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需求层次理论视角下的高校档案馆利用服务策略

2021-11-23山东大学档案馆田雪华

办公室业务 2021年15期
关键词:档案馆利用服务

文/山东大学档案馆 田雪华

一、需求层次理论与高校档案馆利用服务工作

需求层次理论是1943年由美国社会心理学家马斯诺在其著作《人类动机的理论》一书中首次提出的。该理论认为,人的行为是由动机引起的,动机起源于人的需求,而人的需求是以层次的形式出现的。需求层次理论将人类需求分为5个层次,依次为生理(physiology)的需要、安全(security)的需要、社交(sociality)的需要、尊重(esteem)的需要、自我实现(selfrealization)的需要。马斯诺的这一论断一经发表就受到社会学界的热议,并逐渐被推广至管理学、心理学等领域。这一理论虽有人本主义局限、标准模糊等缺陷,但总体上来说是符合人类成长发展规律的,值得学习和借鉴。

一个机构的发展和人的成长有类比性,有需求才有发展,满足了低级需求才会寻求更好的发展以求得更高层次需求的满足。如果把高校档案馆看成一个个体,马斯洛的需求层次理论同样适用于高校档案馆的发展。而档案利用服务工作是所有档案管理环节中最活跃、最有活力的一个环节,是对高校档案馆工作最好的展示、也是最直接的检阅。在需求层次理论这一视角下,高校档案馆积极开展利用服务工作,以利用促发展,不失为一种策略。

信息时代到来之前,与综合性档案馆一样,受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的制约和政府服务意识薄弱的影响,高校档案馆自以为主要的任务就是收集保管学校在教学、科研、行政管理等行为活动中产生的档案,几乎所有的利用服务工作都是被动的,并没有主动服务、公共服务的意识。随着政府机构由管理型向服务型转变,以及现代政府对自身功能的重新定位与自身责任的重新确认,综合性档案馆越来越重视面向公众的利用服务工作,围绕公共服务而产生或为公共服务提供便利的电子文件、数字档案馆、智慧档案馆等信息时代的产物发展同样迅猛。但与此同时,同样面对互联网的普及和发展以及信息时代的全面到来,面对国家政府机构的转型,高校档案馆却没有综合档案馆嗅觉敏锐、反应迅速,利用服务工作一直停留在传统观念和方法中。这种现象已经成为阻碍高校档案馆在档案业务领域发展的重要因素。

二、需求层次理论下高校档案馆利用服务策略

(一)夯实基础工作,满足基本需求、安全需求。需求层次理论中最底层的两种需求就是生理需求和安全需求,人类的生理需求、安全需求是对食物、水、空气、睡眠、人身安全等必需品的渴求。同样,高校档案馆也必须得到它需要的“食物、睡眠、安全”等,才有存在的可能性:一定的库房和办公空间,合理数量的工作人员,必备的办公家具设备,符合国家和行业标准规定的专用设备、软件系统,满足日常工作的经费等等。《高等学校档案管理办法》第八条中规定了高等学校档案机构的管理职责,其中就包括开展档案的开放和利用工作以及编制检索工具,编研、出版档案史料,开发档案信息资源等,可以说所列出的九条职责是高校档案馆最基本的工作内容,是高校档案馆存在的必要条件。用需求层次理论来分析,从高校档案馆本体出发,做好基础性工作才能满足档案馆的基本需求和安全需求。

(二)拓宽功能定位,满足社交需求。需求层次理论中介乎低级需求和高级需求之间的,被称为社交需求,是指人人都希望得到相互的关系和照顾。人不可能脱离社会而独立存在,总会有社交活动、需要社交活动。高校档案馆也不可能封闭起来朝天开,不止学校内部各个部门单位都会与档案馆有业务联系,学校之外,高校档案馆也需要与档案局、其他高校档案馆等各个单位有往来。那么,在高校档案馆的社交中,如何融入、如何占据主动、如何成为必不可少、如何增强社交能力都是亟待解决的问题。

1.在高校内部,拓展文化记忆和传承功能。高校档案馆是记述和反映学校活动、保存备查各种学校文件材料的地方,高校的特殊性质决定了高校档案馆具有更为浓厚的文化性质。在高校内部,档案馆拥有无可比拟的信息优势,无论是行政文件、科研档案还是教学档案、基建档案,最终的归属地都是档案馆,可以说高校档案馆拥有全校最齐全、最完整、最准确、最权威的各类信息数据,这些数据最能反映一所高校的历史沿革和发展脉络,是高校文化建设的宝贵财富。随着“双一流”决策的实施,高校都深感一流大学必须要有一流文化,愈加重视校园文化建设,增强师生学校认同感、荣誉感。档案馆应抓住这个机遇,发挥自身信息优势,积极增加档案服务的附加值,拓展文化记忆和传承的功能,增加档案馆在新时期发展的亮点。

2.面向社会,积极推进公共文化服务。2015年,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加快构建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意见》,指出要积极发展与公共文化服务相关联的教育培训、体育健身、演艺会展、旅游休闲等产业,引导和支持各类文化企业开发公共文化产品和服务,满足人民群众多层次的文化消费需求。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建构,是文化体制改革背景下事业单位的一种演进,也是政府职能转变的必然选择。作为国家文化事业单位重要的组成一员,高校往往是这一地区人才、资源、资金比较集中的地方,理应积极为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构建献策献力。同时作为国家档案馆网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高校档案馆也应当把对于校园文化传承作用扩大到整个社会,自觉成为沟通高校与社会各方面联系的纽带与桥梁,提高对高校校园文化的传承与传播,充分体现高校档案馆在扩大高校社会影响力方面的“媒介”功能,从而实现高校档案馆职能的有效拓展。

(三)努力扩大文化影响,满足尊重需求,实现自我价值。人人都希望自己有稳定的社会地位,要求个人的能力和成就得到社会的承认,认清自身特点,发挥个人的能力到最大程度,这便是尊重需求和自我实现需求。

无论横向(高校内部各单位之间)还是纵向(档案管理体系之中)比较,从来都是有成果、有突破才有地位、有尊重。高校档案馆要满足这种尊重及自我价值的实现需求,还需要在做好常规工作的基础上,从“信息载体”的管理者、“信息资源”的占有者,向“文化载体”的服务者、“文化资源”的传播者转变。就要根据自己学校的特色、校情、文化传统,扩大文化影响,建设具有自身独特气质的绿色、和谐、智慧型档案馆。

三、高校档案馆利用服务策略的实现

(一)用法治保证信息化建设推进,适应社会要求。2020年6月新修订的《档案法》最大的亮点是新增“档案信息化建设”一章,从法律层面为信息化建设提供了制度保障。相比于综合档案馆,高校档案馆的信息化建设严重落后,也导致利用服务工作的相对落后,无法满足社会需求。新《档案法》的实施为高校档案馆的信息化建设提供了契机和保障,高校档案馆应积极学习、贯彻新《档案法》,积极推进档案服务的现代化、信息化,探索区域档案信息资源整合等,适应信息社会对高校档案馆提出的新要求。

(二)立足高校档案服务特点,强化以人为本服务理念。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核心理念是“以人为本”。以人为本是文化本质特征的体现。高校档案馆对内服务师生、对外服务校友和社会,其利用者都与学校有千丝万缕的联系,是高校对外展示形象的窗口。高校档案馆应抓住其服务对象的特点,强化以人为本的服务理念,优化服务内容与形式,加强人文关怀;从细节入手,改善查档服务环境,为利用者提供一个明亮舒适的场所;转变服务理念,接地气、去官气,从被动服务转向主动服务;优化服务流程,打造服务型档案馆,向政府部门“最多跑一次”服务模式学习;升级服务技术手段,适应现代人消费习惯和生活方式;提高档案服务的多样化和现代化,积极推进“线上查档”“异地查档”等。

(三)打破信息孤岛,加强对高校档案馆信息服务的宣传。酒香也怕巷子深,市场经济中这一浅显的道理也适用于高校档案馆的利用服务工作。很多时候,档案馆有资源但无人问津,社会公众有需求却无从下手,两者之间存在着信息鸿沟和误区,造成这种现象很重要的一个原因就是高校档案馆的宣传工作不到位。想要打破目前这种信息孤岛的现象,高校档案馆应抓住信息时代的各种传播手段,充分利用微博、微信和各类短视频社交平台等,向社会大众传递出高校档案馆服务社会的信号,向利用者展示馆存可用档案信息,这既是对高校公共服务工作的一种监督,更是高校档案馆提升工作水平的一种手段。

猜你喜欢

档案馆利用服务
聚焦“五个一” 打通为侨服务渠道
利用min{a,b}的积分表示解决一类绝对值不等式
关于智慧档案馆与数字档案馆的关系探讨
利用“隐性”圆,巧解一类题
采掘服务个股表现
when与while档案馆
学会利用自己的欲望
废物巧利用
北京市第三届“档案馆日”活动预告
读者反馈 订阅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