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化教学策略在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中的运用
2021-11-23陈惠娜
陈惠娜
(福建省漳州市高新区第六中学)
初中的道德与法治教学不单单是对学生传授理论知识,更像是一把锻造锤,通过教学去塑造学生的道德观、世界观以及人生观,这对学生日后的发展以及对社会的认知都有着非凡的意义。而从实际出发,想要教学更有效率并非简单的事情,需要教师从创新性、与生活的紧密联系、课堂的灵活性等方面让学生能够通过初中道德与法治的学习深化自身,将道德与法治融入生活当中,建立起知识与生活的桥梁,提高学生的整体学习效率。
一、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中应用生活化教学模式的必要性及意义
我国长期推行的应试型教学虽然在一定程度上维护了教育公平,但是也使得大多数学生和教师的思想被限制,学生只懂得学习跟考试相关的内容,对于除此之外的教学内容不感兴趣;而教师也只会向学生灌输知识,并没有结合生活内容进行教育的意识。教师自身教育理念和应试教育带来的教学限制性抑制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他们只是为了考试而学习,因此整体的学习效率并不高。除此之外,道德与法治本身还是以塑造学生精神世界为主的教学,与生活之间的联系非常紧密。而在应试教育的背景下,教师不能将这部分的教学内容对学生进行透彻的讲解,因此学生对初中道德与法治的教学内容的理解也只停留在表面上,道德与法治对其精神品质以及三观的塑造作用也就不能够突显出来了。
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程的教学活动开展受到了诸多方面的限制,这对教师的教学水平以及基础素养都提出了极高的要求。传统教学模式下的道德与法治课堂毫无活力,加上该课程本身的难度,容易让学生产生厌倦心理,不利于道德与法治素养的提升。所以,在教学过程中融入生活化教学是顺势而行的一种教学活动,在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过程中,将生活化教学模式导入教学有着重要意义。
二、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中生活化教学模式的应用
(一)在课前教学环节进行生活化教学导入
道德与法治这门课程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学生所接触的知识都是偏向于理论性的,内容都脱离生活实际,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尽可能地在生活实际与教材所涉及的理论知识之间穿针引线,让理论知识都能够在生活中反映出来,有实例可考量。因此在课前环节进行生活化教学导入的时候,可适当引入一些实在的例子,根据学生的日常生活,将初中道德与法治和学生日常发生的事件进行整合,通过对事件的分析告诉学生一些交流的技巧,从而提高自身交流的能力,最终达到强化自身的效果。教师要提前备课,具体了解学生日常中可以接触到的事物,将教材上所学内容与生活进行结合,这样会避免学生产生枯燥心理,增添学生学习的趣味性。其次就是用生活实物演示,创设生活情境。在学习中,课堂氛围的营造十分重要,好的学习环境会让学生的学习事半功倍。所以教师要更好地借助生活实物来进行场景教学,必要的时候也可以准备相应的课件来进行教学辅助,且与学生之间尽可能多地进行交流,在活跃课堂氛围的同时,也能够将学生的注意力吸引到课堂教学当中,这样不仅促进师生关系更加紧密,也能营造良好的课堂教学氛围。
例如在讲解“发现自己”这一课的时候,教师可从学生日常生活中别人对他们的评价以及他们对自己的认知和悦纳自己等方面着手,让他们去探索是否真正了解自己,对自己的认知是否客观?又是否能够接受其实并不完美的自己,能够与自己和谐相处?或许学生当中有因外貌、学习成绩以及性格等方面而消极的学生,他们知道这些不完美,把这些不完美当成了自己人生的苦难或者是挫折,他们正在与自己较劲。而教师此时要做的就是开导他们,借由最能够触动他们心弦的话题进行课堂导入,能够将他们的注意力凝聚到课堂教学当中来,以生活内容为例进行讲解,或者是引入一些名人逸事,如海伦·凯勒等。让学生联系生活内容去理解初中道德与法治,既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也能够让教学活动的开展更加顺利。
(二)利用生活内容开展课堂教学
在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程的教学中,应当对所学内容有深度了解,教师需要对其进行深入的研究,以选择适合学生学习活动开展的主要内容。其中最有效的就是在课堂教学环节将教材内容生活化,充分利用手上的教学资源,如教学视频、社会时事等,让学生能够联系生活实际,对初中道德与法治的课堂教学内容产生独立的思考。教师在这个时候需要做的是掌控好课堂教学的节奏,既不能让学生偏离主题,又要充分体现出道德与法治内容与生活的关联性。
例如在讲解“社会离不开规则”这一课的时候,教师可以用在公共场所常见的一些例子,如闯红灯、在图书馆大声喧哗、在电梯里吸烟等,与学生进行沟通交流,让学生也提出自己在公共场所见过的不文明现象,然后让学生产生思考:遵守社会规则是多么重要。为了推进课堂教学节奏,教师可以向学生播放一些关于违反社会规则的视频,如酒驾、高空抛物等,让学生警醒,让他们产生维护社会规则、遵守社会规则的独立意识。借助这些教学资源可以创建出教学情境,让教学内容与生活内容无缝衔接。
(三)进行课堂提问,构建知识与生活的桥梁
教学过程中,教师与学生之间最有效的互动方式就是提问,学生通过对教师提出的问题进行深入思考,实现思维能力以及自主学习能力的提升。初中阶段的学生有一定的表现心理,他们喜欢在同龄人以及长辈面前展现自己的能力并获得赞赏。通过课堂提问,可以为他们提供这样的表现平台,也相当于让他们能够更加积极主动地参与到课堂活动当中。
例如,教师在讲解“成长的节拍”时,让学生思考在成长过程中所遇到的进退两难的情况,利用所学内容解决生活中遇到的问题。道德与法治课程的学习不仅是对知识的掌握,更要利用所学内容解决生活中的问题。在教学内容设计环节,教师要运用科学合理的方式进行整体优化,利用生活化的基础进行教学。生活教学内容的设计要具有系统性、整体性,引导学生理解所学内容,使生活化教学能够得到长远的发展,对学生未来立足社会产生积极的意义。这样一来,也可以摆脱传统教学中“应试教育”的束缚,以独特的教学方法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和兴趣,真正让他们学有所成。
(四)与学生进行友好互动,活跃课堂教学气氛
要想将生活化教学模式应用到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中,首先必须在两者之间建立联系,在课堂导入过程当中还要在学生与教师之间找到进行互动的契机,在师生相互配合的同时活跃课堂气氛。还可以通过生活情境与实际事件的发生,来帮助学生更好地吸收课堂知识,提高教学效率,并且可以讨论一些具有辩证性的社会话题。
例如在“社会离不开规则”这一课,教师可以引入这样辩证性的事件,像“因为规劝他人不要在电梯里抽烟而导致他心脏病发作”这一在 2017 年引起社会轩然大波的社会规则事件,让学生在遵守交通规则以及人道主义方面进行深入探讨,利用生活中的实例,让学生参与到交流当中。创建合适的生活情景,让他们积极地自主发言,不仅提高了课堂教学的教学质量,而且让生活化教学的模式,更好地融入初中道德与法治的教学当中。除此之外,教师不能充当一个旁观者,要对学生的课堂学习积极引导。学生的理解能力,因为年龄限制还有些欠缺,在很多方面遇到的困惑都需要教师来进行解答,最后能够将知识转化为自身的学识,塑造自己的精神品质以及三观。
学生难免会被一些不良风气影响,所以想要学生不被影响,教师可以通过一些生活中的真实案例来跟学生进行讨论。一方面了解学生目前的想法,一方面通过学生们的想法来告诉学生什么是对的,什么是错的,通过身边发生的真实案例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在学习的同时帮助学生提高各方面的综合素质。
三、结语
综上所述,初中道德与法治与生活的联系紧密,教师应当在教学理念和教学模式上做出改变,对生活化教学模式与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之间所产生的话题作用有深刻的了解,在应用价值及其教学意义上也应当在教学过程中充分体现出来。初中阶段的学生极具个性,在教学的细节调整上,教师也应该依据学生年龄段的特点,在课堂导入以及教学内容设计等方面进行个性化调整,将手上能够利用的教学资源充分地导入课堂教学当中,寻找道德与法治与生活之间的内在联系,构建生活化教学课堂,在提高整体教学质量的同时,也对学生的性格塑造和价值观正向引领起到一定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