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网络空间治理视域高校思政教育改革路径探析

2021-11-23王欣华

现代交际 2021年18期
关键词:网络空间思政教育

王欣华

(首钢工学院 北京 100144)

伴随信息科技飞速发展和普及,网络空间现已成为多数人的主要活动场域,转变了大众生产生活与思维方式,并且对社会各行业发展也带来深刻影响。诚然,网络空间作为社会大众的共同家园,应为网民群体创设健康和谐的网络空间环境,加大网络空间治理力度。大学生作为网民群体的主要力量,三观尚未完善,仍会受到诸多消极网络信息内容的影响和侵蚀,这对高校思政教育的开展提出了新挑战;与此同时,网络空间包含的多元化信息及开放程度较高的交流平台,也为高校思政教育提供了发展机遇。因此,要深度探究网络空间治理视域高校思政教育改革的支撑基础,基于该视角革新思政教育路径,切实保障国家和高校教育目标的贯彻落实。

一、高校思政教育改革基础

1.思政教育和网络空间治理主体协同

众所周知,网络空间主体具体涵盖网民用户、政府部门及网络运营商,且各主体在网络空间中所具有的功能和定位存在一定差异,所产生的影响力亦有所不同。[1]高校原有的思政教育过程,师生是两大主体,政府部门也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以网络技术为依托的思政教育有效延伸了主体范畴。思政教育和网络空间治理之间存在主体协同关系。基于管理视角而言,网络空间治理要求政府部门切实发挥自身立法和监督职能,思政教育亦需要通过教育主管部门统一管理和指导,尽管两者主管部门不同,但均处在行政体制当中,在相关政策拟定与研究管理层面均保持着较强的一致性。事实上,在网络发达的新时代,思政教育和网络空间治理的有关主题并不是绝对固定的。师生在思政教育当中均为重要主体,教师主导整个教育过程,学生群体以教师引导为基准习得知识和能力,将所学内容内化于心并外化于行。在以往思政教育当中,教师是各项教育活动的主要发起者,而学生是受教育对象,这种关系具有相对稳定性。在网络空间治理中,师生群体均以网络用户身份存在,都是网络空间治理的对象,且受到政府部门和网络运营商的监管。因此,全面推进网络空间治理为高校思政教育工作延伸了教育主体及影响范畴。

2.思政教育和网络空间治理方法趋同

思政教育和网络空间治理均是凭借先进理念武装大众头脑,借助优秀文化创设良好发展环境,两者从本质上来说都是借助管理方法落实对个体的教育及引导,只是在具体实践中思政教育与网络空间治理关注点存在差异。[2]网络空间治理注重以制度为基准界定用户行为,思政教育强调借助思想力量全面规划教师和学生言行,两者在内容及路径选择层面的侧重点不同。网络空间治理的直接目的是解决具体问题,借助立法和技术等诸多强制性方法面向治理对象展开约束管理,同时借助文化建设及道德教育等各种隐性手段生成持续治理能力。近些年,我国颁发了诸多法律条例,明确定义网络空间失范行为与其造成的严重后果。思政教育强调对学生群体进行柔性管理,教育方法具有柔和性及隐蔽性特点。思政教育的直接目标是推动学生健康成长和发展,立足于学生人格品行、思想意识、道德品格及政治素养等,借助教育引导,正向影响学生群体。基于外在表现而言,思政教育和网络空间治理均明确规定了禁止行为,且对积极行为均借助教育形式加以提倡,没有显著的约束性与强制性,此种教育和治理方法的同质性亦为当下网络空间治理的高校思政教育改革提供了支撑基础与良好条件。

二、高校思政教育改革面临的挑战

1.阵地变化打破教育平台布局

在网络空间治理过程中,丰富多元的信息资源与传统课堂教学中有限的教育内容产生了强烈的对比,这也使传统思政教育弊端越发凸显。一般来说,高校思政教育普遍以课堂作为平台阵地,然而网络空间产生的学习交流阵地不断更替,在某种意义上打破了高校原有的教育布局,弱化了以课堂教学为中心的思政教育平台吸引力和影响力,若高校不能积极拓展网络空间展开教育,必然会受到网络的冲击。

2.网络空间消极思想不断蔓延

众所周知,网络空间并非法外之地,在网络用户,特别是大学生群体十分庞大的空间当中,所有个体均应具备较强的法律意识,且充分遵循各项网络规则,真正成为网络空间的参与者与秩序的维护者。[3]规则的空档导致网络乱象横生,对大学生群体心理健康与学习生活带来了严重影响,进而对高校思政教育活动的顺利实施造成冲击。同时,在网络安全层面,部分网络平台缺乏保密机制,导致大量用户信息被泄露,产生了诸多违法行为,包括盗取他人信息、网络诈骗及倒卖个人信息等。多数大学生三观尚未成熟,且信息内容甄别能力亟待提高,在这种环境中,对学生的思想和行为均具有深刻影响,也对高校思政教育提出全新挑战。

3.网络信息技术融合运用不足

一般来说,信息技术和高校思政教育融合并非普通层面的技术运用,而是借助信息技术手段,在高校思政教育当中的广泛运用,推动高校思政教育育人观念、方法与方式的有效转变,进而落实信息技术和思政教育的深度结合。在实际操作过程中,网络信息技术并未与高校思政教育充分结合,导致部分学校在思政教育中还存在按部就班和不求突破的问题,这也导致学生群体陷入思想困惑,难以顺应信息化时代提出的要求。一方面,思政教育时效性有待提升。[4]全球一体化发展,以及网络信息的跨时空传播,为信息技术赋予了较强的时代感,且网络空间中持续涌现出新事物,思政课程教材具有相对稳定性的特点,无法紧跟网络信息时代发展脚步。另一方面,思政教育难以呈现实际情境,难以将寓理于实落到实处。高校思政教育始终将德育置于首位,而传统教育中简单的说教欠缺说服力,难以发挥育人效果。高校思政教育若无法紧跟信息技术发展脚步,且获取信息数据的方法陈旧与信息解读能力不足,则无法引导学生在网络空间中的思想和言行,只能依赖学生的自我选择与自我判断,也就无法有效培育学生们正确获取与解读网络信息内容的能力,难以实现潜移默化熏陶学生的教育效果。[5]

三、高校思政教育改革的有效路径

1.创设积极健康的网络空间环境

第一,加大网络空间监管力度。高校思政教育承担着教育和培养学生的重要角色,基于网络空间治理角度探究思政教育改革路径,需要创设积极健康的网络空间环境。一方面,加大网络空间监管与治理力度,加强对网络空间中各类信息内容的甄别与过滤,在源头上避免错误思潮与负面言论的广泛传播。基于管理层面而言,应进一步健全网络法律条例,针对高校网络拟定专门法律措施,加强对大学生的法律保护。另一方面,构建完善的信息举报与处理制度,为广大网民提供真正畅通的信息举报渠道,凭借社会力量协同抵制消极信息和思想传播。

第二,抓牢高校主流意识形态的话语权,切实保障高校思政教育可以规避网络言论对其带来的消极影响。学校方面应完善网络信息内容审查制度,遏制各种反对主流意识形态的声音,完善意识形态工作体系,广泛传播和宣扬主流意识形态。同时,发挥现代媒体平台传播优势,多形式呈现新时代社会主流价值内涵,潜移默化地感染和熏陶学生。另外,传播主流意识形态相关内容应选择大学生喜爱的形式,以教师与学生需求为自基准,选择适宜的叙事话语内容,唯有如此,才能真正被学生群体所接受。

2.建设思想政治教育的网络平台

首先,构建资源共享机制,扩大思政教育空间。新时代网络背景下,大量信息资源不仅扩大了高校思政教育空间,同时也为开发与建设网络教育平台提出了高要求。师生凭借网络的平等性与开放性,均享有网络信息时代的信息红利。因此,高校应建设与开发思政教育网站,面向学生们供给丰富的学习资源。借助资源共享平台,为学生提供多元化的学习资源,使学习不再简单局限于课堂有限的教育内容,进而最大限度地扩大思政教育空间。其次,强化与新媒体技术的密切合作。现阶段,微博和微信等诸多新媒体平台成为当下不可或缺的人际交往形式,大学生也是新媒体平台中的主流用户,高校思政教育要将教育内容有效转变成短视频形式,将其发布在新媒体平台当中,以学生们喜爱的形式延伸教育课堂。与此同时,借助微信公众号宣传优势,实时发布教育信息与多元化资源,构建思政教育实时交流群,促进生生与师生之间深入交流,实时把握学生们思想动态。最后,教师可以借助新媒体平台,实施文明上网与反诈骗等宣传教育活动,帮助学生正确甄别网络犯罪等行为,强化其法律意识。

3.构建多元化思想政治教育课堂

第一,提高教师队伍网络数据素质。高校思政教育授课教师应积极学习专业的大数据知识,明确大数据意识。大数据等诸多信息技术可以支持灵活的信息查询与动态资源的检索,思政课教师只需在相关网站或平台中输入关键词便可以选择和自身备课主题有关的教学资源,提升了思政课教师备课质量和效率,也确保了信息内容的时效性。思政课教师应明确数据分析和处理意识,正确把握数据间存在的关联性,为预估学生们思想动态以及精准定位思政教育目标提供理论支撑。与此同时,信息数据始终在持续更新和变化,思政课教师应具备在动态变化当中有效处理信息数据的能力,为落实思政教育目标打下基础。

第二,有机整合思政教育资源,提升学生在思政课堂中的参与度。我国高校思政教育承载着引导学生群体明确三观、强化对于社会主义主流意识形态的高度认同、将学生培养成优秀的社会主义事业接班人与建设者的时代重任。教师作为思政教育体系中的重要角色,专业素质水平在较大限度上决定着思政教育最终成效。在网络空间治理过程中,思政课教师应重视整合教学资源,选择适宜的思政教育内容。教师应清晰定位思政教育课程,明确在课程教学中自身需要哪些信息内容,从而合理与科学地筛选数据信息。网络数据信息存在诸多虚假内容,思政课教师应去伪存真,选择具有可靠性与科学性的教学资源思政课教师应积极引导学生借助网络平台搜集课程信息内容,共享网络资源。同时,为学生们提供在课堂中展示自我学习成果的时间和机会,以此提升学生思政课堂参与度。[6]

四、结语

网络信息技术建设了网络空间和网络环境,是现实空间在虚拟世界的外延。网络空间生成了社会大众全新的思维模式与生活方式,已经成为当下价值交锋与文化碰撞的重要场域。现阶段,高校思政教育要渗透空间场域,积极传播核心价值观和社会主旋律,在网络空间场域重塑社会主流意识形态。高校思政教育作为系统性与长期性是教育任务,是国家治理及教育体系的主要部分。因此,高校应创设积极健康的网络空间环境,建设思想政治教育的网络平台,构建多元化思想政治教育课堂。

猜你喜欢

网络空间思政教育
国外教育奇趣
清华大学:“如盐在水”开展课程思政
题解教育『三问』
思政课只不过是一门“副课”?
思政课“需求侧”
教育有道——关于闽派教育的一点思考
思政课“进化”——西安交大:思政课是门艺术
《网络空间安全》订阅单
《网络空间安全》订阅单
《网络空间安全》订阅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