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产学研深度融合的会计专硕培养路径探索

2021-11-23徐凯副教授江宇李东阳成都大学商学院四川成都610106

商业会计 2021年14期
关键词:实务培养目标产学研

徐凯(副教授) 江宇 李东阳(成都大学商学院 四川成都 610106)

一、引言

产学研合作的开展由来已久,英美和日本等发达国家先后以法律或合作框架等形式,鼓励产业界、科研院所和高校合作研究。结合已有文献,本文认为产学研合作主要是指企业、高校和科研院所为了实现优势互补,为了科技成果转化和产业化的共同目的,通过契约等形式相互支持、相互配合,按照风险共担和利益共享的原则,联合进行研究开发和成果产业化的创新行为。一直以来,我国都将产学研合作放在了科技体制改革中的重要位置。期初的行业院校划分就是典型的产业界和高校的对口培养与合作模式,之后,经历了国家部委的协调推进,在建设创新型国家战略中积极推动产学研的协同发展。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明确提出,建设创新型国家必须坚持深化科技体制改革,必须建立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深度融合的技术创新体系,促进科技成果的转化,这标志着我国产学研实践已从合作向融合迈进。产学研深度融合为实施转型升级和创新驱动提供了新思路,为科技产业、高校和科研院所的无缝对接提供了新路径。

近年来,我国经济进入了增长速度换挡期、结构调整阵痛期和前期刺激政策消化期三期叠加的新常态;新冠疫情的影响,进一步催生了加快构建以国内大循环、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经济的新常态和新发展格局,表明我国经济发展已进入新阶段,这就要求经济增长由速度型增长向质量型增长转变。产学研深度融合为经济高质量增长增添了新动力,而高质量增长的特征也决定了对会计专业高级应用型专业人才的素质要求,特别是对实践能力的培养要求,同时也决定了此类人才培养模式的变革。随着我国对高层次应用型专业人才的需求不断增长,各领域均缺乏具有丰富实践经验的会计和财务管理高级专业人才,对服务社会和提高实践培养质量的会计专硕(MPAcc)的培养提上了日程,要求高校、企业和科研院所共同合作,培养具有国际大视野和实务操作能力强的会计和财务管理高层次人才。基于高定位、高要求和会计强国的现实需求,需要高校、企业实务界和科研院所密切协调发展,重点考虑高校、企业和科研院所的深度融合,以满足经济发展新阶段的迫切要求。当下,由于受到诸多客观因素的限制,导致对会计专硕的培养依然以计算机、外语、会计理论、财务管理等理论学习为主,虽然有的企业已实行了双导师制,但实践环节仍然少而薄弱,校外企业实践基地形同虚设,毕业生缺乏系统的实践培养和训练。因此,有必要在经济发展新阶段和新发展格局的背景下,基于产学研深度融合的情景,探索会计专硕高层次专业人才的培养路径,以弥补理论学习与实践培养的脱节。

二、文献评述

(一)产学研合作相关研究。国内外学者对产学研合作的研究比较丰富,主要是从合作主体、合作模式和合作绩效等方面进行的研究。从合作主体的视角来看,主要是高校、企业和中介机构等积极参与产学研合作研究。高校方面主要集中在科研人员参与产学研行为和影响产学研合作因素的研究,既关注了哪些因素影响了科研人员行为,又阐明了科研人员参与行为对科研机构带来的影响。现有关于企业方面的研究表明,影响企业参与产学研合作的内部因素主要包括科研投入、人力资源、企业规模等,外部因素主要包括供应商、区域研究人员数量、市场环境等。现有关于中介方面的研究主要关注技术转移办公室的绩效、组织结构和组织认同等。当然,政府在产学研合作中的作用重大,虽不是合作主体,但政府行为和态度都非常重要,主要为产学研合作提供服务和支持,包括项目和资金等支持。对产学研合作模式的研究,时间跨度较长,主要集中在合作模式差异与收益之间的关系方面,且对于产学研合作关系的研究贯穿始终。对于产学研合作绩效的研究主要集中在相关高校制度、组织以及个人因素对绩效的影响作用,以及产学研合作对经济增长的影响作用。现阶段有关产学研深度融合的研究还比较少见,因此,基于产学研深度融合的情景进行会计专硕人才培养路径的研究,必要性显而易见。

(二)会计专硕培养相关研究。会计专硕教育源于美国,是会计职业的高层次人才培养方式。虽然我国会计专硕开办时间较短,但学者针对会计专硕人才培养模式和路径等方面进行了卓有成效的研究。郝玉贵等(2020)从会计专硕培养目标、培养理念、培养特色和教学方式等方面,对已有文献进行了综述,并提出绿色会计专硕特色化教育模式。马文燕和李晓东(2018)从招生资格审查、平台建设、教学实施与过程管理和毕业论文四个方面,对建立会计专硕在线教育的路径进行了探讨。逯颖和董俊(2020)通过调研发现不同类型企业参与会计专硕校企联合培养的形式和意愿等均存在差异,并提出建立协调机制和实施差异化政策等促进校企深度合作,提升会计专硕培养质量的建议。钮亚茹等(2020)和武志勇等(2018)均在财务共享趋势下探讨了会计专硕实践教学存在教学模式和基地建设等问题,并提出加强实践基地建设和强化导师队伍等建议。刘姝(2020)在“一带一路”背景下探讨了会计专硕培养能力要求和培养中存在的问题,并据此建议展开国际化联合培养的新途径。徐步朝等(2019)针对全日制会计专硕培养质量现状,指出保障体系存在准入制度太宽松、培养目标及定位模糊、实践环节少且缺乏监督等问题,并提出优化培养和就业等保障体系的建议。现阶段对于会计专硕人才培养路径与产学研深度融合研究得还比较少,有必要在前期研究的基础上,将产学研深度融合与会计专硕人才培养相结合,探索会计专硕培养的创新性路径。

三、会计专硕培养路径现存问题

现阶段,我国开设会计专硕的高校众多,每个院校的培养模式有别,学生毕业出口各异,但彼此之间存在培养路径等共性问题。实际上,企事业单位的具体需求决定了会计专硕应用型人才的培养目标、方案、路径、课程体系和实践模式等,即会计专硕的培养路径等应与市场经济发展的实际需要相匹配。调研发现,目前大多数高校会计专硕应用型人才培养存在以下几方面的共性问题。

(一)培养目标和专业定位模糊。会计专硕培养目标多为适应现代市场经济下从事会计职业所需的职业道德、专业知识和技能要求的高层次应用型专门人才,系统掌握现代会计学、审计学、财务管理以及相关领域的理论知识和实务技能,具有对多变商业环境的学习能力和战略意识,具备较强的开拓创新、应变、判断、决策、组织协调能力。强调复合型、创新型和实务型人才培养,但专业培养特色不是很充足,且过于笼统,导向性并不明确,很多高校并未切实密切靠拢应用型人才的培养目标。目标和定位的不清晰,会导致毕业生达不到目标要求,不符合社会需要。

(二)培养方案、教材及课程体系待完善。培养方案是保证人才培养质量的框架结构,会计专硕高级应用型人才培养方案将直接影响人才培养质量。主要问题体现为培养方案和相应课程体系与培养目标的定位有些脱节、课程体系的设置缺乏前瞻性、实践课程体系和理论课程体系的设置和衔接脱离实际、缺乏实施过程监督和结果反馈等。现阶段国内众多高校的会计专硕培养方案大致雷同,且都追求复合型人才培养,课程体系也基本相同,缺乏社会需求较关切的核心实践课程。此外,会计专硕教师在实践能力、理论知识以及二者相结合上,都需要进一步提升。

(三)实践教学环节待加强。具备实战能力是会计专硕培养的最突出特点,但现有的单向灌输式教学手段单一、讨论启发式课堂教学比较缺乏,学生参与性不强,课堂的互动性较弱,学生常常处于被动学习状态,缺乏积极思考,分析问题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得不到提升。很多高校的校内实验室利用率较低,学生接触实务模拟较少,导致基本操作技能无法提高。另外,校外实践基地出于业务保密性考虑,一般不会让学生接触核心业务,导致学生难以将理论运用到实际。虽为校内校外双导师制,但课程教学任务大多由缺乏实务操作经验的高校教师承担,多为理论教学,联系实际较少;校外导师一般并不参与培养方案设计和课堂教学,且平时业务工作量大,基本无暇顾及对学生的指导,并未起到实际指导作用,这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对会计专硕实践能力的培养。因此,现有会计专硕实践教学环节弱化了对学生实践技能的培养,并未有效提高学生的实战能力。

四、会计专硕培养路径探索

国家非常重视产学研合作与深度融合,并且会计专硕应用型高级专门人才的社会需求和学生报考意愿均比较强烈,但毕业生的工作能力却颇受质疑。因此,在新发展格局下,高校应主动对接人才市场的具体需求,联合实际和潜在的用人单位,加快实施基于产学研深度融合情景下的会计专硕人才培养路径改革与探索,从学生入口到出口,全方位把控质量。

(一)把好入口关。会计专硕的招生主要面向企事业单位有提升需求的骨干、具有国家承认的大学本科学历(或本科同等学历)人员或获得国家承认的高职高专学历满两年的人员。其中,不乏有很多非会计类专业背景的报考人员,对于此类人员,入学后和开课前,应参加学校组织的会计学综合知识考试,考核合格后再开始学习会计专硕培养方案规定课程,考核不合格者须补修相关专业课程,包括财务管理、管理会计、财务会计和审计学等内容,完成相关课程补修之后,才能开始会计专硕培养方案规定课程的学习,从源头上解决学生的会计学基础知识薄弱问题,有利于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二)明确培养目标和专业定位。高校应结合企业、行业和政府部门的具体用人要求,进一步明确培养目标,努力打造产学研协同育人的人才培养机制,且专业培养应突出自身特色,实施精准专业定位和精细培养。目前,开设会计专硕的院校众多,无论是综合性、财经类、理工科或行业性大学,还是地方应用型大学,都有自己的优势和特色。因此,各个高校都应发挥特长,办出特色,结合本校专业发展历程与以往学生就业情况,落实和逐步完善产学紧密合作、校企互相合作、协同育人、产学研深度融合的人才培养体系,逐步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契合社会需求,达到培养目标。

(三)完善培养方案和课程体系。会计专硕应用型高级人才培养应满足社会、企业对学生的能力需求,应在明确的培养目标下,进一步明确应用型人才应该具备的企业岗位能力。一方面,邀请会计师协会、银行、证券公司、会计师事务所等,共同研讨和制定明确的培养目标,根据应用型人才培养方案的目标要求,在课程体系中偏向实务和实际操作,且根据业界实务需要不断更新和优化,实行课程的模块化设计,每门课程的目标、内容、框架、大纲和实施方案都应考虑本校的地域特色、优势和实践性要求,学生培养始终贯穿应用性实战导向。另一方面,严格执行和实施既定的培养方案,保证正常的教学秩序,并把应用性和实践性放在课程教学的首位。只有这样,才能培养出与社会经济发展相匹配的应用型高级财务人才。

(四)提升高职称教师和校外导师授课比例以及师资素质。高职称教师应结合自己的科研实践,特别是来自企业的横向科研项目,以及自身多年来的理论和实践经验积累,积极面向会计专硕开设相关财务管理、金融、法律、信息技术和大数据等实务课程,切实保障高职称教师为会计专硕授课的比例,保证教学质量,并采取物质和精神奖励等方式,鼓励校外导师走进课堂,带来业界实操经验,进一步提高研究生培养质量。随着国家以及企事业单位对会计专硕要求的提高,以及网络和移动互联的普及等,应从以下几方面提高高校的师资素质:信息网络及新媒体的掌握、智慧课堂及互动探讨式教学的驾驭及组织、自身职业操守和人文素养的提高、介入企业或会计师事务所项目实施全过程等。

(五)全方位加强实践环节教学。实践出真知,应将会计专硕实践能力训练落实到教学工作的全过程。各高校应根据自身生源、师资情况、实验室和实习基地等,注重区域院校之间的交流合作,实现案例、大纲和实践框架的共建共享。抓住几个核心合作企业、会计师事务所和研究机构等,提升产学研合作质量和深度。具体可通过构建产学研平台,进一步完善实践教学体系,开展学生深入到企业顶岗实习工作,引进行业和科研院所外聘导师,切实将校内导师学术理论优势与校外导师丰富的专业实践经验相结合,提高校内外导师和学生面对面沟通交流的频率,深化产学研相融合,并开展企业运营、金融、财务管理和审计等业务的综合实训,运用虚拟仿真平台和企业顶岗实习经验,系统拉练学生实务操作技能,强化课程学习和获取执业资格相结合,增强学生实践运用能力和毕业入职的核心就业竞争力,确实提高学生在实际生产环境中运用理论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猜你喜欢

实务培养目标产学研
汽车销售实务课程改革
关于《民法典》中不动产登记实务要求的新变化新思考
信托公司在破产重整实务中的机会
基于SQDIP的配送中心仓储绩效管理实务
推行产学研一体化基地建设
素质培养目标下经管“专业课程链”构建研究
基于产学研三位一体的高校旅游管理专业人才培养研究
用“国家使命”导引航向——大学之大,重在推进产学研深度融合和科技成果转化
小学美术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
老年服务与管理专业高端技能型人才培养体系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