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文科”背景下高校税法课程教学改革探索与实践

2021-11-23郑晓婧浙江工商大学杭州商学院

财会学习 2021年21期
关键词:新文科税法财税

郑晓婧 浙江工商大学杭州商学院

引言

新文科建设基于信息迭代迅速、专业隔阂逐渐被打破的新时代背景下,对培育视野开阔、专业基础知识扎实的全面性人才具有重要意义。财税专业属于新文科范畴,强调财税知识学习和专业技术、信息技术的深入融合。事物的认识遵循从局部到整体,从量变到质变的规律。新文科建设也强调从泾渭分明的专业设置到专业间逐渐融合的过程,使得专业知识体系、人才培育更契合现代社会需求。

一、“新文科”背景下进行税法课程改革的现实意义

(一)夯实专业基础,内化专业精神

税收收入是我国财政收入的源泉,如今国家税法、税收监管机制日渐完善。税法课程改革不仅有助于学生了解最新税法政策,还可以有效提升关联学科知识系统化,有助于学生从企业战略管理、全面预算管理的高度来学习该课程,筹划企业实际涉税业务,对其职业生涯的长足发展具有重大意义。

其次,新文科的建设重点之一在于思考与探索对人的培养,包含知识导向和价值取向。税法与国家利益、行业(企业)利益和个人利益息息相关,因此,做好税法课程的思政教育,教育学生遵纪守法极为重要。

再者,大国博弈、民族复兴,关键在于人才的培育。高校作为培养人才的沃土,应当坚持培育涵养丰富、专业扎实、视野开阔的时代新人,新文科的建设任重道远。

(二)培养智慧型财税人才,促进行业健康发展

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5G等为代表的新技术与社会经济领域深度融合,对新时期的税收治理能力提出了新挑战。促进现代智能信息技术与征管制度的交融,将有效提高税收征管的质量和效率,进而有助于税收征管能力现代化。

新技术在财税领域应用日渐广泛,培养新一批智慧型财税人才是促进会计行业健康发展的必备条件。与此同时,学生的学习方式也随信息技术发展而发生改变,优化税法课程对适应学习方式的转变大有裨益。

(三)促进智慧教育改革,加速学科建设进程

“新文科”背景下,会计教育发展对高校会计人才培养提出了新要求,而进行高校会计专业的智慧教育改革、实现产教融合发展的新思路是有效突破目前高校会计教育问题的重要手段。新科技、产业转型升级、经济迅速发展,现代社会的治理问题日益复杂。面对新挑战、新问题需要跨学科协同努力、共同应对,创新解决方案、创造解决思路,此外,也对学科建设加速融合提出新要求。

二、税法课程的现状分析

高校税法教学目前存在着偏重理论教学模式、高校教师业务素质不足、对实训重视度不足等问题,加之税法内容更新较快,大学生“吸收”知识的渠道和途径日趋多样,传统的税法课程教学模式越来越难以满足社会对新财税人才的要求。

(一)课程更新较快,偏重理论教学模式

我国的税制改革持续推进,2016年全面推进营改增,2017年落实六项减税政策,2018年国地税征管体制改革,环保税绿色税制改革等。税法课程时效性较强,课程内容紧跟税收制度变化而更新,这就导致税法课程教学难度增加、教师知识储备须及时更新。

其次,有些教师观念循时守旧、受限于学校教学资源,传统理论讲解的课程模式仍旧是主要的教学手段。且部分教师实践经验较少,对政策解读不够到位。税法作为实践性极强的一门课程,“灌输式”的教学方法只能刻板地让学生记住税种的税制要素及应纳税额的计算,对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徒劳无功。目前主要的教学创新方法为案例分析,但课程案例大多缺乏时效性,学生照搬网上资料,导致独立思考不足。传统教学模式往往“千篇一律”,容易造成学生理论知识与应用实践脱节,不利于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

(二)教师素质参差,教学模式与时代脱节

“大智移云”的时代背景下,税法老师应当结合市场需求及学生特质,增加对就业更有针对性的指导工作。但各高校相较于教师教学能力培养,更重视教师科研能力。因而在教学技术更新换代下,教学模式仍旧传统,先进技术与教学实践之间存在严重脱节。加之有些教师并不关注税法课程教学改革,缺乏对利用新兴技术提升课堂效果的兴趣,无法有效地将税法在线课程与传统课堂教学内容有机结合起来。此外,大多数高校教师信息技术素养不高,这使得他们对税法教学改革和发展的内在动力不足。

(三)实训重视不够,“双师型”教师匮乏

许多高校虽设置纳税申报实训、财税软件等拓宽了实践,但实训课课时量通常较理论课少,配套的实践课教材实用性不强,学生对软件实操不够深入,难以从业务本质去理解实操,更不用说从流程设计与优化角度去反思软件不足。加之,高校对实训的重视不足,部分教师本身对于业务本质和业务流程优化设计层面熟悉程度也不高,高校“双师型”教师匮乏。

三、“新文科”背景下税法课程的改革路径

“新文科”背景下的税法课程的改革,重点在于新方向、新模式、新课程、新理论等方面的探索与实践。基于“新文科”特点,结合产教融合发展的新思路,对智慧型财税人才培养路径、教学方法、教学理念、教学平台以及师资队伍等多方面进行综合研究,提出以下几点基于税法课程体系改革和教学内容优化等层面的新构想。

(一)新方向— “新文科”背景下加强智慧型财税人才培养路径

基于“新文科”的特点,进行人才培养目标重构,探究适合智慧型财税人才的培养路径,以税务知识、职业素养为核心、兼顾信息技能,以社会需求为导向,注重“立德树人”,培养既“懂”业务又“会”技术的新型智慧型财税人员,让学生更快地从传统会计向智慧型财税方向转型。

1.重视立德树人

课程的改革首先要符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其次要突出专业特色。在人才培养的过程中要寻找课程知识和思政教育之间的“触点”,在进行课程知识讲解的同时开展德育教育,让专业课程能够播撒信仰、触及灵魂、植入信念。培养正确的税收理念,不仅关系到学生家国情怀的培育,更涉及学生的公共精神、社会责任意识的养成。

在国家宏观层面,应着眼于培养学生传承和弘扬爱国情怀,树立理论自信,制度自信和文化自信;在行业(企业)中观层面,应着眼于培养和提升学生的职业素养,承担社会责任的意识,做到爱岗敬业、诚实守信、依法纳税;在个人微观层面,应着眼于内化和深化专业精神,鼓励学生投身实践、开阔眼界,培养责任担当和勇于创新的精神。

2.强化实践教学

基于税务知识与实践相统一的教育理念,实现产学研的良性互动,通过课内外结合、校内外联系的教学方式,重点培养学生的自学应变能力,提高与职业需求的契合度。

在教学过程中,首先应增加实训课课时,引入诸如虚拟仿真报税等系统,授课教师为学生设计与税收相关的开业登记、发票领购、防伪认证、各税种申报纳税等仿真工作情境,扮演不同的角色,使学生全面体验与税收相关的仿真情景,了解和掌握每个岗位的职责和所需知识,通过实训提升团队协作能力和实训工作效率,引导学生积极思考,激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其次,可与当地税务相关部门建立实践基地,让学生亲身体会税收相关工作。此外,应该在课堂上尽可能聘请更多的实务导师。最后,通过指导学生创新创业项目和各种金融和税收技能竞赛,推广“学习与竞赛”相结合的模式。着眼社会需求导向,加强实践教学,以创新思维培养综合型人才。

(二)新模式— “新文科”背景下税法课程体系改革

基于“新文科”“学科重组、文理交叉”的教学理念,首先应合理地有效地打通融合税法相似课程。其次是兼顾人文知识与专业知识相结合,以创新性作为课程的设计目标,突出理论知识与课程实训相结合,以实践性作为课程的设计目标。再者要更好地加强产学合作,搭建有效的产学研协作平台,让企业发挥主体作用,加强社会各界的协调合作,有效实现高校与境内外教学科研机构联合培养,校政校企联合培养,以及跨校跨院联合培养。

1.“业财法税融合”培养

“业财法税融合”指的是业务、财务、法务、税务的四位一体,是业务流程、财务流程、税务管理流程的有机结合,是互联网、大数据技术环境下的财务共享、财税融合模式。“业财法税融合”目的在于创建一种能够包含企业运营模式、财税管理、法律风险的系统化风控模式,使业务管理纳入全流程、全方位风控,达到企业运营风险可控的效果。

基于这种管理创新思维,可有效开展税法相关课程的融合,结合企业的实际运作,跳出固有的思维方式来看待税务事宜,将企业管理的思路贯穿始终。目的是让财务创造价值,让税成为利器,助力企业远离税收风险。这种融合培养模式是对新财税人才专业能力与技术能力的双重推动。

2.校政校企联合培养

校政校企联合培养,促进教学实践基地建设,学校与税务机构,税务财政等部门开展合作。校政校企可以合作制定税法课程培养方案,同时引入企业及各部门的优质资源,明确可派出由企业及各部门负责承担的教学任务。例如,在税法专业的毕业实习上,由企业及各部门有相应资格的指导教师参与带队,可安排到企业及各部门参与实践学习。包括在毕业论文环节,企业及各部门可参与承担一定量的毕业论文的指导工作。通过产学研的结合,有效实现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的相辅相成,有效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为培养应用型新财税人才的培养奠定基础[1]。

(三)新课程— “新文科”背景下税法课程教学整体优化

在厘清课程体系的内涵及外延的基础上,重点研究如何紧密贴合税收政策及征管制度的实际发展状况,推进教育理念、教学方法、师资队伍等方面的改革,在“新文科”背景下有效加强理论与实践的融合,更好的引领我国税法课程的建设与走向。

1.革新教育观念

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改革首先在于教育思想的转变,通过参与系列专题讲座,教学改革培训,财税专业教学研讨会等革新教育理念。其次,提升教师数据素养以此来适应以数据为导向的教学理念,并不断提高专业教师教学数据的分析处理能力。最后,是利用新方法和新思维,改变传统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考核标准等,有效提升教学质量和学习效果的同时,让课堂更具启发性和创造力。

2.改革教学方法

税法课程实践性较强,要注重理论教学和实践模拟的相辅相成。不但要求学生清楚税收理论以及税种各要素,还要求学生在掌握理论知识的基础上,能够进行具体的纳税核算和申报,掌握实际纳税业务流程。因此,税法课程体系建设,应当注重扎实学生理论知识,丰富学生的实操能力,提升其创新精神,模拟实践化,以丰富的案例教学和有意义的情境教学融入理论教学中,突出启发性教学,积极推进税法课程教学方法革新。

3.搭建网络教学平台

通过搭建大数据网络教学平台,有效实现翻转课堂和在线课程学习。在税法课程网络教学平台上,全校师生可以自行学习,下载或上传课程相关教学资源,参与课程互动[2]。同时可以用云平台及时补充税法最新改革资源,及时更新教师及学生的专业知识储备。

基于网络教学平台,学生有效实现“提前预习、自主学习、协作探讨”等能力的培养,通过网络学习平台软件奖励机制激发学生学习主动性,教师也有效实现随时的点拨指导。同时能够借助网络平台,通过详细的学情分析,真正有效地实现因材施教,将平台数据有效转化为知识漏洞和学科能力缺陷,及时调整税法课程教学方案、更有针对性的引导学生成长,推进数据驱动的精准教学,提高税法课程教学的质量。

4.建设师资队伍

增加税法专业教师的访学和交流,借助多校区合作实现资源共享。促进理论与实践、现场与课堂的多方面统一,有效实现新财税人才的培养目标,其次,在师资团队建设上,加强师资培训,改善师资结构,建设专业水准高,教育理念新,教学能力强,教学方法活,教学效果好的师资队伍,增加“双师型”人才与学校的长期合作关系,促进教学、实践、科研三者的协调发展。

结语

在“新文科”背景下,探索税法课程的教学改革,具体教学过程中,将税收立法的宗旨原则与政策导向讲深讲透,实现法治教育的内化于心,培养税法遵循的自觉性,是对国家“立德树人”号召的回应,为此,本文从“新文科”教育理念出发,剖析了“新文科”背景下税法课程体系改革及教学内容重整、完善与优化,以期对新财税专业人才培养、教育教学改革提供借鉴,更好地服务于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需要。

猜你喜欢

新文科税法财税
财税资金如何“投得准管得住、用得好、效益高”
财税资金如何“投得准管得住、用得好、效益高”
新文科建设背景下的高校图书馆服务研究
新文科建设的理路与设计
新文科背景下公共管理学科大类人才培养模式的优化
“新文科”背景下新闻传播教育的新形势与新进路
财税补助与研发投入:倒U型关系的检验
从“两会”看财税改革走向
房地产税法正式列入立法计划
浅议税法效力及其减损