莆田市木兰溪水文化遗产地生态产品价值化路径研究
——基于对南平“水美经济”经验推广的思考
2021-11-23曾芳芳
陈 昱 曾芳芳
福建农林大学金山学院,福建 福州 350002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必须树立和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两山”理论的重点在于如何协调社会经济发展和生态环境保护之间的关系,探索如何实现生态环境良好发展、推进社会经济向好的方向发展,而生态产品则是“两山”理论的主要载体和主要抓手[1]。水文化遗产地作为传承水文化的重要载体,保护和发展水文化遗产地不仅可以保护水文化遗产地的水资源和周边环境,还可以通过良好的水环境推动周边经济的发展,福建有着“八山一水一分田”的美称,福建省内的自然环境很适合开展生态产品价值化实现的研究,本文以莆田市木兰溪为例,探索提升水文化遗产地价值的实现路径。
1 莆田木兰溪水文化遗产地生态资源本底
1.1 自然资源本底
木兰溪干流全长105 km,流域面积1732 km2,平均径流量15.52亿m3,河流流经莆田当地重要的农田种植区域和人口聚集处,为人们提供灌溉农业和日常生活所需的淡水资源,木兰溪天然落差784 m,水力发电潜力大,为流域周边的生产活动提供足够的电力支持。木兰溪作为莆田的母亲河,灌溉着莆田人民赖以生存的土地,养育着一方水土。作为莆田这座城市的名片,木兰溪的维护和治理同莆田市的经济发展和文化发展息息相关。作为福建八大河流之一的木兰溪,优秀的水资源条件涵养了木兰溪周边的水土,随之带来的是当地丰富的动植物资源。木兰溪所处的资源地理区位优渥,木兰溪同福建戴云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永泰藤山省级自然保护区、莆田老鹰尖省级自然保护区相接壤,有利于保护群的联结发展。
1.2 文化资源本底
木兰溪虽然以溪命名,但是自古以来都是以水势“桀骜不驯”闻名四方,人们深受其水患的影响。自唐朝以来,无数有志于治水的莆田人为治理木兰溪付出了坚持不懈的努力,并在宋朝年间建成了最具代表性的拒咸蓄淡灌溉水利工程“木兰陂”。木兰陂的建成使木兰溪转变成了孕育和灌溉河流两岸人民的“母亲河”,使当地衍生出了浓厚的灌溉文化。“水利无遗,海波不兴,人受其益,将及千年”,在后代的不断修整后,木兰陂仍旧保持着完好的功能,还在保护莆田人民抗洪灾害和为莆田人民提供灌溉淡水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
2 南平市“水美经济”开发经验
南平市光泽县对水资源的开发和利用案例入选了由自然资源部评选的 “生态产品价值实现典型案例”[2],证明了“水美经济”是对当地水生态产品价值实现的成功案例;南平市拥有着“一江八溪”的优质水资源环境,河流水系交错纵横,中小河流流域多达176条,南平市是国家级生态县和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县,气候温暖,地理条件优越。光泽县位于南平市的北部,是闽江上游的发源地,衔接武夷山森林生态保护区,森林覆盖率高,涵养水源能力强,因此光泽县的水资源量大质好,优秀的水资源蕴含着巨大的经济、生态和旅游价值开发潜力。
2.1 摸清家底
委托专业部门对光泽县大大小小的河流水系进行水质监测和分类,绘制“一张图”,一张包括了县内河流水资源情况和河流现有情况评价的水生态产品“基础地图”,从而因地制宜,根据不同河流的情况制定不同的方案。
2.2 提高水生态产品的供给能力
积极推动武夷山国家自然保护区的实验林试点工作,主动将光泽县内37.68万亩国土面积划入武夷山国家公园核心区,使得武夷山自然保护区自然生态系统成为涵养优质水源的“不动产”,提升光泽县水生态产品的供给能力。禁止当地对于森林的过度开采和不合理利用,加大当地造林绿化的力度,实现年造林1万亩的目标;同时从河流固体污染的源头入手,积极研究固体污染的无害转化技术,从村级开始试点垃圾分类,对农村固体垃圾进行无害化处理,推动水质净化和优质水源的涵养。
2.3 搭建运营平台
依靠光泽县当地水利投资公司,建立“水生态银行”,统一开展光泽县的水资源资产产权流转、市场化运营和水生态产品的开发。首先,通过商业拍卖、出租和自建等形式,储备水资源相关的权利,例如水资源的所有权和开采权等;其次,通过“水生态银行”,以特许经营的方式开展水环境治理项目;最后,依托当地优质的水生态资源,加强与水资源相关科研机构的合作,检测出富含偏硅酸、锶等矿物质的水资源,发展饮用瓶装水、名贵水产养殖、休闲农业等多种水生态产业,提升水生态产品的附加值,带动当地水生态产业化的发展。
2.4 引入社会资本
光泽县的优质水库多达28座,矿物质富足泉水3处,光泽县依托当地富含矿产的优质淡水发,吸引外来资本和企业发展瓶装水;整合当地垂钓水库资源,举办垂钓比赛、生态旅游等休闲项目,建设中国山水休闲垂钓名城;积极发展对水源和水质要求较高的种植业和酿造酒业,引入知名社会企业,形成水生态食品产业集群,实现“卖产品”“卖环境”和“卖高端产品”。
2.5 建设公用产业品牌
光泽县位于福建省东北部,紧靠武夷山自然保护区,因此光泽县当地充分利用了“武夷山水”双世遗的影响力,突出光泽县优质水资源产地的第一印象,使消费者在购买水产品的时候联想到光泽县水产地的品牌;同时通过利用武夷山水的品牌影响力,向农产品市场领域发展,构建生态健康无公害的农产品。
2.6 创新制度集成
光泽县水资源虽然很丰富,但是不合理的过度开采,极易造成水资源的枯竭、污染和破坏。因此,应设置定点监测机构和环境管控机制,对定点辖区实行责任制和约束性质的共治局面,建立生态巡查联合制度,对辖区的负责人进行不定期的稽查,核实其对生态的保护力度和责任;探索如何推动基准水价的研究,制定基准水价体系,规范资产定价,优化水资源配置,建立保护当地优质水资源的长效保护机制[3]。
3 莆田市木兰溪水文化遗产地生态产品价值化路径研究
3.1 依托资源本底,规划发展生态蓝图
发展的过程是先有认识,才能进行实践。要实现木兰溪水文化价值化路径研究,不能够照搬照抄其他典型案例的做法,而是需要通过思考来总结经验。首先,需要委托专业机构系统地对木兰溪全水域的水资源进行统筹和调查,对木兰溪流域周围自然保护区的生物资源情况进行收集存档,避免水资源的开发利用破坏周围的自然环境。其次,木兰溪下游的木兰陂作为保存最为良好且仍旧发挥作用的水利设施,经过长期的时间推进,延伸出当地特有的农业灌溉文化,因此需要考察木兰陂,对其承载能力得出科学的分析[4],利用周围可开发资源以木兰陂作为开发核心,围绕如何在保护的前提下建立生态、人文和经济的发展模式,促进木兰溪可开发资源的高质量发展。
3.2 重视试点先行,以点带面推动发展
推动木兰溪水文化遗产地的开发建设应该找好切入点,根据上中下游不同的水资源情况、水能潜力和水环境,因地制宜地推广试点先行,结合试点辖区内实际情况,加强对资源的保护,在局部地区发展同辖区内生态相适应的水文化生态产品,取得成功后再以试点为圆心向四周辐射发展,以点带面推动水文化遗产地生态产品的开发。
3.3 重视品牌效应,建设生态旅游新业态
木兰溪下游的木兰陂作为现存最完整的水利灌溉设施之一,具有重要的历史、科学和社会研究价值的同时还具备着巨大的旅游业开发潜力。木兰溪被誉为莆田市的“母亲河”,滋养着兴化平原的繁荣发展,也曾因为水患对流域中下游的生态产生影响,因此在修复中下游生态系统的同时,要加强对资源的保护,建立同附近自然保护相联结的生态保护区,建立木兰溪特色生态产品品牌,将木兰溪打造成集生态、社会和旅游于一体的水文化生态产业,通过生态效应带动周边经济发展,将水文化遗产地生态产品价值化途径通过生态旅游新业态来实现。
3.4 提升保护力度,建立生态长效机制
由于早期莆田市工业的快速发展,缺失生态保护意识,导致大量含重金属的污水在未经处理的情况下排入木兰溪流域中,造成部分支流水质重金属含量过高,对环境产生了一定的影响。2021年6月7日,木兰溪下游水生态修复和治理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获省发展改革委正式批复,之后该工程被国家发展改革委列为全国第一批水生态修复与治理示范项目[5];木兰溪下游生态修复与治理工程需要按照示范河湖建设要求,坚持统筹持久水安全、优质水资源、健康水生态、宜居水环境[6]、先进水文化相统一的河湖保护治理工作的新发展理念[7],开展全方位保护、全流域治理、全过程监管相结合的河流治理模式。修复中下游生态的根本是从源头出发,建立上中下游巡回督查组,对流域四周的工厂定期稽查;同时大力开展生态保护教育并加强宣传力度,提升企业和居民生态保护意识;开展领导干部定时稽查行动,压实领导工作者对生态保护的责任和执行力。
3.5 打造运营平台,推动水产品市场化发展
借鉴南平市“水生态银行”的运作模式,打造专属木兰溪流域的“水产品生态银行”,由莆田市政府主导,将木兰溪流域离散的可开发水资源集中起来,形成集中连片的水资源产权;将河道治理后清除出来的河道淤泥用于建筑用料售出,变废为宝,提升河道治理带来的经济效益;发展高端水产养殖和农业生产经营,提升木兰溪水资源的附加值;出售“环境资源”,将生态旅游业的部分经营权出售给社会资本,实现水生态产品的价值转化。
4 结 语
本文对木兰溪水文化遗产地生态产品的基本资源本底进行了系统性的总结与归纳,基于南平“水美经济”的成功经验对木兰溪水文化遗产地生态产业化的发展现状和研究可行性进行综合分析,并从资源整合利用、实施试点推广先行、重视品牌效应作用、建设生态保护机制和打造产品运营平台等5个方面,对水文化遗产地的生态产品价值提升路径进行了研究,旨在促进木兰溪生态产业的可持续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