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数学教学中课堂提问的误区与对策探讨
2021-11-23陈黎飞
陈黎飞
(广西柳州市第十一中学 广西 柳州 545003)
课堂提问是教师在课堂上经常运用到的一种互动方式,提出问题往往比解决问题更重要,有效的提问能激发学生对数学知识的求知欲,并且能让学生在课堂上集中注意力,通过教师提出的问题指导学生在未知领域中不断探索与学习。但是,就目前而言,教师对于课堂提问仍然存在着一些问题,比如提出的问题难度较大,提问方式单一,留给学生思考时间过短等。都对学生学习数学知识有着消极影响。就让我们一起来探讨初中数学课堂提问的误区与对策吧。
1.初中数学课堂提问存在的误区
新课改中明确的指出:“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人,教师是数学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但是现阶段还是有教师出现课堂把握度不够,与学生之间互动采用灌输式、填鸭式教学,忽略学生实际想法,导致学生上课效率低。
1.1 教师提问方式传统。初中数学和小学数学相比难度大,需要掌握的知识点比较多,因此,教师将精力都集中在理论知识灌输和课程训练上,课堂提问环节较少,部分教师对于提问方式还是和传统教学一样单一,缺乏创新,有些问题都是教师随口提出,没有经过教学设计,无法引起学生的注意。还有的教师在课堂上会习惯性的问“是不是”“对不对”,学生的回答也会随声附和“对”“是”。还有的对于提问太过随意,要么超过了学生的学习范围,要么过于简单。混淆学生思维,对于知识点难于掌握,导致课堂提问针对性不强,浪费课堂时间,影响教学进度。
1.2 固定的提问对象。实际教学过程中,学生之间存在差异,有的教师会为了赶进度,专门找一些学习成绩优秀的同学进行回答,导致课堂上成为优秀学生的表现的地方。或者是提问后学生在回答不上来的情况下马上叫另一个学生作答,在没有得到正确答案时,没有提供学生思考时间,教师自己去解答,造成自问自答的现象。致使学生在枯燥乏味的氛围中学习,不能积极参与,降低学生对于数学知识的好奇心,减少求知欲,以此同时让学生产生厌恶教师的叛逆心理,讲课内容听不进去,数学成绩跟不上的结果。
1.3 课堂提问的问题忽视对学生思维的培养。教师根据学生知识基础设计难度适宜的课堂提问能有效的提高学生数学专业知识水平,激发学生上课积极性与主动性,培养学生逻辑思维。但是有的教师会忽略这一点,经常这样提问:有谁知道这道题的答案?这个答案对不对?只一味的追求答案本身,不注重解答过程[1]。因此教师要具备扎实的专业知识,有良好的教学方案,对课堂提问要有水平,针对知识点进行问题的延伸,提高学生对知识运用的转化能力。比如,对于一个知识点要掌握其纵横向知识之间的联系,不能按部就班的照本宣科,应该设计开放性的问题,注重逻辑搭配,提升学生逻辑思维的能力。
1.4 缺少课后提问反思。教师对于课堂上所讲内容以及学生听课情况中出现的问题和状况很少进行反思与分析,导致一节课结束后形成‘过去了就过去了’的状态,让学生对于知识点和习题要点的掌握不够熟练。这样对于下一节课的提问设计没有合理的与自己所讲的教学进度结合起来,使课堂效率降低。
2.初中数学课堂有效提问的对策
针对以上在初中数学教学中有关课堂提问出现的误区,本文将从一下几点进行分析,以提高学生在初中数学教学的逻辑思维能力,启发学生自主探究数学知识的能力。
2.1 教师要设计目的性明确的课堂提问。教师是数学课上的引导者,所以教师在设计课堂提问时要抛开传统的教学观念,明确提问目标,把握提问数量与难度。比如,教师设计的问题要么就是为了学生复习和巩固上节课上所学习的知识点,要么是对下面需要学习的内容进行铺垫。所以明确课堂提问目标,抓住问题关键,改变提问形式[2]。
例如,在讲解人教版《反比例函数》图像和性质章节时,教师在备课时可以根据学生已经学过的一次函数进行提问:同学们能不能根据一次函数的性质找出反比例函数的性质有哪些?这样,在学习新课程的同时有巩固了之前的知识点,对学生知识点的掌握情况有所了解。
2.2 结合生活创新课堂提问。初中生具有强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喜欢表现自己,但往往他们的自制力差,注意力容易分散,所以在设置教学过程与情境时,需要落实学生的主体理念,把需要解决的问题与学生实际的教学情境巧妙地结合起来,运用幽默风趣的语言调动课堂氛围,使学生的注意力和思维凝聚在一起,让他们积极主动的参与进来,在面对学生出现的问题时,也要幽默的化解,缓解学生对学习的困惑,让其更容易记住自己所犯的错误。避免学生产生厌烦心理,无视教师授课,降低课堂效率。
例如,在教师讲解人教版中“三角形稳定性”的例子时,教师就可以提问:同学们生活中常见的具有三角形稳定性的案例有哪些?让学生自己去思考发现身边其实也有很多参照物都具有这一特点,比如篮球架、自行车架、建筑物等都运用到了三角形的稳定性。通过这些实例,学生很容易理解到三角形具有稳定性,有稳固、坚定、耐压的特点。在学习勾股定理时,提问“5米长的竿子能否通过3米宽,4米高的门?”这种提问方式能把枯燥乏味的内容变得生动形象,也培养了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有一个轻松的课堂学习氛围,有效的提高学习效率。
2.3 为学生提供思考时间。教师在课堂提问时,必须给学生留下足够的时间好让学生更好的回答问题。针对如何给足学生思考时间也要根据实际情况来,对于学生熟悉的知识点可以适当缩短时间,反之,对于新的、难以理解的知识点要适当留长考虑时间,教师自己灵活控制[3]。还可以在学生回答问题后让其他同学来判断是否正确,更好的调动学生课堂参与积极性,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例如,在讲授人教版《平行线》这一章节时,教师可以根据教学要求提出:“不相交的两条直线一定叫做平行线,这句话对吗?”当学生回答这句话不对时,教师还可以让学生举出反例,这样学生回答正确的时候进行表扬。因此,在提问的过程中,教师一定要给学生留下思考答题的时间,才能使学生对教师提出的问题进行有效的思考。
2.4 课堂提问要注重培养学生思维的构建。数学是一门可以培养学生逻辑性思维的学科,因此,教师在平常的实际教学过程中要特别注重逻辑思维的构建。教师应该根据学生的认知水平、教材内容、课型要求等提出问题,从多方面设置课堂提问,在学生觉得疑惑的地方和容易出现问题的地方进行提问,增强师生之间的互动以及信息交流,激发学生的求知欲,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主动展开思维活动,成为知识的主动探究者,从而达到提高课堂效率的作用。例如,在讲解人教版中“一元二次方程”的问题时,利用函数图像帮助学生深化理解,如学生解答x2+2x+1=0和2x+1=0问题,教师让学生画出二者的图像,引导学生思考两者的交点是什么样子?这样学生在解答方程时还构建出数形思想。
3.总结
综上所述,现阶段教师在数学教学时要注重课堂提问出现的问题以及寻找产生问题的原因,结合实际教学,设计专业的提问方式,使课堂提问更加合理,最终让学生在课堂提问中获取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