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全育人”理念下成人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实践研究
2021-11-23鲍东梅
鲍东梅 王 静 许 宁
(北京市东城区职业大学,北京100020)
成人高校作为“办好继续教育,加快建设学习型社会,大力提高国民素质”的重要一环,在回答“培养什么样的人,如何培养人以及为谁培养人”的问题上同样意义重大。东城区职业大学作为一所地区性成人高校,近年来在“三全育人”理念指导下,开展思政课改革实践取得一定成效,笔者将对有关实践探索做总结和阐述。
一、“三全育人”理念背景下,成人高校思政课改革的意义
“三全育人”是指全员育人、全过程育人和全方位育人,要求学校全体教职工都要参与到育人工作中,强化育人意识和育人责任,将立德树人的要求融入学校教育教学、学生成长成才全过程,建立大学生从入学到毕业、就业的全过程、可持续、贯穿式的育人链条,打通校内校外、课内课外、线上线下等通道,充分利用各种教育资源和载体,将思想政治教育渗透到课堂教学、学生管理和社会实践等各个方面,实现育人工作的协同效应[1]。“三全育人”是成人高校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指导理念,为成人高校思政课的建设指明了方向,帮助成人高校全面、系统育人。因此,在“三全育人”模式背景下,大力推进成人高校思政课建设,对于更广泛宣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更好地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全面提高国民素质具有深远意义。
(一)有助于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
随着我国经济全球化、文化多元化、网络信息化的不断发展,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受到西方多种意识形态和网络因素的影响。加强对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传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对于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具有重要作用[2]。与普通高等院校大学生相比, 成人教育学生在社会经验、教育程度、文化道德背景以及心理状况等多个方面呈现出鲜明的独特性,不同身份的成人教育学生对于生活、工作、学习、社会发展等方面都有着各自的需求和见解[3],因此更需要形成全员、全过程、全方位育人体系,宣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助力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全面提升综合素质。
(二)有助于调动全校各方力量,形成育人合力
在“三全育人”理念指导下,成人高校能够建立一支多层次思政课教师队伍。教师队伍包含党政领导、党务干部、思政课专业教师、学生辅导员、校外专家、教师等,从不同的角度丰富思政课程教学内容,改进思政课教学形式。同时,可以调动全校非教学部门的人员力量,明确人人都有育人责任,提升全体教职工的育人责任感和使命感,充分发挥各领域的育人作用,充分调动全体教职工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4],形成全员育人的良好氛围。
(三)有助于建立具有实效性的系统化育人体系
“三全育人”理念,为成人高校提供了系统化育人的体系建设思路,有助于将成人高校原有的思政课、学生德育活动及其他教育活动有序串联在一起,形成全过程、全方位育人体系,并定期依据成人学生特点统筹安排思政课及实践活动。同时,改进课程教学形式,增加实践教学学时,将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有机融合,发挥线上教学资源、时空优势开展教学,利用学生活动、校外实践等多途径,整合校内外思政教育资源,注重渗透式教育和隐性教育的重要作用,全方位搭建具有实效性的不同领域、类型和层次的课程体系。
二、成人高校思政课存在的问题
成人高校思政课在师资、教学内容、教学形式及学生主观能动性上存在问题,有待解决。
(一)教师队伍单薄,未形成全员育人思政课教师队伍
思政课教师是思想政治教育的主力军,但成人高校中思政课程师资力量较薄弱,常常是一位教师单打独斗,未形成课程教研组,不能定期开展教研活动。同时,对校外专家资源挖掘不足,未能借助外力丰富课程内容和课堂组织形式,提升课程教学质量。
班主任是学生管理的关键环节,虽与学生接触最多,但多限于事务性工作,对学生开展思想政治教育较少。一则因为班主任多为兼职,日常本职工作任务较重,削弱了其对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关注;二则缺少对班主任的德育教育能力提升的培训,导致其在工作中育人理论、育人方法的不足。
(二)教学内容不能适应新形势,未形成思政课程体系
部分成人高校开设的思政课门数不全,未达到教育部《新时代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工作基本要求》,教学内容相对落后、单一,且思政课及学生德育活动较为分散,未能有机融合,形成实效性的育人体系。
(三)教学形式单一,不利于学生学习积极性的调动
在教学形式上,有些思想政治课仍然以灌输式的纯理论教育为主,缺乏信息交流,导致学生积极性不高、课堂教育效果不好[5]。缺少实践教学环节,形式相对单一,学生在学习思政课时,长期得不到实践培养,只是按照课本去学习,容易产生厌烦情绪,无法保证学习的有效性,不利于学习积极性的调动。
(四)学生学习主观能动性不足
成人学生进入高校继续深造,带有很强的功利思维,关注技能型、应用型课程,希望学了马上会,会了马上用,对于以思政课为代表的理论性课程关注度较低。有些学生认为自己已经成年,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已经形成,不需要再进行思想政治教育,故常出现思政课缺勤较多、到校不认真听课等现象。
三、北京市东城区职业大学思政课改革实践探索
北京市东城区职业大学作为一所地区性独立设置成人高校,近几年积极探索成人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力图从师资力量、教学内容、教学组织形式、学生思政实践教育活动、校园学习环境等多角度开展思政课改革实践,取得一定成效。
(一)努力打造多层次课程教学团队
初步形成了主讲教师讲授并主持课程教学,德育教师、心理教师、校外专家、学生干部参与其中的多层次课程教学团队。
在主讲教师团队的建设中,整合学校思政课师资,打通职大、开大教师体系,挖掘党务干部的思想政治工作优势,使其成为思政课的师资力量。打破师资壁垒,将开放大学的思政教师纳入职大思政教师库,形成一支思政教师团队,共同进行课程建设、教学实施、实践教学组织等活动。定期组织教师教研,针对课程实施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及困惑进行研讨,共同形成课程教学大纲等教学文件,共同探讨课程考核评价机制,促进思政课考核评价改革。
这是他们第一次来银行,以往我寄钱回去,都是表哥或者邻居帮他们去取。现在气哼哼的爸爸进入银行业务大厅后,声音马上低了几度,并且表情局促,不停回头看是不是留下了脏脚印,银行的地面擦得太亮了。
将德育教师、心理教师纳入课程教学团队,通过进行“朋辈心理辅导员”讲座、学生德育实践活动等,在课下继续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充分发挥二者的育人能力,有效地补充思政课师资。同时,积极对班主任进行培训,通过“三懂三爱”系列培训活动,着力提升班主任的育人能力,为其开展思想政治教育提供方式方法及理论基础,使其成为思政课教学团队的重要一环。
将校外专家纳入思政课师资库,结合马克思主义理论为学生从经济建设、生态文明建设、工匠精神、爱国主义等多角度、多层面进行讲解,让大学生接受深刻的思想政治教育。
此外,积极发挥学生干部作用,培育班级朋辈心理辅导员,为身边同伴提供心理支持,也为学校及时发现学生问题、进行心理疏导提供信息。建立学生会,积极培养学生干部,鼓励学生自主开展具有时代性、符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实践活动。
(二)优化课程教学内容,将理论与实践融合,使思想政治教育入耳入心
按照教育部《新时代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工作基本要求》,上全专科思政课。在原有《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课程基础上,增开《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及《形势与政策》课程,形成基本思政课程体系。同时,为更好地实现“三全育人”理念,积极开展实践教学,使思政课更具实效性,将学校学生德育综合实践纳入课程体系,写入人才培养方案。
教学内容是课程的核心。学校邀请行业专家和社会典型人物以讲座或访谈形式,先后为学生开展“弘扬伟大的‘两弹一星’精神,笃定崇高的理想信念”“0 和1 世界中的检查情怀”“劳模精神进校园访谈”“关注气候变化,选择低碳生活”等活动。同时,积极利用媒体教育资源开展学生思政教育。例如,在“12·4”国家宪法日,各班利用课间时间,组织学生观看了学习视频《“12·4 国家宪法日”特别节目》系列讲座,通过学习,增强师生的法律意识和法制素养。丰富的教学内容让思想政治教育入耳入心,内化于行,融入到自己的思考模式和道德情操,真正地给予学生指引和帮助。
(三)初步形成“理论+实践”“主干课程+讲座”的教学组织形式
紧跟时代步伐和教育部对思政课的要求,改革课程教学组织形式,初步形成“理论+实践”“主干课程+讲座”的教学组织形式。改革课程课时设置,增加实践教学课时,要求任课教师在课内组织结合时事与课程内容的实践教学活动。近两年课内实践活动主要以外出参观及调研活动为主,如组织学生参观“伟大的变革——庆祝改革开放四十周年大型展览”“伟大历程 辉煌成就——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 周年大型成就展”等。开展“学生纪念改革开放四十周年寻访活动”,通过课内实践教学,补充理论教学内容,加深学生对教学内容的理解,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创新“主干课程+讲座”的教学模式,以主干课程教学为主线和引领,以专题讲座为有益补充,结合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开展“爱国主义教育”“工匠精神”“生态文明精神”等讲座,用不同的形式讲清讲透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大意义。
(四)借助学生德育活动平台,开展思政实践教育活动
充分发挥学校德育教师及学生会的重要作用,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主导,遵循主干思政课教学主线,结合新时代新要求,积极开展思想政治教育活动,使之成为思政课有益的课下实践教学载体。成立学生志愿者团队,团队人数达173 人;组织学生开展志愿服务,建立“银龄花开”志愿服务项目,为学校所在街道老年学员免费开课,先后开展“八段锦”“戏曲基础”“快乐朗诵”“中国象棋”“手工制作”等课程,同时为“hi 小孩公益机构”开展面向自闭症儿童的志愿服务工作。学生在服务活动中,感受到服务他人的快乐,增强了自身的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发挥学生会作用,结合当前时代特征开展爱国主义教育、生态文明教育以及传统文化教育,形成了学生读书品牌活动。
(五)注重环境育人,营造公平公正的氛围,树立良好的学风
四、后续改革实施建议
思政课改革已取得初步成效,后续还应在如下方面进一步提升、改进。
(一)加强师资队伍建设
打造一支由专家(党总支书记等)引领,主讲教师讲授并主持课程教学,德育教师、心理教师、学生干部参与其中的多层次课程教学团队。创建思政课教研组,进一步规范教师管理,开展教研活动,加强学术交流和实践研修。加强全体教职工师德师风建设,提升教师思想政治理论水平,形成全员育人的良好育人氛围。开展班主任队伍育人能力提升专项培训,提高班主任思想政治工作能力。建立校外专家、行业能人资源库,补充校内专业师资不足的情况,丰富课程资源建设。定期组织学生干部思想政治理论培训,挖掘学生中的行业优秀人才,形成学生讲师团队,定期为学生开展身边榜样故事等活动,用身边人身边事带动全体学生理解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
(二)完善育人模式,优化课程内容
形成全过程、全方位的育人模式。从入学到毕业,在学生学习的每个学期均开设相应的思政课及实践活动,搭建课上课下、校内校外思政课教育的体系框架。要进一步整合专家讲座和德育综合实践的主题和内容,结合课程教学,形成有规划、有内容、有评价的专题课程和实践课程,给予学生指引和帮助。思政课要注重教学内容建设,要讲清讲透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时代背景、重大意义、科学体系、精神实质、实践要求[6],不断将新的时代理念、时代要求、时代精神整理为优质教学资源提供给学生,全面推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进课堂、进学生头脑,打牢学生成长成才的科学思想基础[6]。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不断补充新时代、新思想,用好时政案例开展教学,为课程积累教学资源。
(三)科学运用教学方法,创新课堂教学、线上教学、实践教学形式
采用教师讲授和学生分享学习成果交替进行的模式,使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翁;结合教材中的理论热点和社会问题,围绕与学生工作、生活息息相关的问题进行深入讨论。教师作为主持人,引导着话题的继续和深入。同时可以邀请校长、书记、社会典范人物进课堂,为学生带来别开生面的思政课。
充分发挥目前学校开展的“混合式教学”的优势,利用线上教学引导学生学习基本知识、基本理论等内容,不断创新线上教学形式,实现线上教学与线下教学的有机整合,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实践教学要整合已有的实践教学资源和活动,制定实践教学大纲,拓展实践教学形式,注重实践教学效果[6]。
(四)完善思政课学生评价
引导学生更加重视思想政治理论课学习。采用形成性考核与终结性考核相结合的方式,丰富考核形式,开展学生学习成果分享。带动学生对与工作、生活息息相关的问题进行调研,通过走访、参观、调研等方式进行深入研究,并以小组展示、课堂讨论、主题演讲、辩论、经典研读交流等多种形式进行展示,让课堂“动”起来,将成果展示作为形成性考核的成绩依据。终结性考核试题要设计合理,结合成人学生特点,要合理区分学生考核档次,避免考核走形式。加强实践课程的考核,制定实践教学课程考核评价方案,并按照要求实施考核。
五、结束语
成人高校思政课是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要阵地,也是开展其他教育工作的前提和基础。思政课的开展要坚持全员、全过程、全方位的“三全育人”理念,把立德树人这一根本任务贯穿学生教学全过程。以“三全育人”理念开展成人高校思政课,既能充分体现出当代思想政治教育理念的优越性、可行性,也能有效提升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实践意义。成人高校要加强思政课的建设,从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评价等角度创新、改革思政课教学,同时加强思政课教师队伍的打造,与时俱进,做好新时期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