照明艺术设计教育研究
2021-11-23张华明
黄 彦,张华明
(1.四川美术学院 公共艺术学院,重庆 401331;2.光为照明设计应用传播(深圳)有限公司, 广东 深圳 518000)
1 现状
照明设计应用的培训需求随社会对照明设计职业的认可而逐渐提升,2010年以前,面向行业的规模化、周期性培训寥寥无几。调研发现,大部分照明设计应用培训机构的培训周期为7~15天,基于不同的设计对象(厂家、设计单位、工程公司等)在培训内容的侧重点和周期上有所区别,但基本都涉及如照明设计基础知识、照明设计相关软件(如CAD、DIALux、PS等)、照明设计标准及设计应用实操等内容。课程主要以培养照明设计基本技能和科普为主,与设计艺术美学相结合的知识内容则很少涉及。
通过参与多次行业培训学员的反馈,特别是一些想通过培训跨入照明设计应用门槛的学员,收获最大的课程内容主要是可以直接应用到日常工作实践中的技能培训,如对工具软件的培训(照明效果图的制作方法、照明设计软件的操作步骤等)。
行业培训中,学员会基于本职工作有选择性地进行知识的吸收,在较短的时间内通过培训建立学员对照明设计应用的兴趣,难度较大。学员希望教师可以直接讲授诸如布灯方法、间距推荐等在实际工作中总结出的经验成果,但如此讲授很容易让刚进入照明行业的学员产生程序化的设计应用思维,对于竞争日益激烈的照明设计应用行业,这样的培训很难真正起到有效提升竞争力的作用。
2 分析
通过分析目前照明设计应用培训机构课程体系(表1~表3),结合培训后的反馈和实践效果,总结职业培训在授课周期、课程设计等方面的特点,为目前高等院校照明艺术设计相关专业的课程体系改革提供参考和依据。
表1 照明学术团体培训课程
表1、表2、表3分别是照明学术团体、某培训机构、行业协会的培训课程。从表中可以看出,不同机构在课程内容的选择和设置上大同小异,均将设计软件的使用作为重点内容,设计软件培训时长占总课时的1/3以上,甚至更长,室内照明案例设计讲解设置了两天左右的时间,照明设计工作流程也有涉及。
表2 某行业培训机构课程
表3 相关行业协会培训课程
培训内容设计时长的差异主要由培训机构师资背景决定,行业培训机构主力师资为某国外设计软件中国代理,大部分从业经历来自照明企业,在课程时长设计上将大部分时间放在软件和产品认识培训上。照明学术团体培训课程的时长分配比较平均,突出设计流程的内容,这与照明学术团体较重视规范有关。行业协会培训课程则突出了智能灯光控制系统的运用,这和相关行业协会背景相关。
从培训对象及内容来看,主要针对的是未从事过设计工作的照明行业学员,完成课程学习后,基本能进行简单、模式化的照明图纸制作,开展照明“应用”工作,是否能进行“照明设计”,与学员自身的教育背景、文化程度等都有很大关系。
与高校教育系统化、长期性的循序渐进方法不同,行业培训往往时间短、任务重,且很难保证所有知识点都能吸引学员兴趣或被学员有效吸收。学员在进行了一两次培训后,希望自己能马上投入照明设计应用工作中。值得注意的是,具备一定设计基础、软件基础,或最开始就从事其他工种设计工作的学员,在图纸制作和软件使用方面基本能达到照明设计应用的水平。但在实践中,他们还是感觉自己没办法针对设计应用要求快速上手,因为在培训过程中讲授的主要内容还是工具软件的使用方法。照明设计应用本身是一个多学科交叉、艺术与技术结合的学科,制图只是设计思维的表达,而很多学员乃至从业多年的照明设计师,都会把制图工具的应用当作设计的重点甚至全部,也出现了很多研究高效“P图”、其他效果图、动画制作软件的专著。
从照明设计应用目的来讲,熟练掌握制图方法是基本要求,也是能完善表达设计思维的技能,但照明设计从根本上需体现设计思维价值及其转化效率的能力,如果培训中仅以“背布灯、讲口诀、重制图”为主要关注点,会导致出现更多“制图员”而不是设计师。
同时,目前的行业培训中,照明制造企业的培训需求占了很大比重,参与学习培训的学员绝大部分为企业员工,企业主要目的是希望能通过照明设计为企业产品增值,帮助企业商业模式由制造向创造转型升级。
综上所述,照明行业培训现在极少有专门强调照明艺术的培训类别,基本仍以技能培训为主,造成这些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
1)某些培训机构师资力量薄弱,无法承担人文艺术修养的培养任务。
2)行业培训目的基本是为满足企业快速成长需要,希望有“短平快”的收效,真正做到周期性长期培训的机构较少。
3)某些培训主要为实现学员获得证书的需求,不注重培训课程设置的合理性,不注重专业教师能力,严重影响了照明设计职业培训的水平。
照明设计包括功能性、艺术性及舒适性等维度,而照明方案的价值和核心在创意。具有艺术效果地体现空间关系及载体特点,通过灯光修饰美、屏蔽瑕疵,通过明暗及色彩对比、过渡等方法来提升空间的视觉效果及艺术感受。
照明设计在中国的兴起较晚,规模化的职业照明设计师基本是进入21世纪后才开始出现的,是以人们对光环境品质要求的日益提升为前提的。从消费者角度来说,实践中之所以需要专业的照明设计师,并不是传统意义上的“选灯帮手”或者“高级电工”,也并不需要向客户呈现所谓“专业”的复杂计算报表和灯具参数,这些内容都存在于照明设计应用的过程,但最终衡量成果优劣的是设计效果,包含了对设计功能的满足,对设计思维的诠释,体现设计师对艺术美学和人文内涵的独特见解。
3 思考
对于照明设计应用从业者来说,首先应具备一定的照明技术及专业学术认知,如光度、色度学、灯具结构、产品光学等,其次,才是把这些技术知识要点转化为实践中的视觉认知记忆,这是入门的基本要求。而对于照明艺术设计类人才来说,还必须加强艺术修养及审美,在受教育及培训方面,更需要注重美学认知及创意性思维的培养,重点体现在对艺术人文基础学科的理解,在建筑照明设计时,除以建筑性质及风貌作为基本考量要素外,还需要思考空间、形体、机理表皮等与艺术美学的融合,兼顾功能性、舒适性和艺术性。
任何一种照明设计应用工作,都需要在学习和实践中关注艺术思维的建立。以四川美术学院为首的高院开始设立照明艺术设计专业方向,未来对于照明艺术设计人才的培养体系、机制和方法都将不断改良和优化。
4 结论
随着社会审美及精神文化需求的提高,对空间环境的灯光艺术氛围要求越来越高,需求引导了消费市场升级。近5年来,照明艺术设计专业在照明行业内热潮高涨,但相对建筑设计、室内设计及景观设计,照明设计师数量仍偏少,这对希望未来从事照明设计应用工作的毕业生或准备转入照明行业的设计人员来说都是很好的机遇。
随着照明设计师职业需求的增长,必然对高校相关专业教育及行业培训教育提出更高的要求。无论是高校培养或行业培训,都是一个系统性、周期性的过程,照明艺术设计从业者应建立综合的能力和素养,成为技术与艺术相融合的复合型照明艺术设计人才。因此,无论是行业或高校,在发展过程中,都要基于行业发展需求逐步健全课程体系和教学机制。特别对于行业培训而言,应进一步加强对照明设计从业者的专业性培训,这是目前在行业内较为欠缺的。高校教育与行业培训应建立交流、探讨甚至合作的平台,形成“产+学+研+用”四位一体知识体系,提高照明艺术设计应用人才的素质水平,从而推动照明行业健康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