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移动支付对大学生消费的影响
——以湖北经济学院法商学院为例

2021-11-23湖北经济学院法商学院

现代经济信息 2021年8期
关键词:零用钱冲动消费行为

刘 增 湖北经济学院法商学院

一、移动支付基本情况概述

(一)移动支付的定义

移动支付是指使用普通或智能手机完成支付或者确认支付,而不是用现金、银行卡或者支票支付。买家可以使用移动手机购买一系列的服务、数字产品或者商品等。[1]移动支付有两种支付方式,第一是扫码支付,用户通过扫描商家二维码并输入相应金额进行支付,或是用户出示移动支付自带的二维码商家扫描,第二是刷脸支付,用户将自己的面部录入移动支付软件,购物时通过刷脸即可付款。

(二)移动支付的特点

时代性。随着科技和移动互联网的发展,相关移动支付软件产生,并且大众开始使用此类软件,同时,伴随着移动支付的不断更新发展,大众对移动支付的接受度逐渐提高。正是这些条件的成熟,使得移动支付产生且使用规模逐渐扩大。

便捷性。用户使用移动支付进行消费,只需通过扫码或刷脸支付,无需携带现金,不仅减少了交易中的付现过程和现金丢失的情况,也增加了商家收款的便捷度。同时,用户可以通过移动支付软件随时进行查询、转账、充值等操作,方便了用户对账户的管理;用户在线上购物时,移动支付作为第三方机构充当支付媒介,方便了用户的消费。

时间限制小。互联网时代下的移动支付打破了传统支付对于时空的限制,使用户可以随时随地进行支付活动。传统支付以现金支付为主,需要用户与商户之间面对面支付,因此,对支付时间和地点都有很大的限制;移动支付以手机支付为主,用户可以用手机随时随地进行支付活动,不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如:用户可以随时在淘宝等网上商城进行购物和支付活动。[2]

二、移动支付给大学生消费带来的消极影响

(一)大学生的不合理消费观念

消费观念具有盲目性。以追求便宜商品的消费观念为例,根据调查结果:约8%大学生在购买商品时因价格便宜而购买此商品,忽略自身是否需要此商品。在实际生活中,支付宝等移动支付软件,会在软件页面中推送优惠力度大的商品,以此吸引消费者购买,有此类消费观念大学生看到优惠商品信息后,会激起他们的消费欲望并产生购买的想法,同时移动支付软件通过大数据分析精准推送用户感兴趣的商品,增加了他们购买的想法。这些大学生认为此类商品在以后生活中可能使用,但结果可能是购买的商品并没有使用,导致商品的闲置和不必要的金钱支出。

(二)大学生的不合理消费行为

冲动消费行为较多。根据调查结果:约80%大学生在日常生活中有冲动消费行为,其中,大部分学生是因商家优惠力度大、情绪较差而无法控制自己行为等情况而有冲动消费,若收到购买商品后,对商品实际呈现效果不满意,或是冲动心情消失后,发现并不需要此商品,部分大学生会后悔此次冲动购买行为。冲动消费后果是大学生产生后悔情绪,或是零用钱不足,在当月剩余天数里生活方面比较节俭,部分学生会通过某些渠道求助,如:父母、花呗等。

(三)大学生的从众和求异消费心理

从众消费心理存在。根据调查结果:约24.3%的大学生存在从众心理。从众心理,是指消费者受到外部因素影响,在消费时想追求与他人一样的消费心理。有从众消费心理大学生了解到大众潮流后,比如:某款新鞋子、新衣服搭配等,受心理因素影响做出购买行为,这类大学生可能对商品的需求不明确,也会忽略产品本身的实用性。

求异消费心理存在。根据调查结果:约43%的大学生存在求异心理。求异心理,最主要是消费者想与他人不一样,是虚荣心和爱面子的体现。这种消费心理长期存在,大学生的消费会更为不理性,带来不良影响,比如:大学生一味追求标新立异而影响心理健康、造成零用钱的浪费等。

三、大学生消费问题的原因分析

(一)合理分配零用钱意识较弱

大学生进入大学后每月有零用钱,部分大学生对此并不适应,同时对零用钱感到新鲜感,不能合理分配和使用零用钱,根据调查结果:约5.04%的大学生对于自己的消费结构持无所谓态度,只有约17.27%大学生能够订出较细消费计划。有追求便宜商品消费观念的大学生,他们对自己的消费结构没有明确规划,不能合理分配自己的金钱,使他们认为自己有多余的零用钱来购买便宜商品,并且,他们认为购买便宜商品是得到了最大优惠,实际上他们可用这些零用钱购买更具价值的商品。

(二)消费行为受客观和主观因素影响

冲动消费行为受两方面影响,第一是客观因素:商家优惠力度大。大部分大学生表明商家优惠力度大时会吸引他们购买,比如:双十一活动等,他们本没消费的计划,但看到优惠活动,受到外部因素刺激,会产生购买的行为,若是线上优惠折扣,移动支付作为第三方支付机构,大学生只需按支付按钮即可支付,为他们的冲动消费提供了便利。第二是主观因素:受不良情绪影响。根据调查结果:约41.73%大学生偶尔会在情绪不愉快时冲动消费,约11.51%大学生经常在情绪不愉快时冲动消费。大学生情绪性消费因为他们认为购买的过程让他们很满足,负面情绪得到了释放,但实质上是他们对自身不良情绪缺少有效调节方法,而引发的不理性消费行为。

(三)不合理消费心理的原因分析

模仿心理影响从众心理的产生。在现实生活中,市场会有一部分消费者表示出一些示范性指向性的消费行为,暗示出一定的消费倾向,当这种倾向被认可时,其他消费者会产生模仿和重复他人行为的倾向,这种行为暗示扩散流行之后便形成了从众消费的行为,其意识就是从众消费心理。[3]当社会上出现大众潮流后,有从众消费心理的大学生会产生模仿反应,随之产生从众消费。

部分大学生追求标新立异。部分大学生有求异消费心理,是因为受到虚荣心影响,并不想与“大众潮流”一致,追求表现自我和体现个性,引起其他人注意,以满足他们的心理。

移动支付的便捷性影响大学生消费心理。根据调查结果:约51.8%大学生经常网购,约46.76%大学生偶尔网购,网购已成大学生消费的首要选择。网购给从众和求异消费心理的大学生提供了便捷购物方式,使得消费心理更容易得到满足,也导致从众和求异消费心理继续存在。

四、针对大学生消费问题给予的建议

(一)合理规划自身消费结构

大学生可对每月零用钱进行规划,首先将每月需购买的商品进行列举,再将零用钱分配到商品中,并定期总结消费情况,对自身消费有更多的了解,若有不合理消费地方及时调整,使大学生达到每个月有盈余,可供自己支配的理想状态。

(二)正确对待商家优惠活动

商家优惠活动全年都有,并且商家会设定营销策略来吸引消费者购买,因此在有优惠活动时,作为大学生,应冷静理性思考这些优惠商品是否为个人所需,控制冲动想法,减少商家的宣传对消费判断的影响,若不需要该优惠商品或不急需使用,则可不购买或以后购买,减少不理性消费。

(三)合理调节情绪,减少情绪对消费影响

情绪消费过程中会缓解大学生的不良情绪,但情绪消费后支出的大额金额大学生可能产生后悔想法,造成负面情绪,从而形成恶性循环,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因此大学生应合理管控情绪方式,而不是通过冲动购物,这样不仅可提升自身的情绪管理能力,同时也能减少不理性的消费。

(四)克服不理性消费心理

有从众和求异消费心理的大学生可通过参加有关消费的讲座,逐渐意识到自身消费心理的问题:一直求潮流和追求标新立异对自身消费是无益的,通过老师指引,让他们改善和克服不理性的消费心理,逐渐摆平不正确的心理,以有更健康的消费心理。■

猜你喜欢

零用钱冲动消费行为
“冲动”不是真担当
Saving Money
追求原始冲动和意念的自由释放
浅析花卉市场中的消费行为
冲动
大学生资源节约型消费行为的养成教育
捐款
中间价格
他的冲动我的迷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