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音乐类艺术生就业状况分析

2021-11-23段志扬

就业与保障 2021年3期
关键词:艺术类毕业生音乐

文/段志扬

如今,高校音乐类艺术生就业形势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存在着一些阻碍学生顺利就业的问题。为了实现音乐艺术类学生高效、高质量就业,学校和社会都应该作出相应的调整,制定更有利于学生就业的政策;学生自身也应该清醒地认识当前的就业形势,尽快为自己做好职业规划,明确未来的就业方向。在高校、社会和学生的共同努力下,让音乐类艺术生能够“学以致用”,促进我国音乐产业的发展和创新。

一、当前音乐类艺术生就业状况分析

音乐学专业给人的普遍印象是培养成本高、资金消耗大,但是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越来越多的家庭已经达到小康水平,可以从财力、物力等多方面支持孩子的音乐学习,为学生的音乐学习之旅奠定坚实的基础。与此同时,学习音乐已不再是过去“专门化”的专业,它已随着思想观念的进步和社会的发展逐渐成为大众教育,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选修音乐专业的学生逐年增加[1]。此外,各高校也在不断扩大音乐专业的招生规模,将音乐专业划分得更加细致,课程设置更加完善。音乐类艺术类学生的毕业人数逐年增加,导致市场需求由以前的高涨,逐步转向毕业生数量“供大于求”,导致每年应届艺术类毕业生就业不及时,造成艺术类学生就业难。

二、影响音乐类艺术生就业的因素分析

(一)音乐类毕业生人数供大于求,导致“一职难求”

音乐类专业艺术生入学人数剧增,高校对音乐类专业的招生规模也在逐步扩大。尽管音乐类毕业生就业市场相应增加了就业岗位,但实际就业人数却大大超过了岗位设置数量,在劳动力市场无法在短时间内消化超过的供给量的情况下,毕业生毕业后出现“一职难求”的现象,导致应届毕业生就业时间推迟,或从事与专业无关的工作,浪费了前期的专业学习成果。

当前必须强调的是,不能因为高校音乐专业艺术类学生就业难、“一职难求”的现象,就全盘否定高等教育体制,否定音乐专业设置机制。要知道,就业困难只是暂时的,以后还可以通过经济发展和社会、市场体制改革来调整音乐类毕业生就业。此外,高校音乐专业的扩招,为更多热爱音乐的人提供了机会和平台,在一定程度上也促进了教育的公平,促进了我国高等教育的多元化发展,拓展了人才培养的广度和深度。

(二)毕业生就业区域选择与政府的激励政策不对等

社会和市场对音乐类艺术生的需求日益增长,但毕业生的就业地域倾向一般集中在各直辖市、省会城市和经济发达地区,或者规模较大、声誉较好的培训机构,大学和中学音乐教师也是他们的选择之一。相反,三线城市和部分经济欠发达地区,很难招聘到高素质的专业音乐类艺术生,偏远地区想招到音乐专业人才更是困难重重。其原因在于音乐类艺术类学生对自己的就业期望值过高,认为自己在专业学习前投入了大量的时间和金钱,因此对自己的工作环境、工作内容和薪酬都有很高的期望。但大学扩招后,随着毕业生人数的激增,市场迅速呈现饱和状态,甚至出现了就业与毕业生比例严重失衡的现象。这样的问题只出现在大中型城市和发达地区,县一级或偏远地区的音乐专业人才仍然较少。也就是说,大中型城市的就业岗位饱和而毕业生依然大量涌入,欠发达地区的就业岗位空缺,人才难求,但毕业生却不会考虑。针对这一现象,国家提出了“西部大开发战略”,这不仅是经济的发展,也是人才的引进,而且采取措施吸引志愿人员参加西部计划。但这些政策中的地区待遇、未来发展空间以及流动与大城市的差距都很大,音乐专业的毕业生大多不愿意选择去经济欠发达地区就业。在宏观层面上,并非市场对就业岗位太少,而是毕业生不愿前往经济欠发达地区,导致地区之间出现两极分化,即毕业生择业心态与国家就业政策不相适应,导致毕业生难以就业的现象。

(三)毕业生就业能力不足

伴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我国经济体制和劳动力市场的结构都在发生着变化,用人单位的人才需求与以往相比也有了很大的变化,但并非所有高校音乐专业的学生培养都能紧跟社会发展趋势。不遵循职业需求路径,从而导致人才培养策略与市场需求存在差异。大学生就业能力不足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大学毕业生对市场需求的反应不够迅速,缺乏与社会对专业人才培养需求相适应的教育;二是高校不断扩大招生规模,导致师资严重不足,师生人数比例出现问题,后勤和教学管理工作跟不上发展形势,使一些学校本来就很陈旧的教学设备再次被“稀释”了[2]。很多教学设备和教学用乐器已经出现了损坏、老化的现象,但由于学校经费有限,还没有及时更换和维修,学生听课效果受到影响,不利于专业人才的培养。

由于学生自身原因,音乐类艺术生在入学时需要选择主修课程,入学后还要学习其他相关课程,但很多学生把时间和精力投入到主修课程中,没有为其他课程留出学习的空间,不符合我国目前人才“一专多能”的培养要求。尤其在教师招聘环节,对音乐类教师的要求不只是主项过关,还要求能熟练运用教学常用乐器,即主项为声乐的毕业生也能基本弹钢琴。这种要求成为毕业生入职的障碍,这是毕业生没有认真了解就业情况和就业需求而造成的。

三、提升音乐类艺术生就业率和就业质量的策略

(一)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就业观与择业观

在编教师、企事业单位在编职工这种毕业生眼中的“铁饭碗”已基本饱和,将不再大批接收应届毕业生,劳动力市场对毕业生的要求几乎都是要求从基层开始,且工作地点通常不在中心城市或经济发达地区。值得一提的是,许多私人企业、艺术团体和培训机构都以友善的姿态向毕业生敞开胸怀,同样给毕业生提供良好的薪资待遇和未来发展空间,是毕业生可选择的就业平台。为此,音乐类艺术生应在认清社会、市场的就业需求和平台的基础上,对自己未来的发展方向和职业前景做好规划,更应认清自己的定位,客观地评价自己,树立大众化的就业观念,努力摒弃传统的“一步到位”“铁饭碗”的就业观念,接受当前的“先就业,后择业”的职业发展趋势。对音乐专业的大学生,学校要定期对其进行这方面的培训,使他们尽早认识社会,认识自己,这样在择业环节就会更加顺利。

(二)贯彻落实教学结构改革,使教学更贴合社会对人才的需求

艺术专业在教学结构、教学内容等方面应突出创新理念,根据市场需求和社会发展趋势,尽快实施教学结构改革。一是高校应淘汰部分市场需求小、冷门、报考人数少的专业,以免造成教学资源浪费。二是高校专业课程设置要与时俱进,不断创新。目前娱乐业、互联网产业比较发达,可以归入新兴的朝阳产业,学校可以把音乐专业和娱乐业、互联网产业结合起来,给学生提供更广阔的就业空间。比如把音乐与文化传播结合起来,向“音乐管理者”“音乐经纪人”方向发展,使学生既掌握了音乐专业技能,又能从事与音乐密切相关的职业,提升学生的就业水平。这种教学结构改革在为学生提供更多就业机会的同时,也使学生的专业学习与这些岗位相适应,更符合劳动力市场的人才需求。

(三)培养学生多元化发展

专业主项是学生学习的最主要内容,也是关系到学生未来就业的关键,但当今社会对人才的多元化需求,要求学校在培养学生的过程中,要增加多样化的因素。大学教育尤其要注重培养学生良好的道德品质,使学生具备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从而真正学以致用。此外,高校还应根据学生的实际学情和学习需要,增加选修科目和课时,如某门选修课深受学生的喜爱,选修人数达到上限时,学校要增加课时或给出其他解决办法,不能因此而削弱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而且,对音乐类艺术类学生的文化课教育也不能放松,当今社会无论从事什么职业,都需要毕业生具备一定的文化素养。否则,即使专业成绩再高,也不能保证在这个行业中立足长久。

(四)加强对学生的心理辅导

在目前较为严峻的就业形势下,很多学生都存在一定心理问题,或是因找不到工作,或是由于即将步入社会而压力倍增。在学生身份、角色转变过程中,一时出现消极情绪属于正常现象,学校和教师应及时给予学生心理辅导和情感慰藉,并不断地鼓励学生树立自信心,以正确的态度和心态对待毕业和找工作。

四、结语

音乐学专业毕业生面临着严峻的就业形势,既有来自社会、市场的外部环境压力,又有音乐学专业自身存在的问题。为此,高校应及时了解社会发展和人才需求的方向,与时俱进,有针对性地采取措施。与此同时,大学生在认清当前就业形势的前提下,也要客观地评价自己的能力和实力,切忌自认眼界、高人一等,积极调整对就业的期望。还要不断提高自己的专业技能,加强文化课学习,努力使自己的综合实力进一步增强。总而言之,通过各方的不懈努力,音乐类艺术生的就业前景将朝着积极的方向发展,就业难、就业缺位等问题将陆续得到解决,为学生提供更广阔的发展空间,促进我国音乐事业的多元化发展。

猜你喜欢

艺术类毕业生音乐
9岁的高中毕业生
你根本不知道,这届毕业生有多难
艺术类专访心得
一个没什么才能的北大毕业生
艺术类声乐高考误区与思考
最“叛逆”的毕业生
数字艺术类专业三大构成课教学改革
音乐
秋夜的音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