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辽东地区杂交榛子产业发展中的问题及对策

2021-11-23许水威王立明郑金利

北方果树 2021年2期
关键词:辽东榛子树体

许水威,王立明,郑金利

(1 辽宁省新宾满族自治县自然资源发展中心,辽宁 新宾 113200;2 辽宁省经济林研究所,辽宁 大连 116031)

杂交榛子是辽宁省经济林研究所利用平榛做母本、欧洲榛作父本杂交培育的[1],1999—2019年共有16个品种先后通过辽宁省林木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或认定。截至2020年,在辽东地区(抚顺、本溪、丹东3市)推广种植面积已达1.4万hm2,占全国总面积的20%左右。辽东的优越气候条件非常适合栽植杂交榛子,现已成为我国杂交榛子的主产区。2019—2020年,我们对辽东地区杂交榛子产业的发展现状、存在问题进行调查和分析,并提出发展建议,以期对辽东地区杂交榛子产业发展提供参考。

1 辽东地区杂交榛子产业发展概况

1.1 优越的气候条件

辽东地区属于北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雨热同季,年降水量800~1 200 mm,无霜期130~150 d,可以满足大部分杂交榛子品种的生长和结实需求,尤其是充沛的降水量对杂交榛子的优质丰产极为有利。近几年辽西地区由于天气干旱,导致杂交榛子品质下降和越冬抽条现象非常普遍,而辽东地区基本上无这种情况发生。杂交榛子果实发育期土壤水分供应不足会导致果个变小,出仁率降低,还会因为树体营养生长不良而导致春季抽条。杂交榛子幼树以长枝结果为主,充足的水分供应是保证枝条健壮生长的首要条件,调查数据显示,在同样土壤肥力和管理条件下,辽东地区杂交榛子幼树的枝条平均长度比降水偏少的辽西地区长50%以上。说明辽东地区是杂交榛子的适生区。

1.2 产业现状

辽东地区杂交榛子产业始于本世纪初,前期发展速度较慢,从2010年开始步入快速发展期[2],每年新增面积1 200~1 600 hm2。目前总面积为1.4万hm2,其中树龄5年生以下的幼龄树占60%左右。以鲜果销售为主,坚果年销售量约8 000 t,占产量的80%以上。

辽东地区杂交榛子产业发展的典型代表是本溪市桓仁满族自治县五里甸子镇老黑山村,该村地处浑江下游北岸,距桓仁县城70 km。全村总面积1 430 hm2,户籍人口1 152人,人均收入不足2 000元,是一个典型的贫困村。从2003年开始,在辽宁省各级林业部门的大力帮扶下,老黑山村开始发展杂交榛子,2008年实现杂交榛子全覆盖,种植面积达到300 hm2。2019年杂交榛子产量达到1 300 t,销售收入突破3 000万元,已经成为全村的唯一主导产业。

2 辽东地区杂交榛子产业发展中的主要问题

杂交榛子是一个新兴的经济林树种,病虫害相对较少,管理技术相对简单,在辽东地区优越的气候条件下很容易丰产。但这些特点导致了重栽轻管现象的发生,并普遍存在,各种潜在问题陆续暴露出来,已经严重影响产业发展。

2.1 郁闭度高,管理成本增加,种植效益下降

杂交榛子幼树生长较慢,适当提高栽植密度是保证早期丰产的有效措施。但随着树龄增加树冠增大,必须采取适宜的间伐措施,以保证园地通风透光。目前辽东地区没有一个种植户采用间伐措施,成龄榛园郁闭问题非常严重,导致榛园通风透光条件极差,白粉病和红蜘蛛危害加重,树体内膛光秃,结果部位外移,坚果产量和质量下降;采收、打药等管理作业的成本成倍增加,种植户收入大幅度降低。

2.2 树干日灼严重

杂交榛子树体越冬后萌动非常早,辽东地区2月底3月初气温达到5 ℃左右时树干形成层已经开始活动,13:00—14:00 时阳光直射树干西南部,温度迅速升高,太阳落山后温度又随着气温的下降迅速下降,剧烈的温度变化导致树干西南方向的皮层受伤而纵向开裂,俗称“破肚子”。

因为从未采取任何防护措施,辽东地区成龄榛园树干日灼现象很普遍,所有5年生以上榛园均有发生且非常严重。随着树干受害部位腐烂逐渐加重,树冠上部枝条也逐渐枯死,树冠残缺不齐,产量迅速下降。

2.3 品种多而杂,缺乏市场竞争力的优势品种

辽东地区种植的杂交榛子多达30 多个品种,很多种植户对品种间的差异认知不足,即在品种选择上具有很大的盲目性。同时由于辽东地区优越的气候条件,大部分品种均能正常越冬和生长结实,增加了劣质品种品系淘汰的难度。

2.4 经营主体小而散

辽东地区杂交榛子的种植多以自然农户为主体,种植规模1 hm2以下的居多,面积6 hm2以上的种植大户很少;组织杂交榛子种植专业合作社的也很少,为榛子户服务仅停留在简单的农资采购环节。这种情况严重影响先进适用技术的推广应用,导致很多榛园产量低,产品质量参差不齐,失去市场竞争能力。

3 建议

3.1 加大宣传和技术培训力度

政府相关部门应该加大对杂交榛子产业的扶持力度,在人力、资金方面加大投入,使杂交榛子产业成为促进辽东地区实现乡村振兴目标的优势主导产业之一。通过组织种植户外出参观学习,组织专家进行经常性的技术培训和技术指导……提高种植户对先进适用技术的认识和掌握,为杂交榛子产业健康发展提供技术保证。

3.2 大力培育新型经营主体,提高产业化水平

大力培育杂交榛子种植专业合作社,鼓励种植户加入合作社,依托合作社开展杂交榛子生产经营活动。合作社除了在生产资料购买、产品销售方面为社员提供服务外,更应该加强同专业研究机构的务实合作,加强示范基地建设,把示范基地作为新品种新技术的展示平台,推动产业健康发展。

杂交榛子的贮藏和加工,是提高产品附加值的重要环节,政府应该大力扶持一些信誉好的杂交榛子贮藏加工企业,使之尽快做强做大,成为带动产业发展的龙头。

3.3 加强低产劣质榛园的改造和品种更新

对郁闭榛园可采用间伐或树体回缩的方式改善园地通风透光条件,对树干日灼伤害严重、树冠残缺不齐的植株可以在地表处进行平茬处理,利用萌蘖重新培养树冠[3]。杂交榛子长枝结实能力强的特点非常有利于树体更新,回缩更新的第2年产量即可恢复,平茬更新的第3年就可实现再次丰产。

对于产量低和品质差的品种必须进行更新,生长健壮的幼树可以立即采用嫁接换头方式进行品种更新[4];树干损伤严重、树冠残缺不齐的老树首先进行树体更新复壮,然后再嫁接换头。嫁接后第2年即可少量结果,第3年平均株产可以达到0.5 kg 左右,第4年平均株产1.0 kg,第5年平均株产2.0 kg。采用嫁接换头方式进行杂交榛子品种更新比移除原有植株后重新栽植建园方式更经济可行。

3.4 融合旅游资源,拓展销售渠道

辽东地区既是辽宁省的重点林区,也是满族的发祥地,森林覆盖率高,风景优美,人文积淀厚重,各种特色旅游资源极为丰富。可以营建一批杂交榛子观光采摘园,同时将杂交榛子开发成各种特色旅游产品,在拓展线上销售渠道时,将杂交榛子作为特色旅游产品同其他旅游资源一起推介,会产生相辅相成的效果,实现同当地旅游产业的深度融合。这对提高种植户的收入,促进辽东地区杂交榛子产业健康发展将发挥重要作用。

猜你喜欢

辽东榛子树体
真人榛事
曲麻菜
不同砧木对沃柑树体及果实品质的影响
心向辽东
蝉诉
榛子的猫猫图鉴(上)
蓝莓栽培过程中的简易修剪方法
苹果发生冻害怎样补救
“箕子东适”考辨
松鼠采榛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