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州临空经济区规划发展策略研究
2021-11-23河南民航发展投资有限公司
高 阳 河南民航发展投资有限公司
一、临空经济概述
全球贸易的发展、跨境电商迅猛的发展使机场的区位优势越发明显,这也促使临空经济成为机场区域经济发展的重要推动力。对于临空经济发展研究,国内外学者从经济理论、产业发展等不同角度进行了深入研究。
临空经济国外学者研究相较国内起步早,最早提出临空经济概念的学者是由美国的Mckinley Conway(1965)提出,他认为临空经济的发展对于城市规划和商业区位选择具有重要影响[1]。John D.Kasarda(1991)则从交通运输方式的角度提出了“五波理论”,认为空运是继海运、铁路、公路、水运后的第五个重要运输力量,是城市发展的另一个重要推动力[2]。随着空港经济的发展,Kasarda(2001)认为临空经济已经发展到了城市化进程阶段,相关机场产业的发展与集聚促使城市发展进入到了一个新的模式[3]。进入新世纪后,物流、跨境电商的快速发展开始逐步吸引金融、零售、酒店、娱乐等商业主体向机场聚集发展并形成航空城。从历史发展的角度来看,临空经济发展是一个逐步成熟的过程,经历了从初期单一机场到产业聚集、再到商业综合体,体现了一个城市经济发展的深度与广度,其临空经济发展的水平代表了其城市在经贸、金融、物流等方面的地位与影响力。
国内临空经济目前研究主要集中在三个方面:第一,关于概念理论研究,曹允春(1991)从生产要素流动与聚集的角度认为临空经济是一个集成了生产、技术、人口、资金聚集的多功能经济区域[4],但金忠民(2001)则从产业角度认为临空经济是一个涵盖了以航空为特色,并集成了航运、贸易、商业服务、生活娱乐等不同主体的产业区[5]。从临空经济发生的机理角度来看,孙波(2006)认为临空经济的效能是由机场、空港区与腹地经济三者相互融合实现的[6],而刘雪妮(2007)认为临空经济是区域经济与航空产业联动发展出来的高质量经济产物[7]。第二,临空经济空间布局方面,曹允春和踪家峰(1991)从功能分区的视角把临空经济区分为五个区即:工业、农业、服务、旅游休闲和居住区[8]。从国际机场空间结构上看,李建(2005)认为以机场为中心分为四个区:空港区、临港区、相邻区与外围辐射区[9]。按照产业重要程度,沈露莹(2008)认为以机场为核心可以分为三个区:核心区、互动区与服务区[10]。第三,临空经济产业发展方面,航空运输服务业、报税产业、高新技术产业、出口加工产业、现代园艺产业、商务休闲产业是临空经济的主要产业。从我国目前临空产业发展的水平来看,李非(2012)认为产业布局与集聚转变是促进临空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关键,需要改变单一的运输与就业局面[11],促进产业结构优化,保证高级生产要素流动是临空经济发展规划的重要着眼点。
综上所述,目前临空经济研究主要从经济、产业、空间布局等角度出发,缺乏从政府角度对临空经济发展提出建设性政策意见,本文试图从政府角度出发,结合郑州空港实际情况,对郑州临空经济发展规划进行深入的政策研究并提出可行性方案[12]。
二、郑州临空经济面临的形势
郑州航空港经济综合实验区是我国首个国家级航空港经济综合实验区,主要以国际航空物流中心、航空现代产业基地、内陆地区对外开放重要门户、现代航空都市等为战略定位,进而发展成国际一体化临空经济区[13]。从国际发展经验来看,临空经济发展以高科技、低碳为支点,以航空高端制造业、航空物流、金融等现代化产业为主体[14],面对不足与机遇,郑州临空经济仍有很大的增长空间。
(一)发展的机遇
1.“一带一路”国际合作不断深化
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RCEP)签署,中外经贸互联互通进程加快,如河南航投与卢森堡共同合作建设的郑州—卢森堡“空中丝绸之路”在以共商共建共享为原则的基础上,经历多年发展得到中卢两国高层的赞赏。尤其是新冠疫情爆发以来,该航运航线货运量逆势上行,截至2021年9月,郑州—卢森堡“空中丝绸之路”累计执飞466个航班,同比增长20.8%。未来在“一带一路”合作框架下,郑州航空综合实验区可以继续发挥自身优势,与各方建立更加紧密的关系,推动郑州机场成为重要国际性的交通枢纽机场之一,促进郑州成为国际性交通枢纽城市。
2.双循环背景下,内需有望得到释放
郑州作为内陆地区对外开放重要门户,区位优势为郑州临空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巨大空间,同时腹地经济涵盖中西部地区为其发展提供新动力源,未来在经济双循环的带动下,郑州航空港区临空产业规模有望得到大幅提升。
3.数字经济提升经济效能
5G及大数据等新一轮科技发展,有望进一步提升价值链、创新链、产业链水平,依托郑州大数据中心的建设,发挥空港枢纽辐射作用,将有望进一步提升高端要素资源集聚配置能力,为郑州机场临空经济的高质量发展与升级提供新动能。
(二)面临的挑战
1.临空经济区产业建设相对滞后
近年来,郑州空港在建设与招商方面取得了较大的进步,但是与北京、上海、广州相比仍然存在较大的差距。第一是产业规模与质量相对落后,高科技、高附加值产业落地项目仍然偏少。第二是产业发展没有形成完备的体系,产业集群辐射带动力不强。第三是旅客挖掘与利用不够充分,相比新加坡机场客流量未能有效带动临空商贸等服务业的发展。
2.腹地经济发展水平与开放程度相对较低
腹地经济是临空产业发展的重要支撑,其开放程度也左右着临空经济的发展规模,已有的相关研究表明腹地经济越开放,越能有效推动临空经济发展,例如,临省陕西省2019年的进出口贸易总额为3 500亿元左右,表明郑州临空示范区腹地开放程度并不高。
3.技术支持不够完善
虽然郑州航空港周边有高校能为其发展提供专业能力支持,高科技园区产业也不断完善。但是与国际对标时,仍然面临技术、设备、信息的不完善,影响郑州航空港在国际化进程中的产业升级与改造进度,未来郑州航空港区仍然需要加大科研、人才等培育力度。
三、郑州临空经济发展策略
(一)科技创新,建立现代空港
坚持以创新提升为引领,科技成果转化为核心,航空高端研发与制造为重点,追踪国际前沿,弥补国内欠缺,聚焦重点领域,围绕临空产业部署产业,为郑州临空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动力。
1.指向型科技研发
面对世界竞争,临空经济科技研发应重点关注战略性新兴产业与先进制造业,同时加强国际间的科技合作,积极支持如机载电子设备集成系统、航空通信、总装集成等关键技术研发工作。在航空材料方面应重点关注高性能聚酰亚胺薄膜、高密度电子封装材料等航空材料技术。在军转民研究方面,积极引进社会资本促进其军用技术的民用化与商业化。
2.数字经济促发展
数字经济与数据商业应用的发展,不断促进航空业的变革与发展,区块链、物联网、大数据等新技术创新发展,对于空港经济区的商贸采用、仓储物流、供应链金融具有广泛的应用的场景,能够极大地提升空港园区经济的效率、降低成本、提升利润。未来应积极探索新技术的融合应用,实现商流、物流、信息流与服务流的联动,构建产销一体化的商贸流通平台,提升郑州空港的市场竞争力。
3.培育创新主体
整合省内现有的航空研究机构、实验室制定相应发展战略,同时积极承接国家等重大科技项目,提升基础研究能力。鼓励企业与研究机构建设众创空间、孵化临空创新创业体。在此基础上搭建园区科技创新服务平台,提供场地、人才、资金等一体化服务措施,整体提升产学研的协同创新效能。
4.加快新基建建设。积极布局5G基础设施建设,构建工业物联网体系,发展新网络、新平台、新终端,并最终发展出与数字经济与智慧城市相适应的基础设施体系。以新基础设施体系为基础,建设智慧物流、智慧口岸、智慧泊机等新的业态发展,同时整合数据资源,推动空港区的跨境电商、航空物流、保税区等数据的商业创新应用,实现郑州临空经济区内管理的智能化、高效化与精细化,提升空港区的运营与管理效率。
(二)发展高质量临空产业体系
1.大力发展航空核心产业。第一是发展现代航空物流产业,建立现代化的物流智能平台与物流信息平台,实现生产、流通、消费的信息流闭环,提升物流服务的智能化与高效化,保障供应链的稳定,实现“园区+网络+平台”的现代物流体系。同时积极探索航空货运新模式,引入专业的航空物流企业入驻,形成高效、专业的货运平台,强化客货分流、推进航空物流产业联盟,创新智慧物流、保税物流、冷链物流等新业态。第二是发展航空维修业,加快世界级飞机维修中心、国际航材分拨中心、飞机零部件制造中心等基础建设,拓展发动机维修、复合材料部件维修等新业务,推动飞行模拟制造、培训训练基地建设等价创产业的落地。第三是推动通用航空产业发展,随着通用航空的不断发展,应重点发展通用航空的运营、应急救援、航材交易、教育培训等业务,培育发展通用航空制造业,形成并构建通航全产业链,发展商务航空、短途客运、观光旅游等通航业务。第四是航空运营服务保障产业,优化提升驻场单位业务用房,空管设施、供油设备等配套服务保障能力,建设一流服务保障基地,持续提升郑州空港运营服务能力。
2.做强临空高新技术产业
第一,大力发展先进制造业,优先围绕航空发动机、机载设备、航空材料等制造业发力,打造临空制造业的高地,培育民航装备制造业体系与内在的价值链。在无人机快速发展的时代,也要支持鼓励建设无人机生产基地,提供无人机试飞基地,建立无人机的研发、设计、生产与总装的全产业链链条,提升临空经济新的增长极,并为无人机飞行器维修、航空体育竞技等专业领域提供相应的专业化服务。第二,大力发展信息技术产业,积极发展集成电路产业,鼓励关键核心技术的突破,引入产业基金并予以支持。建设新一代智能化招商引资平台,吸引国内外优质企业落户、形成产业集聚打造创新走廊,带动信息产业园的高质量发展。
3.做强临空服务业
第一是发展临空商贸会展产业,在郑州空港区建立中央商务区,吸引国内外优秀企业入驻,力争建立成集会议、商务、酒店、文旅等一体的综合性商务区,进而吸引高端会展企业入驻,提升会展品牌的知名度与影响力,实现郑州贸易平台的转化升级。第二是发展临空金融服务业,金融作为经济发展的润滑剂,对于临空产业发展意义重大,随着郑州航空业的快速发展,飞机租赁、物流供应链金融、航空股权投资、商业保理等业务需求也不断增长,未来应建立航空金融服务综合体,拓展航空金融产业链条,构建现代商贸金融服务体,提升市场竞争力。第三是积极发展文创产业,结合郑州机场空间布局,以点面结合为指导思想,优先提升航站楼的机场文化形象,周边开发出以航空体验为主题的文化主题乐园,将文化与航空科技融合,打造具有国际竞争力的文旅产业集群,提升消费者的关注度与吸引力。
(三)争创全球投资佳地
1.优化发展模式
第一是以优化营商环境为出发点,推动更深层次改革,创新郑州港区经济体制,赋能郑州空港经济区管委会,加强空港法制建设,理顺空港管委会与市区等相关单位的权责关系,实现空港管委会与郑州海关、机场集团等相关单位的良性互动机制。第二要支持辖区内国有企业、投资公司做大做强,提升公司信用主体评级,不断壮大生产与营收规模,打造“产投”一体的高质量企业集群,全方面服务郑州临空经济发展。支持区内企业不断完善运营链条,提升运营水平,从设计到产出真正实现品质化管理,打造优秀建设运营商。第三要不断深化国企改革,积极推动区内企业与国家、省、市的国资系统企业深化合作,争取落地一批具有高质量的临空项目,同时培育出一批市场化、专业化的国企人才队伍。
2.优化招商策略
面对百年之变局,科技产业越发重要,临空产业发展更要聚焦高精尖方向。第一是需要完善和优化招商企业白名单,淘汰初加工产业,有针对性地对航空运营、制造、维修、芯片等优秀企业和项目设置白名单准入条款。第二是改变过去单一招商思维,逐步转向产业链招商,引入相关龙头企业入驻,进而带动上下游企业入驻,实现全产业链集聚发展,最终构建成招商服务一体化的格局,实现临空产业的升级。
3.面向全球,优化营商环境
第一,树立企业服务思维,简化审批流程,对高技术、新业态、新模式的企业实行包容性的监管与审批政策,提升企业落地效率与进度。第二,积极研究和探索融资、知识产权、仲裁等国际规则,在结合国内实际情况的基础上争取与国际相接轨,创造法制化与便利化相融的国际营商环境。第三,积极加强航空港形象建设,积极申请举办航空论坛、航空展等大型活动来提升郑州空港的影响力与全球的关注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