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干部队伍建设与干部人事档案工作内在逻辑和实践路径

2021-11-23云南机电职业技术学院余璐

办公室业务 2021年19期
关键词:场域干部队伍理论

文/云南机电职业技术学院 余璐

干部人事档案及档案工作是档案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与干部队伍建设各项活动联系紧密。后现代主义思潮下产生的相关理论,为更好地审视干部队伍建设与干部人事档案工作的内在逻辑提供了世界观和方法论,充实了干部人事档案工作的理论基础和实践路径。

一、理论依据和内在逻辑

(一)档案后保管范式与文件连续体理论下的内在逻辑。特里·库克的档案后保管范式理论和弗兰克·阿普沃德的文件连续体理论是极具后现代主义色彩的档案理论。档案后保管范式理论将传统理论对实体保管对象——实态文件的关注,转变成对文件、文件形成者及其形成过程的有机联系、目的、意图、相互关系、职能和可靠性的关注。该理论的焦点不再局限于关注文件/档案本身和实体管理,更注重文件/档案背后行为活动的深层意义,不再是孤立、单一、片面地看待文件/档案表面信息呈现出的浅层次价值,而是渴望透过文件/档案实体去解读其所反映行为活动的目的、特点、职能等。文件形成、管理者与档案管理者不仅仅只是文件/档案实体在物理层面上的承接关系(形式上的移交),二者之间将建立起更为紧密的关系;不是被动、滞后、机械地产生或提供粗放、浅显的信息,而是主动、智慧地赋予文件/档案更深层次的价值,发挥推动社会进步发展的作用。文件连续体理论是对文件生命周期理论的发扬,它将文件不同组合形式与形成者、所反映的行为活动、所表现的价值一一对应又相互关联成多维的连续统一体。它以单份文件为基础单位,依次组合成文件集合、案卷集合、全宗集合,单份文件与各个集合背后对应的形成者为个人、部门、单位乃至社会,反映的行为活动为具体行为、若干行为活动组合、社会活动,表现的价值为具体行为的意义、活动的凭证、组织机构活动的记忆、社会某一领域或整个社会的记忆。

因此,干部队伍建设和干部人事档案工作的内在逻辑可以归纳为:1.干部人事档案工作不应依靠档案材料表面信息提供浅层次价值,不应单纯关注档案工作本身,而应深入关注背后的活动和意图,即关注干部队伍建设各项活动、目标意义乃至其国家意志和社会价值。2.干部人事档案工作贯穿于干部队伍建设各项活动始终,以原始信息记录的方式,同步或在规定时限内(前/后)呈现、固化干部队伍建设各项活动。干部人事档案材料与背后的形成者(个人、组织人事部门、单位、国家)、行为活动(考核、任免、招录等)构成一一对应相互连接的关系,反映干部人才个体行为活动路径以及单位、系统或国家干部队伍建设的活动轨迹,也承载了干部人才个人成长发展、组织人事机构职能实现以及国家干部队伍建设的记忆,是多维连续统一体。

(二)场域、结构化理论以及技术二重性下的内在逻辑。皮埃尔·布迪厄的场域理论认为,整个社会是由各种既相互独立又相互联系的“社会小场域”构成的一个“大场域”,场域由社会成员按照特定逻辑要求共同建设,场域内存在各种力量的斗争,主要依靠权力和资本的较量。安东尼·吉登斯的结构化理论认为,制度是结构化了的行动、互动关系和认识模式。二重性的特点赋予技术具有使行动得以实施或限制发生的客观自然属性,以及依靠人的行动来影响制度变革的主观社会属性。

因此,干部队伍建设和干部人事档案工作的内在逻辑可以归纳为:1.干部人事档案工作属于干部队伍建设活动之一,可作为一个“子场域”,与干部队伍建设其他活动(其他“子场域”)共同构成一个“干部队伍场域”。该场域的社会成员为参与干部队伍建设的个体、集体乃至国家,例如干部人才个人、组织人事员、档案管理员、其他参与者以及对应的机构、单位、系统、国家等;特定逻辑为干部队伍建设过程中共同遵守的规则,主要表现形式为制度,比如《党政领导干部选拔任用工作条例》《干部人事档案工作条例》等;各种力量为干部队伍建设过程中需要的手段、条件、动力、保障等,即场域理论提到的权力(这里指的是政治)和资本(包括人、财、物、技术等)。干部队伍建设的政治性使得“干部队伍场域”权力的较量,与“经济场域”“文化场域”等相比更为突出,更强调在整个社会“大场域”中的政治高度。资本的较量则反映出各地区、各单位干部队伍建设不平衡的特点,不同地区、单位因重视程度不同,人力、财力、物力,包括技术等资本的投入力度也有差异,“干部队伍场域”中各种力量斗争的结果也不尽相同,导致干部队伍建设质量和效果参差不齐。干部人事档案工作作为“子场域”,也呈现上述特点和状态。2.“干部队伍场域”以及该场域中“子场域”的各种力量较量通常在制度制订和落实中发挥作用,结构化理论和技术的二重性为其提供了方法论。例如《干部人事档案工作条例》以文本形式对干部人事档案工作应履行或禁止的行为活动予以明确,技术则以系统功能的设计确保制度规定的行为活动得以实现或受到限制,并随着技术的发展推动相关制度的完善。

二、实践路径

(一)管理模式。从工作流程上看,干部人事档案工作与干部队伍建设其他活动的各个环节之间既有同步参与性,也有超前性和延续性。从工作意义上看,干部人事档案工作服务于干部队伍建设,是实现新时代建设高素质专业化干部队伍目标的重要方式。干部队伍建设和干部人事档案工作是相互联系、不可分割的整体。因此,干部人事档案工作的管理模式应该为全程多维连续统一的管理模式。

(二)实现方式。为提升干部人事档案工作管理水平的科学化、制度化、规范化程度,发挥其在新时代干部队伍建设中的作用,要以制度——技术为主线,即制度(文字规范)——管理系统(技术规范)——行为活动(工作规范),优化权力、资本力量配置,平衡人、财、物等条件的投入,确保全程多维连续统一的管理模式良好运转。干部队伍建设与干部人事档案工作相关联的活动环节,通过建立多维连续统一的信息管理系统,按照制度规定的流程与范围,在系统设计功能中予以开放或限制,按照不同主题动态生成统计数据,提醒遗漏的流程或信息。比如对干部考核表必填项但实际经常发生漏填项进行技术约束,一旦漏填就无法生成干部考核表,无法进入收集归档流程,从过程控制中反向实现规范。系统设计中还应具备统计与提醒功能:按照不同主题自动动态生成统计数据,提醒遗漏的流程或信息,解决程序、时限等方面不规范等问题。

(三)预期效果。干部人事档案工作和干部队伍建设其他活动作为社会性活动,必然受到人为因素的影响。人为因素的影响既有积极的一面,也有消极的一面。过去干部人事档案工作出现的种种问题,一定程度上与消极的人为因素有关,导致制度落实不力,制约干部队伍建设的进程。构建全程多维连续统一的管理模式,档案工作不再是孤立、脱节的,而应参与到干部队伍建设全过程。通过制度——技术,将文字规范以技术规范的形式予以实现,以达到工作规范的目的,确保干部人事档案工作能够守住源头、把好中途、优化最后,减少文件形成时的不规范行为,比如文件记录内容是否符合考核要求,是否真实准确;减少文件办理过程中的不规范行为,比如签字权限是否合规,签字程序是否履行完毕;减少归档时因不规范行为导致的返工等不必要且不符合正常流程的行为,以提高归档的效率和质量,为干部队伍建设提供更真实、准确、有深度的信息支撑。

三、结语

由于政策制定和适用的局限性,以及不同地区、单位的差异性,在国家层面提供宏观指导的政策依据和必须严格落实的主体条款外,各地区、各单位应在遵照政策的前提下,以符合干部队伍建设特点、满足干部队伍建设要求、利于干部队伍成长发展为出发点,因地制宜地制定政策或出台方案。现实却是许多地区、单位对政策照抄照搬、简单套用,容易出现“一刀切”的现象。实际工作中违背文件规定或违反工作流程的事件也屡见不鲜,干部人事档案工作的不规范反映或折射出干部队伍建设过程中存在的种种问题。通过运用档案学和社会学的理论,探究二者之间内在逻辑可以发现,干部队伍建设与干部人事档案工作具有深层次的联系,相互影响、相互作用,同时,构建全程多维连续统一的管理模式,为更好地实现干部人事档案工作服务干部队伍建设的功能提出了更为科学、有效的实践路径。

猜你喜欢

场域干部队伍理论
新文科建设探义——兼论学科场域的间性功能
坚持理论创新
理解“第三次理论飞跃”的三个维度
查无此人
建设高素质专业化干部队伍
多措并举 建设高质量干部队伍
贫困地区干部要摆脱担当“贫困”——基于山阳县干部队伍担当作为状态的思考
吴堡强化干部队伍建设政治标准
刘晓玲:突破学校德育的场域困境
多项式理论在矩阵求逆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