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史料教学法在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教学中的运用

2021-11-23祝江波

现代交际 2021年19期
关键词:史料教学法教学内容

祝江波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涉外学院 湖南 长沙 410211)

在历史教学中合理运用史料,能够有效提升学生参与课堂积极性,激发学生历史学习兴趣。本文简述了史料教学的相关概念,分析了史料教学法应用的必要性及现阶段历史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并针对存在问题提出史料教学法在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教学中的具体应用策略。

一、史料及史料教学相关概述

1.史料概念

在分析史料教学法前需要首先了解“史料”概念。对于史料,不同学者给的定义不同。梁启超说,“史料是过往人们行事思想留下的痕迹,并存在相关证据可以给予验证的内容。”[1]这种说法较为注重史料过去性和真实性。国外学者则认为,“史料是社会遗留,也可以是心理物理遗物,因为其属于人类劳动产物,并参与到社会生活发展进步,因为史料具备反映发展能力”[2]。此说法较为抽象,但是比梁启超的更细致。例如,马克思主义便是一种思想遗留,虽然没有事物,但是同样可以作为史料进行研究。因此,笔者对广大学者的阐述总结为:史料既可以是作为历史证据用来研究的事实材料,也可以是无法作为某历史现象研究证据的部分事实材料。通俗地讲,史料指的是反映特定的历史事实的原始材料。

史料按不同的载体形式可分为实物史料、文字史料、声像史料、口碑史料及数字化史料。按不同来源,史料可分为原始史料、间接史料。原始史料指的是没有经中间人转写、省略或者修改的;间接史料则为经中间人转写、省略或者修改的。对于历史教学而言,史料是用于实物资料和文献资料。实物史料包括钱币饰品、文物遗址等;文字史料包括文艺史料、文献史料等;图片史料主要包括历史地图、历史图片等;音像史料包括纪录片、广播录音等。实际的历史教学中,教师需要按照教材内容、教学目标及学生需求合理选择史料,并尽可能多地反映真实历史,向学生提供更多的提供史料,开阔学生视野。

2.史料教学法概念

历史教学工作的高效开展需要史料的支持。史料教学法指的是以史料作为基础所开展的历史教学,结合教材内容,拓展教学内容,为学生提供更多、更真实的历史,让学生认清历史真相;提升教学趣味性,吸引学生,促使学生积极参与历史课堂。20世纪50年代,英国某学校开展的调查发现,多数学生认为历史学科是一门枯燥的学科。面对学生历史学习积极性低的情况,英国着手改革创新教学内容和教学方式。20世纪70年代,英国主张将史料作为证据,对历史问题进行探索,并用于历史教学,受到学生的认同接受,有效提升了学生参与课堂的积极性,并在史料学习中逐渐成熟。在历史教学中教师按照课程需要、具体学情,选择合适史料引导学生阅读、理解和探究,在获取历史知识的同时提升学生的学习能力。

二、史料教学法运用的必要性

1.新课改需求

我国十分重视教育,自新中国成立以来,便不断进行改革,探寻符合国情的教育管理体系,实现学生全面、个性化发展。以往的教学,教师只是讲解教材内容。如今学生通过自主阅读便能够获取相关信息,其更关注历史背景及历史真相。史料教学法恰好能够为学生提供更丰富的学习资料。另外,新课改背景下,教育目的是实现学生的全面发展,历史教学的目的是确保学生学习历史知识,了解真实的历史,感受历史背景下的政治问题。史料教学法恰好能够深入剖析历史事件,真实地反映历史。例如,在鸦片战争教学,以往只是讲解相关历史事件,鸦片战争发生的时间、经过及赔款条约,相关背景和具体内容讲解较少。史料教学法通过图片史料、文献史料等讲解鸦片战争发生的历史背景、事件发生的导火索及相关政治背景,让学生认识到“弱国无外交”,在学习历史知识中,提升了思想认识,促进了全面发展。

2.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在历史教学中合理运用史料,能够让学生掌握历史脉搏,增加历史了解的深度和宽度,有效提升参与课堂积极性,激发学生历史学习兴趣。运用史料教学法开展教学的目的是为学生提供更加优质的服务,最大限度地满足学生求知欲望,摒弃传统单一讲解的教学模式。阅读分析史料能够有效提升学生的阅读能力,形成“论从史出、史论结合”观念;在教学过程中让学生自主搜集史料,鉴别分析,还原历史真相,可提升学生自主学习、自主探索和历史思维能力。需要注意的是,教师引导学生使用史料学习时,对学生的发现观点要给予足够的尊重;让学生在历史认知中发掘历史真相,提升历史素养,全面发展。

三、现阶段历史教学存在的问题

现阶段的历史教学存在诸多亟待解决的问题。究其原因,主要是应试教育的影响。教师的教学设计多是参考教材内容和以往考点,较少利用史料。部分教师认为,史料教学法是对教材中的历史事件进行串联,分析背景,没有将历史真相放大,让学生了解真实的历史;部分教师积极应用史料教学法开展教学,但是缺少和学生的沟通交流,对学生掌握史料情况缺乏了解;史料教学内容设计也存在较大的问题:部分学生理解教学内容,而另一部分学生无法及时建立历史联系,导致史料教学效果不佳。对于存在的问题,学校及教师应重视,积极采取相应措施加以改善。

四、史料教学法在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教学中的运用

针对现阶段历史教学中的问题,本文以中国近现代史纲要史料教学为例,提出应对策略。有效运用史料教学法,历史教师首先要提升自身综合素质,转变教学理念,发现教学中的问题,创新教学模式,丰富教学内容,加强学生历史学习兴趣培养,引导学生探索历史真相,提升学生历史素养,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1.加强教师综合素质培养

教师为历史教学的实施者,其自身素质对教学质量有直接影响,因此需要提升教师素质。首先,教师需要对史料教学法内涵、应用技巧有所认识,并关注学生情况,因材施教,以确保史料教学法的有效。其次,中国近现代史涉及内容较多,发生事件较多,采用讲解的方式很容易让学生记忆混乱,因此教师应思考如何将大量的历史知识联系起来,便于学生理解掌握。中国近现代史涉及的政治问题较多,如清王朝腐败统治、列强入侵、推翻北洋军阀、辛亥革命等。教师应通过文献、期刊、网络等搜集资料,为教学奠定基础。最后,教师教学经验不同,对中国近现代史的了解认识程度不同,使用史料教学法教学效果也存在较大差异。为提升历史教学整体效果,学校需要积极建立历史教学学习小组,将不同年级的历史教师组织到一起,分享历史教学经验,提出教学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共同研究解决措施,实现教师整体教学水平的提升。[3]

2.创新教学模式,调动学生参与积极性

教师需要积极创新教学模式,为学生营造活跃的课堂氛围,使其积极参与课堂。例如,在进行中国近现代史内容进行讲解前,首先将学生分为小组,告知学生中国近现代史是指1840年开始的181年历史,提出中国近现代史大致可以分为几个时期的问题,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讨论分析回答小组成员对中国近现代181年的历史问题进行充分的讨论、交流。很多学生能够了解清末时期和建设时期,但是对辛亥革命和革命时期了解不足,多数小组能独立分出抗战时期。通过提出问题,引导学生独立思考、回答问题,不仅使学生能梳理中国近现代史,而且能够让教师了解学生知识掌握情况。如,学生对辛亥革命和革命时期了解不足,教师便开展有针对性的教学。

在明确中国近现代史教学重点之后,采用微课、翻转课堂等教学模式开展辛亥革命和革命时期相关内容的教学。教师将课堂的主动权交给学生,教师设计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实现与学生的有效沟通交流。例如,教师提出问题:“辛亥革命开展的因素包括哪些?”很多学生会回答:“清王朝的腐败统治,丧失主权,受西方列强侵略,人们生活于水深火热中,最终爆发革命……”教师反问学生:“因为清政府的腐败统治引发人民反抗,但是为什么辛亥革命的目标不同于其他时代,例如秦朝在胡亥的暴政统治下,群众反抗后却仍然建立帝制?”回答此问题的提出需要分析辛亥革命历史背景。学生都知道是民众思想逐渐解放,但不知道为何解放。此时教师便可通过微课向学生展示何子渊、丘逢甲及京师大学堂的照片,用图片史料让学生了解中国现代教育奠基人,并配合讲解:在19世纪末,何子渊、丘逢甲等人排除守旧势力诸多干扰,引入西学,创办新式学校,将平民教育纳入晚清朝廷的视野,清政府迫于压力,在1905年颁布新学制,1909年废除了在中国沿袭了1300年的科举制。此后在全国范围内创办新式学堂,学校教育逐渐向西学方向转型。教育的改变,从思想体系方面动摇了清政府权力根基,大批的锐意创新、思想进步、血气方刚的新锐人才脱颖而出。也正是西方教育观念的影响,使民众认识到帝制的问题。文字史料,让学生对历史有了更加深入的理解,教师在此基础上带领学生分析辛亥革命失败的原因,教学难点顺利破解了。

在教学中运用史料教学法提升了教学的趣味性,促使学生积极参与。在教学中让学生思考问题,再由教师深入分析,可以锻炼学生独立思考能力,在潜移默化中培养学生的探索意识。

3.丰富教学内容,培养学生学习兴趣

兴趣是学生参与历史学习的主要动力。在历史教学中,教师应按照学生兴趣爱好拓展教学内容,提升学生历史学习兴趣。例如,教师讲解革命时期相关知识时,可以利用微课教学模式,渗透抗日战争时期、国共内战及抗美援朝战争中革命烈士英勇事迹,利用抖音等平台搜集记录史实的视频、图片,让学生学习、观看,感受革命烈士的不屈不挠、奋勇向前的精神。多数学生对新民主主义阶段历史记忆较为混乱,教师便可以将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分为北伐战争、土地革命战争、抗日战争、全国解放几段。借助史料着重讲解北伐战争和土地革命战争。用史料分期讲解,让学生深入了解北伐战争、土地革命。教师可以用《觉醒年代》等革命历史题材的影视剧辅助讲解,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引导学生对历史事件产生探索兴趣,课下主动学习、记忆。在新中国历史讲解中,教师需要渗透党史教育,使学生在学习历史中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坚定信念,健康成长。

五、结语

历史教学能够让学生了解历史,学习先辈精神,升华自身思想观念。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教学,要运用史料教学模式,教师首先要提升自身综合素质,按照教学目标、学生需求设计教学内容,为教学奠定坚实基础。另外,积极创新教学模式,将史料教学和合作学习、问题引导、微课等教学模式有效结合,为学生提供全新的学习体验,丰富教学内容,使学生积极参与课堂,逐步培养其历史学习兴趣;在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教学中加强党史教育,实现学生健康发展、全面发展。

猜你喜欢

史料教学法教学内容
综合利用单元教学内容进行整体单元复习
初中英语“三段四部式”写作教学法的实践探索
异步教学法在初中生物教学中的应用思考
走马史料赠故里 川渝民间文艺添新篇
图像史料在高中历史教学中的应用
史料整理:认识中国武术的一条路径
史料二则
高中英语单词象形教学法
高中英语单词象形教学法
等差数列教学内容的深化探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