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永和苹果产业发展中的问题及提质增效关键措施
2021-11-23康海峰李鲲鹏赵龙龙
康海峰,李鲲鹏,赵龙龙
(山西省农业科学院果树研究所,山西 太谷 030815)
近年来永和县委、县政府大力开展科技富民与精准扶贫工作,为使当地果农尽快掌握苹果栽培管理技术,进一步促进永和苹果产业转型升级,2016年,永和县政府和山西省农科院果树研究所签订 《永和县苹果产业提质增效科技合作协议》,以山西省地方标准DB14/T 929-2014《SH1 矮化中间砧苹果树栽培技术规程》为技术基础,在阁底乡东征、庄则坪、西庄、下辛角等村,改建66.7 hm2高标准苹果示范园,开展幼树管护、树形改造、土肥管理、病虫害综合防控等一系列技术试验示范。经过4年的努力,永和县阁底乡在果园管理、果实品质等方面均有显著提高。笔者对其苹果产业提质增效管理予以总结,供相关人员参考。
1 永和苹果产业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永和县地处临汾林果带,与隰县、大宁县相邻。该县具有土地肥沃、昼夜温差较大、区位优势明显和自然生态纯净的优势,是目前我省优质苹果产区之一。永和县自上世纪50年代开始大力发展苹果产业,现已初具规模。
阁底乡是永和县苹果产业转型升级的重点乡镇之一,基本属于旱养果园,栽植面积近400 hm2,主栽品种只有‘秦冠’‘金冠’‘长富2’,比例为5∶3∶2。存在品种单一、果品集中上市的问题,远远不能满足市场需求。在果园管理上意识淡薄,技术滞后,苹果产量、品质下降,树体老化。90%的果园没有开展整形修剪及病虫害综合防控工作,导致果园郁闭而通风透光极差,结果枝量极低,病虫害严重,果实着色差……果品价格逐年走低,甚至无人问津。以上这些现象严重挫伤了果农的生产积极性,也给政府的脱贫攻坚带来一定的困难。
山西省农业科学院果树研究所通过开展项目调研、技术培训、实地指导等工作,使永和县苹果种植户的管理水平和科技意识明显提高。其中建设矮砧苹果栽培示范园13.3 hm2,包括新建“SH6矮砧+‘新凉香’苹果”标准示范园5.3 hm2、“SH6矮砧+‘晋富2号’苹果”标准示范园8 hm2,行株距3.5 m×2.0 m,每666.7 m2定植95株。新建‘六月红’苹果高标准示范园13.3 hm2,开展幼树管护、树形培养、高接换优、病虫害综合防控等旱塬简约栽培管理技术示范;对示范区果农适时进行理论指导和现场培训。通过高接换优,3年内陆续建设精品园40 hm2,对项目区果园开展树形培养技术指导。3年生果园第1年挂果,平均666.7 m2产500 kg,按照4.00元/kg计算,666.7 m2收入已达2 000元,保障了果农的基本收入。若全部进入盛果期,平均每666.7 m2生产优质果2 000~3 000 kg,优质果价格6.00元/kg,每666.7 m2收入可达到1.2 万~1.8 万元。
2 提质增效关键措施
2.1 技术培训及人才培养
山西省农业科学院果树研究所适时实地组织专家对全乡果农进行培训(不少于500 人次),做到“家家懂果树、村村有能人”。根据产业发展需要,在乡政府及各村委的支持与组织下,培养组建一支专业的苹果管护队伍,使科技能够真正落地生根,推动和保障当地苹果产业持续健康发展。同时还为当地培养了一支苹果经纪人队伍。
2.2 优化品种结构
品种是苹果产业最基本的生产要素。为了满足市场优质化、多样化需求,减轻贮藏压力,调整品种种植结构已成为当地果业转型升级的重要方面。项目组根据当地栽植现状,通过规划改建示范园进行品种结构调整。主要包括‘六月红’‘晋富2 号’‘新凉香’等[1,2],早熟品种占比1/4,极大地丰富了当地市场的品种需求。
2.3 SH 系矮化砧木的选用及相应整形修剪技术
2.3.1 选用SH 系矮化砧木的优势
砧木是果树生长的基础,对于控制树体长势,增强果树抗旱、抗盐碱、抗病虫害能力,提高果实品质等方面有着重要的意义。SH 系苹果矮化砧木是由山西省农业科学院果树研究所采用杂交育种方法 (‘国光’ב河南海棠’)选育的。山西省近几年发展的矮砧果树砧木几乎全是SH 系,目前发展面积已远超过M26[3]。同时,选用SH 系矮化砧木后的果树生长缓慢且矮小,在适当加大行距的情况下,适宜机械化作业,大幅度节约了劳动力成本。经4年的田间调查发现,阁底乡以SH1 做中间砧的果树均表现出良好的成花能力和丰产性,可溶性固形物含量等果实品质指标也有明显提升。
2.3.2 SH 砧苹果树的整形修剪
合适的树形及良好的树形结构,有利于利用空间,提高树冠透光率,控制留枝量,优化枝类组成,增强光合作用,达到提高果实品质的目的。细长纺锤形和高纺锤形均适用于SH系矮化砧果树。
细长纺锤形 当年苗木栽植后,在80~100 cm饱满芽处剪截,并抹除竞争芽,同时剪除粗度超过中心干1/3的分枝。在中心干上每隔15 cm 选择合适位置进行刻芽,促使中心干分枝。疏除中心干上距地面50 cm 以下的分枝,减少养分消耗。8月中下旬对主枝进行拉枝,角度控制在90~120°。第2年在中心干上继续刻芽,同时控制第1年刻芽发出的枝的生长长度,当枝条长度接近45 cm 时拉平,不到45 cm 的一律不拉枝或轻拉枝。第3年继续剪除与中心干竞争的枝条,对上一年的粗枝在分枝基部采取环割措施,促进成花。中心干上一、二年生枝的修剪管理同前两年。冬剪时疏除主枝上不是花芽的侧枝、重叠枝、密生枝、病虫枝等。经过3年的整形修剪树形基本建成,主干明显,树高3 m 左右,其上均匀着生30个左右的小主枝[4]。
高纺锤形 树体结构特点是,成形后树冠冠幅小而细高,树冠上下部平均冠幅2 m左右,树高3 m,主干高0.8~1.0 m;中心干上着生30~50个螺旋式排列的小主枝,小主枝上直接着生结果枝。当年定植后不定干或轻打头,剪除主干上长度超过50 cm的枝条,其他枝条均不打头,保持单轴延伸就可以;疏除从地面到定干高度之间的萌枝及上下间距小于25 cm的枝。冬剪时疏除中心干上所发出的强壮新梢,疏除时留1 cm的短桩,促发弱枝;保留长度30 cm以内的弱枝。第2年的整形重点是在中心干分枝不足处进行刻芽,促发分枝;展叶初期剪除保留枝条的顶芽,缓和枝条生长势。冬季修剪时疏除中心干上当年发出的强壮新梢。第3年的整形参照前两年。需要强调的是,保留枝条按树冠不同部位的要求进行拉枝。疏除强旺主枝结合拉、拿旺枝,在主枝上直接培养结果枝组。结果枝组3年轮换1 次。当枝条粗度超过3 cm 时及时疏除,采用边培养边轮换的方法进行更新复壮。该树形成形后每年轮换中心干顶部的弱枝,保持中心干顶部弱枝带头即可。
2.4 土壤改良
阁底乡属黄土残塬沟壑区,是典型的雨养纯农业乡。受当地十年九旱、靠天吃饭的传统管理观念影响,果园肥料投入严重不足,土壤有机质含量偏低,严重影响果实品质及产量。为了达到提高果树抗旱能力及提升果品质量的目的,必须进行土壤改良。
2.4.1 增施有机肥
增加土壤有机质是提高果品品质的有效途径。通过施用有机肥可改善土壤物理性,提高土壤自身的抗逆性,形成良好的土壤生态环境。近年来,人们普遍施用化肥,特别是偏重施用氮肥,导致土壤理化性状越来越差,各种缺素症频繁发生,苹果腐烂病的发病情况也越来越重,形成了“越差越施、越施越差”的恶性怪圈。要想避免以上情况的发生,只有逐年增施有机肥,走良性循环的道路。开沟施肥是在果树行间挖沟或在果树周围挖圆形沟或放射沟进行施肥的方法,比随水施肥及旋肥入土更能提高肥料的利用率。这种施肥方式能够诱导根系下扎,有利于根系的生长发育和对水分、养分的吸收,最终提高果树的抗旱能力。
2.4.2 果园生草
果园生草也是一种较为先进的果园土壤管理方法,具有改善果园土壤环境、促进果园生态平衡、优化果园小气候、提高果实品质和产量的优点。果园生草就是通过人工在全园或果树行间带状种草,有效地控制不良杂草对果树和果园土壤的有害影响。果园生草的模式包括全园生草、行间生草等,具体模式应根据果园立地条件、种植管理条件而定。果园生草要特别注意以下几方面:(1)因地制宜选用草种。具备灌溉条件的果园应选用耐阴湿的白三叶草;缺水或旱地果园要选用比较抗旱的百脉根等草种。(2)重视苗期管理。适时进行机械刈割,控制草的长势,以缓和春夏季草与果树争夺肥水的矛盾,还可增加年内草的产量,提高土壤有机质含量。刈割下来的草可以就地撒开,或覆盖树盘,也可开沟深埋或沤肥。(3)加强水肥管理。对种下的草要有计划地施肥灌水,在苗期灌水时应追施一定量的氮肥,也可趁下雨天撒施。当果园天旱缺水时,就要及时灌水。
2.5 病虫害综合防控
由于缺乏有效的病虫害综合防控措施,阁底乡70%果园存在病虫害发生严重的问题,其中尤以苹果腐烂病、苹果锈病、食心虫等病虫害为重。通过研究,我们认为苹果病虫害综合防控应贯彻“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方针,对苹果病害、虫害要提前预防,协同各种防治措施将病虫害控制在经济阈值之下,实现绿色、无公害生产的目的。
2.5.1 农业防治
农业防治主要以农田小生境为出发点,通过栽培、清园等一系列措施达到控害的目的。清园等主要包括清除地面落叶、落果和杂草,剪除有病枝条,摘除僵果、虫果,浇灌封冻水等。栽培措施主要通过合理的整形修剪,疏除多余枝条,增加光照和通风,以恶化病虫害的孳生环境,从而达到减轻病虫害发生的目的。
2.5.2 物理防治
主要包括大面积采用频振式杀虫灯杀灭害虫、糖醋液诱杀害虫、果实套袋防害虫、树干涂白等技术。另在果园适时悬挂粘虫板诱捕害虫。
2.5.3 生物防治
生物防治是生产无公害果品的重要措施之一,主要利用昆虫信息素、寄生性、捕食性天敌及病原微生物,调节害虫的种群密度,将害虫种群数量控制在危害水平以下。在利用害虫信心素防治中,可利用信息素制成的诱捕器对害虫适时监测,根据虫害发生情况进行大量诱捕等。蓄养天敌措施主要是在果园周边种植显花植物条带或在果园行间兼作含蜜植物,以招引和促进天敌繁殖。此外也可人工释放赤眼蜂、捕食螨,增加天敌数量。当果园害虫暴发时,可优先考虑使用生物农药等。
2.5.4 化学防治
化学防治应在害虫预测预报及动态监测的基础上针对性的应用。果园中严格禁止使用广谱、高毒的农药,优先选用生物农药、矿物农药或选择性强的农药及生长调节剂等。在农药防治过程中,尽量做到生长期少用农药、交替使用农药、提升农药喷施效率、农药减量化、采收果实前留足安全间隔期,以减少农残及对环境的污染。
2.6 果实管理
果实套袋是提高果品质量的重要措施之一。果实套袋能够起到促进果面着色、果面光洁细腻、预防病虫害、减轻环境污染和提升商品价值的作用。生产实践中,果实套袋需要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2.6.1 选择合适的套袋时期
套袋过早,由于幼果对环境的改变比较敏感,影响幼果的膨大;若遇高温干旱则会造成大量落果。套袋过晚,果面粗糙且果实变大,影响套袋操作。
2.6.2 严格定果
在疏花疏果的基础上,选择果形端正的大果。套袋时每花序应留单果套袋,最好是下垂果。
2.6.3 定期检查套袋情况
套袋结束和恶劣天气过后,均应检查袋口是否绑扎严实,纸袋是否变形。每隔15 d 应开袋检查有无害虫或病害发生,是否出现日灼现象。若发现问题,及时采取必要的补救措施。
2.6.4 选择合适的摘袋时期
过早摘袋容易造成果实着色不匀,果面粗糙;过晚摘袋会出现着色不全、色泽较淡的现象。脱袋后应保证果实接受日照25~30 d,以提高果实含糖量,改善综合品质[5]。
2.6.5 分批采收
为了保证苹果果实成熟度、商品性一致,以及避免采前落果发生,还应做到适时分批采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