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管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和解决措施
2021-11-23甘肃财贸职业学院李燕
文/甘肃财贸职业学院 李燕
当前智能信息化时代,图书馆书籍借阅服务已无法满足学生和其他读书爱好者的阅读需求,书籍借阅系统更新慢、书籍种类不齐全、管理人员服务效率低等问题已影响了现阶段图书管理水平,图书馆正在丧失稳定的读书群体,关注度逐年下降。因此,要认清图书管理工作的重要性,重点分析目前图书管理问题症结所在,对症下药,找出对应解决措施,提高图书管理效率和水平。
一、图书管理工作的重要性
(一)丰富课程内容,提高学习质量。图书管理工作最重要的职责是为学生和读书爱好者提供学习和阅读服务,尤其对于在校学生,课外课程辅导书、参考书以及课外读物是学习标准配备,高质量的图书管理有助于学生及时填补课堂学习漏洞,丰富知识内容体系,理解更加深入,提高学习质量和学习成绩。读书爱好者也可通过阅读不同书籍,提升自我修养,在工作和生活中更多实现自我价值。
(二)培养正确的核心价值观。图书管理本质是对政治、经济、军事、文学、艺术、体育类等书籍分门别类,传达各方前沿信息和有用信息,是政治经济文化的传播者,也是学生正确价值观教育的引路人。做好图书管理工作有助于信息及时有效传输,阅读者能较快掌握和解读重要信息,以便高效学习和工作。好的图书管理工作能丰富藏书种类,满足不同人群阅读口味。尤其历史人物传记、英雄事迹等书籍有助于青少年的爱国主义教育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提升思想高度和人生发展格局。
(三)促进图书管理系统良性发展。提升图书管理水平是图书管理系统的不断完善和优化的体现。互联网的普及引导阅读人群由线下转到线上,电子阅读量和下载量直线上升以及阅读模式和消费方式的转变会推动网络信息技术的变革,最终有助于图书管理系统的信息化发展。同时,管理人员向“专”“精”“尖”转变,综合素质更加专业化,管理技术更加精湛和尖端。有出色的管理团队作后盾,高超的技术操作为支撑,图书管理运营系统才会实现良性发展。
二、图书管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一)图书管理系统存在漏洞。多数图书馆管理系统均套用市面通用的图书信息管理软件,能满足借阅、消费、后台数据管理等日常操作,但运行效率较低。此外,信息管理软件拥有扫描、存储、分类、排序、整理、共享等多项模块,但缺少智能化数据分析功能,如根据读者借阅量、阅读量、下载量自动分类统计,分析读者阅读偏好,找出阅读内容关联信息。
(二)藏书种类少、更新速度慢。多数图书馆以课外辅导书、参考书、中外读物或者儿童读物、人物杂志等为主要藏书资源,虽然与学生和其他读书爱好者学习和工作生活相关,但藏书种类仍然不全。虽然其他社科类、娱乐(旅游、摄影、美食)等书籍也会涉及,但为非主流,读者只能从有限的书籍内容中涉猎兴趣点,满足阅读需要。同时,图书馆陈列的书籍期刊中,不乏十几年前的旧书籍,陈旧程度和极其整齐的摆设状态能判断出已许久无人翻阅。此外,当前主流书目虽为学生学习重点,但涉及学科的前沿理论或行业的创新知识点在少数,藏书资源更新速度慢。
(三)相关资源欠缺投入。图书管理工作实现高效运转需要投入多方资源作为保障。当前,互联网的不断深入和网络信息技术的逐渐成熟,浏览器翻阅量和APP阅读量成为大众阅读的主要形式。搜索功能强,网页存储种类丰富,文字与图片、视频相结合,冲击着读者的视觉、听觉感官,同时也冲击着传统的图书阅读形式和图书管理模式。部分图书领导和管理者极端认为传统的读书形式和管理模式已经不适应当前读者阅读的口味。因此,图书管理和技术人才严重缺乏,专项资金补给不足,图书馆软硬件设施陈旧,这也是导致图书管理效率不高、书籍类别单一的重要因素。
三、图书管理工作面临的机遇和挑战
(一)图书管理工作的新机遇。第一,“互联网+”智能机器人技术应用加速了网络技术的更新换代,借智能化时代发展之机,图书管理工作迎来了新机遇。首先,读者不再局限于纸质书籍的单一渠道,电子化阅览丰富了读者的阅读方式。网络化和智能化为图书管理工作带来了众多便利,如图书购买可通过网购,降低了采购时间,同时通过网上筛选大量书籍,订阅适合本馆的藏书资源,扩充书籍种类。其次,可利用先进的信息操作技术和智能化资源服务优化图书借阅信息系统,提升图书借阅流通速度和使用频率。第二,网络化和智能化带动图书管理技术革新的同时,可重新调配各方资源,最大化节省图书管理成本,大大提升管理效率和服务质量。智能化服务如增加智能借还书机、智能云平台等,会使管理和技术人员向“少”和“精”转变,资金投入向设备、馆舍建设等固定资产倾斜,完成人、财、物场馆资源的最优结合。同时,图书管理工作模式的转变满足了大众个性化需求,在信息大爆发的时代,反而现实性地培养了一批理性读者,他们更愿意穿梭图书馆各书架之间,静下心来边阅读边思考,享受读书的乐趣,思考人生的真谛。因此,充分发挥线下管理优势,找寻一切发展可能性。
(二)图书管理工作中直面的挑战。第一,不可否认,互联网科技时代图书采用智能化、数字化管理模式,冲击着原有的图书管理方法和手段。传统的图书管理模式以书本至上,围绕借书、还书、查阅文献展开工作,不仅管理人员编码、录入、排书、整理等工作繁琐,服务效率低下,库存书籍循环利用率低,有些书籍年久陈旧,无人问津。相较而言,现代化图书管理借助强大的计算机应用技术,实现了纸质文献资源向计算机存储转化,文献资源通过网络实现了开放式传播,读者在网络终端可共享文献资源,阅读更加便利和快捷。第二,计算机网络技术的应用并非强大到没有漏洞,黑客攻击、病毒侵入、信息盗用等不法行为存在巨大的网络安全隐患。如若病毒感染造成图书管理系统瘫痪,将会影响系统正常运转。图书管理工作在享受智能化、科技化应用带来的便利时,应高度重视网络不良行为的危害。尤其读者身份信息作为个人隐私,若遭到不法分子盗用,切身利益将严重受损。
四、图书管理工作的解决措施
(一)完善图书管理系统,提高管理和服务效率。为满足不同人群阅读需要和习惯,可线上线下信息管理系统相结合,实现一体化管理和服务。首先,积极推进图书管理系统的数字化和智能化建设,利用自动控制系统、射频报警系统、RFID等功能体系,优化扫描、存储、分类、整理、检索、共享等模块的技术水平,提高工作效率。其次,创建数据智能分析模块,植入量化分析技术,利用数据库历史阅览信息和下载偏好提取有用信息,分析读者阅读思维、习惯、喜好,获取关联内容,丰富咨询服务内容。此外,为方便线下阅读人群的书籍借阅,书籍信息在录入环节可增加图片、位置介绍,读者在检索时可快速找准书籍大致摆放方位,提高借阅效率。同时,系统中可增设地理定位导引,提高书籍查询的准确性。
(二)多渠道丰富图书资源,加快信息资源共享。做好图书馆内部图书资源存储功能的转化工作,改变传统纸质书目存储和管理模式,利用计算机强大的存储功能吸收多方图书资源,多渠道建立书籍数据库。同时,以某个行政区或地级市为单位,在辖区内图书馆之间建立局域网,通过一个图书馆可共享周边图书馆图书资源信息,扩大和丰富本馆的图书资源。此外,有必要保留线下阅读量较多的经典书籍,对于常年不经常翻阅的书刊进行断舍离,或者由线下转为线上,实现电子化存储。读者可通过电脑终端或者手机阅读软件搜索和浏览书刊或文献,提高书籍的阅读量和使用频率。为使馆内藏书资源被充分享用,图书馆可定期弹出书目提醒,挖掘读者兴趣点,与阅览量较低的书目有效结合,提高点击率和关注度。
(三)加大人、财、物等相关资源投入力度。图书管理工作要实现快速运转,人才是关键,技术设备是支撑,资金是保障,做好人、财、物统筹安排。首先,建立专业化人才队伍,创新图书管理模式和方法,攻克计算机网络技术难关,优化计算机智能服务体系,为读者搭建个性化智能信息服务平台。其次,计算机软硬件设施要采购到位,确保设备正常运转,软件设施达到安全性能测试要求和智能化服务标准。此外,实现人才专业化和设备先进化需要充足的资金作为坚实的后盾。图书馆应积极申请专项政府资金,或与企业通力合作,开展相关主题活动,筹集款项,确保图书管理和服务的正常运行。
五、结语
图书管理工作进行智能化和信息化改革是发展之需,创新和完善图书管理系统,扩充图书资源渠道,加大人、财、物等相关资源投入力度,方能提高图书管理水平和服务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