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壮医防治慢性病研究现状及趋势的文献计量与可视化分析*

2021-11-23韦露秋罗业浩尚昱志庞宇舟

中医药导报 2021年1期
关键词:壮药壮医类风湿

韦露秋,罗业浩,尚昱志,黄 安,庞宇舟,方 刚

(1.广西中医药大学,广西 南宁 530001;2.广西中医药大学广西壮瑶药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广西 南宁 530200)

慢性病被世界卫生组织称为“慢性非传染性疾病”[1],我国常见的慢性病主要涉及心脑血管系统、消化系统、呼吸系统、内分泌系统、风湿免疫系统、恶性肿瘤等部分慢性疾病。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的加剧,慢性病的发生率也在逐年增长,研究表明我国60周岁及以上老年人慢性病患病率为69.13%[2],其病程长且迁延不愈,已严重影响老年人的身体健康及生活质量[3]。针对不同慢性病防治,现代医学主要以健康宣教及对症治疗为主,但患者生活质量欠佳。中医药在防治慢性病上主要以辨证论治与整体观念指导下的早期干预为主,可有效提高患者生活质量[4]。而壮医作为传统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慢性病的防治上亦有独特的诊疗特色和临床效果,注重人体三道两路调节,对延长患者寿命具有一定帮助。本研究拟以我国慢性病防治为切入点,使用文献计量学与科学知识图谱可视化的方法,探讨其研究热点、前沿趋势及研究现状,并对发展趋势作出预测,为慢性病的临床治疗提供参考与借鉴。

1 资料与方法

1.1 数据来源CiteSpace[5]软件具有只能处理CNKI单个中文数据库的局限,但本研究突破该局限性,通过软件对三大中文数据库的数据源进行合并处理后再导入CiteSpace软件进行分析,检索结果更全面、准确。以中国知网(CNKI)、万方、维普(VIP)为检索源,检索词为壮医常见慢性病,具体为“‘壮医’或‘壮药’或‘壮医药’”合并“‘慢性病’或‘冠心病’或‘高血压’或‘中风’或‘脑梗塞’或‘慢性胃炎’或‘慢性溃疡性结肠炎’或‘慢性肝炎’或‘肝硬化’或‘慢性肾炎’或‘糖尿病’或‘慢性支气管炎’或‘类风湿关节炎’或‘强直性脊柱炎’或‘系统性红斑狼疮’或‘银屑病’或‘肿瘤’或‘肝癌’或‘肺癌’或‘胃癌’”。检索时限从1993年1月至2020年6月,共检索到文献CNKI 213篇,VIP 195篇,万方219篇,排除会议、通知等不相关文献后对文献进行合并、去重,最终纳入有效中文文献288篇。

1.2 研究方法将CNKI、VIP、万方检索的文献以Refworks的格式导出,利用CiteSpace知网维普万方三大数据库去重4.2软件(该软件由微信公众号平台“学术点滴”和“文献计量”团队联合开发,用于知网维普万方三大数据库快速合并与去重)进行合并、检验缺失字段,删除、去重、整理,得到288篇文献。通过CiteSpace 5.6.R4结合Endnote X9和Excel对文献进行计量学与可视化分析,以Endnote X9[6]统计发文量、发文期刊、关键词等情况,CiteSpace5.6.R4对作者、机构、关键词进行可视化分析,直观展现我国壮医防治慢性病的研究热点及现状,为慢性病防治的进一步研究指引方向。

2 结 果

2.1 年度发文量情况对检索到的相关文献进行年度发文量分析,可看出从1993—2020年壮医慢性病研究在国内发表的288篇文献的年代分布情况。我国壮医对慢性病的研究始于1993年,但1993—2004年间文献发表量极少,2005年后壮医防治慢性病相关研究文献大幅增长,我国壮医防治慢性病相关研究的文献总体呈上升趋势。(见图1)

图1 1993—2020年壮医防治慢性病研究年发文量及平均趋势图

2.2 期刊分布情况通过Endnote X9对数据进行统计,发现文献来源于120种刊物,期刊来源地区分布广泛,但载文量期刊大部分来源于非核心期刊,对载文量排名前10的期刊进行分析,其中核心期刊占一半,分别是《辽宁中医药大学学报》《广西医科大学学报》《时珍国医国药》《中央民族大学学报》《中华中医药学刊》,但载文量偏少,仅占总发文量的10%左右,文献质量水平总体不高,壮医防治慢性病研究表现出明显的自然科学属性。(见表1)

表1 载文量排名前10的期刊分布

2.3 文献结果可视化分析

2.3.1 作者撰文及合作情况 从作者撰文的发文量来看,排名前10的作者发文量并不高,且这些作者的发文量随时间变化的趋势也不大,排名前3位的作者有庞宇舟、朱红梅、李凤珍,其中庞宇舟以总发文量20篇列居首位,其次是朱红梅17篇,李凤珍13篇,发文时间均在2002年以后,随着时间的推移,作者年发文量变化不明显,大体处于平稳状态。(见图2)

图2 发文量排名前10的作者及随时间变化趋势图

作者网络共现的可视化图谱可以提供壮医防治慢性病相关研究领域较有影响力的研究团队及潜在合作可能的作者信息,为后续慢性病壮医防治研究人员及不同研究团队提供建立合作关系的可能[7]。构建作者共现网络图,图中圆圈越大,表明作者发文量越多,节点连线越粗,作者间合作关系越密切[8]。用CiteSpace 5.6.R4分析后得到节点数N=337,连线数E=993的作者合作网络共现知识图谱。结果共计出现作者337位,作者之间合作有993个,其中以庞宇舟、李凤珍为代表的作者合作网络规模较大,发文量也较高,但各研究团队间合作关系较少,可进一步加强研究团队之间的合作。(见图3)

图3 作者共现图谱

2.3.2 机构发文统计及合作分析 对研究机构发文量进行统计分析,壮医防治慢性病的研究发文量≥10篇的研究机构有5个。广西中医药大学以发文量57篇位于榜首,其次为广西国际壮医医院46篇,广西民族医药研究院22篇,广西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以及广西中医药大学附属瑞康医院均为10篇。(见表2)

表2 壮医防治慢性病研究发文量≥10篇的研究机构

用CiteSpace 5.6.R4构建机构合作可视化图谱,可看出N=237,E=232,表明共计出现237个研究机构,机构之间合作有232个,机构之间合作较少,且较分散。同时,壮医防治慢性病研究机构主要集中在广西,以广西中医药大学及其附属医院为主。(见图4)

图4 机构共现图谱

2.3.3 关键词统计及可视化分析 对壮医防治慢性病研究频数排名前16的关键词进行统计分析。关键词频数概括为疾病名称、干预措施、其他等3部分,其中关键词频数较高的疾病名称依次为“类风湿关节炎”“中风后遗症”“糖尿病”“慢性胃炎”“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强直性脊柱炎”“慢性溃疡性结肠炎”“肿瘤”;干预措施中“壮医药线点灸”“壮药”“壮药龙钻通痹方”“刮痧排毒疗法”“壮医药物竹罐疗法”“壮通饮”等关键词频数较高;其他措施的关键词频数较高的有“中医药”“民族医药”。关键词随时间的变化趋势显示,关键词“类风湿关节炎”“糖尿病”“肿瘤”随时间变化大体逐年升高,说明可能继续为接下来壮医防治慢性病的研究热点。(见图5、表3)

表3 壮医防治慢性病研究关键词频数统计表

图5 频数排名前16的关键词随时间变化趋势图

对关键词进行共现图谱分析,结果得N=410,E=636,即共计410个关键词,关键词之间连线数有636个,除去关键词“壮医”“壮药”“壮医药”外,其主要的关键词节点依次为“临床疗效”“类风湿关节炎”“壮医药线点灸”“中风后遗症”“糖尿病”等。(见图6)

图6 关键词共现图谱

利用CiteSpace 5.6.R4对关键词进行绘制时区前沿图谱来呈现研究主题随年份演化的脉络,以及关键词突现图来把握壮医药研究领域的前沿趋势。慢性病壮医防治研究始于1993年,最先研究的慢性病为类风湿关节炎和强直性脊柱炎,随后在此基础上衍化出对慢性溃疡性结肠炎、糖尿病、中风后遗症、慢性胃炎、肿瘤等慢性病研究;干预措施也由最先的壮药和壮医药线点灸衍化出刮痧排毒疗法、壮医药物竹罐疗法等多种防治慢性病措施。(见图7~8)

图7 关键词时区前沿图谱

在前16个关键词突现中,关键词突现强度较强的疾病谱有“类风湿关节炎”“中风后遗症”“糖尿病”“慢性溃疡性结肠炎”“慢性胃炎”;2019年来关键词突现强度较高的为“类风湿关节炎”“临床疗效”“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壮药龙钻通痹方”。(见图8)

图8 关键词突现图

3 讨 论

随着人口老龄化逐渐加剧,慢性病给患者及家庭带来了沉重的经济负担,严重影响老年人的生活质量,近年来慢性病防治研究逐渐受到国内学者广泛关注[9]。壮医是中华传统医学宝库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壮族人民和壮医千百年来与疾病作斗争所积累的丰富经验知识和医学理论[10],壮医对慢性病防治研究开始于1993年,之后得到进一步研究。首先从年度发文量情况来看,我国壮医慢性病防治研究相关文献发文量总体呈上升趋势,尤其以2005年之后文献发文量剧增,说明壮医慢性病防治研究开始受到关注。其次,从期刊来源与地区分布来看,期刊来源与地区分布广泛,但载文量期刊大多来自非核心期刊,文献质量整体水平不高,不利于壮医慢性病防治研究的发展。

同时,从作者撰文及合作情况来看,以庞宇舟、朱红梅、李凤珍为代表的团队发文量最多,庞宇舟擅长运用壮药内服与外治法治疗类风湿关节炎,其开展了壮医热敏探穴针刺、壮药龙钻通痹方治疗类风湿关节炎的相关研究[11];朱红梅主要从事糖尿病等内分泌代谢疾病的临床研究,擅长运用壮医药线点灸、壮医刮痧排毒疗法等外治法治疗糖尿病及糖尿病相关疾病[12-13];李凤珍主修壮医风湿病临床研究,研究与免疫相关的慢性病有强直性脊柱炎、类风湿关节炎等[14-15]。可见,发文量较多的作者对慢性病壮医防治的研究重点主要在内分泌及风湿免疫系统疾病,其他系统的慢性病涉略较少,说明其他慢性病壮医防治研究有待加强。另外,从机构发文及合作情况来看,广西中医药大学及其附属机构在壮医防治慢性病相关研究中最为活跃,来自基础医院的单位较少,可见科研基础设施对科研水平有着一定影响;结合机构共现图谱,各研究机构间的合作性不强,今后应强化不同机构合作,相互交流经验,拓展慢性病壮医防治研究的深度和广度。

从关键词共被引分析来看,关键词作为研究内容的高度概括,反映了研究的焦点和突出成果,是文献核心价值的体现[16-17]。关键词的频次统计和网络共现,可得出壮医防治慢性病的研究热点主要集中在慢性病的壮药内服及外治法临床疗效研究;慢性病疾病谱热点主要为类风湿关节炎、中风后遗症、糖尿病、慢性胃炎等;干预慢性病的措施集中在壮医药线点灸、壮药、壮药龙钻通痹方、刮痧排毒疗法等。也从侧面反映出壮药及壮医独特的外治疗法对某些慢性病具有一定临床疗效。但我们也可以发现,壮医防治慢性病研究的病种相对较少,对某些慢性病的防治具有一定优势,而对某些慢性病的研究有待挖掘,说明壮医在防治慢性病中的作用没有得到充分发挥。其次从关键词时区图和共现突现图中我们可以预测,壮药及壮医外治法的临床疗效研究依然是今后慢性病壮医防治研究的一个方向,特别是对类风湿关节炎及糖尿病的防治;同时壮药防治肿瘤及抗肿瘤的机制研究也可能是今后研究的趋势之一,因此,充分发挥壮医独特技法与壮药对慢性病的研究,对促进慢性病的临床疗效具有重要意义。

本研究利用CiteSpace软件对三大中文数据库文献来源进行可视化分析,结果较准确、全面,对促进壮医防治慢性病的研究具有一定意义。总之,壮医在防治慢性病的理论和实践均有一定的优势,疗效可靠,特别是疏通“三道两路”,使人体达到“三气同步”的健康状态,有利于病因复杂的慢性病综合治疗与康复;壮医药对类风湿关节炎、中风后遗症、糖尿病、慢性胃炎等慢性病具有良好疗效,大力推广和应用壮医防治慢性病的适宜技术和方法,对防治慢性病具有一定意义,同时也为现代医学及其他传统疗法提供防治慢性病的研究思路与方法。但由于纳入的文献样本量过少,文献质量偏低,缺乏多中心、大样本的随机对照试验,难免出现一定误差造成假阳性。因此,在提高临床质量的同时,应加强基础研究,探究相关慢性病的作用机制,为壮医防治慢性病提供依据。

猜你喜欢

壮药壮医类风湿
壮药莪术油对卵巢癌miR-223-3p的调控机制研究
益肾蠲痹丸治疗类风湿关节炎的Meta分析
求医更要求己的类风湿关节炎
壮药两面针化学成分及其临床应用研究进展
壮医敷贴疗法文献记载及应用概况
壮医对腰肌劳损的认识的评述
正交试验优选壮药三裂叶葛藤中葛根素的提取工艺研究
壮医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的研究进展
壮药假烟叶急性毒性试验研究
壮医刺血疗法和骨刺散外敷治疗颈椎病40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