现。第一个百年目标是实现全面小康社会,其中实现全面小康最大的阻碍就是贫困。为了解决贫困,习近平总书记制定了脱贫攻坚战略,帮助贫困户摆脱贫困。摆脱贫困不是“等、靠、要”,实干才能摆脱贫困,创造财富。在扶贫干部带领村民进行艰苦奋斗时,中国脱贫战果取得优秀的成绩,全面小康终将到来。第二个百年目标是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强国不是幻想,需要奋斗才能实现。在未来三十年里,需要更多的中国人为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而努力。新时代的大学生是未来三十年的主要奋斗者,他们在学校学到的本领可以运用到祖国需要的各个领域,成为实现第二个百年目标的主要力量。梦想的实现需要付出劳动,培养学生的劳动精神是学校教育的重要任务。教育的目的是为了给学生提供方法的指引,推动学生树立正确的劳动观念,认识到劳动对个人成长的价值和意义,从劳动中获得幸福感,为国家的发展提供动力支撑。

(三)劳动教育是培养新时代合格公民的必要途径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包含了三个方面,即国家层面、社会层面和个人层面。劳动精神和三者有密切的联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体现了一种道德素养,对国家、对社会、对个人都有明确的要求,主要表现为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和家庭美德。劳动者在劳动过程中不仅能促进国家的发展、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也通过劳动获得美满的家庭。因为劳动可以为国家、社会和家庭带来物质上的保障,能为国家富强奠定物质基础。劳动不仅可以带来物质上的满足,也可以带来精神上的富裕。培养劳动精神,离不开社会、家庭和学校的引导。当社会形成劳动光荣的风气时,人人都愿意劳动。在家庭中父母引导孩子进行劳动,锻炼孩子的劳动能力,有利于孩子养成劳动习惯,培养独立人格。在学校通过教学活动,可以培育学生的劳动意识,做到认知与实践相统一,培养社会主义合格公民。

劳动虽然很累,但能收获劳动的幸福,获取劳动报酬。在社会中,每个人的追求不一样,有些人急于求成,追逐名利,不惜做出违背道德的事情。大学生作为即将步入社会,参与社会工作的人来说,培养劳动精神是学校重要的教育目标。劳动教育能引导学生热爱劳动,在劳动中收获喜悦。“没有年轻一代的教育和生产劳动的结合,未来社会的理想是不能想象的。”[5]大学生的发展对中国未来社会的发展至关重要,新时代的大学生要清楚地认识到劳动在社会发展中的重要作用。在劳动中实现人生价值,在劳动中为国家做出贡献,在劳动中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体现在细微之处,大学生在劳动的时候,无形中体现劳动价值,实现人生意义。幸福的人生需要奋斗,大学生在学校努力学习专业知识,培养劳动精神,步入社会之后通过劳动收获幸福的人生,成为一位合格的时代公民。

二、发挥思想政治教育在劳动教育中的育人作用

人的全面发展不仅是个人自身的不断完善,也是社会发展的必然要求。在新时代,大学生的思想观念呈现出多样化特征,他们追求个性,思维活跃。随着教育对象的思想观念发生改变,教育者也要与时俱进,创新教学模式,发挥课堂教学的作用,结合学科特点,以多种形式开展劳动教育。思想政治教育对学生的价值观培育具有重要的作用,能规范学生行为,培养合格的时代新人。

(一)促进人格完善,形成正确的价值观

思想政治教育是一门引导学生规范自己思想和行为的学科,通过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可以提高大学生的道德修养和文化知识,完善大学生的健康人格,形成正确的价值观。价值观是新时代文化的核心力量,具有唱响文化的主旋律,增强凝聚力的作用。思想政治教育作为一门培养社会主义接班人的学科,要紧跟时代发展潮流,密切关注学生的人才培养问题。“青年的价值观决定着未来整个社会的价值取向。”[6]没有一个正确的价值观作为指引,大学生就可能会在外在的诱惑中迷失方向。思想政治教育的任务就是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使大学生感受到正确的价值观带来的身心愉悦,从而自觉投入到社会主义建设当中。

(二)提高文化自信,坚定文化信仰

文化作为一种精神产品,具有潜移默化的特点,能在无形之中影响人们的思维活动和行为活动。大学生作为文化传播的中坚力量,培养大学生的文化自信对传播中华文化具有重要意义。思想政治教育通过传播手段宣传中华文化,把中华文化的内在精神品质传递给大学生,从而引导大学生坚定文化信仰,提高对中华文化的自信心,履行好自己的文化使命。高校具有育人的功能,在高校中进行文化自信教育主要依托思想政治教育课程,作为思想政治教育者就要更加积极主动加强对受教育者的文化自信理念教育,培养学生的文化认同,增强学生的责任感和自豪感,使学生的思想和行为符合时代发展要求,激发学生自觉承担历史使命。

三、实施劳动教育的主要对策

劳动教育是一种脑力与体力的结合,通过教育的形式,将劳动理念灌输到大学的思想当中,养成劳动习惯,培养劳动精神。高校是对大学生实施劳动教育的主要阵地,承担着培养学生树立劳动观念的重要任务,从而使学生愿意付出自己的劳动,积极报效国家,为实现国家的强大而奋斗。在这个新时代背景下,为了实现国家富强、民族振兴,学校要创新教育模式,将劳动教育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当中,通过多种活动形式,引导学生认识劳动的重要性,自觉形成劳动观念。

(一)充分利用校内资源

1.依托校园环境培养劳动技能

校园是大学生主要的学习场所,校园环境对大学生会产生深刻的影响。通过组织校内活动可以启发大学生劳动意识,提高大学生的素养。校园环境如春风化雨一般,无形当中达到育人的效果。在校园内,可以依托校园环境,营造校园劳动文化氛围,培养学生形成良好的劳动习惯。学校可以组织劳动周,每周由不同学院负责打扫学校的街道卫生,从而使大学生感受清洁员打扫校园的不易,主动养成爱护校园环境的习惯。学校还可以借助校园的食堂、操场和会议中心等场所,精心组织相关劳动活动,创造劳动环境,激发学生的劳动兴趣。

2.强化教师劳动意识,优化教学课程

劳动教育是一种“教”与“学”的双向过程,作为教育者在教学过程中,首先自己就要树立劳动观念。在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上,习近平总书记对思政课教师做出了特别的要求,其中有一点就是自律要严,要严格规范自己,传播正能量,做一个爱劳动、尊重劳动的教育者,这样在教学过程中才会达到最优效果。学生在学习劳动知识的时候,也是教育者学习劳动知识的过程。作为教育者实施劳动教育,要打破传统的教育模式,不是一味地由思想政治理论课老师讲解劳动知识,需要融入其他学科的教师,共同开展对学生的劳动教育。

(二)结合校外资源开展实践活动

劳动具有实践的功能,在实践中能体现劳动的不易。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可以将文化活动与劳动教育有机结合起来,重走长征路,吃红米饭、南瓜粥,参观革命纪念馆,还原革命者为革命奋斗的艰难生活,感受革命者在艰苦奋斗中为中国发展做出的努力。通过组织这种文化活动能潜移默化地培养大学生自觉树立劳动精神,主动承担历史使命,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付出劳动。

实践活动是一种开放式的教学活动,既不固定僵化,又能培养学生独立思考能力,在实践活动中大学生能感受到人生的快乐。学校组织大学生进行实践活动,要发挥大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大学生主动参与到劳动实践活动当中,感受劳动成果来之不易。大学生正处在刚刚成年的阶段,需要多与社会接触,开阔自己的视野,从实践中学到知识。劳动教育通过实践活动的方式进行教学,更能加深大学生对劳动的理解,感受劳动中获取的快乐。高校实施校外实践活动,让学生走出校园,培养学生的沟通能力和劳动意识,有利于适应社会的需求变化,树立新时代劳动观念。

(三)发挥家庭与政府的辅助功能

实施劳动教育,不仅需要发挥学校的主导作用,也需要发挥家庭和政府的作用。家庭教育对大学生行为习惯的养成具有促进作用。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位老师,父母的一言一行能影响孩子的思想和行为。父母对劳动的态度、习惯和认知都会影响孩子对劳动的看法。在家庭中实施劳动教育,首先父母要以身作则,养成劳动习惯,提升劳动能力,为孩子树立热爱劳动的榜样。然后父母要进行言传身教,适当教会孩子分担家务,培养学生的劳动能力。最后父母要坚持以引导为主,用适当的方法引导孩子参与劳动活动当中,让孩子在劳动中体会到劳动的快乐。政府为劳动教育提供强大的实施动力。政府可以通过官方媒体宣传劳动模范的事迹,提高大学生的劳动意识,营造良好的劳动环境。政府还可以组织相关部门开展劳动活动,吸引大学生参与到活动当中,培养大学生的劳动习惯。

四、结语

在新时代开展劳动教育具有重要意义。高校要积极开展劳动教育,确保劳动教育的有效实施。让大学生加强对劳动的认知,帮助大学生深入理解劳动,树立正确的劳动观念,在劳动中实现人生价值。

猜你喜欢

劳动价值观时代
劳动创造美好生活
我的价值观
快乐劳动 幸福成长
图说我们的价值观(三德)
价值观(二)
热爱劳动
拍下自己劳动的美(续)
e时代
e时代
e时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